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蘇芬戰爭讓希特勒看到蘇聯紅軍,在戰爭中表現拙劣的一面。相反德國在1939年蘇德兩國籤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約定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條約有效期10年的保護下。有了個條約,希特勒放心大膽地滅亡波蘭、徵服北歐和西歐。
希特勒一想到他憑藉閃電之劍橫掃歐洲大小王國,就連大英帝國也被「德意志之鷹」的鐵翼攪得風雨飄搖,卍字旗高高地飄揚在歐洲大部分國家的上空時,便飄飄然了。他更加認定:
俄國就像一座破房子,只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座房子都會垮掉。
本來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希特勒就憎恨共產主義,加上他又是一個種族主義者,厭惡斯拉夫人。於是,希特勒令德國陸軍參謀部制訂入侵蘇聯的作戰計劃。該計劃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命名一一「巴巴羅薩」。
「巴巴羅薩」計劃320萬德軍,分三路開花向蘇聯進攻,戰鬥持續4周左右,待蘇軍抵抗減弱,再拿下史達林總部莫斯科,俄國將在指定地點被消滅。
然而,1941年這一年的莫斯科,冬季來得特別早,天氣格外寒冷。希特勒未能反轉當年拿破崙敗倒在莫斯科城下的厄運。
「巴巴羅薩」計劃
一、進攻蘇聯
1941年6月,已經做好充分準備的德軍軍官,向德軍士兵宣讀希特勒的戰前訓話:
德國的士兵們!東方的戰爭,決定了歐洲大陸的未來!歐洲的命運, 日耳曼帝國的前途,我們民族的生存,現在就掌握在你們手中!願上帝保佑我們贏得這場戰爭!
隨即戰機一架架起飛,機尾的燈光閃爍著消失在東方的天空。德軍再次閃電出擊,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把射程內的蘇聯紅軍目標炸得個稀爛。
德軍最資深,最具戰鬥力的3位將軍指揮3大集團軍群,在波羅的海到喀爾巴阡山一線約1500米的戰線上急速推進。德軍的突然襲擊,打得蘇聯措手不及,防線被迅速突破,一天之內1200架飛機報廢,蘇軍人員、武器損失過半,德軍輕鬆地推進300至600千米。
很快勒布的北路也打開了列寧格勒的門戶普斯科夫,倫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也掀起了對基輔的攻擊。中路的博克大軍突進到明斯克,斯摩稜斯克也插上了德軍戰旗,通往莫斯科的大門就這樣向德軍敞開了。
二、史達林
蘇軍最高統帥部得到這一情報,一時間難以置信。雖然,史達林知道與德國的戰爭不可避免,所以才不惜一切代價與德國籤約。意在拖延戰爭的爆發,因為蘇聯軍隊需要時間裝備現代化武器,它需要生產後來被稱為「喀秋莎」的齊射火炮;需要生產新型的T一34坦克,而且不是一點點,要能具備成建制裝備蘇軍的上千萬計的坦克、大炮。當時哪怕能夠將開戰延長一個月,一天的時間都是寶貴的。
但是,當史達林接到德國宣戰書,還是感到特別意外。合約期10年,這怎麼才2年就開戰了?史達林馬上拿起電話,將在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召回莫斯科。當朱可夫見到史達林時,大吃一驚,短短幾個月,他們的最高領袖竟變成了病人模樣。
史達林見到朱可夫就說:您馬上到西方面軍司令部去,弄清戰局,隨時給我打電話,我等著。朱可夫二話不說,連夜趕赴前線。深夜,朱可夫通過高頻電話,向史達林匯報了前線情況。
史達林這才知道德軍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已經沒有建制的紅軍部隊存在,德軍距離莫斯科還有最後200千米。
三、希特勒令
就在柏林陸軍總部做著提前佔領莫斯科升級作戰計劃時。希特勒發布第33號訓令,希特勒是個崇尚戰爭經濟學,他認為經濟發達的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等地對戰爭支撐作用更大。
而莫斯科已然是囊中之物,摧毀它只是時間問題。至此,莫斯科城下的利刃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失去了鋒芒。博克兩大裝甲集群轉身投入到南北兩大集團軍群。
9月德軍終於攻取基輔,蘇軍集團軍被全殲,德軍大獲全勝。
四、「颱風」吹向莫斯科
基輔之戰的順利,讓希特勒對拿下莫斯科的信心更增加了十倍,德軍只要在冬季來臨之前,對莫斯科進行「颱風」橫掃,那麼蘇聯將被希特勒滅國。
9月30日凌晨,德軍運用突襲戰術對莫斯科展開了猛烈炮擊,隨後德軍出動轟炸機將蘇軍戰機炸爛在機場的跑道旁。
來勢迅猛的「颱風」大顯威風,將蘇軍橫掃得幾乎喪失了招架之力。希特勒也樂觀地叫囂著:絕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一定要徹底擊垮史達林。
莫斯科保衛戰
一、蘇聯盟軍「冬將軍」到
當一切所有的喜報都朝著希特勒飛來時。俄羅斯的盟軍「冬將軍」來了,10月6日莫斯科下了一場雪,雪雖然不大,但雪化後道路變成一片泥濘,這種現象在俄羅斯被稱為「大沼澤地」。
德軍因為沒有準備冬裝,只能如雕塑一般立在沼澤中,體會身體慢慢變硬的感覺。同時補給立刻出現了問題。11月3日夜裡俄羅斯的第一次寒潮也來了。後來有人這樣描述德軍處境:
在沒有坦克或空中支援,沒有多少火炮和迫擊炮可供使用,有時甚至反坦克炮也扔在後面的情況下,步兵每天最多只能走幾千米那樣艱難的路程。火力支援、彈藥、裝備和食品、衣物、防寒用品、帳篷、醫藥奇缺,因為甚至生活必須品都送不到前方。突然,幾乎是一夜之間,德軍得依靠一些得不到支援的、疲憊不堪的、不滿編制的、擔當先頭突擊部隊的步兵營,來獲取進軍莫斯科的勝利,而陸軍其他兵種、空軍,想動動不了,有勁使不上,只得在一旁觀望,徒喚奈何。
在這種情況下,南方集團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反對冬季繼續進攻莫斯科。然,希特勒卻自欺欺人地說:「世界歷史不會由天氣創造。」
博克元帥也意識到,只有快速攻取莫斯科,德軍才能進入溫暖的勝利。
二、紅場閱兵
德軍已經距離莫斯科不到200千米了,就在蘇、德兩軍生死攸關時刻,史達林問朱可夫:我想閱兵鼓舞士氣,可以嗎?朱可夫當然懂史達林的心,說:我保證不讓德軍一架轟炸機進入紅場上空。
為防止在慶祝活動中遭到空襲,朱可夫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作戰方向,奪取局部制空權。組建國土防空軍總司令部,具體負責協調和使用有限的航空兵,使城市防空和野戰防空相互支援,協同行動。同時莫斯科高炮部隊進入戒備。
1941年11月7日是一個大雪天。漫天飛舞的雪花,給坦克、大炮和汽車披上銀裝,一個個閱兵方陣,樹立在雪中。史達林鏗鏘有力地向受閱部隊說:
偉大的解放使命已經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將不辜負這個使命,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的戰爭。……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好吧,既然德國人想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會得到殲滅戰,今後我們的任務就是把侵入我們祖國領土的所有德國人一一佔領者一個不剩地殲滅掉!
隨即紅場上空響起「烏拉,烏拉……」的歡呼聲,這此起彼伏的莫斯科吶喊聲,透過飄雪的陰霾,戰火的硝煙很快傳遍全世界。蘇聯依然在戰鬥,蘇聯依然有必勝的信心
史達林決定此次閱兵向全世界直播,包括遠在狼穴的希特勒,也會聽到史達林的聲音和蘇聯軍民的歡呼。一支支全副武裝的將士方陣從紅場列寧墓前走過,接受最高統帥史達林的檢閱後,直接從紅場開赴前線,這場有些冒險的大閱兵鼓舞了士氣,穩定了人心。
當希特勒聽到紅場閱兵的聲音時,人幾乎崩潰。他開始有點明白了他無法徵服蘇聯人民,史達林也沒有被他擊垮。
英國《新聞紀事報》報導說:
通往莫斯科的要衝鏖戰正酣,而莫斯科卻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傳統閱兵,這是英勇和無畏的榜樣。
11月中旬,綿綿秋雨終於結束,德軍指向莫斯科的大規模進攻重新開始。此時,氣溫已下降到零下5攝氏度,德軍各部隊凍死凍傷仍在繼續,戰鬥力不斷下降,為儘快解決戰鬥,德軍向莫斯科進行三路突擊。
11月17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沿600千米長的戰線,向莫斯科發起最後的總攻。蘇聯紅軍被迫打開伊斯特拉水庫閘門,放水阻擋德軍前進。11月22日,德軍裝甲部隊已經從北面切斷了莫斯科到列寧格勒的公路,佔領了交通樞紐克林,進而形成了合圍莫斯科的態勢。
德軍離莫斯科紅場只有不到50千米,身後就是莫斯科的蘇聯紅軍已無處可退,在克林一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不足20千米的戰線上,蘇聯紅軍整營上刺刀,向德軍陣地發起集群衝鋒,常常打到全營不剩一人為止。巨大犧牲,終於讓德軍推進速度一步步遲緩下來。
由於天氣寒冷和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致使德軍的推進漸漸到了極限。德軍士兵中凍傷人數終於超過了戰鬥傷亡,斑疹傷寒也開始流行。德軍飛行員曾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從高空往下俯視整個大地,白茫茫一片,所到之處一片死寂,火車已經停運,沒有後備隊,沒有補給,傷員無法後送。單憑鋼鐵意志是不夠的,我軍已達到了力量的極限。……
然而,德軍仍然憑藉著鋼鐵一意志來到距莫斯科中心只有8千米的郊區。克裡姆林宮尖頂的紅星已經清晰在望,這是德軍距離那裡最近的一次,這已經是德軍能夠做到的極限。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德軍因衣著單薄,補給又跟不上,蘇軍的反攻也隨之而來了。
蘇聯紅軍轉入反攻
朱可夫致電史達林,請求下達反擊命令,當晚,史達林下達反突擊命令。史達林將反攻日期定為12月5日。
12月5日這天「冬將軍」再次發怒,俄羅斯西北部迎來冬季最後一次,也是最嚴酷的一次降溫,平均氣溫降到零下25度至29度。在嚴冬和蘇聯紅軍的雙重打擊下,德軍開始撤退。
希特勒無法接受自己複製當年拿破崙兵敗莫斯科城下的歷史,然而,命運居然就是如此相似,莫斯科用寒冷迎擊著那些妄圖踏上紅場的敵人。
蘇聯紅軍從德軍手中解放了大批居民地。希特勒的計劃就此破產,倒在了拿破崙曾經倒下的地方,嚴寒中的莫斯科城依然屬於蘇聯人民。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紅軍重現了俄羅斯擊敗拿破崙的奇蹟,以傷亡近70萬人的慘重代價,消滅德軍30餘萬。
總結
德軍自二戰以來的第一次失敗,便是輸給了嚴寒。但是,與希特勒的過度參與指揮,隨意改變軍方作戰計劃也是分不開的。
因為作戰計劃的改變,為朱可夫密切協同各種防空兵器,組成多層次環形防空布陣。同時蘇聯空軍在市區重要目標周圍施放大量攔阻氣球,莫斯科市區周圍組成了高中低空和遠中近程結合的防空體系,使德機難以突破爭取了時間。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敲響了法西斯走向滅亡的喪鐘。事實證明一切反人類戰爭都必將失敗。
普京說:要使青年一代通過學習歷史增加對祖國的自豪感。
回望戰爭,是為了珍愛生命!珍惜和平!反對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