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格瑞那達,大多數人可能不太清楚這個國家在哪裡,這個國家只有344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11萬,但是就這樣一個加勒比小國,曾經軍隊也不過2000人,卻遭受美國一直7300人的航母艦隊入侵,簡直太跌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本文帶大家回顧一下美國的這次行動。
格瑞那達既然位於加勒比海,自然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不過在1498年的時候被大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後來在法國和英國之間屢次易手,最終在1783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於1974年正式獨立。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格瑞那達距離美國還是很遙遠的,有2500公裡左右,可是這樣一個國小民少又沒有什麼自然資源的國家,怎麼就惹了美國呢,致使美國派遣了一支7300人的龐大的艦隊入侵格國。這也是自越戰之後,美國第一次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堪稱美國「低烈度戰爭」的典範。
說到為什麼美國要入侵格瑞那達,要說一說美國對美洲的政策「門羅主義」,就是美洲是美洲人的,歐洲人別插手,潛意思就是只準美國來插手管理。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視加勒比地區為美國的後花園,決不允許其他國家在這裡搞事情。那麼對於格林納達這些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來說只要跟美國老大打好關係,安全問題是不用擔心的,畢竟自己也沒啥資源,位置也不是多麼重要,美國也是看不上的,不會吞併。但是格瑞那達偏偏不走尋常路,自己在窩裡搞事情。
獨立後的不安生:
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格瑞那達雖然人少但是紛爭卻不少。格瑞那達1974年正式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獨立後以埃利克·蓋裡為老大的統一工黨掌握了國家政權,奉行親美政策,但是他上臺後就變成了獨裁者。這遭到了反對派的反對,1979年蓋裡政府被推翻,畢曉普任上臺任總理。
本來一個小國的的政局變動對美國沒什麼太大影響,但是新組閣的政黨卻自稱是「民族主義的並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政黨。實行親蘇政策,竟然想搞社會主義,接收了大量蘇聯和古巴的經濟、軍事援助,古巴甚至派出部隊在格瑞那達修建機場,這下可不得了了。出現一個社會主義的古巴已經夠讓美國頭疼的了,要是再來一個「古巴第二」,那蘇聯在加勒比就有了兩個落腳之地,形勢上形成了掎角之勢,而且對美國的權威將大大的削弱,而且一旦格瑞那達的機場建成,那麼溝通美國東西海岸的重要通道巴拿馬運河將受到嚴重威脅,這讓美國不能坐視不管。單是對於這樣一個小國,美國也不好馬上就派兵進攻,也是要講藉口的。
成為美蘇爭霸焦點:
20世紀70、80年代,蘇聯正處在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國力處於上升期,在美蘇爭霸中處於進攻態勢,對格瑞那達不斷的援助資金、輸入武器,在加勒比海地區再出現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樣對美國絕對是一個重磅打擊。也就是說,格瑞那達成為了美蘇爭霸的一個焦點了,事情已經由不得他自己了。
畢竟格瑞那達距離美國太近,蘇聯還是力有不逮,畢曉普政府採取了一些緩和措施,緩和同美國關係。這讓黨內的同志就不高興了,因為這明顯沒有遵從黨的宗旨啊,於是副總理以及軍隊司令,在10月13日再次發動了政變,軟禁了總理畢曉普,沒幾天後又給處決了。
殺雞用牛刀,看美國的超豪華配置:
這下美國決定出手了,不能再任格瑞那達胡鬧了,以保護僑民為藉口出兵。於是10月22日美國開會決定出兵,25日拂曉就發動了進攻。為了對付格瑞那達這樣的小國,我們看看美國出動了什麼樣的配置。
艦隊配置:
排水量7.8萬噸,載機85架的「獨立」號航空母艦1艘;兩棲艦船5艘,飛彈驅逐艦、驅逐艦等等共計15艘,各類型飛機230架,人數約7300人,同時還有加勒比其他六個小國派出了幾百名士兵進行配合,組成了「聯軍」。
從這個美軍這次出動的兵力配置來看,可以看出來美國對格瑞那達和蘇聯有多惱火,以至於殺雞用牛刀。寧願背負大國欺負小國的罵名,也要發動大軍,對這個加勒比蕞爾小國動手。
戰爭,開始即結束:
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軍艦隊竟然對這樣一個小國發動了突然襲擊,格瑞那達全國正規軍加民兵也不過4000人,沒有海空軍,又缺乏重武器,對於美軍的襲擊根本無力抵抗。戰爭的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唯一有懸念的是美軍用幾天結束戰鬥,最終戰爭持續了8天,到11月2日戰爭結束。美軍陣亡19人(不過對比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死亡262人,這個格瑞那達的小國抵抗應該也算激烈了),損失直升機9架,格瑞那達死亡45人。
結語:
這場戰爭,美國的戰略企圖就是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不給蘇聯作出應對的時間,震懾美洲其他國家,不聽美國的話就是這個下場,阻止了蘇聯在美洲的勢力擴張滲透。
戰爭結果也如美國所預想的那樣,是一場代價極小收益極大的「閃電戰」。憑藉嚴重的不對等武器裝備以及軍事實力,只用了8天時間就完全控制了格瑞那達,對蘇聯在加勒比的擴張做出了有力的反擊。
那麼作為世界一霸的蘇聯為何沒有做出應對呢,任由一個親蘇政權倒臺,從此蘇聯逐漸退出了加勒比地區,8年後轟然解體。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淖之中,無力脫身;二是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年近70的安德羅波夫被選為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國內矛盾逐漸嚴重,其重心在國內;其三是美軍早有預謀,甚至在兩年前就在美國的波多黎各島進行了登島模擬演習,而且如此的速戰速決,蘇聯也來不及應對。更重要的是,蘇聯實在是屬於「秒慫」那種,並不敢同美國硬碰硬,比如韓戰,戰前極力鼓動老金南下完成統一大業,結果美國一出兵,打死他都不出頭,援助中朝的武器援助還得花錢買。
侵格戰爭雖然遭到了包括歐洲盟國在內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的譴責,但是幾口唾沫也淹不死人。而在戰爭的威懾下,加勒比國家再也不敢對美國有什麼其他想法。在美軍的「保護」下,這些小國軍隊的存在與否都沒什麼意義了,反正只要盡心「侍主」也就沒人入侵了,於是很多中美洲國家取消了軍隊建制,其中就包括格瑞那達,目前只有幾百名的警察維護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