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安徽省宿州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引導全社會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更加堅定的主流價值、更加高揚的道德旗幟、更加清朗的社會風氣,正為全面開啟新時代美好宿州建設新局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道德引領,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宿州是英雄輩出的熱土,也是凡人善舉的搖籃。
臨危不懼、挺身而出,以生命詮釋忠誠的扶貧幹部曾翽翔;不顧危險下入管道,救出被困工人的消防員曹磊;在山窩裡從教30餘年,罹患重病仍堅守崗位的宿州鄉村教師武升錦;義務普法30載,編寫20萬字教材普惠青少年的耄耋老人沈振東……在「中國好人」「安徽好人」的先進事跡中,經常可見宿州人的身影。他們來自基層,源於群眾,用凡人善舉書寫人間大愛。
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一個群體道德素質的頻繁閃光,讓我們看到了他們背後文明沃土的滋養。宿州市堅持培育與挖掘並重,宣傳與推廣並舉,不斷放大道德模範、身邊好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持續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選活動,湧現出許啟金、彭偉平、曾翽翔、李娟等一批先進典型。常態化舉辦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座談會、報告會、基層宣講等,組織開展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村鎮,以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道德模範感人事跡,營造出學習、崇尚、爭當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
「好人」之花,馨香滿城。一大批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的湧現,正提升著宿州人的精氣神,影響著宿州人的言行貌。而凝聚著奉獻友善正能量的志願服務活動,更是把宿州市思想道德建設推上新的水平。
「我每個星期都會參加社區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包括便民政策宣傳、義務防盜巡邏、防溺水知識普及等,平時有空的時候還會到『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坐坐,和其他志願者交流一下,提供便民服務。作為社區一名普通居民,我在做志願者的同時,也享受著別人提供的志願服務,感覺非常好!」日前,在埇橋區三裡灣街道鳳池社區「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市民孫雪梅深有感觸。
志願服務,傳遞愛心、傳播文明。宿州市著力推進志願服務常態化,結合學雷鋒月、國際志願者日和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各類主題鮮明的志願服務活動。圍繞疫情防控、扶貧、創建文明城市、「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新時代文明實踐等主題,開展扶貧扶志、移風易俗、鄰裡情微心願、文明交通、文明勸導、心理諮詢、愛國衛生等志願活動2.5萬餘場次,志願者參與100餘萬人次,受益居民150餘萬人次,總服務時長達977餘萬小時。
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浸潤人心
回想起兩年前參加的那場集體婚禮,26歲的姑娘李小雪仍記憶猶新。2018年農曆臘月廿六,靈璧縣虞姬鄉朱橋村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集體婚禮。20多對新人踴躍報名,最終,9對新人代表走進集體婚禮現場——村裡的文化廣場。在莊嚴的《婚禮進行曲》中,李小雪小兩口和其他8對新婚夫婦逐一踏上T臺,互換信物,向全村父老鄉親宣誓:「孝敬父母、相親相愛、鄰裡和睦」,在全場一片歡呼聲中熱情相擁。現如今,小兩口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陳規陋習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老』在千年遺風,『大』在千家萬戶,『難』在破舊立新。」朱橋村黨總支書記王梅說,為引導村民紅白事從儉,朱橋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組建了紅白喜事監督小分隊,規定酒席不超過6桌,每桌標準不超過300元,隨禮不超過100元。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隊員們主動幫忙,並按照新修訂的《村規民約》監督送禮、宴席標準,及時在全村公布監督結果。
當前,在宿州廣大農村,簡辦婚喪事宜已經成為新風尚。為了發揮黨員幹部「頭雁效應」,蕭縣制發了《黨員幹部帶頭移風易俗嚴禁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實施細則》,要求各級黨員幹部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時,必須嚴守廉潔自律有關規定,自覺做到「七個帶頭」,認真落實「六個嚴禁」。泗縣持續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系列活動。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好婆婆」、「好媳婦」等各類先進典型選樹。用群眾身邊的典型榜樣教育群眾、影響群眾、帶動群眾,形成向善向好的文明鄉風。
移風易俗,彰顯社會進步;鄉風文明,浸潤和諧家園。近幾年來,宿州市各地不斷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宣教引導、示範引領、規範整治等多種途徑,搭平臺、創載體,倡文明、樹新風,紮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引導農村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促進了社會風氣向上向善向好。各地還把推動移風易俗和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讓貧困群眾在和風細雨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每到傍晚時分,泗縣各個村莊的農民文化廣場就熱鬧非凡。在這裡,村裡熱心公益、德高望重的「鄉賢」輪流當主持,用打油詩、順口溜等接地氣的方式,向群眾宣講黨的脫貧好政策。
舊習破除,新風撲面。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正在宿州大地蔚然成風。
文明實踐,德育平臺串珠成鏈
「竹板打、響連連,泗縣人民笑開顏,古運河畔賽江南。惠民政策暖人心,脫貧別忘報黨恩。小康路上手牽手,堅定信念跟黨走……」在泗縣黃圩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藝宣講志願者梁賢地通過打快板的方式,將扶貧政策傳播到基層群眾身邊。
臺上精彩紛呈,臺下掌聲不斷。坐在下面聽宣講的基層幹部、黨員群眾為這場特別的「微宣講」齊聲點讚。「用老百姓聽得懂、喜歡聽的語言講身邊人、身邊事,讓群眾唱主角,使基層宣講更接地氣、更深入人心!」黃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陳會偉深有感觸。
用「小環境」解說「大形勢」、用「身邊事」解讀「好政策」、用「小故事」闡明「大道理」。泗縣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個平臺,組建志願者宣講團深入各地開展宣講,用靈活多樣的「微宣講」傳遞黨的「好聲音」,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各項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村容村貌有改變,戶戶家風有改進啊……」每天早晚,靈璧縣遊集鎮遊圩村的村村通廣播都會準時響起,移風易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掃黑除惡等政策被編成了群眾愛聽的快板、大鼓、琴書形式通過廣播傳遞到千家萬戶。
靈璧縣推行「群眾點單、基層報單、中心派單、志願接單、部門買單、社會拼單」六大模式,推動文明實踐服務點對點、實打實,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的聲音就在耳邊,互幫互助就在身邊,美好生活就在眼前。截至目前,靈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已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共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680多個,隊員超過5000人,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000多場次。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裡。近幾年來,宿州市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把志願服務與文明實踐相結合,理論宣講與聯繫群眾相統一,努力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成融合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為民服務等多種功能的德育平臺。
抓好未成年人教育引導,是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宿州市持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搭建德育平臺,強化聯動互動,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通過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我的中國夢」、「紅領巾心向黨」、「不忘初心跟黨走」、「經典誦讀」等各類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選樹未成年人身邊可學、可信的「新時代好少年」等榜樣和典型,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以榜樣效應引領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同時發揮新媒體作為,大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點滴細節之間,有一種力量在生長。這種力量,源自於皖北大地更加深刻的文明氣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也因文明而更幸福。(拂曉新聞網 記者 謝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