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前南斯拉夫的記憶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2020-12-22 愛畫畫的小博美
創作素材(上)素描作品(下)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大家好!這幅黑白素描畫源自一幅電影海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80後,以及90後、00後有多少人對這部電影有所印象、有所了解。但是對我們的祖輩和父輩來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這部電影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是他們當年所能接觸到的為數不多的國外電影。

劇中的主人公遊擊隊長瓦爾特和他的戰友蘇裡、吉斯;遊擊隊地下聯絡員鐘錶店老闆謝德和他的女兒;黨衛軍上校馮迪特裡施、上尉比紹夫、冒充瓦爾特的德國情報人員康德爾以及那個「典型的國防軍」的步兵團長哈根中校;還有那精彩的鬥爭劇情,都深深鐫刻在了那一代人的心目中。下面我來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由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波斯納電影製片廠於1972年出品的一部戰爭片。該片講述了在二戰末期遊擊隊長瓦爾特憑藉個人出色的謀略與眾多英勇的遊擊隊員們齊心協力,粉碎了法西斯德國在南斯拉夫準備實施的代號為「勞費爾行動」的A軍團主力撤退計劃,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

電影導演:

哈·克爾瓦瓦茨(導演哈·克爾瓦瓦茨在拍攝該片的20年後,死于波黑戰爭所導致的飢餓,死在了塞拉耶佛)

電影的主要演員: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1933-2016) 飾演 瓦爾特

留比沙·薩馬季奇(1936-2017) 飾演 吉斯

197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譯製的該片在全國放映。

1977年,《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在中國公開上映掀起狂潮,場場爆滿,一票難求。那時的電影票是兩毛錢一張,成為世界上最低的票價。直到今天,人們仍把這部電影當做經典而津津樂道。

電影片頭有處硬傷,德軍A軍團裝甲部隊按計劃撤向塞拉耶佛,一輛接著一輛。雖然車體塗著二戰時期德軍特有的迷彩以及鐵十字標誌,但對於很多具有一定軍事知識的人來說,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用作參演道具的裝甲車輛是典型的二戰時期蘇軍的裝備:T-34/85、SU-85自行反坦克炮。(估計原因是南斯拉夫當年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其人民軍的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是以蘇聯武器為主)。儘管有這樣一處明顯的硬傷,但該片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作品。

相關焦點

  • 經典戰爭片《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將翻拍
    經典戰爭影片《橋》的翻拍協議正式籤署1905電影網訊近日,正值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之時,在塞爾維亞共和國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先生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駐華大使安東·裡爾先生的見證下,經典戰爭影片《橋》的翻拍協議正式籤署,同時達成了影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合作備忘錄。
  • 瓦爾特故鄉舉辦《瓦爾特:從普裡耶波列到塞拉耶佛》展
    新華社塞拉耶佛12月4日電(記者張修智)由波赫歷史博物館主辦的《瓦爾特:從普裡耶波列到塞拉耶佛》展覽4日在瓦爾特故鄉塞爾維亞普裡耶波列市博物館舉行,旨在介紹反法西斯英雄瓦爾特生平事跡。據波赫歷史博物館介紹,瓦爾特反法西斯的事跡具有永恆意義,值得傳承下去。作為波赫歷史博物館「歷史故事」項目的一部分,本次展覽也是為了配合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普裡耶波列戰役77周年。同時,12月也是瓦爾特的出生月份。瓦爾特本名弗拉基米爾·佩裡奇,1919年12月出生於普裡耶波列。
  • 塞拉耶佛,一座因歷史事件聞名的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
    從貝爾格勒坐大巴到塞拉耶佛,一直都是在環山路上行駛,花費了6個多小時才到塞拉耶佛汽車站。到塞拉耶佛入境時,邊防警察上車檢查證件並收走護照,蓋過入境章後再發回來。奧斯曼帝國在1450年代建立了塞拉耶佛,一戰結束後,塞拉耶佛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1941年,納粹德國入侵南斯拉夫,佔領了塞拉耶佛,狄托率領遊擊隊抵抗德軍,《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部電影70年代以前的人都非常熟悉。
  • 啊,老朋友再相見:中國與南斯拉夫的交往小史
    對塞爾維亞的援助,將曾經有個叫做南斯拉夫的國家帶入大家的視野。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的組成之一,喚起了許多人對南斯拉夫以及中南友誼的回憶,不僅關鍵詞「南斯拉夫」進入新浪微博熱搜榜,4月5日央視電影頻道還播出著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那麼,最初中國與這個相隔萬裡的國家是如何結成友誼的?
  • 幾十年前,這部南斯拉夫經典電影,國人每年至少看10遍
    如果不是2020年的這一次災難,估計很多人就會忘記南斯拉夫這個曾經存在過的國家。這怪不得任何人,只能說這個世界太過於風雲變幻。如今的塞爾維亞,曾經的南聯盟,之前的南斯拉夫。估計在老一輩的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西歐小國為何會讓遠在東方的人們心生掛念。原因很簡單,文化輸出,而且是教科書一般的文化輸出。
  • 遊記:教堂前的保羅二世塑像
    是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故地。塞拉耶佛市分為老城、中心城、新城、新塞拉耶佛共4個行政區。在這裡可以尋覓到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電影場景:鐘樓、鐵匠街、清真寺及其綠色的圓屋頂等。鐘樓建於1667年。它上面的大鐘產自義大利,是城裡唯一的公共時鐘。
  • 痛擊美國,南斯拉夫可以的!|地球知識局
    提到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稍微有點年紀的人會知道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年輕的朋友也應該會哼唱那首家喻戶曉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不過相對於文藝作品,南斯拉夫人更為驕傲的還是他們的體育成就。不管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三大球,還是較冷門的水球、手球等,南斯拉夫運動員都在國際大賽上斬獲頗豐。
  • 魔鬼部隊的覆滅:二戰德國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山地師對戰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人民對法西斯進行了堅強而持久的抵抗,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由南斯拉夫舊軍官組成的以米哈伊洛夫為首的切特尼克武裝和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遊擊隊。在這種情況下,居住在南斯拉夫的德意志人在法西斯佔領軍的默認或者支持下,紛紛成立了自衛隊和護衛團,以對抗遊擊隊。
  • 電影記憶
    楊錫高 上海老底子電影記憶文/楊錫高掰著手指也算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年沒進過電影院了。儘管現在的電影院已經改叫影城了,設施越來越豪華,音響越來越立體,3D、4D風頭正健,可我依然提不起去影城看電影興致。票價貴並非主要原因。
  • 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主題曲
    德軍在戰場慘敗,其主力逐漸後撤以保衛德國本土,在南斯拉夫境內的一處跨越大峽谷的公路橋是某裝甲部隊撤退的必經之道,戰略價值十分重要,若這支部隊順利後撤,則可以保存德軍作戰實力,而且大大影響在南斯拉夫境內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但倘若它無法後撤,則面臨著被圍殲的厄運;遊擊隊派富有作戰經驗和指揮能力的代號為"老虎"的指揮員負責炸橋任務,而德方則竭力防範遊擊隊對大橋的襲擊
  • 南斯拉夫屢屢觸怒蘇聯,為何沒有遭到蘇聯的入侵
    文/寂寞的紅酒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斯拉夫,是二戰後在巴爾幹半島地區建立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過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卻和老大哥蘇聯不對付。南斯拉夫建國沒多久,就和蘇聯在一些領域發生了分歧和衝突。1948-1955年,由於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險些發生戰爭。
  • 美媒:謹防約旦成為中東「塞拉耶佛」
    1914年塞拉耶佛事件,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    據參考消息7月11日報導【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6月30日文章】題:中東真正的紅線(作者該刊執行長戴維·羅特科普夫)    在約旦的某個地方
  • ...奧託卡王的權杖|南斯拉夫王國|巴爾幹半島|彼得二世|鮑裡斯三世...
    喀爾巴阡山脈的壯麗景色,這裡是好兵帥克奔赴前線的一戰戰場,也是丁丁東歐之行的中轉站。丁丁從飛機墜落在西爾達維亞的鄉村。注意到警察局門上的文字是斯拉夫文,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都使用類似文字,而捷克的文字並不是這樣的。
  • 「巴爾幹之虎」:1國變7國,前南斯拉夫為何崩潰解體?
    前南斯拉夫為什麼會分裂的?分裂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南斯拉夫這個已經從地圖上消失了的國家,曾經也是巴爾幹半島上統一的大國,然而,這個國家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就香消玉殞啦。今天就帶著大家來細細品一品前南斯拉夫風雲變幻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