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入侵格瑞那達,蘇聯為何沒反對,戰後格瑞那達取消了軍隊

2021-01-09 閒人說史

說到格瑞那達,大多數人可能不太清楚這個國家在哪裡,這個國家只有344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11萬,但是就這樣一個加勒比小國,曾經軍隊也不過2000人,卻遭受美國一直7300人的航母艦隊入侵,簡直太跌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本文帶大家回顧一下美國的這次行動。

格瑞那達既然位於加勒比海,自然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不過在1498年的時候被大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後來在法國和英國之間屢次易手,最終在1783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於1974年正式獨立。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格瑞那達距離美國還是很遙遠的,有2500公裡左右,可是這樣一個國小民少又沒有什麼自然資源的國家,怎麼就惹了美國呢,致使美國派遣了一支7300人的龐大的艦隊入侵格國。這也是自越戰之後,美國第一次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堪稱美國「低烈度戰爭」的典範。

說到為什麼美國要入侵格瑞那達,要說一說美國對美洲的政策「門羅主義」,就是美洲是美洲人的,歐洲人別插手,潛意思就是只準美國來插手管理。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視加勒比地區為美國的後花園,決不允許其他國家在這裡搞事情。那麼對於格林納達這些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來說只要跟美國老大打好關係,安全問題是不用擔心的,畢竟自己也沒啥資源,位置也不是多麼重要,美國也是看不上的,不會吞併。但是格瑞那達偏偏不走尋常路,自己在窩裡搞事情。

獨立後的不安生:

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格瑞那達雖然人少但是紛爭卻不少。格瑞那達1974年正式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獨立後以埃利克·蓋裡為老大的統一工黨掌握了國家政權,奉行親美政策,但是他上臺後就變成了獨裁者。這遭到了反對派的反對,1979年蓋裡政府被推翻,畢曉普任上臺任總理。

本來一個小國的的政局變動對美國沒什麼太大影響,但是新組閣的政黨卻自稱是「民族主義的並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政黨。實行親蘇政策,竟然想搞社會主義,接收了大量蘇聯和古巴的經濟、軍事援助,古巴甚至派出部隊在格瑞那達修建機場,這下可不得了了。出現一個社會主義的古巴已經夠讓美國頭疼的了,要是再來一個「古巴第二」,那蘇聯在加勒比就有了兩個落腳之地,形勢上形成了掎角之勢,而且對美國的權威將大大的削弱,而且一旦格瑞那達的機場建成,那麼溝通美國東西海岸的重要通道巴拿馬運河將受到嚴重威脅,這讓美國不能坐視不管。單是對於這樣一個小國,美國也不好馬上就派兵進攻,也是要講藉口的。

成為美蘇爭霸焦點:

20世紀70、80年代,蘇聯正處在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國力處於上升期,在美蘇爭霸中處於進攻態勢,對格瑞那達不斷的援助資金、輸入武器,在加勒比海地區再出現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樣對美國絕對是一個重磅打擊。也就是說,格瑞那達成為了美蘇爭霸的一個焦點了,事情已經由不得他自己了。

畢竟格瑞那達距離美國太近,蘇聯還是力有不逮,畢曉普政府採取了一些緩和措施,緩和同美國關係。這讓黨內的同志就不高興了,因為這明顯沒有遵從黨的宗旨啊,於是副總理以及軍隊司令,在10月13日再次發動了政變,軟禁了總理畢曉普,沒幾天後又給處決了。

殺雞用牛刀,看美國的超豪華配置:

這下美國決定出手了,不能再任格瑞那達胡鬧了,以保護僑民為藉口出兵。於是10月22日美國開會決定出兵,25日拂曉就發動了進攻。為了對付格瑞那達這樣的小國,我們看看美國出動了什麼樣的配置。

艦隊配置:

排水量7.8萬噸,載機85架的「獨立」號航空母艦1艘;兩棲艦船5艘,飛彈驅逐艦、驅逐艦等等共計15艘,各類型飛機230架,人數約7300人,同時還有加勒比其他六個小國派出了幾百名士兵進行配合,組成了「聯軍」。

從這個美軍這次出動的兵力配置來看,可以看出來美國對格瑞那達和蘇聯有多惱火,以至於殺雞用牛刀。寧願背負大國欺負小國的罵名,也要發動大軍,對這個加勒比蕞爾小國動手。

戰爭,開始即結束:

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軍艦隊竟然對這樣一個小國發動了突然襲擊,格瑞那達全國正規軍加民兵也不過4000人,沒有海空軍,又缺乏重武器,對於美軍的襲擊根本無力抵抗。戰爭的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唯一有懸念的是美軍用幾天結束戰鬥,最終戰爭持續了8天,到11月2日戰爭結束。美軍陣亡19人(不過對比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死亡262人,這個格瑞那達的小國抵抗應該也算激烈了),損失直升機9架,格瑞那達死亡45人。

結語:

這場戰爭,美國的戰略企圖就是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不給蘇聯作出應對的時間,震懾美洲其他國家,不聽美國的話就是這個下場,阻止了蘇聯在美洲的勢力擴張滲透。

戰爭結果也如美國所預想的那樣,是一場代價極小收益極大的「閃電戰」。憑藉嚴重的不對等武器裝備以及軍事實力,只用了8天時間就完全控制了格瑞那達,對蘇聯在加勒比的擴張做出了有力的反擊。

那麼作為世界一霸的蘇聯為何沒有做出應對呢,任由一個親蘇政權倒臺,從此蘇聯逐漸退出了加勒比地區,8年後轟然解體。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淖之中,無力脫身;二是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年近70的安德羅波夫被選為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國內矛盾逐漸嚴重,其重心在國內;其三是美軍早有預謀,甚至在兩年前就在美國的波多黎各島進行了登島模擬演習,而且如此的速戰速決,蘇聯也來不及應對。更重要的是,蘇聯實在是屬於「秒慫」那種,並不敢同美國硬碰硬,比如韓戰,戰前極力鼓動老金南下完成統一大業,結果美國一出兵,打死他都不出頭,援助中朝的武器援助還得花錢買。

侵格戰爭雖然遭到了包括歐洲盟國在內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的譴責,但是幾口唾沫也淹不死人。而在戰爭的威懾下,加勒比國家再也不敢對美國有什麼其他想法。在美軍的「保護」下,這些小國軍隊的存在與否都沒什麼意義了,反正只要盡心「侍主」也就沒人入侵了,於是很多中美洲國家取消了軍隊建制,其中就包括格瑞那達,目前只有幾百名的警察維護治安。

相關焦點

  • 「低烈度戰爭」的典範:1983年美軍入侵格瑞那達始末
    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格瑞那達和古巴在聯合國投了贊成票,之後畢曉普訪問古巴,古巴派遣軍事顧問和教官幫助格瑞那達訓練軍隊和民兵,畢曉普聲稱:「如果沒有1959年的古巴革命,就沒有1979年的格瑞那達革命。」古巴是美國的死對頭,畢曉普的舉動,簡直就是在打美國的臉,打完還擺出一副「你能把我咋滴」的表情。
  • 人口10萬的格瑞那達,為什麼成為美眼中釘,修機場成戰爭導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就成為全球主要幾場局部戰爭的始作俑者。韓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當然還有一場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戰爭—入侵格瑞那達戰爭。入侵格瑞那達戰爭無論規模還是強度都非常小。它爆發於1983年,戰爭整個過程只持續了8天。
  • 當「二五仔」被發現,美國勃然大怒,命令部隊對格瑞那達發起攻擊
    當「二五仔」被發現,美國勃然大怒,命令部隊對格瑞那達發起攻擊文/無計讀史格瑞那達原先跟蘇聯不是一個陣營的,嚴格來算,應該是美國一個陣營的。但是突然有一天,美國人發現了一個事情,蘇聯朝著格瑞那達資助了不少物資。結果格瑞那達還照單全收了,美國人有些看不過去了。
  • HL格瑞那達護照、格瑞那達捐款、買房、入籍、護照免籤143個國家
    ,希臘居留,西班牙居留,德國居留,法國居留,美國永居,加拿大永居,澳大利亞永居,紐西蘭永居,新加坡永居,香港永居,日本臨時居留。環旅出國服務近年來,隨著一些主流移民國家投資門檻不斷提高,辦理周期長、花費巨大、移民監耗時費力,使得投資移民風向開始吹向「短平快」的移民項目,其中格瑞那達以其周期短、一步到位獲得大英國協身份、無移民監等優勢脫穎而出,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鍾愛。如果您對美國情有獨鍾,而且又想快速移居美國,那麼,格瑞那達身份是您的優選項。
  • 美國醫生的第二大來源:格瑞那達聖喬治大學
    醫生這一職業在美國是特別受人敬仰的,但對於學醫的要求也特別高。M.D.(Doctor of Medicine)醫學博士就是想成為美國正式醫師所必須修讀的博士學位。在美國留學臨床醫學專業對於中國大陸學生來說始終是塊禁區,有沒有什麼其他方式呢?
  • 細數美國二戰後發動的戰爭 是強盜還是救世主?
    1958.7.15——1958.10.25 武裝幹涉黎巴嫩1958年5月,黎巴嫩人民掀起了反對投靠美國的夏蒙政府的武裝起義。美國為了保住在中東的勢力範圍,便同樣毫不客氣地對黎進行了直接的武裝幹涉。1958年美國藉口保護旅黎美僑,發動了對黎巴嫩的武裝入侵,前後總兵力投入達到4.8萬人。
  • 好戰的美國:1980年以來美國曆次對外戰爭的動因分析
    鑑於貨幣是維護國家霸權地位的有利工具,美國 1971 年以來,也時刻警惕著其他國家或經濟體通貨對美元的挑戰。(一)防止蘇聯「後院」點火——入侵格瑞那達 1983 年 10 月 25 日至 12 月 15 日,美國與加勒比海國家的軍事同盟對格瑞那達進行軍事入侵,作戰代號為「緊急狂暴行動」。
  • 南斯拉夫屢屢觸怒蘇聯,為何沒有遭到蘇聯的入侵
    不過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卻和老大哥蘇聯不對付。南斯拉夫建國沒多久,就和蘇聯在一些領域發生了分歧和衝突。1948-1955年,由於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險些發生戰爭。此後,兩國一直不對付,摩擦衝突不斷,蘇聯人把南斯拉夫視為「眼中釘」,試圖除之而後快,蘇聯多次對南斯拉夫進行軍事威脅。但直到冷戰結束,蘇聯人也沒有動南斯拉夫人一根毫毛。
  • 二戰以來,美國以各種名義發動過的戰爭!
    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以各種名義入侵過的國家,共二十二個左右。 韓戰: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最後一個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兩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除了冷戰,兩國還在其他地方開始熱戰。我們今天看一下二戰後的蘇聯在哪些地方進行過熱戰,入侵過哪些國家。首先是匈牙利。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影響,匈牙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最初這個國家完全照抄蘇聯的模式,後來發現有問題,所以匈牙利開始了非蘇聯模式,進行了「新方針」。
  • 數一數美國發動了多少戰爭
    美國自獨立以來,所參與的戰爭和對外的軍事行動多達二百多次,對印第安人的掠奪戰爭就多達百次以上,僅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九零年,進行的海外戰爭就有一百二十四次,從一九九一年到二十一世紀,又參加了四十多次的海外戰爭。 美國在二戰以後,發動較大的戰爭有: 1950年,韓戰。
  • 冷戰時美國比蘇聯提前擁有核彈,為何沒向蘇聯宣戰?
    然而最關鍵的還是當時美國根本就沒有那麼多製造核彈的原料。一直到1949年蘇聯研製出核彈為止,美國全國上下也就造了100多枚核彈。第3點,蘇聯的國土面積太大了。那個時候美國根本就沒有完整的蘇聯地圖,用的還都是二戰時德國拍下來的一些地圖樣本。
  • 蘇聯解體前夕,美國為什麼反對烏克蘭獨立?今天的歐洲已給出答案
    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美國並不希望蘇聯立刻解體,尤其是反對烏克蘭從蘇聯獨立,可是老布希的話沒有人能聽進去,同月蘇聯發生了8.19事件。 但烏克蘭政局不穩,經濟崩潰,軍隊都發不起軍餉,軍人走私武器的情況非常嚴重,所以美國非常擔心一些極端組織會獲得核彈頭,這樣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國所擔心的。
  • 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軍隊基數大,成關鍵所在
    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軍隊基數大,成關鍵所在大校軍銜在少將之下,上校之上,屬於校級軍官中等級最高的一級軍銜,也是世界上較為罕見的軍銜。就目前而言,軍銜體制中有大校軍銜的軍隊,主要有中國、越南、朝鮮、摩洛哥等少數國家。
  • 二戰蘇聯傷亡慘重,但為何軍隊卻越打越多?總動員近3000萬人
    最後蘇聯取得最終戰爭勝利,和雄厚的人力資源是分不開的。1941年,蘇聯人口大約為1億9300萬。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296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到了1136萬人。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蘇聯傷亡慘重。
  • 為何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不敢動?聽聽美國總統怎麼說
    但是越南居然仗著剛戰勝美軍的餘威,和蘇聯在背後的支持,自詡是世界第三的軍事強國,這時越南稱霸中南半島的想法,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也確實如此,越南不僅入侵了柬埔寨,而且對我國邊境發起騷擾和挑釁行為。
  • 美國建國244年,只有18年沒打仗,細說美國的134場戰爭
    而在此期間,總共只有18年(根據統計標準不同,另外有17年和16年等等說法)美國沒有打仗,那麼美國這200多年究竟都在打些什麼仗?那10幾年沒打仗的時候又都在幹什麼呢?而在此前後,美國又再次和一個名叫塞米諾爾的美洲土著部落及其盟友西班牙爆發戰爭,差不多從公元1814年打到了1819年(有些觀點認為中間有兩年沒打仗)。這場戰爭的結果當然還是美國獲勝,美國迫使西班牙在公元1819年把佛羅裡達割讓給了自己,並將塞米諾爾人進行了強制遷徙。此後,美國開始了大規模的西進運動。
  • 珍寶島後,蘇聯集結百萬大軍百架轟炸機,為何最終沒實施核報復?
    1968年8月,蘇聯打著「保衛社會主義」的口號,悍然入侵自己的小弟捷克斯洛伐克,對這個國家進行了全面侵佔,蘇聯軍隊的入侵行為,在捷克國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蘇運動,也讓千裡之外的中國警鈴大作。於是,中國便開始進行針對蘇聯的備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