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年初信誓旦旦立的flag還好嗎?
「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這是《奇葩說》裡的楊奇涵的每日一問。
「你離你的2020年flag又近了一步嗎」,則應該是每個立2020年flag人的每日一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們總是懷揣著美好的願望,希望能不斷的更新迭代自己,但是flag立了又倒,倒了又立,除了年齡見長,我們還是原來那個我。
想要擁有馬甲線、每月至少讀一本書、早睡早起不在熬夜、一星期至少跑三次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間歇性努力,持續性頹廢」,非常貼切的形容了大部分人追flag之旅。我們總是熱情滿滿的開始,毫無成效的草草收場。
前段時間看了個視頻,up主用燒開水的過程解釋了為什麼大部分人總是達不到最終「沸騰」的狀態。做一件事情,就跟燒開水一樣,一次持續不斷才能燒開一壺水。要是中途不間斷的拔下電源,然後在重新燒水,理論上燒開一壺水需要的時間無限長。「間歇性努力」就是在不斷的拔下電源。
過早退出是很多失敗的根源。
改變自己、完成年初的立的flag到底有多難?每一個立過flag的人,應該都有感觸。但是為什麼會這麼難呢?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清楚。如何才能做到持之以恆的努力,打破「間歇性努力」的魔咒,真正的改變我們自己呢?
我想,這一切都要從「我要做「這3個字開始。
01 管理好你的動機:「我不要」、「我想要」和「我要做」
在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受到兩股力量的影響,一種是「我要做」,一種是「我不要」。
比如:到了約定的跑步時間,「先玩會兒手機」就是「我要做」的力量,關注的是當下的快樂和滿足,也就是「及時行樂」;內心鬥爭過程中,用玩手機的壞處說服自己不要玩手機,則是「我不要」的力量,也就是「三思而後行」。
但這兩個「自我」力量的鬥爭,遠遠不足以支撐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中還必須有第三種力量:「我想要」的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想要」的力量控制著我們去關注什麼,想些什麼,甚至影響人們的感覺。當我們因為自控力失敗,延誤工作,而沮喪懊惱時,那便是缺少第三種力量「我想要」。
其實,我們對「我想要」是非常熟悉的,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說的「動機」。動機就是「我想要」的力量來源,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對「動機」進行深刻自我分析。
不過,對動機進行深刻分析,也並不是什麼很高深的過程。我們完全可以用常識,但是用嚴謹的態度來分析自我,找到自己的「個人動機」。
通過常識性的自我提問,找出自己的「個人動機」
我們堅持做一件事,一般有兩個動機: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內部動機是我們對該事情本身的興趣和熱情;外部動機是我們是否覺得這件事情有意義。如果我們對某件事同時具備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那我們就能更全力以赴地投入。我們可以通過向自己提問,來尋找自己的動機。
1、尋找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是指每個人都有一種原始動力,無須外在獎懲的控制,就有自己自發自主的行為動力。了解內部動機的提問方法:
我內心真正想要做什麼?為什麼我想要這樣做?現在距離我理想的狀態還差多遠?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資源,才能彌補這些差距?這些差距需要通過什麼行為來彌補?2、尋找外部動機
外部動機是指人們在活動中獲得的評價、獎勵等外部影響。了解外部動機的提問方法:
這件事會給我帶來什麼長久好處?要行動多久,我才能體會到這件事情的好處?我會用什麼方式來體驗這個好處?其他人會讚許這樣的行為嗎?他們會獲得什麼樣的利益?當我們通過這個過程找到自己的真正動機後,我們就可以激發自己的真正動機來。
找到後,如何激發自己的「個人動機」?
在了解了自己的動機後,當我們面對外界誘惑時,就可以激發自己的動機,利用「我想要」的力量來對其說不。
造訪默認的未來。通過自問自答或者想像法,來想像未來的自己。比如當我們減肥時想要「葛優癱」而不想跑步時,我們可以想像運動後的暢快感和瘦下來後好的身材。使用「價值判斷」類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當我們在面對誘惑時,我們可以問自己「我在堅持怎樣的原則?」「我們在培養怎樣的品質?」,然後用「價值判斷」類詞語來回答這些問題。為自己定義一種鼓舞人心的自我評價。通過為自己定義一種積極的自我評價,來激發自己的內在動力,比如在糾結是否要跑步時,我們可以告訴自己說「我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對自己的承諾,我要做到」當然,我們找準了自己的真正動機以後,我們還要找到自己什麼時候容易屈服於誘惑,也就是說,什麼時候,我們容易把自己的FLAG扔掉了?找到了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就知道了使用真正動機的時刻。
02 找到自己什麼時候容易屈服於誘惑,也就找到了「關鍵時刻」
國外有一個暢銷書作家,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在研究了那些成功的改變了自己人,發現了以下兩件事:
他們成功的背後也充滿挫折。他們的改變計劃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堅持某一件事、培養某個習慣、改變自己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探索與挫折」的模式,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模式。這種獨特的模式體現在,每個人需要意志力的情景不一樣。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以下情況:
減肥的過程中,有的人是無法拒絕路過蛋糕店時飄出來的香味,有的人是無法拒絕邊看電影邊吃薯片的誘惑。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暫時變身為社會科學專家,研究自己是如何屈服於衝動,做出那些「及時行樂」的選擇的。這些屈服的時刻,我們可以稱之為「關鍵時刻」。
寫「意志力日記」,為分析自己提供素材
作為一個社會科學專家,所關注就不僅僅是自己本身,還包括周圍的人和所處的環境。因此,我們要有意識的觀察自己每天的行動。我們可以寫「意志力日記」,來記錄以下信息:
今天我們做了哪些決定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在做這個決定時,周圍人對我們有怎樣的影響當我們屈服於衝動的時候,受到了怎麼的外界環境的影響想些什麼或暗示什麼,最容易讓我們放棄衝動......通過「意志力日記」,找到自己的關鍵時刻
當自我改變時,我們不必時時刻刻都逼迫自己達到極限。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那些最危險的時刻,也就是我們更容易屈服的時刻。這些時刻是我們能否堅持一件事情的「關鍵時刻」。
當我們擁有這一思維模式時,每一次的屈服、失敗,都會變成有用的「數據」信息,成為我們調整行動計劃的判斷依據。
我們知道社會科學家在分析一個問題時,主要從個人、社會關係和社會關鍵三方面來著手,我們在分析「意志力日記」時,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自己。分析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更容易改變計劃、屈服於誘惑。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工作很累的時候等等。社會關係。周圍人到底是自己的「盟友」還是敵人,他們的哪些行動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哪些影響等社會環境。自己所處的環境,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比如曾有專家調查發現如果健身房離自己的住處近,那我們去健身房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03 利用「意志力日記」,個性化定製自己的關鍵行動,克服關鍵時刻的誘惑
我們通過「意志力日記」,知道了自己的關鍵時刻,並且分析了在這些關鍵時刻我們失敗的原因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這些關鍵時刻,採取關鍵行動,來保障我們的成功。
影響我們關鍵行為的力量,無非是兩種,一種來自個人的力量,也就是個人動機和個人能力。還有一種,是外界力量,也就是社會的力量,社會關係對我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那麼,什麼時候運用個人的力量呢?當然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時候。同理,當社會關係原因導致的關鍵時刻,我們要運用社會的力量來解決:
個人原因導致的關鍵時刻,我們使用個人動機和個人能力的力量對於「意志力日記」中那些,因為自身原因導致的失敗時刻,我們需要利用個人動機和個人能力來影響我們的決定。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更容易破壞自己的節食計劃和運動計劃。我們就需要掌握「控制情緒」相關的個人技能。當我們覺得內在個人動力不足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外在個人動力來激勵自己。
社會關係原因導致的關鍵時刻,我們使用社會動機和社會能力的力量「近朱則赤,近墨者黑」,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受周圍人的影響。如果我們在嘗試減肥,但是有一個喜歡吃「垃圾食品」的伴侶,天天往冰箱裡塞各種高熱量的食物,那我們所受的阻力會更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嘗試改變社會關係。
首先識別出哪些是「幫兇」,哪些是「朋友」。然後獲得「幫兇」的理解,把他們變成我們的「盟友」。同時我們也可以獲取「社會能力」的幫助,比如對於健身這件事,我們是不專業的,但是健身教練是專業的。那麼請一個健身教練就是在利用「社會能力」來幫助我們達到自己的目標。
社會環境原因導致的關鍵時刻,我們使用社會結構化動力和結構化能力的力量我們知道這個社會充滿了誘惑,許多網際網路產品的設計原理,就是利用人類的各種心理弱點來「抓取」我們的注意力,以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所以這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社會。結構化的動力和結構化的能力,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結構化動力和個人動力最大的區別,在於「力」的來源不同。個人動力來源於自己,比如想要變好的願望,而結構化動力則是破解掉社會給我們的「陷阱」,抵抗或者利用「陷阱」背後的動力。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賭場裡只能用籌碼而不能用現金。原因是如果用現金,我們能更好的抵抗住「賭博」的誘惑。那利用結構化動力,就是我們自己每次在心裡衡量自己的得失,把籌碼想像成錢。這樣就能增大「厭惡損失」這個心理動力對我們的影響力。
結構化能力,則是在利用「陷阱」背後的原理,來影響我們的關鍵行為。比如羅振宇曾分析說遊戲之所以會如此的吸引人,有兩大原因:一是難度低,任務簡單、指示明確;二是有及時反饋。那我們在也可以利用這兩點來改變我們自己。比如選擇路程在自己公司或者住所5分鐘路程內的健身房,這個就是降低難度。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和應該採取的解決方案,跟其他人也會有差異性。利用「意志力日誌」中分析出來的關鍵時刻,設計出個人化的「關鍵行動」,才能更加有效的改變我們自己。
改變自己有多難?有人說難於上青天。但是也有人能成功的不斷更新迭代自己。我們不應該簡單粗暴的把他們成功的原因歸於「意志力強大」,而是應該學習研究學習他們背後的策略。他們都會對內管理好自己的動機,對外研究自己的行動: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記錄自己的「意志力選擇」。最後,個性化設計自己的「關鍵行動」,應對自己的「關鍵時刻」。
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幫助,讓你在2020年擁有一個全新的自己,讓我們一起2020年flag不倒吧!
【歡迎關注學習委猿】每日更新、專注職場個人成長、一起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