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屢屢觸怒蘇聯,為何沒有遭到蘇聯的入侵

2020-12-22 騰訊網

文/寂寞的紅酒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斯拉夫,是二戰後在巴爾幹半島地區建立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過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卻和老大哥蘇聯不對付。南斯拉夫建國沒多久,就和蘇聯在一些領域發生了分歧和衝突。1948-1955年,由於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險些發生戰爭。此後,兩國一直不對付,摩擦衝突不斷,蘇聯人把南斯拉夫視為「眼中釘」,試圖除之而後快,蘇聯多次對南斯拉夫進行軍事威脅。但直到冷戰結束,蘇聯人也沒有動南斯拉夫人一根毫毛。當時蘇聯在東歐駐紮了數十萬軍隊,如果有不聽話的,蘇聯人就會直接拿下。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他們剛出現離心和不服的苗頭,就遭到了蘇聯的入侵。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南斯拉夫屢屢觸怒蘇聯,為何沒有遭到蘇聯的入侵?

首先,南斯拉夫雖然沒有蘇聯強大,但實力也不弱。南斯拉夫人勇猛善戰,國民非常彪悍,尤其是擅長山地戰和遊擊戰,是東歐地區僅次於蘇聯的社會主義第二軍事國家,素有「巴爾幹之虎」的美譽。南斯拉夫可是二戰中東歐唯一一個沒有依靠蘇聯人自己趕走德國人的國家。面對全民皆兵的南斯拉夫,蘇聯人也得掂量掂量。南斯拉夫國內地形複雜,多山地和丘陵,不利於蘇軍機械化部隊作戰。長期備戰的南斯拉夫可以在第一時間動員數百萬武裝人員,依託地形和蘇聯人長期對抗,蘇聯人即使贏了也得大傷元氣。一個阿富汗就把蘇聯拖個半死,別說比阿富汗強大數倍、更加團結的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是塊硬骨頭,打南斯拉夫不划算,所以蘇聯人根本不敢輕易動南斯拉夫。別看蘇聯人氣勢逼人,但也是挑軟柿子捏,遇到南斯拉夫,蘇聯人也沒脾氣。如果蘇聯入侵南斯拉夫,蘇聯解體很可能會提前到來。

其次,南斯拉夫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和西方國家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西方的文學電影可自由進入南斯拉夫,每年有超過600萬西方人去南斯拉夫度假。1984年,南斯拉夫在塞拉耶佛舉辦了冬季奧運會,成為第一個舉辦冬奧會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舉辦冬奧會不僅沒有遭到西方的抵制,反而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歡迎和支持。由此可見,南斯拉夫和西方的關係。在南斯拉夫和蘇聯人冷戰和對峙期間,西方國家向南斯拉夫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其中包括資金、武器和技術等各種援助。例如,南斯拉夫研製的「Novi Avion」戰機,便是藉助了法國的科技。

同時,美英等西方國家還在政治上支持南斯拉夫,屢屢對蘇聯施加壓力。蘇聯若出兵南斯拉夫,西方必定會大力支援南斯拉夫。有西方國家支持,蘇聯人自然有所顧忌。同時,蘇聯人也不傻,蘇聯人知道西方國家拿南斯拉夫當槍使,用南斯拉夫來和自己對抗,來消耗自己的實力。蘇聯人自然不會上西方國家的當,所以雖然蘇聯人在南斯拉夫問題上咄咄逼人,但始終沒有實質性動作。說到底,南斯拉夫問題實際上是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角力,而不僅僅是南斯拉夫自己的問題。西方國家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南斯拉夫沒有遭到蘇聯入侵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南斯拉夫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發起者之一,和第三世界各國關係密切。不結盟運動國家囊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如果蘇聯貿然入侵南斯拉夫,必然會遭到不結盟運動國家的集體反對,其承受的國家壓力會非常巨大。蘇聯人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圍堵,如果再和走中間路線、倡導不結盟運動的第三世界鬧翻,到時候蘇聯人會更加被動。此外,南斯拉夫和中國關係密切,如果蘇聯人入侵南斯拉夫,中國一定不會袖手旁觀,即使不出手,只要陳兵邊境也夠蘇聯人喝一壺的。蘇聯人不敢動南斯拉夫,也有外交和政治方面的考慮。蘇聯人處境已經夠困難了,自然不願意再樹強敵給自己找麻煩。比自己強的惹不起,比自己弱的不能惹,蘇聯人其實也挺難得。南斯拉夫的事告訴我們:沒有老大罩著,有一群兄弟幫襯也是很有用的。

參考資料:《蘇南衝突原因新探》、《論冷戰初期蘇南在東歐地區的戰略分歧》

相關焦點

  • 二戰前,德國就制定了完美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還是敗給了蘇聯
    「巴巴羅薩計劃」是二戰中德國入侵蘇聯所使用的計劃。這份計劃最初是由德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結合德軍在波蘭、法國戰役中的經驗,起草的一份閃電襲擊蘇聯的計劃。 根據巴巴羅薩計劃的規劃,德軍將繼續採用閃電戰術,從三個方向向蘇聯發起入侵。
  • 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對小弟從不手軟的蘇聯,讓全世界吃了一驚
    到了1945年的雅爾達會議上,面對蘇聯紅軍已經控制東歐的既定事實,羅斯福除了默許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蘇聯東歐勢力圖 到了1948年東歐各國在蘇聯的幹預下全都完成了蘇維埃化(當然南斯拉夫不一樣,因為其國土是狄托在戰時打出來的,所以南斯拉夫並不受蘇聯控制
  • 美國入侵格瑞那達,蘇聯為何沒反對,戰後格瑞那達取消了軍隊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格瑞那達距離美國還是很遙遠的,有2500公裡左右,可是這樣一個國小民少又沒有什麼自然資源的國家,怎麼就惹了美國呢,致使美國派遣了一支7300人的龐大的艦隊入侵格國。這也是自越戰之後,美國第一次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堪稱美國「低烈度戰爭」的典範。
  • 實拍德軍閃電戰入侵蘇聯 當時全蘇聯人都被打蒙了
    1941年6月22日上午4時,納粹德軍開始入侵蘇聯。飛機轟炸俄羅斯主要城市和機場。蘇聯人沒想到德軍的攻擊來的如此突然,全蘇聯人都被打蒙了,包括史達林也沒做好準備。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最後一個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兩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除了冷戰,兩國還在其他地方開始熱戰。我們今天看一下二戰後的蘇聯在哪些地方進行過熱戰,入侵過哪些國家。首先是匈牙利。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影響,匈牙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最初這個國家完全照抄蘇聯的模式,後來發現有問題,所以匈牙利開始了非蘇聯模式,進行了「新方針」。
  • 二戰後南斯拉夫的巴爾幹聯邦計劃為什麼最終沒有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南斯拉夫通過一系列外交活動來加快「巴爾幹聯邦」的進程。然而南斯拉夫的「巴爾幹聯邦」計劃」最終還是失敗了。那二戰後南斯拉夫的巴爾幹聯邦計劃為什麼最終沒有成功?巴爾幹聯邦方案觸動了蘇、英、美等大國利益。
  • 地下的鬥爭:美國在蘇聯人腳下挖隧道,蘇聯卻在「守株待兔」
    而處於美國和蘇聯對陣前線的德國和奧地利,更是成為了雙方爭奪的對象:德國被撕裂成為了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而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也成為了美國和蘇聯間諜鬥爭的地方。在當時,蘇聯駐紮在奧地利的司令部設立在維也納帝國飯店。這讓英國的特工異想天開想到了一個好的主意:那就是如果在蘇聯的司令部下邊挖一條地道出來,而後在地道裡面安裝上竊聽設備。
  • 面對蘇聯的入侵,芬蘭人「堅持不懈」地進行戰鬥!
    面對蘇聯的入侵,芬蘭人「堅持不懈」地進行戰鬥! 在考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很容易只關注大西洋或太平洋地區的戰鬥。但是其他戰場也同樣嚴厲,而冬季戰爭中的那些芬蘭戰士證明了這一點,面對來自蘇聯的壓倒性入侵,芬蘭人堅持不懈地為自己的家園進行戰鬥,而不僅僅是勇氣和決心。
  • 南斯拉夫一分為七,狄托去世40年,7國民眾為何懷念狄托統治?
    南斯拉夫一分為七,狄托去世40年,7國民眾為何懷念狄托統治?南斯拉夫曾是歐洲最強大的一個國家。而該國的締造者就是狄托總統,狄托擔任南斯拉夫領導人時,該國奉行路線很特殊,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不懼怕蘇聯,而且得到美國的青睞。
  • 1966年,蘇聯對北約的威脅日益增大,法國卻為何在這時遠離北約?
    據資料統計,在60年代中後期,蘇聯軍隊規模已居於世界一,蘇聯的核武器數量也逐漸與美國持平,最終反超美國。總的來說,彼時的蘇聯,已經成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對北約的威脅日益增大。蘇聯的不斷強大,必然引起了美國和北約的警惕。按照常理來講,此時的北約國家,都有著蘇聯這一個共同的「假想敵」,在國家利益上是趨於一致的,所以應該團結一心,以抵禦來自蘇聯的威脅。
  • 為何我們的兄弟之國南斯拉夫會解體,而我國卻永遠不會?
    二戰後,因為蘇聯的強勢崛起,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也藉機完成了獨立,成為巴爾幹半島上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不過,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離於蘇聯和美國的陣營之外,有著幾乎完全獨立的外交環境。所以,南斯拉夫和我國的關係非常不錯。
  • 巴爾幹重騎兵:南斯拉夫推出最新M-84主戰坦克,原型為蘇聯T-72
    而今,在進攻作戰中,坦克依然需要負責掩護步兵衝鋒;在防禦作戰中,坦克則作為機動預備隊,隨時可以增援遭到敵人攻擊的戰線薄弱地點。環球網6月10日引述塞爾維亞國防部的消息稱,塞爾維亞最新版M-84 AS1型主戰坦克近日正式亮相。該坦克是T-72坦克的塞爾維亞最新改進版,號稱是"最強魔改T-72"坦克。
  • 假如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怎樣?
    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來:此時的希特勒已經沒有了太大的敵人,整個歐洲希特勒說一,其他國家根本不敢說二。當然把英國排除在外,英國即便敢說二,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在短期之內也很難進行白熱化的狀態。 原因很簡單,因為英國佔據天時地利,與此同時英國的地勢也好,方方面面的防禦也好,都是沒有問題的。
  • 中國出兵入朝參戰,老大哥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沒有出兵?
    一個問題出現了,在整個東方陣營中為何只有中國出兵,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都沒有出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蘇聯的態度。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歷史。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核心藩屬國之一,其他兩個藩屬國是安南和琉球。李氏朝鮮在各方面,向明清兩朝學習。例如服飾、文字等諸多方面,與中原王朝非常接近,在眾多的韓劇中,經常看到明朝服飾的影子。
  • 蘇聯解體時為何我們沒有趁他病要他命收復失地?其中的原因很無奈
    清朝晚期由於政治的腐朽和閉關鎖國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當時的中國非常的落後而又貧窮的局面,在帝國主義的大肆入侵,清政府又沒有能力對此進行抵抗,所以籤訂了不少的不公平的條約,不僅賠付了大量白銀還割讓了大片國土。雖然有的收了回來但有的則至今都沒有收回來,其中沙俄是侵佔土地面積最多的國家,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裡。那麼在蘇聯解體之時,中國為何沒有「趁它病,要它命」把這些失地收復呢?其中有四大主要原因。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二戰中進攻的德軍)一、蘇聯在莫斯科擁有成功案例。1941年6月,德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集結大軍向蘇聯發動了進攻。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裡,德國軍隊連續攻克基輔、明斯克等重鎮,迅速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裡。而蘇聯軍隊則節節敗退,軍心渙散。不久後,德軍各個方面的部隊都開始朝莫斯科進發,蘇聯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對於蘇聯來說,莫斯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捍衛國都,史達林下令實行了「堅壁清野」戰術。
  • 中國比蘇聯弱小,為何蘇聯解體了,中國卻不斷崛起呢?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西方為此也想不通的是,中國比蘇聯要弱小很多,為何蘇聯解體了,中國卻不斷崛起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二戰後,蘇聯成為唯一可以媲美美國的超級大國,無論經濟水平,工業水平,還是科技水平,軍事力量等各個方面,都比中國要強大很多。
  • 明知實力不敵強大的蘇聯,德國為何非要侵略蘇聯?這就是原因
    蘇聯作為歐洲唯一的一個,擁有許多豐富資源的國家,無論在石油、煤炭、甚至是鋼鐵的資源上都應有盡有,而且數量很多,規模也非常的龐大,就連德國也有不少物資是來自於蘇聯,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說,蘇聯幾乎可以說相當於是一手掌控著整個德國的命脈了。在當時,眼紅蘇聯的國家也有許多,而且他們也時刻都在想著要入侵蘇聯領土,搶佔這些資源。
  • 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能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嗎?
    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二戰蘇德戰場上的莫斯科之戰是關鍵的一場戰役,很多人認為冬季是德軍沒能一舉攻佔莫斯科的重要原因。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德軍打到莫斯科城外,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莫斯科地區氣溫陡降,而且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