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風口
近日,商務部的一則消息引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
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盤面上,可降解塑料板塊走強,截至昨日收盤,金丹科技漲超13%,丹化科技一字漲停,瑞豐高材大漲超9%,裕同科技、億帆醫藥、莫高股份紛紛大漲。
從個股表現來看,龍頭丹化科技連續兩日漲停,盤後數據顯示,該股獲淨買入1393萬元,華鑫證券一營業部買入800萬元,中信證券一營業部賣出13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可降解塑料板塊的火爆並非只在昨日,該板塊自今年8月中旬起已經歷過一輪上漲。而自今年10月起,該板塊再度發力,截至昨日已累計大漲超5%。
「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將迎近200萬噸替代空間
從年初開始,關於塑料汙染治理的文件密集出臺,目前已有近30個省市頒布了「限塑令」。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
7月,發改委等九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8月,河北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石家莊市、承德市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同月,江蘇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9月,廣東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開始實施,明確到2020年底,廣州、深圳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11月,北京市就「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提出到2022年,北京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12月,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預計發改委《意見》推出後,商超、快遞、外賣場景的塑料消費量將分別減少約10萬噸、160萬噸和30萬噸,三大情景合計為可降解塑料提供將近200萬噸的可替代空間。2018年,我國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費僅4.2萬噸,增長空間廣闊。
配置上,天風證券研報稱,隨技術發展,未來原材料利用水平提高,有望推動可降解塑料PBAT成本下降。
(1)建議關注技術基礎雄厚,未來有望通過技術迭代實現原材料利用水平和產業自動化水平提高的公司金髮科技、彤程新材;
(2)打通產業鏈上下遊,具備原材料價格優勢的恆力石化、華峰氨綸;
(3)下遊市場開拓水平高,未來產能利用率較高的公司金髮科技、彤程新材。
除了可降解塑料,這一行業也站上風口
在商務部昨日發布的文件中提到,環保替代產品包括紙袋、可循環使用的布袋、提籃和可降解塑料製品等。由於紙質包裝可再生利用,綠色環保,同時較為經濟,有望在此過程中實現市場份額提升。
從盤面表現看,造紙板塊自11月起呈現上揚趨勢,截至昨日累計漲超11%。截至昨日收盤,該板塊小幅上漲,五洲特紙、太陽紙業漲超3%、博匯紙業漲超2%。
國金證券指出,但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可降解塑料生產成本較高,難以在短時間替代目前大量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而環保布袋雖然可以反覆使用,但便利性不足,應用場景有限。相比於其他兩種替代品,紙製品不僅價格便宜,並且易於腐化,且通過對紙製品回收利用可以節約木材消耗。綜合來說,目前,紙製品是塑料製品的最佳替代品。
招商策略研究發文稱,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即將在2020年底完成。中國商業聯合會透露,今年年底階段性目標涉及的相關地區零售、餐飲領域,一次性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的年消費量約30萬噸。短期看,一次性餐具將由紙質餐具替代,造紙業需求將有大幅提升,建議關注相關投資機會。
配置上,華泰證券認為,隨著新版限塑政策逐步推進,環保紙袋、食品卡紙將成為較為理想的餐飲環保包裝替代材料,需求有望持續提升。建議關注具備卡紙生產能力的造紙企業太陽紙業、博匯紙業以及提前布局環保包裝的包裝企業吉宏股份、裕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