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PK希特勒,看兩國元首是怎樣在蘇德戰場上分出高下的

2020-12-15 國史拾遺

都知道蘇德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戰爭也是兩個人的戰爭,是蘇德兩國的元首史達林和希特勒之間的戰爭。這兩個人物都是二戰時期頂級的風雲人物,兩國的交鋒,其實也是兩人在膽略和智慧上的交鋒。人們都知道,戰爭以蘇聯對德國的完全勝利結束,其實也可以說是以史達林對希特勒的完勝結束,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史達林完勝希特勒,才導致蘇聯完勝德國。

(史達林像)

蘇聯和德國兩國的制度雖然截然不同,但兩國卻被西方國家通稱為集權國家,西方這麼說顯然有貶低蘇聯的意思,但是兩國確實是高度集權的國家。史達林在蘇聯當時有絕對的權威,他手裡握著蘇聯的黨政軍大權,而希特勒也同樣掌握著納粹黨的大權,掌握著德國的軍政大權。兩人可以說在自己的國家都是說一不二的領導者。

(希特勒像)

正是因為這樣,兩人的決策對兩國的交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我們就分別看一下,在蘇德戰爭中,兩國元首都做了哪些影響戰局的重要決策。

先看希特勒。

1、希特勒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決策。

在發動蘇德戰爭之前,希特勒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果,他拿下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西部只剩下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在那裡苟延殘喘。這樣的戰績讓希特勒頭腦發熱,以為拿下蘇聯也不是難事。他的「巴巴羅薩計劃」於是應運而生,他打算用三個月的時間打敗蘇聯。事實證明他嚴重低估了蘇聯的實力和抵抗意志。這是他犯的最大的錯誤。

(德軍進攻蘇聯形勢圖)

2、過於迷信「閃電戰」。

希特勒用「閃電戰」對付其他歐洲國家,屢屢得手,於是產生了一個錯覺,以為用「閃電戰」同樣可以打敗蘇聯。他搞錯了一個問題,蘇聯的體量太大了。「閃電戰」只適合於解決體量小的國家。對付超級大國蘇聯,單純靠「閃電戰」是不行的。可以打這麼個比方,歐洲其他國家相當於一棵樹,包括法國這樣的大國也不過是一棵大點的樹,他一個閃電就能解決,但是蘇聯是一片樹林。他用閃電,打壞了蘇聯的一棵或者幾棵樹,並不能給蘇聯造成致命的打擊,但是他又沒有新的招數,所以最後只好等著挨打。

「閃電戰」在蘇德戰爭初期確實發揮了作用,讓蘇聯喪師失地,短短幾個月就讓蘇聯失去幾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和幾百萬士兵。但蘇聯有充足的兵源和戰爭潛力,當德軍打到列寧格勒、莫斯科、史達林格勒等地的時候,他的「閃電」已經用盡,而蘇聯很快就滿血復活,德軍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希特勒像)

3、急功近利、急躁冒進,致使德軍佔領區成為遊擊隊活動的沃土。

希特勒急於事功,命令他的部隊疾速向蘇聯腹地推進,但他卻沒有很好地消化佔領區,致使佔領區內蘇軍遊擊隊異常活躍,這些遊擊隊不僅動搖德軍對佔領區的統治,而且還騷擾他的部隊,破壞德軍的後方補給線,給德軍造成很大的困擾,而一旦蘇軍正面部隊展開反攻,這些遊擊隊又可以跟蘇軍裡應外合,給德軍造成巨大的打擊。

3、沒有利用佔領區的民族矛盾,籠絡民心。

有些德軍佔領區的加盟共和國原先跟蘇聯有矛盾,有的矛盾還很深,有的地區甚至一度把德軍視為解放者。德軍佔領以後原本可以籠絡這部分人,但希特勒卻繼續奉行極端民族政策,比如殘害猶太人,對佔領區的其他民族也實行法西斯統治,終於失去佔領區的民心。

4、整個戰爭過程出現一系列的戰略失誤。

蘇德戰爭過程中,希特勒出現很多決策失誤,例如:在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分兵進攻基輔,雖然打贏了基輔戰役,但卻輸掉了莫斯科戰役;錯誤發動庫爾斯克戰役,致使德軍徹底失去戰略主動權,並使德軍迅速轉入敗退模式。

5、越俎代庖,瞎指揮。

希特勒常常對一線的將軍指手畫腳,代替他們指揮。最典型的就是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他拒絕保盧斯撤退的請求,命令保盧斯死守史達林格勒,致使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並最終導致蘇德戰爭發生轉折,德軍由進攻轉入防禦。

(被俘後的保盧斯)

6、德軍敗退過程中,希特勒一味命令德軍死守,不放棄每一寸土地。

德軍轉入敗退之後,希特勒對他的元帥和將軍們發布的命令幾乎都是堅守陣地,決不放棄一寸佔領區的土地。這樣教條的做法,是讓德軍不僅失去大量土地,而且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7、沒有進行全國總動員,來補充前線的兵源損失。

蘇德戰爭中,德軍遇到了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強大對手,部隊傷亡很大,但是他卻很難補充損失的兵力。他原本可以實行全國總動員的政策,大規模徵兵,但他沒有這麼做。

8、他在西線布置重兵,五十多個師白白浪費了好幾年。

德軍為了防止英國登陸,布置了重兵對英軍進行防禦。到諾曼第登陸的時候,德軍有五十八個師。其實早在1941年,希特勒就命令建造「大西洋壁壘」。這可以說是希特勒的一個誤判。因為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人雖然撤走了三十萬大軍,但是重型裝備悉數丟棄,英國人根本沒有力量登陸歐洲大陸。只是後來希特勒愚蠢地向美國宣戰以後,由於美國的加入,才有了後來的諾曼第登陸,但登陸發生在1944年6月,在三四年的時間裡,西線其實是安全的。希特勒完全可以把部分兵力調往東線,支援蘇德戰場。

(希特勒像)

再看史達林。

戰爭初期和戰爭之前,史達林確實犯了很多錯誤,比如在軍隊中肅反,對德軍的進攻缺乏準備,蘇聯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後期史達林的一系列正確決策,無疑對蘇德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1、發布全國動員令。

蘇德戰爭爆發10天後,史達林就發布全國動員令,號召全蘇聯人民參加偉大的衛國戰爭。全國動員不僅為衛國戰爭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而且提供了充足的戰爭物質,為取得最後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史達林像)

2、把重要工廠企業轉移到大後方。

史達林還有一個英明的決策,就是把重要的工廠企業特別是一些軍工企業轉移到了東部地區,這些工廠在後方的生產,為戰爭提供了充足的物質,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重用有才能的軍事將領。

史達林在蘇聯軍隊中有絕對的權威,但他卻不濫用自己的權威,而是對元帥和將軍們給予充分的信任,特別是重用有才能的將領。當時明星將領朱可夫就很受史達林的信任和重用,朱可夫指揮打贏了莫斯科戰役和史達林格勒戰役等一系列關係蘇聯存亡的重大戰役,被人們稱為「救火員」。

(朱可夫像)

4、重新起用被關押的將領和人才。

史達林搞肅反,關押了很多將領和其他領域的人才,戰爭期間,是用人之際,他重新起用這些將領和人員,讓他們「戴罪立功」,使這些人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5、跟蘇聯軍民生死與共。

在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危機時刻,在很多重要的機構包括政治局成員都撤出莫斯科的情況下,史達林留了下來,跟前線戰士同甘共苦,生死與共。他還為這場戰爭犧牲了自己的寶貝兒子。他的兒子在戰場被俘,當德國人提出用他的兒子交換被俘的德軍元帥保盧斯的時候,遭到他的斷然拒絕,他說:「我不會用一個將軍去交換一個士兵。」他的兒子最終死在德國的集中營。

(史達林像)

6、莫斯科戰役期間,從遠東調來援軍。

德軍包圍莫斯科的時候,史達林得到日軍不會進攻蘇聯遠東地區的可靠情報後,大膽從遠東調來有生力量,打贏了莫斯科戰役,不僅挫敗了德軍,而且極大地鼓舞了蘇聯軍民。

7、舉行紅場大閱兵。

在莫斯科被德軍重兵包圍的危機時刻,史達林還舉行了著名的紅場大閱兵。這場閱兵,不僅向德軍示威,更令蘇聯軍民精神振奮。

(悲壯的紅場大閱兵)

8、發布著名的227號命令。

面對兇惡的德軍,很多蘇聯士兵敗退,為此,史達林發布第227號命令,要求蘇聯士兵「一步也不許後退」,後退就要受到軍法處置。這道嚴酷的命令,看似有些不近人情,其實卻成為一個象徵,一個誓死抵抗的象徵。所以它雖然有一些負面的東西,但主導方面還是積極的,為贏得戰爭勝利,發揮了作用。

縱觀希特勒和史達林在蘇德戰爭期間的重大決策,可以看出,史達林在膽略和智慧方面勝過希特勒。兩人的戰爭已決出了勝負,兩國戰爭的勝負也判然分明。

作者:土老帽

參考文獻:

黃玉章:《第二次世界大戰》

馬夫:《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錄》

相關焦點

  • 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全錯了!
    拿破崙1769年出生於科西嘉島,很不巧,儘管這個小島的統治權被義大利賣給了法國,但是拿破崙出生那會兒,兩國之間對於科西嘉島的主權還沒有完成交接,科西嘉島的所屬國家仍然是義大利,當時如果有出生證明這回事的話,拿破崙的出生證上應該寫著"出生於義大利科西嘉島"。
  • 希特勒用史達林兒子交換德軍元帥,史達林大喊9個字,字字戳心
    不管怎麼樣,史達林的功遠遠大於過。正如毛主席評價史達林說:「史達林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 二戰期間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史達林的功勞是巨大的,史達林在衛國戰爭中的作用,甚至連朱可夫都無法超越。朱可夫是蘇聯大元帥,是二戰蘇聯戰神,被蘇聯人民稱為「蘇德戰場上的救火隊長,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朱可夫。」史達林則是精神領袖,在關鍵時刻,號召起了蘇聯人民的抗德勇氣。
  • 籤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德,為何還是爆發戰爭?蘇聯又為何毫無防備
    在1922年,魏瑪德國外交部長瓦爾特·拉特瑙和蘇聯外交部長格奧爾基·契切林在熱那亞會議上,經過商討籤訂了《拉帕洛條約》。 兩國藉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而且,兩國也同意外交正常化並「友好合作,在經濟上互惠互利」。
  • 史達林戰爭生涯中的滑鐵盧:70萬人在戰線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打響後,隨後產生了很多特性不一的經典戰役,其中以蘇德兩國為主要敵對國的戰役尤為突出,比如我們歷史中所學過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柏林攻堅戰等等,這些戰役對於二戰都極具意義,尤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這場被稱為二戰的轉折點的戰役,而莫斯科保衛戰則對希特勒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 希特勒如果不自殺,會被蘇聯處死嗎?史達林會怎麼做?
    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希特勒在德國柏林暗堡裡面開槍自殺。希特勒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判斷一個男子漢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看他取什麼樣的女人,二是看他怎麼個死法。」關於希特勒的自殺,代表著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那為什麼希特勒會自殺呢?倘若他不自殺,又會有怎樣的結局?當時的情況是德軍已經岌岌可危,希特勒即便抵抗也撐不住,而法西斯狂熱國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天皇也沒有受到生命的制裁,如果希特勒不自殺的話,會被處死嗎?
  • 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答案出乎意料!
    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答案出乎意料! 眾所周知,希特勒是納粹德國元首,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希特勒曾經作為步兵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兩國傷亡超過六千萬,一國到現在都沒恢復
    當然,之後的戰爭不僅僅出現在歐洲戰場上,還出現在其他地方。全球有幾十個國家捲入戰爭,傷亡近億人口,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當然,不同地方的狀況是不一樣的,有一個地方的戰爭非常激烈,兩國傷亡超過了六千萬。其中一國到現在都沒有恢復。這個戰場就是蘇德戰場。
  • 蘇德戰場上最危險的兵種,德軍發現馬上拼命追捕
    導語:蘇德戰場上最危險的兵種,德軍發現馬上拼命追捕1941年希特勒突然放棄攻打英國,調轉槍口朝著蘇聯進發,這讓外界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仿佛已經做好準備般。蘇聯方面看著局勢發生變化,源源不斷地輸送兵力,依靠人數的壓制建立優勢,最後處於劣勢的蘇軍,成功逆轉迎來最振奮人心巨大勝利,士兵們也是狠狠出了一口惡氣。雙方交戰期間,有個兵種相當的危險,德軍專門針對他們進行打擊,每次發現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逮捕,抓到直接就槍斃。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在納粹德國閃擊蘇聯之前的蜜月期裡,德國確實有將蘇聯拉入軸心國陣營的打算,但這項計劃終因雙方在東歐和巴爾幹半島上的分歧而告吹。假如當初德國能夠應允蘇聯開出的價碼,蘇德聯手對抗英美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至於蘇聯,只要德國開出的價碼滿足胃口,也可能不會拒絕。
  • 納粹帝國有許多偉人,但只有一個人被希特勒稱為他的「救世主」
    二戰中,德軍出了最有名的軍人,德軍戰鬥力最強,軍裝也最漂亮。但儘管納粹帝國有許多響噹噹的名字,但希特勒的"救星"只有一個,那就是擁有出色防禦能力的莫德爾。如果說隆美爾、古德裡安和曼施泰因是進攻將領,那麼莫德爾則是典型的防守大師,被希特勒譽為戰場救星的救火隊員。說到消防隊員,就是名將的代名詞,比如史達林的救護隊就是朱可夫,蔣介石的消防隊員就是他信任的頭號領袖杜聿明。作為德國陸軍元帥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莫德爾在波蘭戰役中擔任參謀長,但沒有擔任軍官。
  • 蘇聯「軍神」朱可夫:狂虐日本軍,力挫希特勒軍隊,讓史達林低頭
    說起二戰,最精彩的就是蘇德戰場,其中最讓人佩服的將領,就是蘇聯「軍神」朱可夫。朱可夫在二戰蘇德戰場中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措施使得蘇聯成功地擊敗了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第一位蘇聯元帥,也是公認蘇聯最有才能的將領。
  •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德軍實力強大,為何決戰前希特勒選擇撤退?
    二戰期間,在1943年7月,蘇德戰場的庫爾斯克地區,蘇德雙方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會戰。與此同時蘇德兩國空軍進行了激烈的空戰,結果蘇聯空軍雖然損失了更多的戰機。可是靠數量優勢獲得了勝利,掌握了戰場制空權。 國際局勢在1943年7月10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西西里島英美聯軍順利登陸,很明顯義大利這個豬隊友撐不下去了。而庫爾斯克戰役還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因此希特勒不顧曼施坦因的反對,決定終止庫爾斯克戰役,抽調部隊去義大利穩定局勢。
  • 你感覺希特勒在自殺前後悔發動戰爭嗎?看完後明白了!
    我認為你們的看法都不對,可以肯定的說希特勒在其臨死前對於發動侵略蘇聯的戰爭,確實後悔了。是在他所著的《我的奮鬥》當中明確規劃了弘大的日爾曼民族擴展計劃,其中就包括廣闊無垠的俄羅斯領土。但那只是設想,至於能否實現誰也不敢保證。
  • 二戰期間史達林為何喜穿軍裝?細說其軍銜變化和難以啟齒的小秘密
    在二戰時期的幾個主要國家中,羅斯福、邱吉爾和希特勒都屬於通過競選上臺的國家元首,從而以文職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自己給自己授了軍銜的有史達林(蘇聯大元帥)、裕仁(陸海軍大元帥)和蔣中正(民國特級上將),這其中最喜歡穿軍裝出鏡的反而是史達林、希特勒和蔣中正,但是許多人其實忽略了史達林的軍銜變化,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吶!
  • 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其實都錯了
    提起拿破崙、希特勒和史達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對於他們三個真正的母國可能很多人就誤判了。有小夥伴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可迷惑的呢?拿破崙是法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皇帝,不就是法國人嗎?還有希特勒,二戰時惡名昭著的德國法西斯頭子,說他是德國人又有什麼疑問呢?最後史達林,這就更不用說,之前蘇聯老大哥的領袖,不是俄國人又是哪裡人呢?
  • 假如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怎樣?
    如果希特勒執意進攻英國,只會輸的更慘。蘇德必有一戰,晚戰不如早戰! 蘇德戰爭前的歐洲狀態 大家都知道蘇德戰爭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之一,而蘇德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戰役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開始到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終止。
  • 明明實力不濟,為何二戰時希特勒要選擇三線作戰?
    在很多人看來,雖然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經過了幾年的高速發展,實力也得到了極大增強,但德國也不應該太過高調,比如開闢三個戰場三線作戰,同時得罪了美蘇英三巨頭。要知道,即便德國再強,也一拳難敵三手,再加上德國實力本就不是太強,尤其是不如美國,所以在巨大的實力懸殊下。註定了德國開戰必敗,以一敵眾更是必敗無疑且死無葬身之地。
  • 二戰期間比「馬奇諾防線」耗資更大的「史達林防線」,結局十分悽慘
    「史達林防線」防線上的機槍火力點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新生的蘇聯被眾多帝國主義列強所包圍。 明斯克史達林防線 從1928年到1939年,分三個階段建造的「史達林防線」 與「辦事低調」的高盧人不同
  • 三流醫生偶然機會為元首瞧病,多年後,他不聲不響毒垮了第三帝國
    有一次,希特勒受邀出席御用攝影師海因裡希·霍夫曼舉辦的家庭晚宴,後者在席間推薦了一位名叫奧西多·莫雷爾的「名醫」,大讚此人醫術高超,藥到病除。本來,希特勒對此並沒有多大興趣,畢竟之前醫生可沒少看。然而,莫雷爾似乎跟其他醫生不太一樣,在治療方面,他並不熱衷於那些聽起來空洞的說教,而是在幾天後為領導開出了一劑猛藥——一針富含腸道益生菌的藥劑。
  • 兒子被德軍俘虜,史達林為何不救?揭秘史達林長子死亡謎團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弗拉索夫將軍曾經想方設法將雅科夫拉攏過到希特勒一邊,為希特勒服務,弗拉索夫將軍先派人偷偷送一份所謂《斯摩稜斯克委員會宣言》的文件給雅科夫看。雅科夫看後,覺得文件非常可恥,把文件撕得粉碎。這一招失敗後,弗拉索夫將軍又親自來呂貝克奧弗拉克斯集中營找雅科夫談話。弗拉索夫將軍總是向雅科夫提他同史達林相關不愉快的往事,特別提到史達林不同意用被俘的德國元帥保羅斯·阿爾弗雷德交換雅科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