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怎樣?

2020-12-18 騰訊網

感謝大家在閱讀之前點擊上方「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

如果希特勒執意進攻英國,只會輸的更慘。蘇德必有一戰,晚戰不如早戰!

蘇德戰爭前的歐洲狀態

大家都知道蘇德戰爭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之一,而蘇德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戰役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開始到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終止。

而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面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但是我們在具體分析這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往前走一走,看一看蘇德戰爭發生之前,整個德國和蘇聯都面臨著怎樣的狀態。

德國的無敵姿態

在194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這件事情成為了整個歐洲戰場當中的一個轉折點,那就是希特勒接受了法軍的投降

那可能有些人就會問希特勒接受法軍投降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拿出整個歐洲地圖來看的話,就不難發現,當時幾乎整個歐洲已經成為了希特勒的囊中之物,除了義大利和英國之外。

關於義大利這一點就不多說了,畢竟義大利是希特勒為數不多的豬隊友,在後期的時候因為趁早的站隊,免受過多損失。但無論如何,在此時此刻希特勒和義大利仍然是一個好朋友的狀態。而此時的英國因為佔據著天險,英倫三島還能夠殊死抵抗,這個時候的希特勒面對英國似乎也無法進行強硬進攻,只能慢慢的圍點打援。

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來:此時的希特勒已經沒有了太大的敵人,整個歐洲希特勒說一,其他國家根本不敢說二。當然把英國排除在外,英國即便敢說二,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在短期之內也很難進行白熱化的狀態。

原因很簡單,因為英國佔據天時地利,與此同時英國的地勢也好,方方面面的防禦也好,都是沒有問題的。死磕德國的概率根本不大,也根本不太可能,但是英國防守自己固有領土在短期之內不被德國突破還是有很大概率的。

而在這個時候德國也陷入了戰爭的迷茫期,並不是說只有輸掉的戰爭才會陷入戰爭迷茫期,事實上在贏得整場戰爭之後,陷入戰爭迷茫期的概率更大。此時的德國正在糾結究竟是應該先打英國還是先打蘇聯。

當時的英國雖然有日不落王朝的稱呼,但是這個日不落王朝,更多的是英國的控制領土,而不是英國的實際領土。在英國這個實際領土的過程當中可以說是要資源沒資源,要啥沒啥的這樣一個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可能佔不到任何好處。

在猶豫了一段時間之後,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當然,德國進攻蘇聯,還有一部分目的,包括但不限於蘇聯的某些地域有著雄厚的石油資源。而當時的二戰誰能夠掌握第一時間的石油資源,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此外蘇聯的龐大領土也早已引起了希特勒的眼紅。

蘇聯的第一次蒙圈

蘇聯從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接收到了情報,而這些情報無一例外地指出:德國在近期極有可能攻打蘇聯,但是這個時候的蘇聯還沒有做好準備。換句話來說,蘇聯的高層或許也不太認可,原因很簡單,因為蘇聯和德國曾經籤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再者來說,這個時候的蘇聯剛剛緩過神來,儘管經過了之前幾年的籌備,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突然之間和德軍打個照面,也是有些困難的。

就在蘇聯還在疑惑,在質疑的時候,德國就已經兵分三路入侵蘇聯。這個入侵蘇聯,我們可以參考巴巴羅薩計劃。但是因為之前的時候傳遞給蘇聯的情報懸殊太大,而且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有,以至於蘇聯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及時的把握戰爭的契機,沒有把握戰爭契機的唯一劣勢就是要被德國追著屁股後面打。

而且希特勒在這個過程當中打了一個馬虎眼,儘管明面上來看就要進攻蘇聯,但是實際上他並沒有第一時間進攻蘇聯,反而是積極主動的對蘇聯進行援助,進行各種各樣的物資提供以此來麻痺蘇聯。而最終當德軍和蘇聯碰面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在短短的10天之內,德軍就已經突刺蘇聯600公裡。

在此次戰役的過程當中有數不清的經典的大型戰役,而這一系列的經典大型戰役當中又有著無數的轉折點,這其中真正意義上可以稱之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是史達林格勒會戰。

如果希特勒一直死攻英國會怎樣?

在上文當中,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如果德國到最開始的時候一直進攻英國的話,在短期之內可能費時費力,相對而言英國當時的綜合實力在整個歐洲來看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 的。儘管法國第一時間投降,但是法國投降的時候並沒有擊潰英國的意志,除此之外整個歐洲的地盤也並不太安靜,仍然有大大小小的反抗。

英國憑藉著天險自然而然能夠抵抗一陣子,而英國一再抵抗德國的時候,德國極有可能無暇他顧。在無暇他顧的前提之下,就極有可能被周邊的一些大國家捅刀子,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蘇聯和美國。

事實上,在蘇德戰爭之前,美國就已經有參與此次戰爭的打算了,奈何一直沒有合適的契機。再加上美國對於此次戰爭更傾向於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角色,它更傾向於通過不間斷的販賣武器來獲取高額利潤和回報。

但相對而言,蘇聯可能會更有危機感,畢竟眼前的德國已經不是之前的德國了,它的領土龐大,資源雄厚,並且動員能力極強。這個時候如果蘇聯不在第一時間採取克製作用,或者不第一時間給德國一悶棍的話,那麼一旦德國真正意義上成長起來之後,對於蘇聯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的威脅。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聯需要的就是時間,而德國最不願意給蘇聯的也正是時間。

希特勒的一些小算盤

除此之外,我們不難發現:希特勒在和英國進行作戰的時候,並沒有一直把英國往死裡打,而是留有餘地。而為什麼留有餘地呢?這後面我們可能會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在這裡我們需要講一點:

那就是戰爭往往不單單是戰爭,除了戰爭的表象之外,背後可能還會有一系列的利益 牽連,背後可能還會有一系列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簡而言之,希特勒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海獅計劃。

而這些計劃的確定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拉攏英國,換句話來說,希特勒打英國也僅僅就是為了拉攏英國而已。希特勒最終的目標就是自己控制歐洲,而英國的海上軍事實力強悍,希特勒也沒有短期打算與英國決一死戰或者撕破臉皮。

希特勒敏銳的軍事直覺已經發現了這一點,他早就意識到,如果英國和德國拼個魚死網破,最終的結局一切為之而且極有可能便宜了他人。所以對於希特勒而言:如果能夠和英國和談那再好不過。

以這樣的一種狀態來看,希特勒當時主動積極的進攻英國,並且和英國作殊死鬥爭的可能的概率太低了,再加上德國的背後還有一個龐然大物在虎視眈眈,希特勒也不得不早做打算。

關注我,支持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蘇聯和德國都曾加入英國與法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後來德國退出,蘇聯是被踢出的,兩國都對英法極度不滿,互相關係卻還過得去。蘇德之間徹底鬧掰已經到了1940年11月,此前德國與蘇聯已經瓜分了蘇聯。德國一直有進一步拉攏蘇聯入夥的想法,而蘇聯始終不為所動並不是因為出於正義,而是納粹不能滿足其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的巨大胃口。
  • 希特勒曾想徵服全球,如未兵敗蘇聯,哪個國家會是下一個目標?
    至於日本,當德軍在莫斯科戰役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希特勒請求日本出兵,一起夾擊蘇聯,日本卻始終無動於衷,屬於豬隊友之中的典範。 同樣豬隊友的還有義大利,說起來義大利對我們而言似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立下了「功勞」。義大利進攻希臘等國失敗,希特勒為了拯救墨索裡尼的軍隊,只好派兵進攻巴爾幹半島,最終導致了「巴巴羅薩計劃」推遲將近一個月。
  • 希特勒如果不自殺,會被蘇聯處死嗎?史達林會怎麼做?
    關於希特勒的自殺,代表著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那為什麼希特勒會自殺呢?倘若他不自殺,又會有怎樣的結局?當時的情況是德軍已經岌岌可危,希特勒即便抵抗也撐不住,而法西斯狂熱國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天皇也沒有受到生命的制裁,如果希特勒不自殺的話,會被處死嗎?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能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嗎?
    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二戰蘇德戰場上的莫斯科之戰是關鍵的一場戰役,很多人認為冬季是德軍沒能一舉攻佔莫斯科的重要原因。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德軍打到莫斯科城外,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莫斯科地區氣溫陡降,而且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
  • 二戰時,如果日本選擇和納粹德國南北夾擊蘇聯,蘇聯真的扛得住嗎
    在戰場上,蘇聯紅軍不畏犧牲,勇往直前,同德國侵略者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後來,日本偷襲珍珠港,英美兩國對日宣戰,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二戰的進展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了高潮,全世界除了幾個宣布永久中立的國家外,其他大多都形成了兩個陣營:同盟國和軸心國,而戰爭的結局自然也是以同盟國的勝利,軸心國的失敗而告終。
  • 希特勒:為了包圍莫斯科,攻勢必須繼續向前推進
    希特勒早在決定入侵蘇聯的時候,就已經把工業生產能力和原材料的供應都考慮了進去。西線的戰事再不斷地拖延下去,德國認為美國遲早會加入英國一方。實際上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德國決策者們已經認定,美國是英國的秘密盟友。到了1941年春季的時候,已經可以預見,西線的戰爭不再會有快速結束的可能。
  • 二戰希特勒打蘇聯,和俾斯麥號沉沒有極大關係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前夕的歷史今日,1941年5月27日,二戰德國海軍最為強大、最具代表性的軍艦「俾斯麥號」戰列巡洋艦,被英國海軍的數十艘軍艦圍攻,最終沉默在深深的大西洋底。在「俾斯麥號」沉沒之前,納粹德國和英國已經從1940年7月開始的海獅行動、鄧尼茨元帥的潛艇狼群戰術等作戰行動中,進行了空軍、海軍的較量。
  •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急不可耐地跟俄國開戰呢?先打英國不好嗎?
    拿破崙政府歐洲然後遠徵俄國,結果兵敗如山倒,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六百萬人攻打蘇聯結果被拖進戰爭的泥潭,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死腦筋的要先打俄國呢?其實這就是陸地大國的宿命。想想當年秦滅六國以後幹了什麼事情?
  • 這才是德國陸軍大魔王,如果不是希特勒,他很可能已攻克蘇聯
    當然了,並非說德國空軍和海軍不中用,而是相比之下,德國陸軍更能讓對手顫抖。 要說起德國陸軍的骨灰級大佬,就必然繞不過費多爾·馮·博克這個名字。 博克的這番表現可以用史詩級表演來形容了,因此希特勒當即授予他鐵十字騎士勳章,嗯,我看好你喲。 接下來博克確實沒有讓希特勒失望,1939年,他又耍出了一套組合拳,連克荷蘭、法國、比利時,和他的老鐵龍德施泰特兵分兩路,橫掃歐洲大陸。
  • 二戰的蘇聯到底有多可怕?德國想贏,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用老對手史達林的話來說,希特勒根本不算政治家,而是一名賭徒。可即便是賭徒,也知道軍力和國力在戰爭、尤其是一場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性。德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截至1939年9月,德國軍隊早已突破《凡爾賽和約》10萬人的限制,一躍成為世界上最龐大和強大的軍隊之一。彼時的美國軍力只有世界第7,甚至某些方面還不如波蘭。
  • 二戰前,德國就制定了完美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還是敗給了蘇聯
    「巴巴羅薩計劃」是二戰中德國入侵蘇聯所使用的計劃。這份計劃最初是由德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結合德軍在波蘭、法國戰役中的經驗,起草的一份閃電襲擊蘇聯的計劃。 根據巴巴羅薩計劃的規劃,德軍將繼續採用閃電戰術,從三個方向向蘇聯發起入侵。
  • 假如蘇聯沒有解體,全球形勢會怎麼樣?這三件事美國就不會做
    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蘇聯,如果沒有解體,世界局勢會是怎樣?蘇聯時期是俄羅斯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雖然這個超級大國解體很多年了,但是作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依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了遏制蘇聯的擴張,到處進行堵截,值得慶幸的是,兩國沒有爆發過大規模軍事衝突,不然,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如今,這個超級大國已經解體29年,很多網友做了一個假設,假如蘇聯沒有解體,當今的全球形勢會怎麼樣?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 曼斯坦因是德軍戰略大師,被希特勒解除兵權後,最終結局如何
    一開始,他的計劃並沒有得到重視。但後來,德國進攻比利時的計劃意外被盟軍截獲。曼斯坦因多次努力提交計劃,最終才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見。希特勒最終採用了曼斯坦因的方案,而英法聯軍也一路敗退,最終只能在敦刻爾克進行撤退。
  • 拿破崙、希特勒都沒有拿下俄羅斯,為啥成吉思汗子孫能拿下?
    拿破崙可以說是歐洲的戰神,凡是和他迎面挑戰的,幾乎結局都一樣-----失敗!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拿破崙認為,自己帶領幾倍於俄國官兵人數的部隊,一定會很快徵服俄國。 9月16日,拿破崙進攻莫斯科。
  • 二戰時若日本不打美國,而是選擇和德國一起聯手對付蘇聯會怎樣?
    在蘇聯這頭大象面前,他們就是螞蟻。螞蟻是不可能搬到大象的!想當年拿破崙那麼張狂,他為何會失敗?還是敗在了自己的無知上,他知道蘇聯大,但是,沒有想到蘇聯竟然這麼大,他們國家的人都用上了,也根本不足以補充他們戰略物資的。
  • 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到底持怎樣的態度|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
    一、日本是希特勒眼中的豬隊友?希特勒:我們的盟友常能給我們帶來驚喜關於日本招惹美國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個愚蠢的決定,甚至連日本的盟友德國都是如此認為的。但是事實上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表現得十分憤怒,相反的是希特勒對於日本對美宣戰表現出一種樂觀的態度。
  • 在1940年夏季假如希特勒這樣做,德國有可能贏得二戰
    此刻,希特勒的個人聲望達到巔峰,不僅徹底洗刷了《凡爾賽和約》的恥辱,還取得了比肩拿破崙一世的成就。在擊敗法國後,整個歐洲大陸上除了東面的蘇聯和退守孤島的英國外,德國再無對手,而在此後的一年中英國是唯一對抗德國的大國。然而,德國也站在一個戰略十字路口上,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全力擊敗英國,二是調頭向東進攻蘇聯。
  • 俾斯麥與希特勒-歷史選擇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而英國當時繼續實行光榮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奧發生衝突時會保持中立。最後,他在1866年4月8日,與義大利籤訂攻守同盟條約,規定如果普魯士在3個月內與奧開戰,義大利則必須同時對奧宣戰,只有在奧地利歸還威尼斯予義大利的情況下方可與奧講和。在成功孤立奧地利後,在薩多瓦戰役中一舉擊潰奧地利,統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魯士領導下的北德意志聯邦。
  • 史達林PK希特勒,看兩國元首是怎樣在蘇德戰場上分出高下的
    先看希特勒。1、希特勒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決策。在發動蘇德戰爭之前,希特勒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果,他拿下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西部只剩下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在那裡苟延殘喘。這樣的戰績讓希特勒頭腦發熱,以為拿下蘇聯也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