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省份發布「限塑令」 萬華化學等龍頭企業進軍可降解塑料行業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17省份發布「限塑令」 塑料行業如何洗牌

作者: 馬晨晨

[ 上半年,海南共生產銷售了128.2噸環保替代品。此外,海南禁塑工作管理平臺也已開始運行。 ]

近日,貴州省發展改革委、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省範圍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這是自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之後,發布「限塑令」新規的第17個省份。

儘管各省份動作頻出,步調卻不盡一致。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塑料行業中資金雄厚的龍頭企業多已布局可降解塑料生產線,甚至出現集體股價暴漲。但是,一些生產傳統塑料的中小企業卻因人員設備迭代、原材料緊缺和生產成本提高,而不得不面臨轉型艱難的局面。

吉林、海南領跑全國「限塑」

吉林省率先打響禁塑第一槍。2015年,全國率先實施的《吉林省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規定》明確規定,全省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對於違反規定的企業和個人,將分別處以最高3萬元和最高200元的罰款,嚴於國家「限塑令」標準。

2019年,海南公布《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宣布海南在4月至11月分步驟、分階段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12月1日起全面禁塑的實施打好基礎。

今年1月,中央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為禁止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劃定詳細時間線。距離年底禁塑大限只有半年,九部委又聯合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此後,包括吉林、海南在內的17省份陸續出臺禁塑新規。

為何吉林、海南走到了全國前列?相關負責人的解釋中離不開兩個關鍵詞:生態、產業。

「吉林省作為全國生態示範省,全面實施禁塑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資源消耗。」吉林省發改委副主任宋剛曾對此解釋,該省推廣可降解的新型塑料製品多為PLA(聚乳酸)製品,它的原材料是以農作物秸稈為主的生物基原料,在生產環節不產生有害物質,在堆肥條件下三個月即可降解。

「農作物秸稈產量能有多少?全世界每年也就那麼多,但是吉林擁有全國最多的玉米秸稈,可以說它很好地把握住了自身先天優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相比較吉林在產業上遊的優勢,海南的生態壓力顯然更大。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而海南擁有的1823公里海岸線,約200萬平方公裡的管轄海域,為其提供了降水、食品和經貿之路。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確定海南的戰略定位之一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且明確提出「全面禁止在海南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加快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

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海南共生產銷售了128.2噸環保替代品。此外,海南禁塑工作管理平臺也已開始運行,對進入海南市場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生產企業信息和產品信息納入平臺管理,實現全流程可追溯,推動市場監管執法信息化。

「以前每次用(不可降解)塑料都有負罪感,現在有很多可降解的和替代品多好」、「離綠色城市又近了一步」、「希望早日全國推廣」,8月1日海南省率先在重點行業和場所開展禁塑工作,許多網友在海南發布的留言區表達了支持。

中小企業轉型難 原材料或成障礙

「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今年各個生產吸管的廠家外貿銷售訂單的份額應該都有所減少,所以我們現在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國內市場。」安徽易可紙業董事長黎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最近手頭的紙質吸管訂單明顯多了起來,這得益於上海等省市出臺的限塑規定:餐飲行業將不能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紙質吸管正是塑料吸管的有力替代品。

2018年7月,星巴克宣布到2020年全球28000家門店將完全禁用塑料吸管後,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肯德基也宣布將在全國餐廳推行減少吸管的方案。

但這項「環保事業」遠沒有想像中推進得那麼順利。「快餐店把吸管換成紙質的,但是飲品的杯蓋卻從紙質換成塑料的,這有什麼差別?」除了部分替代措施被消費者詬病,還有一些使用者認為紙質吸管的體驗感過差,「感覺就像吃紙,什麼東西都吸不上來」。

對此,黎新認為,快餐店對於塑料製品和其他材料製品的提供方式一直在視市場評價而變化,無需過度擔心,而紙質吸管的使用體驗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想要有好的、穩定的使用體驗,首先是規範行業標準,其次才是加大技術研發」。儘管易可紙業屬於行業中等水平,但黎新說他還是必須面對原材料供應質量不穩定的現實。紙質吸管的原材料包括原生紙漿、膠水等,然而市場上對於這些材料質量的劃分並沒有明確標準,於是部分商家可能以次充好,導致每批貨物的質量出現大幅波動。

這也意味著生產傳統塑料吸管的中小企業想要一張轉型的入場券,風險更大了。

「大部分傳統的塑料工廠還是抱有僥倖心理,希望可以在政策邊緣進行運營,處於觀望狀態,並沒有著手做一些升級改良。」多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企業轉型將面臨更換原材料供應商、更新生產線、培養技術工人、提高生產成本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大多數廠商態度並不堅定。

龍頭企業早布局迎來利好

與上述企業面臨危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多家國內企業宣布進軍可降解塑料行業。參與企業既包括萬華化學、華峰集團、恆力石化、彤程新材、瑞豐高材等國內有實力的企業,也包括金髮科技、金丹科技等可降解材料產業鏈企業,規劃的產能少則幾萬噸,多達百萬噸量級。

Wind軟體顯示,目前有6隻「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分別為金髮科技(600143.SH)、億帆醫藥(002019.SZ)、揚農化工(600486.SH)、海正藥業(600267.SH)、齊翔騰達(002408.SZ)、*ST兆新(002256.SZ),此外,金丹科技、彤程新材同樣歸屬於上述概念股中。

資料顯示,上述概念股中市值最高的金髮科技是亞太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具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產能7.1萬噸/年。公告顯示,其還有年產6萬噸的PBAT(聚己二酸)生產線在建,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年產3萬噸PLA生產線預計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

金髮科技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9.3億元,同比增長37.1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12億元,同比增長373.27%。上半年,公司實現產成品(不含貿易品)銷量 117.45萬噸,同比增長 58.48%,其中原有業務(不包含輕烴及氫能源板塊)實現產成品銷量71.39萬噸,同比增加11.55%。

相關焦點

  • 最嚴限塑令襲來,可降解塑料行業或迎春天?解析7家相關上市公司...
    自2008年國家頒布「對塑料購物袋收費」 的政策法規以來,時隔十二年,國家不斷的推進限塑令政策的落地,今年年初開始,禁塑限塑政策便頻頻發布。從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至4月《固廢法》修訂、7月《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發布,一系列詳細政策出臺,意味著我國限塑禁塑工作的加速推進。相比上一輪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地被打了折扣,新版限塑令還未正式實施就被冠以了「史上最嚴」的稱號。
  • 全國已有24個省份發布「限塑令」 可降解塑料迎來春天?
    近期原材料價格上揚,有生產商稱產品供不應求;但經銷商對可降解塑膠袋反響平平羊城晚報記者 徐振天 2日是廣東「限塑」新政實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份相繼發布「限塑令」。記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各地還提出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 新政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市場似乎前景可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了12%。記者走訪發現,國內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價格已出現上揚,有原材料生產商的產品供不應求。不過,批發市場端對可降解塑料反響平平。
  • 「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
    原標題:「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風口近日,商務部的一則消息引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 限塑令倒計時!記者實探商超餐飲動向,除了可降解塑料,這個板塊也受益
    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要求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外賣企業報告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情況;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後施行。
  • 「限塑」加速可降解塑料概念走強 美聯新材等股走高
    來源:新浪財經11月30日消息,可降解塑料概念股異動,截至發稿,美聯新材拉升觸板,瑞豐高材、金丹科技、長鴻高科等個股快速跟漲。消息面:我國塑料製品的消費量非常驚人。以塑料購物袋這項「限塑令」中重點管制的對象為例,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
  • ...實探限塑令實施首周行業現狀: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企業...
    原標題:每經記者實探限塑令實施首周行業現狀: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企業滿負荷生產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
  • 限塑全面開啟,可降解塑料行業真的會迎來大爆發嗎?
    今年隨著史上最嚴「限塑令」的頒發,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再次成為市場熱點,股價波動明顯增加。這段時間也有會員客戶問我們可降解塑料行業會不會像去年的ETC行業一樣,因為政策的引導而讓整個行業市場大爆發,從而出現像ETC行業裡的萬集科技、金溢科技那樣的大牛股。
  • 限塑令倒逼塑料行業大洗牌
    機遇 龍頭企業順應市場布局綠色塑料產業《通知》對一次性塑料購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等相關塑料製品的禁限標準進行了細化。例如,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在2008年,我國就開始實施「限塑令」,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然而舊版「限塑令」執行十餘年,困難重重,效果也打了折扣。日前,在歐尚超市東海大道店,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在購物時,超市會有償提供塑料購物袋,大袋0.6元一隻,中袋0.3元一隻,小袋0.17元一隻。在排隊結帳的十多名顧客中,三四個老人會自帶布袋,或推著拉杆車,其餘的人都選擇購買購物袋。
  • 禁塑政策加碼,可降解塑料迎 500 億元市場空間
    限塑政策逐步加碼,高成本仍是瓶頸:全球限塑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的,我國於 2008 年開始實施首個限塑令,但效果不甚顯著。自 2017 年我國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開始,限塑力度顯著加大,2020 年 1 月發改委聯合生態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重點針對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和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四個領域提出禁止、限制使用的要求和時間推進節點。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
  • 成都發布"最強限塑令" 可降解材料或受關注(附股)
    (原標題:【機會挖掘】成都發布「最強限塑令」 可降解材料或受關注(附股))
  • 關於可降解塑料企業,你知道哪些?盤點可降解塑料龍頭公司
    可降解塑料的主要應用領域有農用地膜、各類塑料包裝袋、垃圾袋、商場購物袋以及一次性餐飲具等,因為它的可降解性,大大降低了對環境的汙染。但因為其成本高等原因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但是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的保護,垃圾分類,限塑令提速落地,使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大增。
  • 可降解塑料風口再起 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全景圖及投資機會深度剖析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性能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中央連續兩次出臺限塑禁塑相關政策,24個省份也陸續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可降解塑料的風口再起。
  • 限塑令升級了!環保降解材料誰家強
    4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製品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根據《徵求意見稿》,快遞塑料包裝中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等被列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名單。
  • "限塑"將至!如何區分「可降解塑料」?價格消費者能接受嗎?
    「25號之前全部要(把這些全生物降解塑膠袋)鋪到它所有的商超裡面去,(下月)1號不是禁塑嘛。」新材料生產商囑咐同事。「今天是我們把包裝企業給你們請來,你們倒好,不積極,你們感覺自己才年方十八,美麗動人?」行業的管理者詰問快遞公司。「史上最強限塑令」還有20天就要迎來第一個關鍵節點,各方的反應迥異,是積極應對還是依舊我行我「塑」?
  • 華安證券:未來10年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有望近千億!
    我們統計了西歐和美國限塑令和禁塑令推出後,對可降解塑料市場的拉動作用,發現禁塑令對於可降解塑料的消費量刺激效果更強。限塑令增加的稅收成本常被轉移至消費者,有時反而影響消費量增長。以西歐為例,2011、2014、2017年,西歐國家推出「禁塑令」時,可降解塑料消費量當年出現大幅增長。
  • 最嚴禁塑令來了 可降解塑料火了!這隻A股狂拉四連板
    萬聯證券表示,目前已有近30個省市頒布了「限塑令」,北京市也於近日發布了「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隨著「限塑令」的普及,可降解塑料產品的需求和應用範圍將快速擴張,相關企業在政策加碼下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
  • 可降解塑料迎來百億級風口,市值醫生:重點關注3個門檻
    看完視頻在感嘆塑膠袋對海洋生物的危害同時,也對限塑令發起深思。我國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限塑令,實行十年以來,白色汙染沒有減少,反而讓塑料生廠商大賺了一次。2020年底前,我國最強限塑令將落地實施,短期內可降解塑料增加的量將非常可觀,可達到百億級增量,但這遠未達到可降解塑料的天花板,長期來看,可降解塑料存在千億級的市場空間——根據國信證券測算,國內生物降解塑料需求空間巨大,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膠袋、農用地膜和包裝用塑料薄膜四大重點應用領域合計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