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李 強】9月17日是中國空降兵成立70周年紀念日。經過70年建設發展,中國空降兵已實現由傳統傘降作戰向立體突擊作戰、單一力量結構向多元合成結構、遂行敵後作戰向全疆域機動作戰轉變,形成重裝全域直達、空地一體聯合作戰能力,成為一支能在關鍵時刻、在關鍵部位發揮關鍵作用的重要制勝力量。那麼,中國空降兵戰鬥力究竟如何?空降作戰有什麼獨特的優勢,空降兵在未來作戰中可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背後是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
據空降兵官方微信號「我們的天空」報導,中國空降兵已完成從「鐵腳板」到「機械化」的跨越,初步實現主戰裝備機械化、作戰裝備空降化、戰場機動立體化,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合成「飛行軍」。這一特點在2019年夏天粵北某地的合成作戰演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時,數百名全副武裝的傘兵和戰車、火炮從天而降,直插「敵」後,步兵、炮兵、航空兵等多元力量,在殲擊機、飛彈組成的強大火力配合下,實施「空地一體、整體作戰、縱深打擊」。
實施傘降作戰,是空降兵不同於其他兵種的顯著特色。降落傘的性能就非常重要。據「我們的天空」報導,空降兵裝備的降落傘如今已發展到圓傘、翼傘、低空傘、雙人傘等多種傘型,不僅更輕便、更安全,而且實現了全機型、大機速、大部隊集群傘降。2009年列裝的綜合保障系統,高空跳傘有專供氧氣、頭盔、防護鏡等大量攜行裝具,並且針對水上、叢林、海島等不同著陸環境,配備魚鉤魚線、救生圈、睡袋、淨水器等。目前,傘降受空中及地面環境制約因素也大大降低,無論是高山、海島,還是平原、叢林,空降兵都能實施傘降作戰。而且,現在列裝的主戰傘型,從260米到6000米的高度都可跳,著地精度更高,隱蔽性更好。
重裝空投是空降作戰能力提升的重要體現。從本世紀初開始,中國空降兵的空投能力與日俱增。2000年8月,空降兵成功進行連投30件作戰物資的試驗,超過國外一次連投最多22件的紀錄;2005年8月,在膠東半島,中國空降兵3件重型裝備連投,成為繼美俄等少數國家之後,掌握這一關鍵技術的空降作戰力量,遠程突擊能力取得歷史性突破。可以說,現在列裝到空降兵部隊的所有作戰裝備,都可以大規模空投。僅今年1月到3月的空投量,就超過空降兵成立至2001年之間空投量的總和。
空降兵作戰優勢多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沒有進行大規模空降作戰,特別是傘降作戰,但空降作戰有著特有的優勢,如果發揮得當,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空降兵最大的特點是機動速度快。中國人說「兵貴神速」,國外也認為,1天內抵達的1個營,勝過10天後抵達的一個師。空降兵就有著這樣的快速抵達的優勢。俄軍認為空降兵是最具機動性的獨立兵種。空降兵可以通過運輸機運輸,進行傘降、機降,快速抵達。也可以由直升機搭載,實施空中突擊,另一方面,由於裝備的地面作戰裝備,大多是輕型車輛,即便是進行地面機動也比較快。另外各國的空降兵訓練水平、戰備水平普遍較高,快速反應能力強。海灣戰爭期間,最先抵達作戰區域的地面作戰力量就是空降兵。俄羅斯空降兵也總有神來之筆。1999年6月10日,俄羅斯派約200名空降兵、15輛裝甲車空降科索沃國際機場,在南斯拉夫軍隊的協助下迅速佔領機場,掌握這一戰略要地,搶得先機。在車臣戰爭中,俄空降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空降作戰還有出其不意、打擊突然的特點。空降兵擁有能夠跨越任何地理障礙的優勢,所以在選擇攻擊發起點上比較自由,可選擇對方薄弱環節實施攻擊,直接打擊敵後方、側翼要地,配合正面戰場的攻勢。
多國研究空降兵非對稱作戰新戰法
當然,也要看到空降,特別是傘降作戰的一些劣勢。比如,儘管現在各國空降兵都可以傘降一些重型裝備,但單件重量基本都在20噸以下,無法空降主戰坦克等超重型裝備。即便有些火炮、傘兵突擊車、空降戰車可以空降,但是和地面重裝部隊相比,仍顯火力不足,並不適合與擁有重型裝甲部隊的敵人「硬頂」。在很多領域,在原有空降作戰模式之下進行創新,可以讓空降作戰在可能的衝突中發揮更大的戰力。這就要創新作戰概念,進行非對稱作戰,實施或應對一些新作戰理念。
今年7月,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的350名傘兵乘坐空軍C-17運輸機從阿拉斯加飛往關島,並演練降落到模擬敵方機場並進行佔領。這被外界理解為用於戰時奪取一些相對孤立的島嶼機場。近些年來,美國還根據二戰時期奪佔太平洋小島的戰術,衍生出新的垂直奪島概念,驗證美軍未來作戰概念,即由海軍陸戰隊主導的「遠徵先進基地作戰」概念。這一概念旨在使用海軍陸戰隊的MV-22旋翼機在KC-130加油機的支援下,從600英裡之外發起一場「超地平線登陸突襲」佔領相對孤立的島嶼,並在島嶼上部署反艦飛彈,壓縮、封鎖對方艦艇的活動範圍。使用MV-22機降,實際上就是空降的一種方式,這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一種空降作戰模式。另外,對付美軍的「遠徵先進基地作戰」,也可以如法炮製,實施空降作戰,這樣動用的兵種、兵力較小,威懾能力更強。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