如果不是2020年的這一次災難,估計很多人就會忘記南斯拉夫這個曾經存在過的國家。這怪不得任何人,只能說這個世界太過於風雲變幻。
如今的塞爾維亞,曾經的南聯盟,之前的南斯拉夫。估計在老一輩的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西歐小國為何會讓遠在東方的人們心生掛念。原因很簡單,文化輸出,而且是教科書一般的文化輸出。
這種文化輸出在七十年代我們所熟悉的那些老片中可以找到答案。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我所說的是那些電影。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是一部,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影片屬於另一部。它就是《橋》。
韋利米爾的名字很長,全名是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名字這麼長一方面不容易讓人記住,但即使是記不住,他所飾演的經典角色卻一直留在人們心中。
這就是一個塑造了經典的人留給大家的印象。在《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韋利米爾扮演的是遊擊隊的靈魂人物瓦爾特。
而在今天的影片中,他扮演的依舊是這場戰鬥的靈魂人物老虎。
老虎接到上級命令,需要炸毀一座橋,這座橋擔當著德軍進攻的重要樞紐。如果橋被炸毀,那麼德軍的進軍會停滯,而遊擊隊的進攻會如虎添翼。
反之亦然。老虎接到的命令時間很緊迫。他需要在七天之內炸掉這座橋。
但是當時的他對於這座橋一無所知。老虎很無措,但是卻沒有絲毫的猶豫。他認真挑選了自己的隊員,然後開始了計劃。
到這裡為止,基本上本片的邏輯順序就有了,而且在人員配置上,本片堪稱有理有據。上級的命令是不拖泥帶水的,戰爭時期是不需要考慮太多的個人情感的。
因為這部影片的目的是炸毀一座橋,而且是炸毀一座具有象徵意義的橋。所有的情節都是為了推動這座橋被炸毀而設計的。
因此,片中去除了很多冗餘的細節,比如說人員的配置上。這是我們國家的很多當時的老電影需要學習的。
人員的配備上需要執行者自己挑選,而不是上級委派。上級委派的人員融入進去就需要一個實踐過程,本片中的老虎親自選人,就可以縮短這個過程。
這對於之前的老電影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不過我們學習的並不好。
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會造成犧牲,而這種犧牲在所難免。因此,我們所喜聞樂見的一個調味劑就這樣犧牲了,小夥子的確挺能幹.
但是最後卻沒有見到勝利的曙光,這是第一個打動人心的地方,如果說這個時候老虎果斷地命令小夥子的朋友扔炸藥我們還覺得殘忍的話,那麼後續部分的犧牲就會打消我們這樣的念頭。
叛徒橫行,敵人狡猾且殘忍。這樣的大環境下,個人情感服從集體利益就說的過去了。我們不要站在歷史的視角下去看待當時環境下人們的選擇。
然後強調個人的利益。這是不客觀的。因為時代大環境是一個前提,任何脫離了這個前提而存在的個人利益都是荒唐的。
於是,我們在本片接下來的故事發展中就看到了當時鬥爭環境的殘酷性。
敵人不斷地用自己的計謀來使得這次行動失敗,而正義的力量屢次受挫,身邊的戰友們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去。危急存亡的關頭容不得遊擊隊長有任何的鬆懈考慮。
本片也在這樣的節奏中慢慢的推向了高潮部分。
雙方不斷地鬥智鬥勇,遊擊隊員不斷地倒下,本片也成功地帶動了觀眾們的節奏。
相信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會在一開始懷疑那個女人是叛徒。
因為明面上給她的細節特寫太多了。結果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大家還沒有緩過神,就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判斷是錯誤的。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叛徒並沒有任何的表象能展示出自己的人物屬性,可惜這個經典的設定我們沒有學會。
幾乎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國產電影中,人物的形象與之對應的屬性都是掛鈎的,正面人物就是正面形象,而那些油頭粉面的不用懷疑就是叛徒,這種簡單粗暴的設定使得很多老電影在歲月的考驗中失去了光彩。
而最終工程師親自炸毀了自己所設計的這座橋,這是對本片主旨的一次完整的升華,眼看著保衛這座橋的人死去,工程師最終選擇了自我犧牲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種覺醒並非是喊幾個口號就能讓人頓悟的。因此,本片才尤為顯得有光輝,有口碑。
本片留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片中的經典歌曲《朋友再見》,聽這首歌,片中的畫面歷歷在目,這就是經典存在的意義。
能經過歲月的考驗依舊熠熠生輝。經典電影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