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在閱讀之前點擊上方「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
如果希特勒執意進攻英國,只會輸的更慘。蘇德必有一戰,晚戰不如早戰!
蘇德戰爭前的歐洲狀態
大家都知道蘇德戰爭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之一,而蘇德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戰役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開始到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終止。
而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面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但是我們在具體分析這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往前走一走,看一看蘇德戰爭發生之前,整個德國和蘇聯都面臨著怎樣的狀態。
德國的無敵姿態
在194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這件事情成為了整個歐洲戰場當中的一個轉折點,那就是希特勒接受了法軍的投降。
那可能有些人就會問希特勒接受法軍投降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拿出整個歐洲地圖來看的話,就不難發現,當時幾乎整個歐洲已經成為了希特勒的囊中之物,除了義大利和英國之外。
關於義大利這一點就不多說了,畢竟義大利是希特勒為數不多的豬隊友,在後期的時候因為趁早的站隊,免受過多損失。但無論如何,在此時此刻希特勒和義大利仍然是一個好朋友的狀態。而此時的英國因為佔據著天險,英倫三島還能夠殊死抵抗,這個時候的希特勒面對英國似乎也無法進行強硬進攻,只能慢慢的圍點打援。
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來:此時的希特勒已經沒有了太大的敵人,整個歐洲希特勒說一,其他國家根本不敢說二。當然把英國排除在外,英國即便敢說二,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在短期之內也很難進行白熱化的狀態。
原因很簡單,因為英國佔據天時地利,與此同時英國的地勢也好,方方面面的防禦也好,都是沒有問題的。死磕德國的概率根本不大,也根本不太可能,但是英國防守自己固有領土在短期之內不被德國突破還是有很大概率的。
而在這個時候德國也陷入了戰爭的迷茫期,並不是說只有輸掉的戰爭才會陷入戰爭迷茫期,事實上在贏得整場戰爭之後,陷入戰爭迷茫期的概率更大。此時的德國正在糾結究竟是應該先打英國還是先打蘇聯。
當時的英國雖然有日不落王朝的稱呼,但是這個日不落王朝,更多的是英國的控制領土,而不是英國的實際領土。在英國這個實際領土的過程當中可以說是要資源沒資源,要啥沒啥的這樣一個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可能佔不到任何好處。
在猶豫了一段時間之後,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當然,德國進攻蘇聯,還有一部分目的,包括但不限於蘇聯的某些地域有著雄厚的石油資源。而當時的二戰誰能夠掌握第一時間的石油資源,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此外蘇聯的龐大領土也早已引起了希特勒的眼紅。
蘇聯的第一次蒙圈
蘇聯從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接收到了情報,而這些情報無一例外地指出:德國在近期極有可能攻打蘇聯,但是這個時候的蘇聯還沒有做好準備。換句話來說,蘇聯的高層或許也不太認可,原因很簡單,因為蘇聯和德國曾經籤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再者來說,這個時候的蘇聯剛剛緩過神來,儘管經過了之前幾年的籌備,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突然之間和德軍打個照面,也是有些困難的。
就在蘇聯還在疑惑,在質疑的時候,德國就已經兵分三路入侵蘇聯。這個入侵蘇聯,我們可以參考巴巴羅薩計劃。但是因為之前的時候傳遞給蘇聯的情報懸殊太大,而且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有,以至於蘇聯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及時的把握戰爭的契機,沒有把握戰爭契機的唯一劣勢就是要被德國追著屁股後面打。
而且希特勒在這個過程當中打了一個馬虎眼,儘管明面上來看就要進攻蘇聯,但是實際上他並沒有第一時間進攻蘇聯,反而是積極主動的對蘇聯進行援助,進行各種各樣的物資提供以此來麻痺蘇聯。而最終當德軍和蘇聯碰面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在短短的10天之內,德軍就已經突刺蘇聯600公裡。
在此次戰役的過程當中有數不清的經典的大型戰役,而這一系列的經典大型戰役當中又有著無數的轉折點,這其中真正意義上可以稱之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是史達林格勒會戰。
如果希特勒一直死攻英國會怎樣?
在上文當中,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如果德國到最開始的時候一直進攻英國的話,在短期之內可能費時費力,相對而言英國當時的綜合實力在整個歐洲來看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 的。儘管法國第一時間投降,但是法國投降的時候並沒有擊潰英國的意志,除此之外整個歐洲的地盤也並不太安靜,仍然有大大小小的反抗。
英國憑藉著天險自然而然能夠抵抗一陣子,而英國一再抵抗德國的時候,德國極有可能無暇他顧。在無暇他顧的前提之下,就極有可能被周邊的一些大國家捅刀子,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蘇聯和美國。
事實上,在蘇德戰爭之前,美國就已經有參與此次戰爭的打算了,奈何一直沒有合適的契機。再加上美國對於此次戰爭更傾向於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角色,它更傾向於通過不間斷的販賣武器來獲取高額利潤和回報。
但相對而言,蘇聯可能會更有危機感,畢竟眼前的德國已經不是之前的德國了,它的領土龐大,資源雄厚,並且動員能力極強。這個時候如果蘇聯不在第一時間採取克製作用,或者不第一時間給德國一悶棍的話,那麼一旦德國真正意義上成長起來之後,對於蘇聯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的威脅。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聯需要的就是時間,而德國最不願意給蘇聯的也正是時間。
希特勒的一些小算盤
除此之外,我們不難發現:希特勒在和英國進行作戰的時候,並沒有一直把英國往死裡打,而是留有餘地。而為什麼留有餘地呢?這後面我們可能會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在這裡我們需要講一點:
那就是戰爭往往不單單是戰爭,除了戰爭的表象之外,背後可能還會有一系列的利益 牽連,背後可能還會有一系列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簡而言之,希特勒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海獅計劃。
而這些計劃的確定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拉攏英國,換句話來說,希特勒打英國也僅僅就是為了拉攏英國而已。希特勒最終的目標就是自己控制歐洲,而英國的海上軍事實力強悍,希特勒也沒有短期打算與英國決一死戰或者撕破臉皮。
希特勒敏銳的軍事直覺已經發現了這一點,他早就意識到,如果英國和德國拼個魚死網破,最終的結局一切為之而且極有可能便宜了他人。所以對於希特勒而言:如果能夠和英國和談那再好不過。
以這樣的一種狀態來看,希特勒當時主動積極的進攻英國,並且和英國作殊死鬥爭的可能的概率太低了,再加上德國的背後還有一個龐然大物在虎視眈眈,希特勒也不得不早做打算。
關注我,支持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