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兵入朝參戰,老大哥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沒有出兵?

2021-01-07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從1950年10月開始,中國派遣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反推回三八線附近。一個問題出現了,在整個東方陣營中為何只有中國出兵,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都沒有出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蘇聯的態度。

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歷史。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核心藩屬國之一,其他兩個藩屬國是安南和琉球。李氏朝鮮在各方面,向明清兩朝學習。例如服飾、文字等諸多方面,與中原王朝非常接近,在眾多的韓劇中,經常看到明朝服飾的影子。當時,《資治通鑑》《史記》等中國經典書籍,屬於李氏朝鮮貴族子弟們的必讀刊物。在19世紀末期,經歷了30多年的明治維新之後,隔海對望的日本迅速崛起,並且開始了對外擴張。

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日本迫使清朝籤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隨後,朝鮮半島被日本所吞併,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了總督府,一直統治到了1945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挺進了朝鮮半島北部,美國軍隊還遠在衝繩列島附近。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和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都進行了讓步,以北緯38度線為界限,劃定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前身。

1948年,蘇聯從朝鮮境內撤軍以後。隨後,美國從韓國境內撤軍。由於各方面的矛盾,南北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最終在1950年6月,爆發了韓戰。戰爭爆發的初期,朝鮮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先後佔領了漢城、大田等大片地區,韓國的軍隊兵敗如山倒,全面向南潰退。即便是麥克阿瑟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參戰,也沒有多少起色,在戰局最精彩的時候,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上92%的土地和90%以上的人口。

美國和韓國軍隊的10餘萬人馬,被擠壓在釜山周圍不足1萬平方公裡的地區內,眼看就是上演「英國敦刻爾克的翻版。」就在這個時候,麥克阿瑟上演了險中求勝的仁川登陸戰,7萬多美國軍隊登陸。隨後,戰爭局勢開始迅速逆轉,並且逐步惡化。開始大舉北上,越過了三八線,並且對「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告,置若罔聞。截至1950年10月,戰火已經燃燒到了我國的鴨綠江邊。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和安全考慮,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

一個問題出現了,大家都屬於東方陣營,為了只有中國派遣了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蘇聯老大哥和東歐八國為何沒有派兵呢?東歐地區的情況很複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基本上都是德國、奧匈帝國、沙俄等國家的控制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俄、奧匈帝國先後崩潰,德國最終戰敗。東歐各國建立之後,成為了英法兩國的勢力範圍。但是,英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元氣大傷,根本無力阻擋德國的再次崛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席捲了歐洲大陸。東歐各國要麼被德軍佔領,要麼不得不成為德國的盟友,例如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等。在鼎盛時期,德國軍隊甚至兵臨蘇聯首都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的綜合國力雄厚,蘇聯軍隊驍勇善戰,硬生生把德國軍隊反推了回去。在蘇聯軍隊大舉反攻的過程中,先後佔領了東歐各地。在二戰之後,東歐先後出現了8個政權,被稱為東歐八國。分別是: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東德、波蘭、阿爾巴尼亞。這8個國家,都屬於社會主義國家。

在二戰結束以後,由於各方面的矛盾,美國和蘇聯展開了劍拔弩張的冷戰。但由於在二戰中損失巨大,蘇聯處於明顯的劣勢。在二戰期間,蘇聯大量的城市和村莊、工廠被破壞,僅僅是人口就損失2780多萬人,堪稱是元氣大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二戰之後,蘇聯一直忙於戰後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儘量避免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在1946年的伊朗矛盾中,蘇聯不得不向美國讓步。起初,蘇聯為了獲得美國的經濟貸款,甚至邀請美軍將領艾森豪訪問蘇聯,並且參觀了蘇聯的閱兵式。

從蘇聯的角度來說,此時的蘇聯,不希望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因為自身的力量尚不充足。在1949年的柏林危機中,美國展示了自己強大的空運能力,讓蘇聯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我們回過頭來繼續聊朝鮮,蘇聯曾經援助過朝鮮一些坦克、汽車和輕型艦艇。朝軍中缺乏這樣的技術兵種,曾經請蘇聯派遣官兵來駕駛和操控。蘇聯表示:你可以派人來學,但我的人不能去。蘇聯在朝軍中,派遣了大量的顧問,足足有3000多人,一直分配到了連排一級單位。

在韓戰爆發以後,蘇聯曾經嚴令這些顧問不準跟隨朝軍越過三八線。後來,雖然不得不命令顧問越過三八線。但又命令:所有顧問不準穿軍服,更不在佩戴任何證件,全部以技術人員或者記者身份進入。從蘇聯一系列的命令來看,蘇聯一直非常慎重,擔心過分刺激美國。由於蘇聯採取了這樣的態度,即使是在韓戰局勢逆轉以後,蘇聯也沒有直接出兵,一直擔心局勢惡化、刺激美國。對於這一點,就連朝鮮也明白。因此,在給蘇聯的求援信中,朝鮮請求其他兄弟國家組成志願部隊,入朝作戰。

除了蘇聯,還有哪些兄弟國家呢?中國、越南和東歐八國。越南當時忙於抗法戰爭,而且形勢非常艱難,正在北部山區打遊擊。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無力援助朝鮮。東歐八國擁有一定的實力,能夠派遣一個或者幾個師、旅參戰,即使出兵,幾個國家加一起,力量也非常有限。但是,蘇聯對東歐八國擁有絕對的影響力。東歐八國與朝鮮相距萬裡之遙,遠水解不了近渴。東歐八國如果出兵,肯定需要依靠蘇聯運輸和提供補給,這是非常難的事情。

還有一點更重要,如果蘇聯或者東歐八國出兵,有可能上升為東方陣營與西方陣營的大戰。這是蘇聯不願意看到的,因此,蘇聯表示可以提供援助,但不能出兵。1950年10月,毛主席高瞻遠矚,派遣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以後。志願軍部隊的表現非常英勇,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反推回了三八線附近。隨後,雙方在三八線附近反覆較量。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國威,堪稱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打出了底氣和膽氣。

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傑出表現和一系列勝利,完全超出了蘇聯的預料。蘇聯軍事顧問科切爾金少將,在給莫斯科的匯報中寫道:「志願軍擁有極好的戰鬥素質,他們堅韌不拔、勇敢頑強,從不怕流血犧牲,勇於克服一切困難。他們非常善打山地戰,會廣泛利用惡劣天氣以及黑夜與敵人作戰。」進入1951年之後,鑑於各方面的實際原因,蘇聯開始向我國志願軍部隊提供武器援助,因此,出現了「蘇械師」的說法。

與此同時,蘇聯派遣空軍參戰。請注意,蘇聯的態度仍然非常謹慎。第一,戰機不能塗蘇聯標誌。第二,所有的飛行員不能穿蘇聯軍服。第三,蘇聯戰機不能飛躍三八線。由此可見,蘇聯不想暴露自己,加劇與美國的矛盾。直到停戰協定籤署之前,蘇聯一直都是這樣的態度。到了1960年的U2事件之後,蘇聯感到了恥辱,才逐步改變對美國的態度。進入60年代,美蘇雙方的冷戰,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例如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

我們順便聊聊美國,其實,美國和蘇聯屬於「麻杆打狼兩頭怕」。美國一直擔心蘇聯直接捲入戰爭,從而引發兩大陣營的大戰。因此,在戰爭爆發的中前期,美國方面也非常謹慎,白宮對麥克阿瑟一系列自作主張的行為非常不滿。到了戰爭的中期,美國發現蘇聯根本無意參戰,美國的一系列行為開始肆無忌憚起來。尤其是麥克阿瑟,提出了「感恩節回家」的說法。結果,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以後,無論是麥克阿瑟,還是李奇微、克拉克;白宮的主人,無論是杜魯門,還是艾森豪。他們都失算了,他們面對著「銅牆鐵壁」,這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爭。

相關焦點

  • 50年代除志願軍,還有誰出兵幫過朝鮮打仗?此國支援7萬多飛行員
    此國支援7萬多飛行員1950年10月,志願軍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幫助朝鮮對抗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這就是新中國建立後第一次的大規模對外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美國人則將其認為是韓戰的第二部分,因此此前6月,北朝鮮已經在蘇聯的支持和鼓動下,率先對南朝鮮,也就是韓國發動了戰爭,而這四個月的戰爭,才是之後三年血戰的導火索。
  • 蘇聯為何出兵阿富汗:多次討論後決定軍事幹預
    這場戰爭持續了9年多的時間,先後參戰的蘇聯軍人達50萬,其中陣亡13833人,受傷49985人,殘廢6669人,失蹤312人,還有18人被拘禁在世界其他國家。這就是蘇聯對鄰國提供「國際主義兄弟援助」的後果。俄羅斯的《俄羅斯報》發表鮑裡斯•亞姆沙諾夫的文章,披露了蘇聯出兵阿富汗的有關內幕。
  • 越南戰爭,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抗美援朝一樣直接出兵參戰?
    中國當時的援越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給越南提供軍事裝備和經濟援助;另一方面中國派出防空、鐵道、國防工程、築路等後勤支援部隊進入越南,幫助越南構建國防工事,抵抗美軍。但是中國始終沒有像抗美援朝戰爭一樣,直接出動野戰軍參加越戰。縱是派出後勤援越支隊,也不公開宣布,更沒有志願軍的稱號,還將援越支隊的行動限制在越南北方,從沒有和美軍直接交戰。
  • 愚君看天下 | 蘇聯出兵阿富汗內幕
    安德羅波夫等人在報告中提出,阿富汗局勢已嚴重威脅蘇聯南部邊境地區的安全,並且有可能被美國、中國或伊朗用來建立和扶持一個對蘇聯不友好的政權,蘇聯應立即進軍阿富汗以阻止事態繼續發展。討論時,沒有人提出異議,在此情況下,勃列日涅夫批准了岀兵方案。12月15日和26日,缺席會議的庫茲涅佐夫和謝爾比茨基等人也在文件上簽了字,表示「同意」。
  • 實力懸殊,新中國為什麼出兵抗美援朝?不僅僅是抗美,也為抗蘇
    在實力懸殊、環境險惡的情況下,新中國最終決定出兵抗美援朝,有以下因素和理由: 第一,中國已經面臨緊迫的戰爭形勢,越過三八線的美軍很快會到達鴨綠江邊,美軍空軍的炸彈已經多次落到東北境內,中美必有一戰。 第二,既然必有一戰,就面臨戰場和時機的選擇問題。
  • 1950年,若中國沒派志願軍入朝參戰,韓戰結局會怎麼樣?
    近3年的作戰過程中,中國官兵共有38萬餘人的巨大傷亡,如果不是中國出兵,韓戰百分之百將是另一種結局。其實在50年10月中國出兵前,短短的4個月時間內半島戰局已經經歷過巨大的逆轉。中國並非主動派出志願軍,而是在朝鮮政權萬分危急時,金日成寫信向北京求助,蘇聯也做出武器供應承諾後,中國軍隊才最終決定過江的。
  • 志願軍出兵前,不少人反對,彭德懷:老虎總要吃人的,我支持出兵
    比如有的同志就說:「連蘇聯都不敢直接參戰,我們憑什麼出兵?」10月2日凌晨,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警告,已經越過了三八線,形勢又產生了重大變化。 李銀橋是毛主席的衛士長,他後來回憶說:「毛澤東同志考慮出兵不出兵,連續幾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藥也睡不著。開會那天,他的東屋裡坐了一屋子人……滿屋子煙霧騰騰,從五六點鐘開始研究,一直到後半夜。」
  • 抗美援朝,蘇聯曾秘密出兵,絕不暴露身份,一旦被抓立即自殺
    毛主席下令組建人民志願軍,並且和蘇聯協商,希望獲得蘇聯的軍事援助和空中支援。10月8日,周恩來親自前往蘇聯,和史達林商議抗美援朝的問題,希望蘇聯為中國提供軍事裝備和武器彈藥,重點提到空軍支援,掩護13兵團進入朝鮮。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戰爭開始以後,朝鮮人民軍依靠著蘇聯提供給他們的武器裝備,打得南朝鮮軍隊一路潰敗。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推進到了朝鮮半島南部,眼看著整個朝鮮半島就要被朝鮮人民軍全部解放了,美國政府卻突然插手了。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軍直接介入了朝戰爭,並且命令美國海軍第7艦隊入侵中國的臺灣海峽。
  • 1945蘇聯出兵中國,日本乞降,誰和蘇軍會師?一場較量在東北展開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蘇等國發出投降照會。第二天,蔣介石便下了兩道命令。一道命令給他的嫡系部隊,要求他們「加緊作戰,積極推進,勿稍鬆懈」;另一道命令給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要他們「應就原地駐防待命」。
  • 楊尚昆:中央反覆討論決定出兵,因為補給問題...
    為了準備應付萬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在鴨綠江我方一側部署三個軍的兵力,如果美國出兵,只要他們不越過「三八線」,我們也不過鴨綠江;如果美國越過「三八線」,我們可以考慮以志願軍的名義出兵參戰。金日成對此婉言謝絕,信心十足地說:中國沒有出兵的必要。2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 蘇聯在遠東部署了118萬軍隊,1969年,為何不敢大舉南下?
    但是進入二戰期間,蘇聯軍隊席捲了東歐地區,並且扶持了一系列的東歐政權,例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簡稱為東歐八國。蘇聯聯合東歐各國,組成了龐大的東方陣營,與美國等國家組成的西方陣營長期對抗。對於蘇聯來說,東歐各地的穩定是自己的最高利益,屬於蘇聯的戰略核心。 一旦東歐陣營鬆動,蘇聯的整個戰略布局就有崩潰的可能。
  • 南斯拉夫屢屢觸怒蘇聯,為何沒有遭到蘇聯的入侵
    不過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南斯拉夫卻和老大哥蘇聯不對付。南斯拉夫建國沒多久,就和蘇聯在一些領域發生了分歧和衝突。1948-1955年,由於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險些發生戰爭。此後,兩國一直不對付,摩擦衝突不斷,蘇聯人把南斯拉夫視為「眼中釘」,試圖除之而後快,蘇聯多次對南斯拉夫進行軍事威脅。但直到冷戰結束,蘇聯人也沒有動南斯拉夫人一根毫毛。
  • 韓戰爆發時,世界上都不相信中國會出兵,這是為何?
    不僅很多國外的人,甚至中國的很多人都認為不應該向韓戰中派遣軍隊。但事實上,派遣軍隊參加韓戰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這次絕對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民族戰爭,出兵的決定也非常大膽,幾乎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想到。為什麼世界上不相信中國會出兵?
  • 蘇聯出兵東北,為何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卻不堪一擊?
    不過,這次結果卻和大家想像中的不一樣。短短一周時間,蘇軍便擊潰了日本關東軍主力部隊。整個戰役歷時24天,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為什麼戰鬥力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在面對蘇聯紅軍的時候,會突然變得不堪一擊了呢?
  • 二戰時期,如果蘇聯不出兵,中國只靠自己,能打敗日本嗎?
    "蘇聯出兵東北"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在當時,蘇聯的這一行動大大加快了我們勝利的進程,於是很多人也會疑惑,假如當年沒有蘇聯,我們中國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打贏?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是困獸猶鬥,面對在戰爭尾聲忽然出兵援助的蘇聯,關東軍拿出來的兵力共有120萬人左右,而蘇聯方面也不敢小覷,派出了大約150萬人的兵力與之對抗,還有數以萬計的坦克和轟炸機,這樣的火力和裝備遠遠超過當時中國正規部隊的水平。
  • 朝鮮半島對蘇聯如此重要,蘇聯為何當時不派兵援助朝鮮?
    曾經完整的朝鮮半島被分成了兩半,北邊朝鮮歸蘇聯,而南邊的韓國歸美國,按理來說朝鮮半島對蘇聯也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如此重要,在韓戰爆發時,為何蘇聯寧願朝鮮亡國,也不願意派兵援助?蘇聯在韓戰中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他們卻一直都在支援朝鮮,朝鮮當初能追著韓國打也是因為蘇聯供應的裝備提升了朝鮮的戰力,美國不想讓自己的小弟被朝鮮吞併,於是果斷出兵幫助韓國對抗朝鮮,戰場局勢瞬間發生了變化,朝鮮一時間岌岌可危。但即使這樣,蘇聯還是拒絕出兵,他們更希望中國可以出兵參戰,但如果中國不同意的話,他們就寧願看著朝鮮亡國,也不想直接介入戰場。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秘密入朝
    如果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志願軍就會暴露在美國強大的空中火力之下。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 齊德學:這時候高崗和彭德懷都是已經在東北,又召回來,政治局再研究。毛主席問彭德懷能不能打,彭德懷說也能打。當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並轉告史達林。在分析了各方面利弊之後,電文中明確提出:「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
  • 蘇聯曾堅決反對中國「入常」,為何只有美國力挺?自身利益的考量
    美方最早提名的四大發起國,當然是反法西斯同盟國的主力:中蘇美英,中心意思是這四大國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共同維護國際秩序和打擊可能出現的類似小鬍子這樣的刺頭。蘇德戰爭正處於激烈時分,所以蘇聯當時只是附和而不是那麼積極,基本都是美國在推動,1944年8月起,美英中蘇四國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討論和規劃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
  • 中越戰爭爆發後,美國給蘇聯打了一通電話,蘇聯放棄出兵援助越南
    蘇聯單方面撕毀了兩國籤訂的協定,撤走了在華的專家,拿走了所有的科研數據。蘇聯的行為,讓中蘇關係逐漸惡化。然而1969年,蘇軍多次武裝入侵珍寶島,我國邊防部隊被迫反擊。同年,蘇軍在邊境上侵擾我軍,爆發了「鐵列克提事件」,導致我方38名士兵犧牲。從那以後,中蘇關係徹底交惡。另一方面,越南領導人胡志明於1969年去世後,黎筍上臺,取得了北越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