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軍官軍銜制在此!職業化,來了!

2020-12-05 點兵欄

太師吉祥

或許多年以後,許多人仍會記得這個如掃落葉一般乾淨利落的秋天:先是「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重磅提出,正當大家都在猜想意指為何的時候,那個早就懸在半空中的另一隻靴子又轟然一聲砸在地板上——營以下軍官軍銜制落地了!

不不,這還不夠,就在同一天又傳來銅鐘般巨響:二審剛剛過去不久的《退役軍人保障法》,打破至少公開徵集意見一個月的常規,將會在11.10開始再次開審!按照我國立法「三審制」的原則,它的通過執行已經指日可待!一切都猝不及防,太快了!

在這種種跡象之中,「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以及「加快軍事人員現代化」的符號躍然紙面,也加速著所有官兵和愛國者的心跳,正在匯聚成一個越來越大的聲音:軍官職業化,已經來了!強軍和偉大復興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之所以用這樣「煽情」的語句開頭,是其本就是一個應當令人熱血沸騰的事物;以及,我們在接下來講述所有關於營以下軍官軍銜制之細節的時候,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隨之而來的時代背景、使命背景!

1

根據可靠消息,營以下軍官軍銜制的基本原則,已經下達,接下來會按照安排逐個落實。一個總的原則是:從現有職務等級、技術等級為基準的機制下平穩套改過來,形成新的以軍銜為基準的「銜本制」,然後再遞次展開其他的軍官職業化相應程序和步驟。

總的導向是:立足於平穩過渡,說白了就是沒有人會降銜,軍銜套改原則也是基本「就高不就低」,一大批副營以上、技術11級以上的軍官可以套改為少校,從此成為職業化軍官!

所以,它不是簡單的一個軍銜定什麼級別的問題,而是你從此是否一腳踏進職業化軍官行列的問題。而關於職業化軍官,我們已經講得太多了,意味著更富有職業精神的付出,更加專業的職業本領,更加優渥的職業待遇,以及更加可靠的退役保障

少校可逐月,中校可退休,當你軍銜命令宣布的那一刻,你的身後未來也已經被圈進了歷史長鏡頭的光圈裡。

從人資部門了解的情況看,營以下軍事行政軍官軍銜制的具體對應,大致是:正排對少尉,副連對中尉,正連對上尉,副營對少校。

而正營的情況有一些特殊,它是橫跨少校與中校兩個銜級的,了解到一些關鍵崗位比如設有營黨委的合成營主官可定中校,這是與過去執行的政策相延續的;一些資深的正營職軍官比如任職已滿4年的,也可以確定為中校軍銜。

職高於銜的,意味著可以在一定條件內「提前晉銜」,比如中尉正連和上尉副營,很快可以晉升為高一級軍銜,年底可能就會有一批人享受到政策「紅利」;銜高於職的,比如基層很多上尉副連和排長,也不會被降銜,會在一定時間內予以消化,要麼提拔到上一級高銜級崗位,要麼採取合適方式退出現役。

就在今年年中的時候,很多部隊都突擊提拔了一批基層連排長,正是為此做準備。而根據慣例,即使是確實發展受限難以安排的,也會採取設置一定時間的過渡時期逐步消化的辦法,不會出現「失血性退出」的情況。

總的一個感覺是求「穩」。平穩過渡,穩中求進,蓄勢待發。

2

那麼,技術軍官的軍銜制又是怎麼樣的?

相信很多人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直接上乾貨:

以上這張圖,是民間根據現有技術軍官軍銜晉升的有關規定,以及此次了解到的營以下軍官軍銜制的基本原則,為了方便大家「概念性」了解所繪製的。

不能說很準確,主要是有一個大概對照,僅供參考,一切以官方的正式通知辦法為準。現行的技術軍官軍銜大體上也是這樣執行的,屬於公開的信息。

看完什麼感覺?我們前面已經說了,一個總的導向是「穩」,平穩過渡到軍銜制。

不要只關注自己能夠套改到什麼軍銜,而要關注更重要的東西:技術11級以上軍官,起始軍銜即為少校,已經邁進了職業化軍官的大門!

而根據少校可逐月的設定原則,大部分基層技術軍官都可以有此保障,哪怕只是初職。這個設定,對於保持基層技術軍官的穩定是意義重大的。

以及,細心一點的讀者大概已經看出,新的軍銜是與技術職稱掛鈎的。對,這大概就是未來技術軍官軍銜制的原則之一。

3

儘管還不能一窺技術軍官軍銜制的全貌,但根據各方面消息和「路邊社」報導,主要有:同軍事行政軍官的行政等級要逐漸淡化、消失一樣,技術軍官的技術等級可能也會逐步取消;技術軍官的軍銜晉升,除按照相應技術崗位設定之外,還會參考技術職稱這個重要指標。

在上面那個圖表中,其實已經內涵了職稱與軍銜的相應關係。在當前從現有體制向軍銜制套改的過程中,由於歷史現實因素,初職當中的技術9級、中校仍然存在,未來軍銜制全面落地之後,初職可能會止步於少校的限制。

但即使是對於編制較低、較少的基層部隊來說,允許初職可以晉升少校也滿足了絕大多數人可以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這種後路保障方式,對於隊伍與心態穩定是很有必要很有作用的。

與此類似,未來的中職技術軍官,可能會有少校起步、而上校止步的設定,以促使更多人強素質精業務獲得更高一級的技術職稱;高職的技術幹部,可能會中校起步、到技術少將。技術級取消之後,職稱成為技術軍官重要的技能判斷標準,以及切身利益之砝碼。

這也符合邏輯,因為職業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專業化,在所有類別的軍官之中,可能技術軍官是最有基礎、也最有條件距離專業化最近的隊伍了。

以此為基礎,在已經經歷了越來越擴大的「選升」政策之後,技術軍官的職稱晉升、軍銜晉升也會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突出能力與貢獻。後路方面,由於對技術軍官的設定以「長期服役」、「保持穩定」為原則,可以預料技術軍官的各銜級最低服役年限和最高服役年限都會有所延長,並採取按照職稱確定具體服役年限範圍的辦法。

與軍事行政軍官的退出方式有所區別的是,技術軍官絕大部分會適用於逐月領取退役金和退休這兩種安置方式。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是,在前期文職制度改革過程中,大量技術密集型單位的大量技術軍官要麼轉文要麼轉業,客觀上確實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流失,甚至包括301醫院這樣的單位。

而在去年以來的政策調整之中,已經有了不再指令性要求技術軍官轉改文職的變化,說明高層還是非常清醒、務實的。或者也說明一個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軍隊技術軍官地位作用仍然相當重要,文職人員不能替代技術軍官在整個軍隊和國防建設當中的突出作用。

據悉,從去年開始,軍隊科研也發生一些變化,比如申報科研立項的經費,有部分已經允許自主支配、作為鼓勵「腦力勞動」的報償了;還比如科技獎、理論獎的獎金,也要求全部發放至個人手中。從這種變化之中,技術軍官應該能夠看到光明,感到欣慰。我們不說春天重新回歸,但春天確實已經不遠

相關焦點

  • 以軍銜制為主導的軍官職業化有了新進展
    從最近《保障法》超預期三審並快速通過,還有一個多月《保障法》就要實施了,軍銜制改革從去年12月開始,到現在已經快一年了,軍官職業化進程有加快趨勢。有人說,2020年是軍官職業化的元年,2020年還有一個多月,估計這最後一個多月中還會有不少政策規定會陸續出臺。從這樣的情況來看,後續可能一大波的利好消息會出來。
  • 軍官軍銜制怎麼改?
    這次軍改已經差不多接近尾聲了,軍改中軍官職業化也一直讓很多人非常關心。主要還是很多面臨退役的幹部,對自己未來如何做好自己的打算,到底是該走還是繼續留?實際上,在職業化推進過程中,「軍銜制」改革已經搶先了一步!
  • 軍銜制套改,就高不就低
    打比方說,現在是正連,技術11級,上尉級別,按規定來講,正連對應上尉,不需要再做調整,但是技術11級對應的是少校。根據方案規定,這種情況是就高不就低,可以享受一波提前晉升少校的福利。一在軍官制度改革的中,第一條就是建立以軍銜為主導的軍官等級制度。所以一直以來,軍銜制就被譽為軍官職業化的重頭戲,只有軍銜制拉開帷幕,後面的「大戲」才能登臺。
  • 新的軍人職業化時代來了!
    2020年還剩下2個月不到的時間了,軍銜制改革到底怎麼弄?軍銜制,顯然是屬於框架性的軍事政策制度,備受關注的營以下怎麼改或許答案正在清晰。時間回到11個月之前,官方媒體發布消息:《關於先行調整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有關政策的通知》正式印發▲2019年12月8日21點18分,官方媒體的推送截圖那份重磅通知明確指出——這是按照軍官職業化改革方向,緊前出臺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的重要舉措,對於全面推開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 如何理解軍銜制改革的「一職一銜」?
    軍人職業化改革一直牽動著好多人的心,軍改之後好多人一直在期盼職業化,有人把2020年稱作為職業化元年,只是現在已經快到年底了,還沒有見一些職業化改革的消息,但是軍銜制其實,已經悄悄的已經實施了。2019年12月《關於先行調整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有關政策的通知》,從這個通知開始,也就拉開了軍銜制的改革帷幕。軍人職業化也從此開始了。在這個通知之後,職務提升為副軍級的,當季就可以晉升為少將軍銜;職務提升為副戰區級的,當季就可以晉升為中將軍銜;職務提升為正戰區級的,當季就可以晉升為上將軍銜。
  • 軍銜制落地,工資結構體系或有改變
    目前,軍官實行職務、軍銜、基礎、軍齡「四結構」工資制,軍銜制的落地,也是對現行軍官制度的改良,隨著配套的制度進一步細化,涉及到軍官的工資結構體系,也會發生變化。但是也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崗不同貼」等現狀,技術幹部與行政幹部的差距、機關與基層的對比,導致了幹部層級的指揮與基層幹部的管理,矛盾重疊。 配套建設跟不上來,技術領域要革新,行政管理添壓力,新老軍官走留斷層等一系列很普遍的現象,正在倒逼軍官抗壓能力和崗位任職能力的突顯。
  • 軍銜制:從當下到未來!
    職業化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以軍銜為主導的軍官體系。雖然軍銜制整體仍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但營以上已經出臺了兩份有關文件,現根據已有公開信息與大家略作分析。1首先是軍以上的軍銜政策在去年十二月緊前出臺,隨後各軍種及軍委紛紛舉行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儀式,一大批銜低於職的軍官順升對應軍銜。
  • 技術軍官軍銜制,參考!
    技術軍官14級,初級職稱對應少尉軍銜;技術軍官13級,初級職稱對應中尉軍銜; 技術軍官12級,初級職稱對應上尉軍銜; 技術軍官11級,初級職稱對應少校軍銜,中級職稱對應少校軍銜; 技術軍官10級,初級職稱對應少校軍銜,中級職稱對應少校軍銜; 技術軍官9級,初級職稱對應中校軍銜,中級職稱對應中校軍銜
  • 職業化後的官兵工資會如何增長?
    而營以下軍銜制也應聲落地,職業化的腳步走得越來越快了。張公子可能是所有人內心的呼聲,不管是體制內外,大家都在盼著他的到來。這不,永炒不衰的話題,近日再次傳出,有說漲君領工資的、有說漲分居費的、有說漲職業津貼、崗位津貼,說得有鼻子有眼,還有的傳出了具體的數額。看起來也確實有些合理,但張公子很神秘,他駕臨之前,不會讓任何人見到他的蹤影。
  • 軍銜制落到基層後,校尉的命運突擊!
    當前,營以下軍銜制落地,意味著新的軍官軍銜體系,將發生變化。 按照以往一貫是兩條腿走路,一是軍齡,二是軍銜,估計會制定相應的滿多少年的上尉可逐月,不滿多少年的少校不能逐月,這只是劍客的看法,僅供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尉官的發展,總體是積極向上,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也是人才輩出。
  • 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軍隊基數大,成關鍵所在
    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軍隊基數大,成關鍵所在大校軍銜在少將之下,上校之上,屬於校級軍官中等級最高的一級軍銜,也是世界上較為罕見的軍銜。就目前而言,軍銜體制中有大校軍銜的軍隊,主要有中國、越南、朝鮮、摩洛哥等少數國家。
  • 兩次實施軍銜制:都設置了大校軍銜,對外軍事交流確有不便
    大校,這個軍銜,可以說具備中國軍銜特色,1955年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正式授銜時,包括1988年9月27日,我軍恢復軍銜制以來,仍然保有大校軍銜。1955年9月27日,所設置的軍銜中,軍官共有4等14級,包括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元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1988年9月27日,所設置的軍銜中,軍官共有3等11級,包括將官: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 1955年,中國推行了軍銜制,毛主席為何堅決不要大元帥?
    1955年,解放軍部隊開始施行軍銜制,出現了十大元帥十大將的說法。此外,還有57位上將,以及其他各個等級的軍官。或許大家不知道,在推行軍銜制之前,很多人都建議授予毛主席大元帥軍銜,並且設計好了大元帥服。
  • 從唐朝軍制改革看當前軍人職業化
    同樣是職業化軍人,春秋時軍事家吳起也採用募兵制,但他用高薪、免徭役和專業化訓練的方式,鍛造了一支精銳部隊——魏武卒,稱雄一時。既然是軍人職業化,那就說明大部分軍人要為這個職業服役更長時間,甚至成了一生的選擇。如果還是走因循守舊的「大鍋飯」體制,沒有明顯的績效考核和培養機制,這樣的職業化最終也留不住人才,留下來恐怕也是被荒廢的人才。
  • 全面加強新時代軍官隊伍建設
    推進軍官制度改革,就是著眼於人、著力於人,通過採取一系列前瞻性、創新性、務實性的政策舉措,儘快形成制衡強敵對手的非對稱人才優勢,使軍官隊伍建設水平與打贏現代戰爭要求相適應、與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相匹配。三是推進軍官職業化建設的實際步驟。
  • 軍官未來四種安置方式,利弊分析
    那麼,未來軍官的這幾種退役安置方式,哪一種更值得選擇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利弊:1、退休之前也有人分析過,在未來軍官的退役安置方式當中,將退休放在最前面,是因為職業化後,鼓勵、引導軍官在部隊長期服役,直至退休,享受退休待遇安置。
  • 航空母艦的艦長屬於什麼級別的軍官?
    我國遼寧艦的艦長相當於什麼級別的軍官?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即: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而遼寧艦的艦長相當於是「大校」,是僅次於將軍的正師級幹部,從上面的等級分級來看,這已經是很高的軍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