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吉祥
或許多年以後,許多人仍會記得這個如掃落葉一般乾淨利落的秋天:先是「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重磅提出,正當大家都在猜想意指為何的時候,那個早就懸在半空中的另一隻靴子又轟然一聲砸在地板上——營以下軍官軍銜制落地了!
不不,這還不夠,就在同一天又傳來銅鐘般巨響:二審剛剛過去不久的《退役軍人保障法》,打破至少公開徵集意見一個月的常規,將會在11.10開始再次開審!按照我國立法「三審制」的原則,它的通過執行已經指日可待!一切都猝不及防,太快了!
在這種種跡象之中,「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以及「加快軍事人員現代化」的符號躍然紙面,也加速著所有官兵和愛國者的心跳,正在匯聚成一個越來越大的聲音:軍官職業化,已經來了!強軍和偉大復興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之所以用這樣「煽情」的語句開頭,是其本就是一個應當令人熱血沸騰的事物;以及,我們在接下來講述所有關於營以下軍官軍銜制之細節的時候,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隨之而來的時代背景、使命背景!
1
根據可靠消息,營以下軍官軍銜制的基本原則,已經下達,接下來會按照安排逐個落實。一個總的原則是:從現有職務等級、技術等級為基準的機制下平穩套改過來,形成新的以軍銜為基準的「銜本制」,然後再遞次展開其他的軍官職業化相應程序和步驟。
總的導向是:立足於平穩過渡,說白了就是沒有人會降銜,軍銜套改原則也是基本「就高不就低」,一大批副營以上、技術11級以上的軍官可以套改為少校,從此成為職業化軍官!
所以,它不是簡單的一個軍銜定什麼級別的問題,而是你從此是否一腳踏進職業化軍官行列的問題。而關於職業化軍官,我們已經講得太多了,意味著更富有職業精神的付出,更加專業的職業本領,更加優渥的職業待遇,以及更加可靠的退役保障
少校可逐月,中校可退休,當你軍銜命令宣布的那一刻,你的身後未來也已經被圈進了歷史長鏡頭的光圈裡。
從人資部門了解的情況看,營以下軍事行政軍官軍銜制的具體對應,大致是:正排對少尉,副連對中尉,正連對上尉,副營對少校。
而正營的情況有一些特殊,它是橫跨少校與中校兩個銜級的,了解到一些關鍵崗位比如設有營黨委的合成營主官可定中校,這是與過去執行的政策相延續的;一些資深的正營職軍官比如任職已滿4年的,也可以確定為中校軍銜。
職高於銜的,意味著可以在一定條件內「提前晉銜」,比如中尉正連和上尉副營,很快可以晉升為高一級軍銜,年底可能就會有一批人享受到政策「紅利」;銜高於職的,比如基層很多上尉副連和排長,也不會被降銜,會在一定時間內予以消化,要麼提拔到上一級高銜級崗位,要麼採取合適方式退出現役。
就在今年年中的時候,很多部隊都突擊提拔了一批基層連排長,正是為此做準備。而根據慣例,即使是確實發展受限難以安排的,也會採取設置一定時間的過渡時期逐步消化的辦法,不會出現「失血性退出」的情況。
總的一個感覺是求「穩」。平穩過渡,穩中求進,蓄勢待發。
2
那麼,技術軍官的軍銜制又是怎麼樣的?
相信很多人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直接上乾貨:
以上這張圖,是民間根據現有技術軍官軍銜晉升的有關規定,以及此次了解到的營以下軍官軍銜制的基本原則,為了方便大家「概念性」了解所繪製的。
不能說很準確,主要是有一個大概對照,僅供參考,一切以官方的正式通知辦法為準。現行的技術軍官軍銜大體上也是這樣執行的,屬於公開的信息。
看完什麼感覺?我們前面已經說了,一個總的導向是「穩」,平穩過渡到軍銜制。
不要只關注自己能夠套改到什麼軍銜,而要關注更重要的東西:技術11級以上軍官,起始軍銜即為少校,已經邁進了職業化軍官的大門!
而根據少校可逐月的設定原則,大部分基層技術軍官都可以有此保障,哪怕只是初職。這個設定,對於保持基層技術軍官的穩定是意義重大的。
以及,細心一點的讀者大概已經看出,新的軍銜是與技術職稱掛鈎的。對,這大概就是未來技術軍官軍銜制的原則之一。
3
儘管還不能一窺技術軍官軍銜制的全貌,但根據各方面消息和「路邊社」報導,主要有:同軍事行政軍官的行政等級要逐漸淡化、消失一樣,技術軍官的技術等級可能也會逐步取消;技術軍官的軍銜晉升,除按照相應技術崗位設定之外,還會參考技術職稱這個重要指標。
在上面那個圖表中,其實已經內涵了職稱與軍銜的相應關係。在當前從現有體制向軍銜制套改的過程中,由於歷史現實因素,初職當中的技術9級、中校仍然存在,未來軍銜制全面落地之後,初職可能會止步於少校的限制。
但即使是對於編制較低、較少的基層部隊來說,允許初職可以晉升少校也滿足了絕大多數人可以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這種後路保障方式,對於隊伍與心態穩定是很有必要很有作用的。
與此類似,未來的中職技術軍官,可能會有少校起步、而上校止步的設定,以促使更多人強素質精業務獲得更高一級的技術職稱;高職的技術幹部,可能會中校起步、到技術少將。技術級取消之後,職稱成為技術軍官重要的技能判斷標準,以及切身利益之砝碼。
這也符合邏輯,因為職業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專業化,在所有類別的軍官之中,可能技術軍官是最有基礎、也最有條件距離專業化最近的隊伍了。
以此為基礎,在已經經歷了越來越擴大的「選升」政策之後,技術軍官的職稱晉升、軍銜晉升也會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突出能力與貢獻。後路方面,由於對技術軍官的設定以「長期服役」、「保持穩定」為原則,可以預料技術軍官的各銜級最低服役年限和最高服役年限都會有所延長,並採取按照職稱確定具體服役年限範圍的辦法。
與軍事行政軍官的退出方式有所區別的是,技術軍官絕大部分會適用於逐月領取退役金和退休這兩種安置方式。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是,在前期文職制度改革過程中,大量技術密集型單位的大量技術軍官要麼轉文要麼轉業,客觀上確實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流失,甚至包括301醫院這樣的單位。
而在去年以來的政策調整之中,已經有了不再指令性要求技術軍官轉改文職的變化,說明高層還是非常清醒、務實的。或者也說明一個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軍隊技術軍官地位作用仍然相當重要,文職人員不能替代技術軍官在整個軍隊和國防建設當中的突出作用。
據悉,從去年開始,軍隊科研也發生一些變化,比如申報科研立項的經費,有部分已經允許自主支配、作為鼓勵「腦力勞動」的報償了;還比如科技獎、理論獎的獎金,也要求全部發放至個人手中。從這種變化之中,技術軍官應該能夠看到光明,感到欣慰。我們不說春天重新回歸,但春天確實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