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兩年裡,希特勒憑藉著閃電之劍,就連大英帝國都被「德意志之鷹」的鐵翼攪亂了。但是歐洲這個大蛋糕的東部,紅色的蘇聯一直是希特勒的心腹大患。1941年6月,希特勒終於把「巴巴羅薩計劃」付諸實施。隨後俄羅斯大地成了德意志的戰場,佔領了基輔,包圍了列寧格勒,準備要拿下史達林莫斯科總部。
向東方突襲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籤署了第21號命令,代號「巴巴羅薩」的計劃正式公布,其目標是蘇聯。
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準備充分的德軍再次閃電出擊,全面進攻蘇聯。開戰2小時後,蘇聯外交部長莫洛託夫接過德國大使舒倫堡遞交的戰書,《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已然成了廢紙。在對希特勒的判斷上,史達林出現了重大失誤。
「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北面、中面、南面各有近200個師、550萬人的兵力。從波羅的海到喀爾巴阡山一線約1500米戰線上的數千架戰機,由其中三個最具戰鬥力、最資深的將軍指揮著三大集團軍群快速推進。
南集團軍群由倫德施泰特指揮,揮師烏克蘭,最終目標基輔;北集團軍群由勒布指揮,從東普魯士出發,奔向列寧格勒城下;中央集團軍群由博克指揮,部下2、3裝甲集群由古德裡安和霍特大將指揮,最終目標直插莫斯科,終結史達林的統治。
德軍突襲,蘇聯人措手不及,防線迅速突破,一天內有1,200架飛機被擊毀,其中大部分都沒有離開機場。到7月9日,蘇軍已有28個師被殲滅,70個師在人員和武器上的損失過半,德軍輕而易舉地推進了300到600公裡。
黑色德意志花開三路,勒布在北路上迅速打開了列寧格勒的大門普斯科夫;倫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也掀起了對基輔的進攻,麾下的第1裝甲集群在7月11號抵達基輔時,輕易突破了蘇軍薄弱的防線,進入了基輔以西20千米;中路的博克大軍衝入了明斯克,身為前鋒的古德裡安又一次展現了第2裝甲集群的雄心,7月16日斯摩稜斯克已經插上了德軍的戰旗,通往莫斯科的大門也被敲開了。
橫掃守軍
就在博克和古德裡安躊躇滿志地計劃下一步莫斯科之行的時候,柏林總司令布勞希奇和總參謀長哈爾德也在為提前佔領莫斯科準備升級作戰計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軍真正的老大希特勒卻一反常態,鼓吹戰爭經濟學的他更重視經濟發達的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等地對戰爭的支持,認為莫斯科已經成為囊中之物,摧毀莫斯科只是時間問題。
此時,莫斯科城下的利刃突然失去了希特勒命令下的鋒芒。
7月19號,希特勒發出了第33號命令,博克麾下的兩個裝甲集群各自轉向南北兩個集團軍群的戰鬥,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參與了基輔合圍戰,而霍特的部隊則參與了列寧格勒合圍戰。博克和他的其他部隊只能停下來,等待希特勒的新命令,向莫斯科行進。
9月20日,德軍最終佔領了基輔。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後,蘇軍第5、21、37、26集團軍被全殲,第38、40集團軍損失大半,西南方面軍總司令、參謀長、政委全部被俘,第5集團軍司令官等高級將領和66萬官兵被俘。蘇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未能在基輔站穩守住,德軍大勝。
列寧格勒的蘇軍卻將德國北方集團軍群死死拖住在了英雄城下,攻防戰依舊膠著。基輔之戰使希特勒對奪取蘇聯充滿信心,而莫斯科則是蘇聯的最後支柱,德軍只需在冬季來臨之前用一記「颱風」便可橫掃莫斯科。
「颱風」計劃
希特勒準備了一場「颱風」計劃襲擊莫斯科。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被命令再次返回到莫斯科方向。儘管當德軍分兵基輔和列寧格勒的時候,蘇軍也有了一些莫斯科防禦戰的準備時間,但9月30日凌晨,德軍仍採用突擊戰術,對莫斯科發動炮擊,隨後的幾個小時德軍出動轟炸機,將近 200 架蘇軍戰機砸在了機場跑道旁。
"颱風"來勢迅猛,蘇軍在電閃雷鳴中幾乎失去招架之力,數日內德軍裝甲部隊相繼包圍了蘇軍主力,蘇軍又一次傷亡慘重。在「颱風」行動之初,德軍就展現出了實力,看著蘇軍節節敗退的德軍士兵以為很快就能去紅場見元首了。對於德軍進軍莫斯科的計劃,希特勒也很有信心,並且下令即便莫斯科主動投降也不接受,一定要徹底擊垮史達林。
就在所有事情都朝著希特勒的目標前進的時候,德軍機械化部隊在莫斯科卻看到了一絲不祥。10月6日,莫斯科下起了大雪,接著又下起了連綿的秋雨。不久,泥濘使通往莫斯科的道路變得完全不同,德軍機械化部隊陷入了困境,其推進速度明顯受阻。藉此時機,蘇軍對前線部隊進行換防,讓前線官兵得以休整,新的預備隊補充一線。氣候的變化是上天對蘇聯、對莫斯科的眷顧,但是一份情報使莫斯科更加相信自己能保衛首都。
這個消息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諜王」佐爾格,他準確地得知日本關東軍沒有配合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計劃,所以蘇聯統帥部就把25個西伯利亞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精銳師調回莫斯科守衛,重新組織精銳部隊,慢慢有了還手之力。
11月3日,莫斯科迎來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場霜降,氣溫的下降使得泥濘的道路迅速變硬,德軍裝甲部隊終於能夠加快速度,但是,那些沒有做好冬戰準備的德軍只穿著一件單衣,在寒冷的蘇聯環境中感受身體僵硬的感覺。由於意識到只有迅速佔領莫斯科,軍隊才能從真正的嚴寒中脫身,博克元帥下令機械化師迅速前進,一方面彌補因停止進攻而拖延的時間,另一方面在蘇聯恐怖的嚴寒來臨之前佔領莫斯科。
對德國和蘇聯軍民來說,此時都已進入生死關頭,德國軍隊離莫斯科已不到200公裡。前蘇聯被迫將一些重要部門和外國使館遷往東邊的 Gabishev,還有一半莫斯科市民被緊急疏散,蘇聯人很快把莫斯科變成了一個「兵城」,每天晚上面對德軍的恐怖襲擊,莫斯科地鐵成了市民的臨時避難所。同時,史達林也在這一關鍵時刻做出了驚人的決定,蘇德戰爭的勢頭也轉到了莫斯科。
紅場閱兵
10月28日,德軍兵臨城下,史達林召集了政治局委員和國防委員會成員的秘密會議,並請莫斯科衛戍司令阿爾傑米耶夫出席。史達林下定決心,決定在莫斯科紅場舉行慶祝十月革命勝利24周年的傳統閱兵儀式。
遊行在阿爾傑米耶夫的指揮下秘密進行,布瓊尼是遊行的總指揮。閱兵部隊在規定的時間向莫斯科集結,但是沒有人知道閱兵的計劃,他們得到的官方說法是,莫斯科市民要知道他們的軍隊將如何開赴前線。
11月6日晚,莫斯科開始飄雪,閱兵式將從11月7日8時開始,比平時提前2小時舉行,以防止德軍空襲。史達林決定對全世界進行實況轉播,包括遠在狼穴的希特勒,也將聽到史達林和蘇聯軍民的歡呼。
8點鐘閱兵開始,史達林站在觀禮臺上發表了講話:
俄羅斯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將注視著英勇的蘇聯軍隊投身抵抗侵略者的戰鬥中,戰鬥吧,偉大的蘇聯人民。
接著紅場上響起了「烏拉,烏拉,烏拉…」那激昂的歡呼聲,穿透雪地的陰霾,戰火的硝煙,不久莫斯科的吶喊聲就傳遍了全世界,蘇聯仍然在戰鬥,仍然有必勝的信心。
當那些衣冠不整的方隊走過紅場時,戰靴敲擊著紅場的石子路砰然作響。軍隊帶著硝煙列隊從前線經過紅場,在史達林和蘇軍元帥的注視下,在市民的熱烈歡呼下,蘇軍受到鼓舞,他們帶著新的信念直接衝向戰場。
突然舉行的紅場閱兵式令希特勒大為震驚,他意識到史達林並沒有被擊倒,經過此次閱兵式,整個蘇軍都重新振作,莫斯科戰役將更加艱難。希特勒狂怒之下立即叫醒了仍在睡夢中的德軍第12轟炸機聯隊指揮官,徒受一頓臭罵後將軍親自率領一批轟炸機飛抵莫斯科。
但朱可夫早已做好了密集防空火力和戰機在大雪中迎擊德機的準備,包括第12轟炸機聯隊指揮官親自駕駛的轟炸機在內的25架戰機還沒看到莫斯科就被擊落,其餘的轟炸機也只好被迫返航。
在德軍炮火威脅下的這次紅場閱兵堪稱是這個冬天最讓世界震驚的一天,史達林還在莫斯科,莫斯科軍民仍在戰鬥,戰鬥熱情高漲,嚴寒籠罩的莫斯科已成為希特勒法西斯軍隊最大的對手。
天佑莫斯科
博克元帥意識到史達林正在重振莫斯科的雄心。11月15日到18日德軍再次發動進攻,再次直指莫斯科,但蘇軍的頑強抵抗使德軍從北、南兩面迂迴進攻莫斯科遭遇了阻擊。從11月末到12月初,德軍以巨大的代價抵達莫斯科運河,越過納拉河,向卡希拉南部行進。雖然德軍傷亡慘重,但是莫斯科仍然是他們前進的動力。而北部,先頭部隊距離莫斯科只有60公裡,在南部,古德裡安部隊則越來越接近莫斯科。
越靠近莫斯科,德軍就越難以前進。這段時間德軍的物資供應也出現了困難,食物配給緊張。而此刻,寒風凜冽真的來了。由於天氣寒冷,德軍坦克無法發動,部分坦克不敢熄火休息,又消耗大量燃料,數日後,許多坦克、車輛、火炮都成了陣地上的雕像,而寒風凜冽,德軍精銳之師穿著單薄的戰衣在莫斯科城外化成殭屍,勢如破竹的德意志鐵騎高速突襲了800千米,卻倒在最後50千米。
德軍不能繼續前進,只能待在原地,等待老天和元首的安排,遠在狼穴的希特勒仍然堅信中央集團軍能夠到達莫斯科,而莫斯科雖在德軍炮火射程內,但博克元帥卻無力再進攻莫斯科。德軍在嚴寒中把進攻戰轉變為防禦戰。
而且蘇軍依靠本土作戰,依靠人民的堅強後盾,在嚴寒中仍然保持著充足的給養,重武器運作正常。氣溫繼續下降,戰局開始出現轉機,蘇軍很快開始反攻。
駐防遠東善於冬季作戰的精銳部隊回防莫斯科。12月5日,蘇軍發動反攻,第16集團軍在莫斯科北面的卡裡尼納首先發起反擊。朱可夫是蘇軍莫斯科反擊戰的總指揮,他是一位有才能的蘇軍指揮家,他召集了所有能發動反攻的部隊。蘇軍士氣高漲,將火力對準飽受饑寒的德軍,天寒地凍積雪深,但蘇軍的坦克和機動隊快速地打擊德軍,蘇軍很快取得了戰場優勢,而蘇聯空軍又重新奪回了制空權,並在空中為坦克部隊開闢了快速通道。12月8日,希特勒被迫發布命令,德軍正式轉向防禦。
氣勢高漲的蘇聯各方面軍相繼解放了羅加切沃等地,全面控制了對德戰爭局勢,莫斯科保衛戰轉向反擊戰。由於戰局日趨不利,希特勒對軍隊高層極為失望,於12月19號解除了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的職務,親自擔任陸軍總司令,並嚴令博克元帥不得退卻。希特勒不能接受自己複製當年拿破崙兵敗莫斯科城下的歷史,然而命運居然就是如此相似,莫斯科用寒冷迎擊著那些妄圖踏上紅場的敵人。
不管希特勒有多堅決,形勢已經不可阻擋。1942年1月初,蘇聯在西線的戰略反攻完成,從德軍手中解放了大量居民區,其他幾個方向也轉入戰略反攻階段。自二戰以來,這支無敵的古德裡安鐵騎也第一次被逼退。儘管希特勒的命令猶在,但博克仍然不能看到自己最精銳的軍隊在蘇聯的風雪中全軍覆沒,於是命令中央集團軍後撤。
希特勒的計劃最終失敗了,倒在了拿破崙曾經倒下的地方,嚴寒中的莫斯科城依然屬於蘇聯人民。
近期熱讀
二戰前,英國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怎樣把歐洲一步步拖進深淵?
我們常說的中東到底有什麼問題,今天簡單說說其脈絡和各方利益
從南通博物苑到實業救國,張謇為什麼被稱為「近代南通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