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布袋戲》將傳統布袋戲用影視形式表現在大眾面前,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大進步。《霹靂布袋戲》的特色不僅在編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在於它將國學文化穿插其中,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百家學說、陰陽五行、筆記雜談等等不一而足,而其配樂插曲也彰顯國學魅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說起霹靂布袋戲裡的曲子,劣者最喜歡的是《伏羲神天響》、《日出峨眉》、《醉寒江》、《夜雨寄北》等,但最近看春秋戰國的一些故事,看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葬歌《蒿下歌》不禁想起了紫色餘分,那個被王子拐騙了的蛤蟆。
紫色餘分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性格衝動急躁,驕傲自大,一心嚮往江湖,因被森獄玄同太子所敗,成為玄同劍侍,並背著飛光劍盒隨其遊歷江湖,卻也讓兩人漸漸成為好友。
《蒿下歌》是紫色餘分退場那一集的配樂,也可以說是紫色餘分的角色曲。充滿悲傷的曲調,增添了一份宏偉堅定的決心。滿地蘆蒿的場景裡,聲聲問,蒿下誰人答,聲聲思,蒿下誰人知,消失了的飛光劍盒,不理會自己的玄同太子,對於仿徨的紫色餘分,或許就是死亡的預言。
當理性做不了決定的時候,就讓心幫自己找到方向。我的王子,被你誘拐出來的青蛙,現在又要回到井底了,如果有來世,希望換王子你來背我的劍盒。
蒿是常見的野草。蒿又分許多種類,一般的莪蒿,不僅馬、牛、鹿喜歡吃,還被窮苦人當作野菜充飢,並被寫進了《詩經》裡。
而有獨特香味的艾蒿,又被稱之為艾草,是極其重要的藥材,常用於祭祀場合,可以燃放驅趕蛇蟲,從春秋戰國以來,醫者還喜歡用它給人艾灸。
諸多蒿中,唯獨臭蒿是不被人喜愛的,因為它的氣味實在是太難聞了,連牛馬都不願意吃,且常生長在墳地、廢墟周圍,給人一種荒涼不祥的感覺,戰國時期齊國人認為,魂歸之處,便是「蒿裡」。並有葬歌《蒿下歌》流傳: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蒿裡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