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10年喜憂參半 三大外賣平臺年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

2021-01-14 中國網財經

  ◎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平均每份外賣產生塑料一次性用品4.8件

  ◎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膠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電商平臺和賣家自帶包裝的佔比超五成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

  ◎為配合「限塑令」落地,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

  ◎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官網開設專欄,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圍繞不同領域塑料製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

  被稱為「限塑令」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已經推行10年。根據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調查顯示,「限塑令」提高了公眾環保意識,人們開始有意識地使用環保購物袋或重複使用塑膠袋;大型商超和便利店較好地執行「限塑令」,減少了塑膠袋的使用。然而,不斷興起的外賣、網購等行業成為了「限塑令」的「盲區」。

  縱深

  專家建議:

  可將「限塑令」升級為行政法規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網站開設「我為塑料垃圾汙染防治建言獻策」專欄,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圍繞不同領域塑料製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這是繼2008年以來,國家層面就防治「白色汙染」採取的進一步舉措。

  專家建議,「限塑令」應將外賣、快遞及其他一次性塑料用品均列為管制對象,並升級為行政法規,提高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和執行力度;將塑膠袋收費方式改為在生產環節提高塑膠袋價格,更應多方鼓勵重複使用的替代方案設計,最終減少「白色汙染」。

   平口袋保鮮膜等不受限

  「限塑」效果打折扣

  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王黎表示,作為一個指導性而非強制性的政策,「限塑令」執行10年來整體效果還是挺好的,無論是公眾意識和消費習慣都悄然發生了變化。

  零廢棄聯盟政策主任謝新源對此表示認同:「至少從日常觀察來看,很多人去超市開始自帶布袋或推車,開始有意識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這是國家層面推動『限塑』的結果。」

  不過,在零廢棄聯盟聯合夥伴機構進行調研並發布的零廢棄聯盟《「十年限塑令」商家執行情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限塑令」仍有鞭長莫及之處。調研發現,無論是在網絡平臺還是線下店鋪,都很容易買到超薄塑膠袋。

  此外,雖然大型超市和全國連鎖便利店「限塑令」執行得最為嚴格,但它們也是提供不受「限塑令」約束的平口袋、保鮮膜等其他塑料膜包裝最為普遍的一類場所。《報告》顯示,這兩類門店提供其他塑料膜的比例為45%和35%,明顯高於16%的全國平均水平。

  在謝新源看來,這主要是由於「限塑令」所限定的範圍是提攜式購物袋,不能手提的平口袋、保鮮膜等塑料用品等不在限定範圍,這使得一些商家使用了其他一次性替代方案,但這些塑料用品也會造成「白色汙染」,使「限塑令」的效果打了折扣。

  而更令人憂心的是,伴隨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外賣和快遞等新業態亦成為塑膠袋的使用大戶。在這些新興領域,塑膠袋合規率非常低。

   從生產源頭即開始收費

  外賣也要納入限塑範圍

  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專家表示,目前「限塑令」政策執行效果不容樂觀,原因之一在於「限塑令」位階不高,建議將「限塑令」進行升級,從部門規章改為行政法規,提高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和執行力度;罰則條款上應改為「並罰」,並增加罰款金額。

  針對收費方面,謝新源建議,將塑膠袋收費方式改為在生產環節收費,提高塑膠袋價格。程序上可考慮將塑膠袋列為環境保護稅的應稅汙染物,或由生產者向專門的塑膠袋汙染防治基金繳費。

  「從生產源頭而非零售終端對塑膠袋進行收費,一方面收上來的費用可以用於補貼塑料處理,另一方麵塑料袋價格提高以後,重複使用的替代方案會更容易有競爭力,也更能被市場所接受,可以鼓勵商家重新進行流程設計。」謝新源表示。

  而對於外賣、快遞、電商等,王黎認為,調整後的「限塑令」要對這些新興業態進行指導,快遞、外賣到底應該如何包裝、使用何種材質、包裝到什麼程度等,都需要一個標準,這樣商家才可能在保護環境和方便顧客中間取得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謝新源建議,應加強對外賣行業塑膠袋合規性的監管,建議「限塑令」升級為行政法規,在平臺頁面明碼標價並納入收費憑證,外賣平臺應對外賣使用提攜式塑料購物袋設立收費機制,並加強研發重複使用餐具送餐方案。

  王黎表示,減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重在替代方案的設計。而在重複使用替代方案設計時,要系統研究,分階段、細化目標進行逐步替代,才能最大可能實現「限塑」的初衷。

(責任編輯:郭偉瑩)

相關焦點

  • 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膠袋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哪怕你只是在家點個外賣,你也在對「限塑令」推行往回拽了一把。根據統計,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要消耗73億個塑膠袋。從2008年6月頒布限塑令開始,走過10年再看,當初的美好環保願景,短期內怕是很難得到改觀。
  • 又有一地推出最嚴「限塑令」 這些塑料替代品了解一下
    20多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 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廣泛稱為「限塑令」),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有升級版「限塑令」之稱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12年間已有陝西、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
  • 限塑令和疫情之後,外賣包裝要做哪些改變?
    不知道現在我們的讀者有多少做外賣超過5年的?還記得第一次出品/收到的外賣長什麼樣子嗎?我敢說99.99%都長下面這樣,透明塑料盒子套個塑膠袋,有沒有小票都不一定:
  • 限塑令倒計時!記者實探商超餐飲動向,除了可降解塑料,這個板塊也受益
    這份文件被稱為「限塑令」。而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範圍,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
  • 「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
    「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將迎近200萬噸替代空間從年初開始,關於塑料汙染治理的文件密集出臺,目前已有近30個省市頒布了「限塑令」。同月,江蘇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9月,廣東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開始實施,明確到2020年底,廣州、深圳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11月,北京市就「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提出到2022年,北京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 升級版限塑令下禁用塑料吸管背後的轉型「陣痛」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此舉實施效果如何?對吸管市場有何影響?生產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 新限塑令敲定時間表,相關環保產業迎發展黃金期
    除上述時間節點外,《意見》還明確,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 塑料吸管年底將禁用 麥當勞、星巴克等企業將率先停用
    麥當勞中國表示,相關減塑舉措將於2020年內覆蓋中國內地,據了解,目前中國內地有超過3500家麥當勞餐廳,其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約400噸。除了麥當勞外,早在2018年,星巴克就宣布今年在全球範圍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此前星巴克在中國地區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為200噸左右。
  • 前幾年搞得很嚴肅的限塑令,現在卻好像不復存在了,是什麼原因?
    「限塑」11年:超市塑膠袋用量大,外賣、快遞成用「塑」大戶,「限塑」何時才能不「限速」?大家不知道還記不記得當時商場、超市、菜市場一度出現沒有塑膠袋的局面,當時全國3萬多家塑膠袋生產企業有一半左右停產或者轉產。可以說,當時的效果是顯著的。
  • 最嚴「限塑令」使這種材料成新寵 晨鳴紙業等受益
    原標題:最嚴「限塑令」使這種材料成新寵 晨鳴紙業等受益   「白卡紙」火了。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
  • 「限塑令」全面實施倒計時 相關企業將擴大生產可降解塑膠袋-機械...
    在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市民們最近發現,藥物包裝袋、儲片袋、資料袋等,開始換成了帶有環保標誌的「生物降解」塑膠袋。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
  • 探訪|限塑令實施,甘茶度、一點點等茶飲品牌仍使用塑料吸管
    被稱作史上最嚴的「限塑令」已在2021年1月1日實施,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在多個行業被禁止使用。頭部企業已完成替換2021年1月4日,新京報記者來到喜茶華夏幸福創新中心店,發現飲料吸管已經全部更換成紙質吸管。喜茶方面表示,喜茶於2021年1月1日前,已將全國所有門店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餐具、打包袋統一替換為可降解環保製品。喜茶方面稱,其使用的是國際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聚乳酸(PLA)和紙質材料製品替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 調查:「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主動求「解」
    咖啡店已經減少提供塑料吸管。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白菊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那麼在「倒計時」即將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
  • 生態|「最強限塑令」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到2025年,全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50%。 外賣行業消耗了大量普通塑膠袋 如何規範外賣平臺上的食品商家的塑料包裝、吸管的使用? 成都市發改委:一方面,加強對餐飲外賣領域指導,推廣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稈覆膜餐盒、竹漿紙一次性杯子餐具等生物基產品、可降解塑膠袋等替代產品;指導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要加強入駐商戶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及時向社會公布執行情況。
  • 北京限塑20年: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限塑10條」)正式發布。按照計劃,2025年,北京建成區基本告別非降解塑膠袋;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等六大行業,成為減塑的重點。
  • 最嚴限塑令新年落地實施 誰會成為這場資本盛宴的「座上客」?
    2020年底,受升級版限塑令政策即將落地影響,A股相關個股表現搶眼。而在業界看來,限塑令的影響還不僅限於當前階段,未來一段時期,其都將發揮政策引領作用,促進產業發展。  國家發改委聯合生態環境部於2020年1月19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與第一版限塑令相比,升級版限塑令實施範圍更廣,除了涉及商超、藥店、書店等零售場所,也涉及餐飲外賣、賓館酒店、郵政快遞網點等更多領域,並對各領域塑料替代品進行了詳細規劃,使升級版限塑令具有了更強的可執行性。
  • 半島調查 | 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執行情況如何?
    文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白菊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倒計時」哨聲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
  • 升級版「限塑令」來了!達州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
    為進一步落實新「限塑令」, 我市對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做出了具體安排,;禁止生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廢塑料製品;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達州市主城區、A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郵政業力爭實現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90%、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90%、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90%、新增20個設置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