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秘密入朝

2020-12-24 安青網

央視網消息

(國家記憶):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大軍入朝。然而,就在此時,彭德懷卻突然收到了毛澤東的緊急電報。

電報中,毛澤東不僅要求大軍按兵不動,還要求彭德懷和高崗緊急返京。出國作戰的命令剛剛下達,緊要關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1950年10月13日,彭德懷、高崗緊急飛回北京,才弄清原委。原來,被寄予厚望的蘇軍空中掩護落空了。

史達林突然變卦,暫緩提供原先承諾的空中掩護,而只提供飛機、坦克、大炮等方面的裝備援助。如果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志願軍就會暴露在美國強大的空中火力之下。

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 齊德學:

這時候高崗和彭德懷都是已經在東北,又召回來,政治局再研究。毛主席問彭德懷能不能打,彭德懷說也能打。

當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並轉告史達林。在分析了各方面利弊之後,電文中明確提出:「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出兵朝鮮,箭已在弦上。

就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下決心援朝作戰並日夜籌備大軍入朝之際,美國也在多方搜集中蘇等各方面的情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中國或蘇聯會出兵朝鮮嗎?

事實上,在當時,幾乎所有的美國軍事情報機關,都將中蘇是否出兵朝鮮當成了頭等大事。為此,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親自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會晤。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牛軍:

威克島會談,其實杜魯門就兩件事,中國人到底會不會參戰?麥克阿瑟給他一個保證:第一,中國人不會參戰;第二,中國按現在的軍力即使參戰了,我也能打贏。

會談兩天後,杜魯門總統在舊金山發表廣播演說:朝鮮共產黨人有效的抵抗力量不久必將告終。

美國政府低估了中國人民捍衛和平的決心和力量。

此時此刻,鴨綠江北岸,20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連同他們的統帥,早已整裝待發。

1950年10月15日深夜,第42軍軍長吳瑞林接到志願軍司令部發來的一封加急電報:同意第42軍先頭部隊16日夜渡過鴨綠江,迅速向長津湖地區集結。

其實,早在三個月前,第42軍剛集結於中朝邊境時,吳瑞林就秘密帶領作戰處長、偵察處長,裝扮成火車司機,到朝鮮境內偵察地形。

在疾馳的火車上,吳瑞林發現江面上居然有人涉水過江,這讓他萌發了在鴨綠江輯安(今集安)口岸鋪設水下橋的想法。

時任第42軍政治部幹事 武際良:

吳瑞林軍長挽起褲子來,就到江裡頭去蹚,有一天在那裡逛,他發現了大條石,青石頭堆得像小山似的,就把所有的石頭條子都拉到鴨綠江,鋪了這個水面下橋。

經過工兵的反覆試驗,全長375米的水下橋順利完工,吳瑞林親自駕駛中型吉普車通過並成功驗收。

水下橋的建成既能保證部隊順利過江,又能防止美軍空襲。

10月16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先頭部隊在副師長肖劍飛的帶領下,率先從輯安(今集安)秘密渡江,進入朝鮮。

時任第42軍第124師370團政治處幹事 于永波:

那時候還沒宣布出國,過去是靜悄悄的,過江沒有誰說話,非常靜。路線我們也不知道,就全部是朝鮮人民軍的警察擺著旗子指路。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及炮兵部隊20多萬大軍,按照預定計劃,從中朝邊境的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及輯安渡口,開始跨過鴨綠江,秘密入朝。

為了保持入朝部隊的隱蔽性,每天部隊的渡江行動從18點30分開始,到第二天凌晨4點結束,5點前全部隱蔽完畢。

志願軍過江進入朝鮮後,一律採取夜間行軍。

時任第40軍第120師第359團第1營教導員 王鳳和:

有關中國字樣的標誌,一律不準戴,連帽徽都得抹下。

邁出國門,回望家園。身處異國他鄉,這些年輕戰士卻肩負了祖國人民的重託。

時任第39軍第116師山炮營3連連長 黃雲騰:

我和指導員走在前邊,我說夥計啊,咱們要出國了。是,要出國了,要離開家了。誰都明白離開這個家,不知道多少天能回來。我們邁的步很沉重,沉重什麼,就叫責任重大。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詞不長,卻成為新中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這首歌詞是首批入朝官兵中的一名指導員寫的出徵詩。

時任炮1師第26團第5連指導員 麻扶搖(生前採訪):

在入朝前半個月,開誓師大會,我很受教育。一天晚上,拿筆就寫「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鮮,打敗美帝野心狼」。

誓師大會後,新華社記者陳伯堅採訪了麻扶搖,覺得詩歌寫得很好,並提出將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隨後這篇戰地通訊發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報上。

著名音樂家周巍峙看到這首詩歌后,僅用半個小時就譜出了曲子。唱遍全軍,傳遍全國,傳唱至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就此誕生。

大軍跨江入境,掌握制空權的美軍卻罕有察覺,這還要得益於志願軍的高度組織性和紀律性。

由於行動隱蔽,偽裝巧妙,直到入朝6天後,美軍才偵察到有一支大約5萬人的軍隊在向南開進。

而為會見朝鮮金日成首相,儘早掌握全局,上任僅僅12天的志願軍統帥彭德懷,先於大部隊之前幾個小時,便踏上了出國作戰的徵程。

時任彭德懷軍事秘書 楊鳳安(生前採訪):

彭老總和我、兩個警衛員坐一個吉普車,蘇聯嘎斯-69,又帶了一部電臺,報務員和譯電員,7個人,由崔倫處長帶著,坐一個大卡車在後面跟著,就這樣在部隊先頭就入了朝了。

與此同時,志願軍後續部隊也在陸續入朝。

10月26日,第50軍接到東北軍區電令,立即入朝。一天之後,第66軍同樣奉命入朝。

到10月下旬,志願軍首批入朝的6個軍已全部到位。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然而,就在志願軍秘密入朝的幾天前,美國華盛頓當局和日本東京的麥克阿瑟總部,已沉浸在韓戰即將結束的樂觀情緒中。

時任第27軍第79師第235團3營教導員 遲浩田:

我們是忍無可忍,被迫參與的這場戰爭。當時杜魯門、杜勒斯、美國遠東司令麥克阿瑟,十分囂張。

1950年10月20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佔領平壤。隨即兵分多路,繼續向朝鮮北部邊境快速推進,企圖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

佔領平壤後,麥克阿瑟狂妄地宣稱:「平壤是敵人的首都,它的陷落象徵著北朝鮮的徹底失敗。」

然而,這個結論下得太早了。

一直誤判戰局的麥克阿瑟不會想到,他口中不敢貿然渡江的中國軍隊早已引弓待發,將矛頭瞄準了貿然北進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隨後即將發生的一系列戰事,不僅會讓他跌入人生谷底,還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

韓戰並沒有結束,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帷幕正在拉開。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三集:秘密入朝
    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大軍入朝。然而,就在此時,彭德懷卻突然收到了毛澤東的緊急電報。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及炮兵部隊20多萬大軍,按照預定計劃,從中朝邊境的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及輯安渡口,開始跨過鴨綠江,秘密入朝。
  • 部分歷史影像畫面首次披露,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登陸央視四套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於10月12日起在CCTV-4晚8點檔黃金時段連續播出
  • 致敬|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他們是北理工「最可愛的人」
    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他們浴血奮戰,奮勇殺敵,即使戰鬥到只剩一人一槍,仍然堅守陣地。談起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經歷,94歲的崔仁海依舊信念堅定。1952年秋,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線進行具有戰役規模的戰術反擊作戰。裝甲兵司令部指示第一坦克學校組成一個赴朝考察學習小組。崔仁海作為小組成員,從北京出發經丹東赴朝。作為坦克兵,崔仁海的主要任務了解、學習朝鮮戰場坦克作戰的情況,總結經驗教訓,並向我坦克部隊傳授作戰的戰術。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二集: 深度披露抗美援朝決策內幕
    不是抗美援朝已經定了,還討論什麼。高崗就說有不同的意見。聽了大家的發言後,毛澤東說道:「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經過充分討論,最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籤署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
  • 央視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讓偉大精神代代相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推出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高度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真實再現了一大批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的英雄事跡,深刻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識天宜聽風,臨流須觀瀾。
  • 抗美援朝紀念日哪一天 抗美援朝紀念日是幾月幾日
    抗美援朝紀念日哪一天2020年抗美援朝紀念日的日期: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庚子年(鼠年)九月初九。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70年過去,硝煙早已散盡,但永遠不能忘卻的是那群永遠站在第一戰線保家衛國的勇士。抗美援朝紀念日是每年的10月25日。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五集:西線揚威
    40年來,他們從沒有向國家提過一次要求……1950年11月4日,入朝作戰僅16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美第8集團軍趕到了清川江南岸。對於中國軍隊出現在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現得十分不屑。他命令部隊在東西兩線,發起鉗形攻勢,消滅在朝鮮境內的所有志願軍和人民軍。
  • 1950年蘇聯空軍秘密入朝,美軍不僅不揭穿反而為其保密38年
    隨後,這一沉寂多年的歷史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一一蘇聯曾派遣空軍秘密入朝,與美軍作戰。參加抗美援朝的蘇聯飛行員韓戰爆發之初,美軍攜海陸空三軍迅速入朝,人在仁川登陸。然後,大舉進犯北朝鮮,並越過「三八線」逼近平壤。
  • 安徽合肥:聽爺爺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故事,爭做時代新人
    瑤海區關工委副主任張倫武、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老乾局局長楊斌、長淮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林弟昌、94歲抗美援朝老戰士梁作福、86歲王年潤及和平小學第四小學的小學生們參加活動。活動現場,火車站社區黨委書記薛衛蘭給大家講述抗美援朝歷史,讓小學生們銘記歷史,堅決做到聽黨話跟黨走,加深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進一步認識,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明確作為新時代青少年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四集:志願軍入朝首戰告捷
    迅速交換戰局信息後,彭德懷得到了一個壞消息。1950年10月25日,東西兩線志願軍與敵軍同時交火,抗美援朝戰爭由此展開。這一天,被中國政府確定為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戰雲散去,浩氣長存。敬請收看今晚(10月15日)20:00檔CCTV-4《國家記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首戰告捷》全網獨家首發盡在央視頻APP!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節目掃描下方二維碼搶鮮看!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六集:冰湖血戰
    借著微弱的燈光,第9兵團第27軍第79師第235團3營副教導員遲浩田和該營其他領導,向全營官兵傳達朱德總司令於10月29日在華東軍區第9兵團駐地曲阜所作《朝鮮戰局形勢與入朝作戰的意義》的報告。直到此時,戰士們方才得知,這次緊急行動,不是南下,而是北上。11月1日當天,行進途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番號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
  • 新影像丨膠片裡的抗美援朝《萬眾一心》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入朝作戰第一仗時,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也隨之在國內展開。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下,全國掀起參軍、參戰熱潮,青年和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志願軍和各種軍事幹部學校。大批鐵路員工、汽車司機和醫務人員,志願到朝鮮擔負戰地勤務和運輸工作。
  • 「記者實拍」渭南抗美援朝老兵70年後的樣子(二)
    (第二期)樊溫嶺,1928年10月出生,渭南市蒲城縣罕井鎮中山村人,1951年參加人民解放軍,參加過青海平叛剿匪戰鬥,同年隨原西北野戰軍第一軍入朝參戰。「我是一名炮兵……」對於70年前參加抗美援朝的回憶,樊溫嶺老人記憶猶新。
  • 彭德懷入朝作戰,主席設宴壯行,只讓一個人作陪,此人是誰?
    以主席為首的中共領袖們,高瞻遠矚,決定派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只一戰,就打出了國威軍威,讓中國人民真正地站了起來,也打出了70年的和平發展期。1950年10月8日,主席發布了組建中國人志願軍的命令,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兼政委。而改編為志願軍的,就是韓戰爆發後,由總理親自主抓組建的東北邊防軍。
  • 38軍:1950年10月入朝參戰戰鬥序列
    38軍:首批入朝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三兵團跨過鴨綠江,開啟了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為加強統一作戰指揮,將第50軍和第66軍編入第十三兵團。這樣到1950年年底,十三兵團戰鬥序列共計有六個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第66軍。
  • 漫畫新中國史:抗美援朝
    7月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成立由美國指揮的「統一司令部」,組織「聯合國軍」開入朝鮮作戰。9月15日,美國集中7萬多重兵,在朝鮮半島的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後方交通線被切斷。在供應斷絕、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下,傷亡嚴重,被迫後撤。美國糾集的「聯合國軍」趁勢向北推進,於9月29日抵達「三八線」附近。
  • 首批入朝參戰的六位軍長,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為了保家衛國,中央迅速組建了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與美帝侵略者鬥爭到底。根據戰場態勢的需要,並確保部隊能得到休整,志願軍採用輪戰的方式分批入朝。首批入朝參戰的部隊是第13兵團,共有六個軍的兵力,後來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發展,又陸續從國內調了不少部隊。那麼首批入朝參戰的六位軍長,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怎麼樣?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中央廣電總臺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四集:志願軍入朝首戰告捷
    迅速交換戰局信息後,彭德懷得到了一個壞消息。1950年10月25日,東西兩線志願軍與敵軍同時交火,抗美援朝戰爭由此展開。這一天,被中國政府確定為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戰雲散去,浩氣長存。敬請收看今晚(10月15日)20:00檔CCTV-4《國家記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首戰告捷》全網獨家首發盡在央視頻APP!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六個兵團司令員是誰?後來誰的軍銜最高?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了保家衛國無數熱血男兒踏上異國的土地,前後共有六個兵團加入了戰鬥,那麼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分別是誰?他們後來又是什麼軍銜?
  • 三野共有四個兵團,為何第9兵團入朝作戰,另外三個兵團去哪了?
    在抗美援朝時期,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改稱為志願軍第9兵團,作為第二批入朝作戰部隊,參加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或許有很多人不明白,第三野戰軍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四個兵團,分別是第7兵團、第8兵團、第9兵團和第10兵團,為什麼只有第9兵團奉命入朝作戰呢?其他三個兵團當時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