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遣將、謀篇布局,史達林指揮若定於「史詩般的戰役」

2020-12-18 老王頭說歷史

二戰期間,德軍入侵蘇聯後,其四十一號作戰命令要求:「無論如何,必須盡一切努力到達史達林格勒(即今天的伏爾加格勒)市區。或者至少使這座城市處於重炮射程範圍內,從而使它不能再成為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德軍如此重視史達林格勒,自有其理由。史達林格勒是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蘇聯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地。

伏爾加格勒(即史達林格勒)圖景

而且,德軍於1941年佔領烏克蘭後,史達林格勒成了蘇聯中部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邱吉爾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說:「這座城市成為一塊吸鐵石,把德國陸軍與空軍的主力都吸引過去了。」

一、調兵遣將,堅決守衛。

大敵當前,形勢嚴峻。於是,以史達林為核心的蘇聯最高統帥部及時組建了新的、共有38個師的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但只有16個師能夠據守主要地帶的防禦陣地。他們面對的是,擁有18個整建制師的、強大的德軍第六集團軍。

此時,蘇軍的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分布在700公裡長的戰線上,指揮十分不便。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史達林於8月5日,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一分為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面方面軍,分屬領導。

運籌帷幄的史達林(圖像)

同時,為了協調史達林格勒地區部隊的行動,史達林委派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上將前往督戰。

為了史達林格勒,史達林雖然在努力調兵遣將,但一時間也難以抵擋德軍的進攻。1941年8月23日,德軍突破了蘇軍的防禦陣地,對史達林格勒進行狂轟濫炸,這座工業重鎮危在旦夕!

史達林接到坐陣史達林格勒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的報告後,意識到了戰局的極其不利,隨即嚴令華西列夫斯基:死守史達林格勒,不得退後一步!

命令雖然下達,但史達林心頭的壓力並沒有絲毫減輕。危難之際,他迫切需要一位得力的助手,幫他分擔繁重的軍務,幫他拯救史達林格勒。

忙碌中的史達林(圖像)

於是,正在指揮西方面軍和加裡寧方面軍,以牽制德軍的朱可夫大將,被史達林一個電話召回莫斯科,成了蘇軍的最高副統帥。接著,責任心強、耿直敢言的朱可夫臨危受命,擔當起了守衛史達林格勒的重任。

朱可夫到達後史達林格勒地區的9月3日,德軍突破了蘇軍的多處防線,逼近了市區。聞訊的史達林電令朱可夫:應要求位於史達林格勒以北和以西的各部隊,立即突擊敵人,援助守衛史達林格勒的軍民。

但是,朱可夫將軍沒有立即遵令而行,而是根據蘇軍彈藥缺乏之極等實際情況,請求史達林準予9月5日向德軍發起反擊。

請示史達林的朱可夫(圖像)

朱可夫是個既服從軍事命令又不盲從、既尊敬史達林又敢於發表個人意見的軍事將領。對於朱可夫的「不服從命令」,史達林有時會接受不了,但他知道朱可夫是個忠誠愛國,把革命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人。

經過雙方反覆交換意見後,史達林最終同意了朱可夫的9月5日全力反擊德軍的建議。

二、謀篇布局,尋求反攻。

經過9月5日的反擊,雖然暫時減緩了德軍進攻史達林格勒的速度,但是,朱可夫發現,如此衝擊德軍,只會不斷消耗兵力、軍備,並不能真正突破敵軍,也無法得到其它部隊的配合作戰。

戰場上的蘇軍士兵(劇照)

為此,當朱可夫奉命回到莫斯科匯報戰況時,與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商議後,向史達林提出了一種作戰方案:以積極的防禦消耗敵軍,同時集結整合部隊,然後於條件成熟之際,猛攻、圍殲德軍。

史達林聽後反問道:我們現在有能力組織實施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嗎?朱可夫信心十足地說:根據我與華西列夫斯基的推算,假以時日,經過充分準備,我們可以成功地發起圍殲性反攻。

接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與史達林一起作了詳細分析。最後,史達林鄭重地對他們說,對於這一計劃,需要慎重對待,需要進一步考慮我方的兵力、物資等各種情況。

華西列夫斯基(左)與朱可夫(圖像)

同時,史達林告戒他們,該計劃,目前不得再讓其他人知曉。隨後,因軍情緊急,史達林命朱可夫立即返回前線。

蘇軍的不利局面一直沒有多大的扭轉。9月13日,德軍開始攻佔史達林格勒市區。

史達林格勒市區的爭奪戰,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每一條街道、每一處廣場都變成了激烈的戰場;而且,有些重要地點,被反覆爭奪。第一火車站的爭奪持續了一個星期,前後十三次易手。

市區爭奪戰中的蘇軍(劇照)

正當史達林格勒的蘇軍面臨巨大困難時,根據史達林的指令,蘇軍的近衛第十三師渡過伏爾加河,突入了史達林格勒市區,從而緩解了史達林格勒地區蘇軍的被動局面。

接著,9月底和10月初,蘇軍又有六個步兵師和一個坦克旅奉命進駐史達林格勒地域。德軍發現後,也隨即向史達林格勒地域派出了20萬增援部隊,予以強力應對。雙方都在整合力量,準備決一死戰。

為了確保反攻、圍殲德軍計劃的成功,史達林不斷與朱可夫和華西裡夫斯會面磋商,努力完善行動計劃。

史達林與朱可夫磋商軍情(劇照)

根據擬訂的行動計劃,在大約60天的時間裡,100萬蘇軍成功集結於史達林格勒—頓河地區,13500門火炮和迫擊炮、300多組火箭炮和1100架飛機也陸續運送至此。這一切,都是在史達林的直接指揮下,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具體落實到位的。

期間,為了加強空中力量,史達林直接過問空軍的編組和後備力量,親自給空軍部隊調撥裝備。直到反攻行動開始前五天,他還認為,如果空軍力量仍不足,可暫時不採取行動。

1942年11月17日,因戰事需要,史達林改派朱可夫到加裡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組織領導北面的攻擊行動。其目的在於,防止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抽出部隊,增援史達林格勒地域的德軍。華西列夫斯基獨立負責協調史達林格勒地域的反攻行動。

華西列夫斯基(圖像)

當日,當華西列夫斯基向史達林作每天的軍情匯報時,史達林命令他立即回到莫斯科。大戰在即,這是為何?疑慮重重的華西列夫斯基只好遵命前往莫斯科。

原來,史達林收到了蘇軍第四機械化軍軍長沃爾斯基的親筆信。沃爾斯基認為,最高統帥部制訂的反攻計劃「是不現實的,註定要失敗。」沃爾斯基是個有名望且令人尊敬的將領。

沃爾斯基(圖像)

史達林將情況告知華西列夫斯基後,要他就沃爾斯基的意見談談看法。華西列夫斯基根據沃爾斯基的有關質疑,進行分析判定後,堅定地說:計劃周密,絕無問題,應當及時實施。

史達林用殷切的目光,注視著華西列夫斯匆匆離去後,又雕塑般佇立在巨幅軍事地圖前,凝視著史達林格勒地域……

三、鏗然收束,大獲全勝。

帶著史達林的囑託回到前線後,華西列夫斯基有條不紊、充滿信心地進行著戰役部署。

11月19日上午,瓦杜丁和羅科索夫斯基將軍奉命從北部向德軍發起了進攻;20日,葉廖緬科將軍指揮蘇軍,從西邊發起了攻擊。23日,兩路大軍在喀拉蚩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六集團軍及第四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反攻中的蘇軍(劇照)

得到捷報後,史達林雖然輕鬆了不少,但仍有擔心。於是,他命令華西列夫斯基,對被困在史達林格勒的敵軍,再加上一層合圍圈。

兩天後,華西列夫斯基提請史達林,加強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以防德軍反擊。雖然華西列夫斯基要求的援軍數量很大,但史達林斷然同意了他的建議。

同時,史達林指示華西列夫斯基,把力量集中於頓河方面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讓瓦杜丁負責奇爾以北的外層合圍圈,葉廖緬科負責合圍圈的其餘地區。

瓦杜丁(圖像)

為了應對蘇軍的猛烈反攻,德軍組建了頓河集團軍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坦因指揮,企圖解救被圍困的第六集團軍,可惜,沒能成功!

史達林格勒地區的德軍,初期被圍在東西長40公裡,南北寬20公裡的地域中。

包圍圈中的德軍每天只能分到一片麵包,15個人分一公斤土豆;騎兵的馬匹已被飢餓的士兵們宰殺吃光;士兵只能飲用雪水,傷病員無人照顧。

如此一來,飢餓和嚴寒的折磨,加之,彈藥的嚴重不足,使得德軍的鬥志喪失,傷亡人數與日俱增,戰鬥力不斷下降。

鑑於此,德軍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建議希特勒,讓被困德軍設法突圍,但希特勒無動於衷。

希特勒(劇照)

後來,德軍第六集團軍司令員保盧斯竟然一再請求希特勒,允許他的部隊投降蘇軍。希特勒惱怒地咆哮道:「不許投降」,要死守陣地,「直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

1943年1月25日,被包圍的保盧斯率領的德軍第六集團軍的傷亡、被俘已超過了10萬人。蘇軍的保衛圈隨之縮小到了南北長20公裡,東西寬3.5公裡的地段上。

2月2日,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被圍困的德軍徹底結束了他們的歷史使命,或傷亡、或被俘……

隨之,「二戰」戰史上,偉大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以蘇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從此,「二戰」東部戰線進入了轉折點。

戰役剛結束,史達林就收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賀電。在賀電中,羅斯福盛讚史達林格勒戰役是「史詩般的戰役」!

主要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相關焦點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基輔戰役是史達林的一次重大戰略失敗德國軍隊從8月7號開始包圍基輔,在9月16號形成合圍之勢,在這個時候蘇軍西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元帥為了保存實力,決定違背史達林的計劃進行全面撤退。然而史達林卻讓他頂住。不過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當時德軍的進攻太過於兇猛,應該避其鋒芒,拉長戰線,消耗德軍。當時就連朱可夫也不認同史達林的觀點。
  • 談七絕創作布局謀篇四種技法
    【雲帆群友談創作】第33期 盧盛莽: 談七絕創作布局謀篇四種技法 七絕創作布局謀篇方法,從古至今,研究者甚多,最著名流行的不外乎清初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文學家、詩人王士禎先生的
  • 史達林得知淮海戰役勝利消息,甚為驚奇,在筆記上寫下:真是奇蹟
    粟裕直接指揮華東野戰軍共殲滅敵人一個"剿總"前線指揮部、四個兵團、18個軍共44.3萬餘人,佔淮海戰役殲敵總數80%。當然,這其中還不包括陳士榘率華野五個縱隊加兩個炮兵師,在圍殲黃維兵團時的殲敵數,根據粟裕命令,這部分殲敵數一律劃歸中野。 在淮海戰役中,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越戰越強、越打越多,由戰前的36.9萬人發展到55.1萬人。
  • 史達林戰爭生涯中的滑鐵盧:70萬人在戰線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史達林本人對於這場戰役過於自信,越級指揮,不聽從當時的總參謀長的意見,甚至臨場換帥,戰場瞬息萬變,臨場換帥是兵家大忌,由於史達林的獨裁決定,導致了基輔戰役全盤皆輸,此後,史達林就甚少再指揮軍事,國內的工作成為了他的重心。
  • 史達林二戰時的四任總參謀長,各有千秋卻只一人敢以下犯上!
    在性格上,他與史達林有很多相似之處,卻也更多了一點執拗,因此他是為數不多的敢於頂撞史達林的人。在戰爭開始的前幾天,整個蘇聯都處於一種混亂和沮喪的氣氛中,在這種情況下,朱可夫居然曾經將史達林趕出過莫斯科的參謀總部。在基輔戰役中,朱可夫力主撤軍,保存有生力量,這與史達林的計劃產生了極大的衝突,因此被免去了總參謀長一職,改去前線指揮部隊。不過這一調動卻成就了二戰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將軍。
  • 解放戰爭十大經典戰役,我軍五大軍事家,分別指揮了哪些?
    十、宜川戰役時間:1948年2月29日 。我軍指揮:彭德懷。九、魯西南戰役時間:1947年6月30日 至7月28日。我軍指揮:劉伯承,鄧小平。六、晉中戰役時間: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我軍指揮:徐向前。
  • 史達林臨終前曾給朱可夫做了一個手勢,直到多年後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史達林和朱可夫曾經都是蘇聯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們,都曾經深遠地影響到了蘇聯,尤其是史達林。在他執政的時候,蘇聯的經濟達到了輝煌的時期,他還十分重視蘇聯和中國的關係,在他的治理之下,兩國的關係也是非常的好。
  • 從囚犯晉升元帥僅用7年,蘇聯這位「監獄英雄」,曾令史達林敬佩
    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六年,這六年間發生了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役,也湧現了無數傑出的將領,這些人中有一位蘇聯將領,被德軍將領稱為蘇聯最傑出的戰地指揮官,還曾令史達林感到敬佩,這位將領就是——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 史達林PK希特勒,看兩國元首是怎樣在蘇德戰場上分出高下的
    人們都知道,戰爭以蘇聯對德國的完全勝利結束,其實也可以說是以史達林對希特勒的完勝結束,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史達林完勝希特勒,才導致蘇聯完勝德國。(史達林像)蘇聯和德國兩國的制度雖然截然不同,但兩國卻被西方國家通稱為集權國家,西方這麼說顯然有貶低蘇聯的意思,但是兩國確實是高度集權的國家。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反攻為何先圍殲羅馬尼亞軍隊?先弱後強
    二戰蘇德戰爭,對於如何打贏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統帥部想了許多辦法。其中在制定「天王星」反攻計劃時,史達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史達林助手安東諾夫4人共同商量了個對策,那就是先打德軍的僕從軍羅馬尼亞兩個集團軍,然後再圍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那麼,蘇軍為什麼不直接圍殲德軍部隊呢?先圍殲羅馬尼亞軍隊有什麼好處呢?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3個集團軍為何10天前進4公裡?倉促應戰
    史達林格勒戰役發生於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這場戰役的勝利蘇軍可謂一波三折,史達林幾次增兵都沒有打退德軍的進攻。今天我們說說,8月27日,史達林交給朱可夫3個野戰集團軍,讓他務必於9月2號發動對突入伏爾加河的德軍實施反衝擊,以與史達林格勒城中的第62集團軍匯合。但是,這次行動,朱可夫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與「天王星行動」有沒有關聯呢?
  • 史達林為何不急調朱可夫回援,朱可夫:不明牌,他敢!
    1941年,歐洲戰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德國軍隊開始實施巴巴羅薩的對蘇作戰計劃,希特勒組織150個師的兵力,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由於蘇聯前期準備不足,面對德軍的裝甲部隊節節敗退,德軍充分發揮出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在馮·曼斯坦因的指揮下,蘇軍根本來不及招架,儘管蘇軍在基輔戰役中遲緩了德軍的進攻鋒芒,當時的蘇軍缺乏有力的反擊
  • 名將未能成行的最後一戰:粟裕籌劃的臺灣戰役
    從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整整一年間,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對這一戰役進行了認真而緊張的戰略籌劃,並把具體的攻臺任務交給第三野戰軍,由粟裕負責解放臺灣戰役的作戰指揮…… 渡江戰役前後,毛澤東即著手籌劃臺灣戰役 1949年夏,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全方位的大進軍。
  • 朝戰二次戰役,志願軍「萬歲軍」怎樣史詩般地穿插和阻擊?
    作者:胖熊 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面對聯合國軍絕對的火力優勢和空中支援,志願軍沒有硬碰硬,而是大膽有序後撤,引誘聯合國軍在快速追擊中露出破綻,進而各個擊破,分類圍殲,創造了第二次戰役的勝利。這其中,三所裡、龍源裡阻擊戰對於打贏西線戰場,至關重要。
  • 隱藏在黑色幽默之下的幕後黑手流文,謀篇布局驚豔,懸疑靈異帶感
    隱藏在黑色幽默之下的幕後黑手流文,謀篇布局驚豔,懸疑靈異帶感《我在東京創造都市傳說》作者:役滿近期口碑不錯的幕後黑手靈異文。書中詭異的氣氛描寫得非常到位,伏筆布局安插巧妙,戰鬥描寫雖不張揚卻也驚心動魄,讀來有種汗流浹背之感。尤其是惡鄰篇章,非常適合老白觀看。《全民大穿越》作者:朱雪蓮一本花樣百出的幕後黑手流文。又名《我的分身遍天下》。作者腦洞大開地構建了一個地球百年後的盛世奇景。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舉旗定向 謀篇布局 改革全面發力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舉旗定向 謀篇布局 改革全面發力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9年10月28日 20:14 A-A+
  • 與彭總吵了一架,蘇聯中將言行粗魯,史達林:你別給彭德懷搗亂了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君子裡一直下著一種雪霧,雪在霧中緊下,霧與雪凝聚成一體,到處溼不嘰嘰的。樹林中形成晶瑩剔透的樹掛。突然,蘇聯駐朝大使拉佐瓦耶夫中將乘嘎斯-67從江界來到志願軍司令部,他身材高大,黃髮紅臉,像一個龐然大物。有點瘮人。他帶著一名中文譯員,一進洞子,見到彭總就大聲嚷道:"彭司令員,你運籌帷幄指揮得好,哈拉嗦!哈拉嗦!達萬裡希!
  • 史達林親自拍板,發動柳班戰役,卻葬送5萬餘蘇軍將士的生命
    無論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甚至一些烏克蘭人,至今也不願提及這場失敗,且糟糕透頂的戰役。那麼這場戰役究竟失敗在哪裡?又是什麼導致了5萬餘蘇軍官兵陣亡,弗拉索夫中將被俘呢?
  • 巴甫洛夫為何在戰爭初期,就被史達林給槍斃了?因為他罪無可赦
    費奧多爾·費多託維奇·庫茲涅佐夫陸軍指揮的西北方面軍,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基爾波諾斯的西南方面軍雖然被擊敗,但起碼一度穩住了陣腳。而德米特裡·格利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指揮的西方面軍,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周就基本賠光了自己的部隊,巴甫洛夫本人最後也被史達林以叛國罪直接槍斃了。那巴甫洛夫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以至於他成為戰爭初期第一個被槍斃的大將?
  • 為什麼1945年的史達林和杜魯門都不約而同地出面阻止國共內戰?
    當時史達林對待延安的態度,甚至連美國人都大呼看不懂。因為當時美國人都已經重視延安方面的力量,並且向延安派去了美軍觀察組,而史達林卻竟然是希望由蔣介石領導中國的統一。甚至到了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的80萬軍隊在淮海戰役中被我們60萬軍隊殲滅,史達林仍然不看好我們南渡長江統一中國的前景。他在1949年1月10日的電報中說:「蘇聯政府過去、現在都贊成中國停戰和建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