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軍隊基數大,成關鍵所在

2021-01-10 令說歷史

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軍隊基數大,成關鍵所在

大校軍銜在少將之下,上校之上,屬於校級軍官中等級最高的一級軍銜,也是世界上較為罕見的軍銜。就目前而言,軍銜體制中有大校軍銜的軍隊,主要有中國、越南、朝鮮、摩洛哥等少數國家。我軍大校軍銜經歷了設置、廢除、恢復三個時期。我軍恢復大校軍銜的背景,就是我軍恢復軍銜制。1988年恢復軍銜制,我軍取消了大元帥、元帥、大將、大尉等軍銜,保留了大校軍銜。那麼,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

大校軍銜

我軍自從建國後,一直面臨著軍隊基數大的問題。雖說我軍人數達到了歷史最低水準,可依舊有220萬現役部隊以及數十萬武警部隊,軍隊基數還是很大。不可忽略的是,我軍能夠保持現有規模部隊,也是經歷了多次裁軍。在歷次裁軍中,規模最大的當屬「百萬大裁軍」。從1985年一直到1987年,我軍逐漸裁撤了一百萬現役部隊,將人數從400萬降至300萬。

百萬大裁軍

「百萬大裁軍」在我軍發展中,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世界軍事發展潮流,已經向信息化、現代化、多兵種聯合作戰方向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阿馬島戰爭,高科技、信息化、海陸空聯合作戰的戰爭新樣式令世界驚豔,自然也包括中國。同時期的中國軍隊,雖然擁有南疆自衛還擊作戰的實戰經歷,可自身也有龐大臃腫、信息化作戰能力低、機械化程度不高、沒有實行軍銜制等諸多問題。

1988年9月,我軍恢復軍銜制

「百萬大裁軍」之後,我軍面貌煥然一新。儘管人數降下來了,可軍隊基數依舊很大。所以,1988年恢復軍銜制與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都是軍隊基數大。軍隊基數大,就意味著要解決一個將級軍官多的問題。

55式軍銜

其實,這一問題在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已經得到了解決。當年我軍按照蘇聯專家的意見,擬設準將軍銜。我軍考慮到控制將級軍官人數的現實需要,參考了朝鮮軍銜,設置了一個大校軍銜,作為上校軍銜和少將軍銜之間的緩衝軍銜,以此來控制將級軍官。因而,我們也就不難明白1988年恢復軍銜制,廢除了大尉、大將、元帥、大元帥軍銜,為何卻保留大校軍銜的深層次原因。

88式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帥軍銜是設而未授,元帥、大將兩個軍銜所授高級將領,都是在戰爭年代立下了赫赫軍功。所以,大元帥、元帥、大將軍銜不再設置。至於大尉軍銜被廢除,主要是考慮年輕軍官的晉升問題。按照55式軍銜,尉級軍官有四級,除了大尉,還有少尉、中尉、上尉。如此一來,大尉的存在並不利於年輕幹部的晉升。

相關焦點

  • 兩次實施軍銜制:都設置了大校軍銜,對外軍事交流確有不便
    大校,這個軍銜,可以說具備中國軍銜特色,1955年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正式授銜時,包括1988年9月27日,我軍恢復軍銜制以來,仍然保有大校軍銜。1955年9月27日,所設置的軍銜中,軍官共有4等14級,包括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元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1988年9月27日,所設置的軍銜中,軍官共有3等11級,包括將官: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軍銜制度是一項國際性的軍事制度,是國家授予軍人以區別其等級、地位、權力、責任、榮譽待遇的稱號和標誌的制度。中國人民解放軍曾於1955年頒布實行軍銜制度,它曾對促進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後,軍委的老帥們即開始考慮我軍恢復軍銜制的動議。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軍銜中沒了大將和元帥?
    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向戰爭時功績優異的將領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我國的開國十大元帥和開國十大將便是這時候授予,而10年後我國又取消了軍銜,但是軍隊畢竟離不開等級管理,取消軍銜後,讓部隊裡的工作開展不易,也不利於軍事交往。
  • 軍銜主導制改革進展,軍銜晉升由一年兩次改為四次,大校或將保留
    因為,已經有公開報導,在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軍隊援鄂醫療隊成員得到晉升。如,原解放軍總醫院醫務部主任、火神山醫院院長的張思兵大校晉升為空軍少將,並升為副軍級的空軍軍醫大學校長。陸軍軍醫大學副校長、武漢火神山醫院副院長徐迪雄升任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院長,軍銜也由大校軍銜升為少將軍銜。
  • 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成為新時代上將,這其中開國將帥有幾人?
    1955年9月,我軍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全軍共授予或晉升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合計1614人。
  •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軍銜是軍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標誌。當一位軍人佩戴軍銜肩章那一刻,對其來說是終身難忘。因而,軍銜也就成了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校軍銜在新中國軍銜體系中,屬於歷史相對悠久的一個軍銜。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大校軍銜往往是一知半解,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筆者結合大校軍銜的歷史,來為大家解讀其對應的職務級別,以及相當於什麼級別。
  • 1988年恢復軍銜,七大軍區司令員都是誰?分別被授何軍銜?
    1955年,我國舉行了首次授銜儀式,一共評出了十位開國元帥和數以千計的共和國將軍,然而1965年卻取消了實行十年之久的軍銜制。1988年,時隔23年之後,我軍又恢復了軍銜評定,最高軍銜設為上將。在88年授銜儀式中,我國只有七大軍區,還有四大軍區在1985年的裁軍中被撤銷。
  •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軍銜制的起源15世紀開始,部分歐洲國家逐漸用軍銜制代替了官銜制。軍銜制正式把士兵納入到軍隊等級體系之中。16世紀,軍銜制已在西歐國家趨於成熟。軍銜制體現了軍人的軍事、業務素養和兵種區分以及貢獻大小。清政府為了消除這一弊端,也為了提高軍隊士氣和地位。決定使用軍銜制。通過1901年至1905年的五年時間。清政府新軍軍銜體制正是建立完成。清朝 「新軍」軍銜的共設置5等15級
  • 1955年,中國推行了軍銜制,毛主席為何堅決不要大元帥?
    1955年,解放軍部隊開始施行軍銜制,出現了十大元帥十大將的說法。此外,還有57位上將,以及其他各個等級的軍官。或許大家不知道,在推行軍銜制之前,很多人都建議授予毛主席大元帥軍銜,並且設計好了大元帥服。
  • 首次授銜儀式時,他被授大校也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這是為何?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在這次授銜儀式上,有上千名我軍將領被授為了大校軍銜,有一位開國大校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那麼,這位開國大校是誰呢?又為何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呢?他名叫羅厚福,出生於十大將軍縣中的紅安縣,他在19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並且在次年正式加入了我黨,他的資歷完全滿足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就是紅軍一個遊擊師的師長了,抗日戰爭時期也是一名旅級幹部,在授銜儀式前的評級中,也被評為正軍級別。按說他的資歷是完全可以被授予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那麼,為什麼羅厚福又僅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呢?
  • 如何理解軍銜制改革的「一職一銜」?
    2019年12月《關於先行調整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有關政策的通知》,從這個通知開始,也就拉開了軍銜制的改革帷幕。軍人職業化也從此開始了。在這個通知之後,職務提升為副軍級的,當季就可以晉升為少將軍銜;職務提升為副戰區級的,當季就可以晉升為中將軍銜;職務提升為正戰區級的,當季就可以晉升為上將軍銜。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尉官,一共授予了六十多萬名將軍。這其中就數尉官和校官的人數最多,校官是3.2萬多人,尉官是49.8萬多人。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
  • 美國的五星上將相當於我國的何種軍銜?細說中美兩國軍銜發展歷史
    眾所周知,每個軍人都有軍銜,軍銜不僅能明確軍人的身份和等級,也是國家給予每個軍人的榮譽,也是評判其職務和待遇等級決定性因素。我國中央軍委就曾兩次實行軍銜制。
  • 技術軍官軍銜制在此!職業化,來了!
    太師吉祥或許多年以後,許多人仍會記得這個如掃落葉一般乾淨利落的秋天:先是「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重磅提出,正當大家都在猜想意指為何的時候,那個早就懸在半空中的另一隻靴子又轟然一聲砸在地板上——營以下軍官軍銜制落地了!
  • 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軍銜同外國軍銜等級對比,有什麼不同?
    其實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之前,參考了其他國家的制度,那麼蘇聯、美國、日本、朝鮮的軍銜等級怎樣?解放軍軍銜有什麼不同? 1955年大授銜 眾所周知,1955年解放軍實行的軍銜等級為七等二十一級,七等分別為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
  • 盤點解放軍現役34名上將:「50後」佔近8成(圖)
    2014年7月11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隨著戚建國、王教成、褚益民、魏亮四人晉升上將,以及蘭州軍區原政委李長才上將退出現役,我國現役上將達到34名。其中,「40後」 8人,「50後」 26人,此次晉升的均為「50後」。這意味著「50後」將成為新時期掌舵中國軍隊的主力軍。  問:「50後」上將為什麼受關注?
  • 1996年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是什麼職務,誰最年輕?
    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這代表著我國的軍隊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可由於種種原因,十年後,我國取消了軍銜制。直到20世紀80年代,邊境作戰爆發,我軍因沒有軍銜制,出現了指揮系統散亂,部隊容易暴露等問題。為此,我國決定於1988年恢復軍銜制。
  • 在沒有軍銜的時代,中國軍隊中如何區分誰是幹部?
    從1965年開始,中國取消了軍銜制度。全軍官兵開始換裝65式軍服,65式軍服最大的特點就是取消了幹部與士兵的差別。但是這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隨著軍銜制度的取消,如何區分各級的幹部成了一個大難題。那麼,在那沒有軍銜的時代,軍隊中是如何區分幹部與士兵的呢?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先來「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說到軍銜,我們先要「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