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斯拉夫,是二戰後在巴爾幹半島地區建立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過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卻和老大哥蘇聯不對付。南斯拉夫建國沒多久,就和蘇聯在一些領域發生了分歧和衝突。1948-1955年,由於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險些發生戰爭。此後,兩國一直不對付,摩擦衝突不斷,蘇聯人把南斯拉夫視為「眼中釘」,試圖除之而後快,蘇聯多次對南斯拉夫進行軍事威脅。但直到冷戰結束,蘇聯人也沒有動南斯拉夫人一根毫毛。當時蘇聯在東歐駐紮了數十萬軍隊,如果有不聽話的,蘇聯人就會直接拿下。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他們剛出現離心和不服的苗頭,就遭到了蘇聯的入侵。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南斯拉夫屢屢觸怒蘇聯,為何沒有遭到蘇聯的入侵?
首先,南斯拉夫雖然沒有蘇聯強大,但實力也不弱。南斯拉夫人勇猛善戰,國民非常彪悍,尤其是擅長山地戰和遊擊戰,是東歐地區僅次於蘇聯的社會主義第二軍事國家,素有「巴爾幹之虎」的美譽。南斯拉夫可是二戰中東歐唯一一個沒有依靠蘇聯人自己趕走德國人的國家。面對全民皆兵的南斯拉夫,蘇聯人也得掂量掂量。南斯拉夫國內地形複雜,多山地和丘陵,不利於蘇軍機械化部隊作戰。長期備戰的南斯拉夫可以在第一時間動員數百萬武裝人員,依託地形和蘇聯人長期對抗,蘇聯人即使贏了也得大傷元氣。一個阿富汗就把蘇聯拖個半死,別說比阿富汗強大數倍、更加團結的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是塊硬骨頭,打南斯拉夫不划算,所以蘇聯人根本不敢輕易動南斯拉夫。別看蘇聯人氣勢逼人,但也是挑軟柿子捏,遇到南斯拉夫,蘇聯人也沒脾氣。如果蘇聯入侵南斯拉夫,蘇聯解體很可能會提前到來。
其次,南斯拉夫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和西方國家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西方的文學電影可自由進入南斯拉夫,每年有超過600萬西方人去南斯拉夫度假。1984年,南斯拉夫在塞拉耶佛舉辦了冬季奧運會,成為第一個舉辦冬奧會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舉辦冬奧會不僅沒有遭到西方的抵制,反而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歡迎和支持。由此可見,南斯拉夫和西方的關係。在南斯拉夫和蘇聯人冷戰和對峙期間,西方國家向南斯拉夫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其中包括資金、武器和技術等各種援助。例如,南斯拉夫研製的「Novi Avion」戰機,便是藉助了法國的科技。
同時,美英等西方國家還在政治上支持南斯拉夫,屢屢對蘇聯施加壓力。蘇聯若出兵南斯拉夫,西方必定會大力支援南斯拉夫。有西方國家支持,蘇聯人自然有所顧忌。同時,蘇聯人也不傻,蘇聯人知道西方國家拿南斯拉夫當槍使,用南斯拉夫來和自己對抗,來消耗自己的實力。蘇聯人自然不會上西方國家的當,所以雖然蘇聯人在南斯拉夫問題上咄咄逼人,但始終沒有實質性動作。說到底,南斯拉夫問題實際上是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角力,而不僅僅是南斯拉夫自己的問題。西方國家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南斯拉夫沒有遭到蘇聯入侵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南斯拉夫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發起者之一,和第三世界各國關係密切。不結盟運動國家囊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如果蘇聯貿然入侵南斯拉夫,必然會遭到不結盟運動國家的集體反對,其承受的國家壓力會非常巨大。蘇聯人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圍堵,如果再和走中間路線、倡導不結盟運動的第三世界鬧翻,到時候蘇聯人會更加被動。此外,南斯拉夫和中國關係密切,如果蘇聯人入侵南斯拉夫,中國一定不會袖手旁觀,即使不出手,只要陳兵邊境也夠蘇聯人喝一壺的。蘇聯人不敢動南斯拉夫,也有外交和政治方面的考慮。蘇聯人處境已經夠困難了,自然不願意再樹強敵給自己找麻煩。比自己強的惹不起,比自己弱的不能惹,蘇聯人其實也挺難得。南斯拉夫的事告訴我們:沒有老大罩著,有一群兄弟幫襯也是很有用的。
參考資料:《蘇南衝突原因新探》、《論冷戰初期蘇南在東歐地區的戰略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