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軍神」朱可夫:狂虐日本軍,力挫希特勒軍隊,讓史達林低頭

2020-12-24 吃羊文史

說起二戰,最精彩的就是蘇德戰場,其中最讓人佩服的將領,就是蘇聯「軍神」朱可夫。

朱可夫在二戰蘇德戰場中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措施使得蘇聯成功地擊敗了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是第一位蘇聯元帥,也是公認蘇聯最有才能的將領。朱可夫完全是一名平民元帥,他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一步一步的過得的。

朱可夫元帥一生中開創出了許多著名的戰術打法。

早在1939年,朱可夫就利用坦克,開發出了機械化部隊戰法,將50萬日本關東軍殺得片甲不留,在中國東北不敢寸進。

在這場對日的戰爭中,朱可夫根據德國的「閃擊戰法」,將坦克編隊和空軍編隊相整合,組成了一套機械化部隊。

他放棄了此前過多依賴炮兵利用機械化部隊迅速讓蘇軍在火力上佔據優勢,這樣的戰法讓關東軍的陣地遭到了蘇軍炮彈猛烈地攻擊,整體部隊全線潰敗。

後來蘇德開戰,德軍毫無徵兆地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閃擊戰」迅速向蘇聯發起進攻。當時蘇聯國內正在進行第三個五年計劃,各項指標都正處在轉型期,並且以史達林為首的蘇共中央也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

在此情況下,德軍通過「閃擊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蘇軍發起進攻,蘇軍在倉促應戰的情況下迅速被德軍擊潰,損失慘重。德國一路勢如破竹,佔領了蘇聯大部分的城市,直逼首都莫斯科。

到了7月底,南線的德軍朝著蘇軍重城基輔進攻,史達林下令蘇軍要堅守基輔,在此擊潰德軍。而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卻認為德軍目前兵強馬壯,此番與其交手必定會吃大虧,他向史達林建議放棄基輔以保存實力以備反攻。

不過史達林拒不同意朱可夫的意見,並且還罷免了朱可夫總參謀長的職務,將其降任為預備隊司令員。兩個月後,德軍的援軍到來將蘇軍合圍在基輔,史達林這才意識到朱可夫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當時已經為時已晚,蘇軍66萬軍隊被德軍圍殲。

但史達林後來向朱可夫「檢討」,在之後的反擊戰爭中都予以朱可夫重任,而朱可夫在多次的保衛戰中也沒有辜負史達林的信任。

當蘇軍在列寧格勒陷入德軍的包圍時,史達林任命朱可夫為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最高司令官。朱可夫帶領著蘇軍與德軍在列寧格勒進行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並且最終守住了列寧格勒。

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最高統帥部在莫斯科西部建立起了縱深300公裡的防線,而史達林命令朱可夫重新組建起衝散的蘇軍對德軍進行抵抗,在朱可夫的指導下,德軍的進攻的速度急轉直下。

11月初,蘇聯紅軍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宣示著莫斯科是不可戰勝的。

11月中旬,德軍中央軍團再次向蘇軍大舉進攻,朱可夫指揮蘇軍頑強抵抗,寸土必爭。在進入12月後,他利用了德軍戰線拉得太長,補給不足的致命弱點,成功將德軍拖垮,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面對德軍的進攻朱可夫率領蘇軍浴血奮戰,寸土必爭,讓德軍每前進一步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後來在德軍補給不足時朱可夫又組織蘇軍反擊德軍,將德軍包圍在史達林格勒並全殲。

後來在紅軍反攻階段,又是朱可夫指揮著蘇軍將德軍全部趕出蘇聯境內並向德國本土發動反攻,最後蘇軍成功地攻佔柏林擊潰了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

以史達林、朱可夫為代表的蘇聯軍民在世界法西斯戰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蘇德戰場的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現在美國居然想抹殺蘇聯的功績,強調自己是「救世主」,簡直荒謬。朱可夫就是蘇聯偉大貢獻的最好證明。

相關焦點

  • 蘇聯「救火隊長」朱可夫,「軍神」的外號可不是白來的!
    朱可夫,蘇聯元帥,他是家喻戶曉的「二戰軍神」,用一句話來形容朱可夫對二戰的貢獻,那就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二戰中有名的將領不計其數,但就算是蒙哥馬利,麥克阿瑟,在朱可夫面前都要敬畏三分。這可是一個能扭轉乾坤的男人,而不是錦上添花。
  • 史達林為何不急調朱可夫回援,朱可夫:不明牌,他敢!
    1941年,歐洲戰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德國軍隊開始實施巴巴羅薩的對蘇作戰計劃,希特勒組織150個師的兵力,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由於蘇聯前期準備不足,面對德軍的裝甲部隊節節敗退,德軍充分發揮出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在馮·曼斯坦因的指揮下,蘇軍根本來不及招架,儘管蘇軍在基輔戰役中遲緩了德軍的進攻鋒芒,當時的蘇軍缺乏有力的反擊
  • 希特勒用史達林兒子交換德軍元帥,史達林大喊9個字,字字戳心
    蘇聯曾經是一個超級大國,只有短暫的69年歷史。史達林是蘇聯第二位最高領導人,僅次於列寧。在2008年俄羅斯評選的「最偉大的俄羅斯人」中,史達林超越了列寧,高居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斯託雷平,第四至第六位分別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寧。由此可見,史達林對蘇聯的影響是巨大的。
  • 朱可夫作為蘇聯統帥部代表,為什麼會失去「大元帥」史達林信任?
    唯獨朱可夫元帥發出了異議,他對史達林說:「迄今為止只有佛朗哥和蔣介石這樣的孤家寡人才擁有大元帥這個稱號。」一個月後,即1945年6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了《關於設立最高軍隊稱號—蘇聯大元帥》的命令。命令指出,這一稱號將授予「戰爭期間在領導國家的全部武裝力量方面為祖國作出了特別傑出貢獻的人」。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1941年6月22號,納粹元首希特勒開始了「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元帥倫德施泰特雖然不同意對蘇聯作戰,但是在希特勒下達命令之後,他率領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依然開始了對蘇聯方面的進攻,主要目標是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
  • 史達林PK希特勒,看兩國元首是怎樣在蘇德戰場上分出高下的
    人們都知道,戰爭以蘇聯對德國的完全勝利結束,其實也可以說是以史達林對希特勒的完勝結束,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史達林完勝希特勒,才導致蘇聯完勝德國。(史達林像)蘇聯和德國兩國的制度雖然截然不同,但兩國卻被西方國家通稱為集權國家,西方這麼說顯然有貶低蘇聯的意思,但是兩國確實是高度集權的國家。
  • 朱可夫跟貝利亞有什麼仇?
    應該說朱可夫元帥是蘇聯國寶級的軍神,可是就這麼一個日後的蘇聯英雄,曾經險些折在肅反之中!要想搞死他的人,就是他無比忠誠的史達林,以及史達林的藏獒貝利亞。在我的印象中,叫貝利亞的好像都不是好人,在奧特曼的宇宙中,代表正義的奧特曼團隊裡竟然出了一個叛徒,這個邪惡的奧特曼居然也叫貝利亞!
  • 史達林剛去世3個月,朱可夫為何掏槍抵在蘇聯克格勃腦袋上?
    華西列夫斯基有望成為防長,而他與朱可夫是姻親關係,朱可夫女兒嫁給華西列夫斯基的兒子尤裡,這層關係當然要幫。 不久朱可夫又回到蘇聯領導層,1952年10月蘇聯召開19大,朱可夫恢復了候補委員身份。但只是恢復黨內職務,其他並未改變。但不到半年時間,1953年3月5日,史達林突然去世,讓朱可夫看到了希望。
  • 希特勒如果不自殺,會被蘇聯處死嗎?史達林會怎麼做?
    眾觀蘇聯對待戰俘的處理情況,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的時候,蘇聯也從東面一起和德國夾擊了波蘭,大量的波蘭軍隊被蘇軍俘虜。但是蘇聯更殘忍,直接製造了讓波蘭至今無法恢復元氣的「卡廷慘案」,將波蘭的科學家、教師、官員等人才統統殺掉,兩萬多名波蘭的精英分子被蘇聯人集體屠殺。
  • 二戰期間史達林為何喜穿軍裝?細說其軍銜變化和難以啟齒的小秘密
    自己給自己授了軍銜的有史達林(蘇聯大元帥)、裕仁(陸海軍大元帥)和蔣中正(民國特級上將),這其中最喜歡穿軍裝出鏡的反而是史達林、希特勒和蔣中正,但是許多人其實忽略了史達林的軍銜變化,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吶!
  • 二戰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和朱可夫將軍的精彩反擊,讓德軍走下神壇
    氣候的變化是上天對蘇聯、對莫斯科的眷顧,但是一份情報使莫斯科更加相信自己能保衛首都。這個消息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諜王」佐爾格,他準確地得知日本關東軍沒有配合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計劃,所以蘇聯統帥部就把25個西伯利亞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精銳師調回莫斯科守衛,重新組織精銳部隊,慢慢有了還手之力。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戰功赫赫的蘇聯元帥朱可夫為何在其人生巔峰後鬱鬱而終?
    朱可夫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將軍,他一生功勳卓著。尤其是在二戰期間,朱可夫率領蘇聯紅軍同德國法西斯浴血奮戰,成為了二戰時期蘇聯最高副統帥。他幾乎策劃和指揮了蘇聯所有對德戰爭,包括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和攻克柏林戰役等等。
  • 史達林戰爭生涯中的滑鐵盧:70萬人在戰線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所以史達林決定自己親自越級指揮,調動了大批蘇聯紅軍前往基輔一帶,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在此場戰役中主動進攻,採取了被動防守的姿態,保住蘇聯大糧倉,和石油產地就行了,但德軍的作戰能力卻沒有被史達林正視,在蘇軍尚未被德國軍隊完全包圍之時,朱可夫大將向史達林提出撤退的建議,但史達林反而撤掉了朱可夫的職務。
  • 諾門坎戰役—朱可夫元帥的怒火:蘇維埃的裝甲洪流!
    本來,實力雄厚的蘇聯遠東軍始終是其頭號假想敵。隨著關東軍部隊兵力逐漸充實到近百萬,日本人對蘇聯的態度開始強硬起來。駐紮海拉爾的關東軍不斷在中蒙邊界上向蘇軍挑釁,藉以試探蘇軍和外蒙古的軍事實力,雙方的摩擦最終演變成「諾門坎事件」。
  • 司令員面臨處決,朱可夫出手相救,朱可夫遇難時司令員做了啥
    在這方面,朱可夫和科涅夫兩位傑出的蘇聯元帥做出了榜樣,讓人至今為之唏噓感慨。 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9月,科涅夫任蘇聯西方方面軍司令員,擔任保衛莫斯科的重任。不得不說,德軍此時的戰術非常成功,攻勢凌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蘇聯六十多萬的部隊便被德軍"雙層合圍"之戰術圍殲,成為蘇聯軍隊歷史上的恥辱,也是當時二戰時蘇聯被圍殲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
  • 榮膺四次蘇聯英雄稱號的朱可夫,為什麼會被赫魯雪夫一擼到底?
    馳騁沙場數十年,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國防部長蘇聯元帥朱可夫一夜之間被貶為平民,成為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者,這實在令人費解。因為從表面上看朱可夫與赫魯雪夫之間不僅沒有什麼矛盾,而且朱可夫一向對赫魯雪夫忠心耿耿,可以說如果沒有朱可夫,赫魯雪夫今天根本不可能站在檢閱臺上。1952年11月7日,史達林最後一次登上列寧墓檢閱臺檢閱紅場閱兵,四個月以後史達林突然逝世。
  • 調兵遣將、謀篇布局,史達林指揮若定於「史詩般的戰役」
    史達林格勒是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蘇聯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地。對於朱可夫的「不服從命令」,史達林有時會接受不了,但他知道朱可夫是個忠誠愛國,把革命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人。經過雙方反覆交換意見後,史達林最終同意了朱可夫的9月5日全力反擊德軍的建議。二、謀篇布局,尋求反攻。
  • 基輔保衛戰毫無勝利希望,史達林為何要求死守?四個原因不守不行
    1941年6月份,德軍在西線勝利以後,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羅薩計劃,隨後閃電戰的方式襲擊蘇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蘇聯西面的軍事主力遭遇第一波攻擊,隨後德軍完成了合圍,佔領白俄羅斯,殲滅了蘇聯紅軍30萬人。於此同時開始的是,德軍開闢了烏克蘭戰場,想當地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發起進攻,和西方面軍一樣蘇聯一敗再敗,戰爭中途,7月份,前線總指揮布瓊尼、名將朱可夫等將領就像史達林建議進行戰略撤退。
  • 史達林臨終前曾給朱可夫做了一個手勢,直到多年後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史達林和朱可夫曾經都是蘇聯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們,都曾經深遠地影響到了蘇聯,尤其是史達林。在他執政的時候,蘇聯的經濟達到了輝煌的時期,他還十分重視蘇聯和中國的關係,在他的治理之下,兩國的關係也是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