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銜制:從當下到未來!

2020-12-05 自主與擇業

職業化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以軍銜為主導的軍官體系。雖然軍銜制整體仍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但營以上已經出臺了兩份有關文件,現根據已有公開信息與大家略作分析。

1

首先是軍以上的軍銜政策在去年十二月緊前出臺,隨後各軍種及軍委紛紛舉行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儀式,一大批銜低於職的軍官順升對應軍銜。

去年十二月期間:8號出臺政策,10號陸軍、國防大學舉辦晉升儀式;12號,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儀式,同日,海軍晉升將官軍銜儀式舉行;翌日空軍、國防科大也舉辦了相關儀式。

《關於先行調整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有關政策的通知》中指出:以構建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為指向。按照職銜對應等原則對軍銜套改、晉升等作了明確。

以往職務提升了軍銜的提升可能還有所延後,但軍以上文件精神出臺後,各單位迅速的提升相關將銜,職銜對應成為目標和要求。以後軍以下軍官職務晉升同樣要對應軍銜提升,從而真正的演變為軍銜主導。

2

六月的時候,師團級的軍銜制改革也拉開序幕。以往的少校副團、中校正團、上校副師紛紛提升了軍銜。目標不難看出同樣是職銜一致,將同一職級的統一為同一軍銜。

而往後,升副團與升中校將會同時提升,不會再出現之前少校副團、中校正團等情況。從軍級以上到師團,都已經對應了職銜,理順了級別對應關係,那麼下一步自然就是由上而下的改革調整營及營以下軍官的銜職不匹。

逐層逐級理順軍銜級別與職務等級對應關係後,既要確保軍銜晉升政策調整與軍銜主導制度設計理念一致,也要為軍官法修訂實施提供實踐支撐。

軍銜制全部理順後,再介紹時或許就不是副團職參謀了,而應稱之為中校級參謀。

對於佔比最多影響最廣的營以下軍官具體如何對應?何時出臺?本號會持續關注與分析,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軍官軍銜制怎麼改?
    主要還是很多面臨退役的幹部,對自己未來如何做好自己的打算,到底是該走還是繼續留?實際上,在職業化推進過程中,「軍銜制」改革已經搶先了一步!在2019年12月8日,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先行調整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有關政策的通知》,這一通知的實施,也就標誌著軍官職業化大幕從此開啟。
  • 軍銜制落到基層後,校尉的命運突擊!
    當前,營以下軍銜制落地,意味著新的軍官軍銜體系,將發生變化。 按照以往一貫是兩條腿走路,一是軍齡,二是軍銜,估計會制定相應的滿多少年的上尉可逐月,不滿多少年的少校不能逐月,這只是劍客的看法,僅供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尉官的發展,總體是積極向上,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也是人才輩出。
  • 軍銜制套改,就高不就低
    文/小莫自從營以下軍銜制文件下發到各個單位之後,劉隊長一直在關心具體政策什麼時候能夠實施。因為劉隊長這一批,明年六月份正好趕上調中校的節點,要是具體政策能挺過明年六月再下達,還有機會成為中校,若是不然,可能就要一直在少校上卡著。
  • 技術軍官軍銜制在此!職業化,來了!
    2那麼,技術軍官的軍銜制又是怎麼樣的?相信很多人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直接上乾貨:以上這張圖,是民間根據現有技術軍官軍銜晉升的有關規定,以及此次了解到的營以下軍官軍銜制的基本原則,為了方便大家「概念性」了解所繪製的。
  • 以軍銜制為主導的軍官職業化有了新進展
    從最近《保障法》超預期三審並快速通過,還有一個多月《保障法》就要實施了,軍銜制改革從去年12月開始,到現在已經快一年了,軍官職業化進程有加快趨勢。有人說,2020年是軍官職業化的元年,2020年還有一個多月,估計這最後一個多月中還會有不少政策規定會陸續出臺。從這樣的情況來看,後續可能一大波的利好消息會出來。
  • 如何理解軍銜制改革的「一職一銜」?
    軍人職業化改革一直牽動著好多人的心,軍改之後好多人一直在期盼職業化,有人把2020年稱作為職業化元年,只是現在已經快到年底了,還沒有見一些職業化改革的消息,但是軍銜制其實,已經悄悄的已經實施了。軍級以上軍銜制改革已經完成,實行了「一職一銜」,期待軍以下幹部的軍銜套改,你對軍銜制改革有什麼想說的嗎?軍人職業年化,將實行軍銜制,有人理解軍銜制將實行「一崗一銜」:排長少尉,副連長中尉,連長上尉,營長少校,那副營長什麼軍銜?營參謀什麼軍銜?
  • 軍銜制落地,工資結構體系或有改變
    還有一年,他就到了退休的服役年限。 作為一名老財務,他有對政策把控的自我嗅覺,談到營以下軍銜制落地,他說:「下一步,幹部的工資結構體系,要變了。」 跟財務打交道多年,從專業性和政策走向來看,我挺贊同老蔡的說法。
  • 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軍隊基數大,成關鍵所在
    我軍恢復大校軍銜的背景,就是我軍恢復軍銜制。1988年恢復軍銜制,我軍取消了大元帥、元帥、大將、大尉等軍銜,保留了大校軍銜。那麼,大校軍銜為何沒取消?百萬大裁軍「百萬大裁軍」在我軍發展中,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 兩次實施軍銜制:都設置了大校軍銜,對外軍事交流確有不便
    大校,這個軍銜,可以說具備中國軍銜特色,1955年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正式授銜時,包括1988年9月27日,我軍恢復軍銜制以來,仍然保有大校軍銜。其實,1988年9月27日,提「實行新的軍銜制」,而不再提「恢復軍銜制」,借鑑參考了1955年的軍銜制,但卻不是照搬照套,畢竟取消了元帥、大將和大尉。實行新的軍銜制,卻設置了「一級上將」,其實,只是紙面上存在而已,實際上卻從未存在,1994年人大修訂軍銜條例,取消了一級上將銜,因此,現階段我軍的最高軍銜,是以上將「封頂」了。
  • 1955年,中國推行了軍銜制,毛主席為何堅決不要大元帥?
    1955年,解放軍部隊開始施行軍銜制,出現了十大元帥十大將的說法。此外,還有57位上將,以及其他各個等級的軍官。或許大家不知道,在推行軍銜制之前,很多人都建議授予毛主席大元帥軍銜,並且設計好了大元帥服。
  • 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關於生命的黃金時間,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不過,從身體發育的角度,一般認為20歲-30歲左右應該是一個人體發育到巔峰的時候,這個年齡段,發育逐步停滯下來,然後身體素質也達到了巔峰狀態,可以說是人體的黃金時間。
  • 回首過往,把握當下,眺望未來
    回首昨天,往事歷歷在目,這驚心動魄的一年給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記憶;而現在,我們應該把握當下,繼續做好我們該做的事,完成昨天沒有完成的目標;未來,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以更加勇往無前的姿態迎接未來。回首過往,皇天不負有心人。這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多地爆發嚴重洪澇災害,脫貧攻堅要打一場空前困難的硬仗,一個個難題,就在眼前。
  • 未來可能已經發生,與現在和過去形成完整的當下
    如果未來沒有發生,未來就不可能被預測。由此我們作出一個大膽推測:未來已經發生。現在就像未來一樣,已經和過去「同時」發生。所有事物包括人都在沿著「時間軸」從過去走向現在,再邁向未來。對於未來的預測全部以信息的形式存在,實體改變只出現在發生的時刻,此時產生物理、化學和生理變化。如果以未來已經發生的事件作為原點沿著時間軸向兩邊延伸,對於現在的我們所能夠「感知」到的未來事件的部分信息,就表現為所謂的「預感」和預測。
  • 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成為新時代上將,這其中開國將帥有幾人?
    1955年9月,我軍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全軍共授予或晉升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合計1614人。
  • 人生最好的狀態: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憂
    人生最好的態度便是: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憂。01學會放下,既往不戀人生難得,是放下。若不放下,怎能繼續前進?一行禪師在《活在此時此刻》一書中這樣寫道:當我們深深融入當下,全心全意地對待平靜尋常的時刻,我們就可以觸及過去與未來;當我們知道如何恰當地把握當下,我們就能治癒過去、改變現在
  • 「照料當下,思慮未來」 巴塞羅奧仕登酒店貫徹環保理念
    「照料當下,思慮未來」 巴塞羅奧仕登酒店貫徹環保理念 2020年5月巴塞羅酒店集團大中華區正式宣布引進巴塞羅集團旗下中高端品牌巴塞羅奧仕登酒店(Occidental Hotels by Barceló),短短數月時間,已在西安落地兩個項目
  • 拒絕活在當下的人,你們還看得到未來嗎?
    可是群體往往具有片面性和煽動性,最開始十個人,到後來上千人、上萬人,全都排著隊跳入「懷舊」這股浪潮,可是有多少人在其中能夠保證只是抒發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完全被群體影響呢?群體性的「懷舊」異常容易將個人的情緒過分放大,特別是負面情緒。
  • 酷領未來,當下盈米——KOOMII-WATCH安徽啟動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賽博宇華控股集團KOOMII-WATCH「酷領未來 當下盈米」啟動會議首場於2020年6月13日在安徽酷米產業園勝利召開,本次啟動會議,邀請了華東地區以安徽本次啟動會議,是打開賽博宇華發展歷程新篇章的開始,會議圍繞主題「酷領未來、當下盈米」迎合未來智能穿戴的趨勢,以及廣大消費者對智能穿戴的需求和認可,會中,發布展示了酷米智能穿戴多款智能手錶,產品以「時尚、科技、健康」三個方向面市,並且結合更多年輕人、時尚一族的使用習慣,以及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要求,植入了以下幾大功能「體溫測量、步數計算、心率、心電顯示等」後期將不斷地滿足消費者不斷的提升
  • 抗戰時期,八路軍是否與國軍一樣實行軍銜制?
    1946年1月31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閉幕,會議通過「政協決議」規定了改編國、共軍隊的內容,同意八路軍、新四軍實行軍銜制。可見這件事情也是蔣介石同意的,否則就難以公布出來。總體來看,八路軍、新四軍實行的軍銜制度,是在蔣介石的點頭認可下才會獲得國民黨軍方的通過。
  • 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
    文丨徐威威(方塘傳媒編輯傳播中心副主任)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從小城市發展到大城市再到超大城市,甚至形成了「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帶」等空間結構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