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資助日企回國生產?又一巨頭行動:耗資280億擴大在華業務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眾所周知,在全球遭受疫情侵襲的時候,中國反而用強大的製造業實力證明了自己,不僅在首先控制住疫情的情況展開對外援助,同時還有餘力出口。不過,疫情也讓一些國家意識到了本土市場製造業的缺陷,準備讓在外企業回國生產,但這些企業卻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據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公布的政策細節顯示,該國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美國也緊隨其後,4月10日有美國重要人士就公開呼籲在外美企回到美國,並將為回流企業報銷所有搬家費用。不過據普華永道與北京和上海的美國商會聯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75%在華美企表示不會改變在華投資計劃。

美企已經先一步作出回應的情況下,近日日企也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擴大在華業務,將追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這一出資金額也是明治併購(M&A)史上最大規模。

而在對於撤離一事上,這家日企也表達了會繼續紮根中國市場的意願。據觀察者網報導,4月16日,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沒有聽說如「日企撤離」這樣的報導,也沒有計劃將生產線轉回日本國內。

值得一提的是,明治是首個大規模進入中國冷鮮奶市場的外資乳業品牌,如今明治在華有三大業務,分別是明治乳業、明治制果和明治雪糕。近8個月來,為擴大在華業務,明治先是投資3億美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在天津設立中國北方首個工廠,隨後蘇州明治為加大商品供應量,也決定增加牛奶和酸奶的生產線。

而隨著牛奶業務在華的逐步推進,2018年8月,明治還提出了到2026財年(截至2027年3月)將海外銷售額佔比從7%提高至20%的計劃,而中國市場被其視為這一計劃的核心。

「只要是把中國當作市場的日本企業是絕對不會離開中國的,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4月15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在專欄文章中表示。

據經濟觀察報4月15日報導,我國深圳的一家日企高管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雖然日本當地對企業回國提供了資金支持,但對於企業自身的發展來說,那些錢微不足道。

的確,日本提供的「搬遷」資金總計才2200億日元,而明治乳業這次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就達到了280億日元,以此計算,日本恐怕是沒有足夠吸引力讓大企業回國的。

另外,得益於中國首先控制住疫情,如今中國企業都在積極復工復產,經濟也在迅速恢復。據監測,目前在華外資企業復工復產率穩步提升,對全國87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14日,復產率超過70%的企業佔72.8%,較上周提高0.9個百分點。

相關焦點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 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4月15日通報,其母公司擬以28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業務的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公司(簡稱AustAsia公司)25%的股權,以滿足中國業務奶源供應。而據日本媒體不久前報導,有92年歷史的日本「明治牛乳」將停止日本本土店面銷售,明治將把主要精力放在拳頭產品「OISHI牛乳」上。
  • 好消息:日本巨頭將來華成立新公司!在華投資日企已超10000家
    然而,在日本做出的意外舉動下,眾多日企也在醞釀著來華增加投資,一邊進一步擴大在華的市場份額。據新浪財經2月24日最新報導,日本家電巨頭夏普近日宣布,將於今年3月在我國山東省煙臺市成立從事電子零部件生產設備業務的新公司。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4月15日通報,其母公司擬以28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業務的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公司(簡稱AustAsia公司)25%的股權,以滿足中國業務奶源供應。而據日本媒體不久前報導,有92年歷史的日本「明治牛乳」將停止日本本土店面銷售,明治將把主要精力放在拳頭產品「OISHI牛乳」上。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7年前因成本問題將奶粉業務撤出中國的明治,隨著冷藏牛奶等業務在華的穩步增長,已計劃到2026財年將海外營收佔比提高至20%,中國市場也被其視為這項計劃的核心。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近8個月來,為擴大在華業務,明治先是投資3億美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在天津設立中國北方首個工廠,隨後蘇州明治為加大商品供應量,也決定增加牛奶和酸奶的生產線。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觀察者網梳理發現,近8個月來,為擴大在華業務,明治先是投資3億美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在天津設立中國北方首個工廠,隨後蘇州明治為加大商品供應量,也決定增加牛奶和酸奶的生產線。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 剛追加在華投資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觀察者網梳理發現,近8個月來,為擴大在華業務,明治先是投資3億美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在天津設立中國北方首個工廠,隨後蘇州明治為加大商品供應量,也決定增加牛奶和酸奶的生產線。
  • 養樂多引入「Yakult」化妝品,擴大在華業務版圖
    雖然,養樂多低溫乳酸菌飲料實現了中國益生菌飲料市場超六成份額,但隨著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入局,養樂多的市場份額面臨被瓜分的風險。在此背景下,養樂多另闢蹊徑引入化妝品,但其化妝品品牌認知度較低,養樂多想借化妝品擴張在華版圖難度較大。
  • 日本撥款2435億日元,幫助日企從中國撤回,網友怒回:愛留不留!
    據《華盛頓郵報》和彭博社4月9日報導,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細節,用於「改革供應鏈」的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中,有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九成以上日企沒有轉移在華業務計劃
    他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今年4月對3500家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數據稱,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日本在華新設企業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他強調,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日本內閣資產平均超1億日元,菅義偉排第9、日企撤離中國 ,有應對...
    超90%日企表示不願遷出產業鏈後,日本補貼加碼為了吸引本土企業將供應鏈遷回國,美國近些年來高調振興本國的製造業,但是卻似乎沒有什麼成效。最近,日本也加入這一行列之中,而且還在繼續加碼。據悉,這一行動的資金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針對供應鏈對策的國內投資促進事業費補助金」項目,申請該項目的產品和材料需滿足以下2個條件中任意一個:一是生產基地集中在特定國家;二是產品或材料對國民健康至關重要。日企撤離中國?其實有兩種供應鏈型態新冠疫情後,日本企業會撤離中國嗎?
  • 年入996億的日企也撤離了,深圳要學的,是香港還是新加坡?
    2019年,村田的銷售額為996億人民幣,利潤有131億。在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中位列第498位。這次要關閉的升龍科技也有15年的歷史了,效益一直不錯,不過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很大,企業訂單大幅減少,日本人一看,算了,直接關廠了。當然,全怪疫情也不對,其實日本人的搬家戰略已經執行一段時間了。
  • 樂天集團創始人去世:晚年因違規經營獲刑3年 曾20億出售在華業務
    辛格浩是橫跨韓國和日本,在食品、流通、旅遊、石油化學等領域創建大企業的白手起家型企業家。隨著其去世,三星創始人李秉喆、現代創始人鄭周永、LG創始人具仁會、SK集團創始人崔鍾賢等領導韓國財界的「第一代企業家」時代落下帷幕。公開資料顯示,樂天集團被視為韓國「商業巨頭」,業務涉房地產、酒店、百貨等多領域,由旅日韓僑辛格浩於1967年創立。
  • 最新:日本巨頭考慮減緩在越南泰國生產!蘋果期盼中國供應商復工
    但在最近這一關鍵時刻,不少企業位於這些地區的工廠都遇到了不小的難題。據日經亞洲評論2月6日報導稱,近日,日本光學設備製造商——豪雅公司正在考慮減緩在越南和泰國的生產,原因是由於受疫情影響,東南亞地區的部分工廠不僅生產受挫,甚至還可能會失去部分中國買家。
  • 紮根中國20年,日本巨頭突然宣布:裁員20%,產能轉向越南!
    不過,調整產業鏈的日企並非都是因為補貼,還可能是因為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比如據日媒最新報導,已經紮根中國市場20年的日本巨頭OKI,日前突然宣布停止在中國的製造和銷售業務。供貨量從5.6萬降至1000!
  • 傳京東擬10億美元競購日本日化巨頭芳珂亞太區業務
    11月27日,據路透社報導,京東有意以10億美元價格競標收購日本日化巨頭芳珂除日本外亞太市場的業務。據悉,除了京東外,貝萊德和貝恩等機構也對收購該公司產生興趣。   芳珂(FANCL)是日本最大及最有規模的無添加護膚及健康食品品牌,現為東京證券交易主版的上市公司。芳珂成立於1980年,其英文名「FANCL」在日文中有趕走不安的意思。
  • 又一網際網路巨頭回國上市?裡昂、高盛開路,計劃籌資35億美元
    關注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雖然如今美團、拼多多等新興網際網路巨頭不斷崛起,但是在大眾眼中,「BAT」才是真正的老牌網際網路巨頭。而在近日,根據《科創板日報》消息,又一網際網路巨頭準備回國上市,裡昂、高盛開路,計劃籌資35億美元,它就是「BAT」中的百度。
  • 二選一!這家外資保險巨頭整合在華業務,全資子公司併入旗下合資...
    備受關注的外資保險安達集團(簡稱CHUBB)「入主」華泰保險集團正在推進,過程中還涉及到安達集團在華業務的整合。華泰保險稱,雙方將採取平穩過渡方式,逐步將安達中國業務併入華泰財險。安達中國將併入華泰財險目前,外資保險安達集團CHUBB在中國有兩大保險布局,一是100%持股的安達中國,二是持股46.2%的華泰保險集團。
  • 昔日全球最大鋼企欲以14億美元賣掉美國業務
    昔日全球最大鋼企欲以14億美元賣掉美國業務2020-09-29 09:13:51   來源:網絡     列印   昔日全球最大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打算出售自己的美國業務。
  • 損失將達1365億,美國晶片設備業遭「反噬」!日本對華出口飆升
    據《日經中文網》周一(9月28日)最新報導,8月份日本半導體設備對華銷量出現大幅飆升。 最新報導顯示,日本半導體製造裝置協會(SEAJ)發布數據稱,今年8月份日本生產的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同比暴漲17.3%至1884億日元(約合122億元人民幣)。該報導指出,致力於推動半導體國產化的中企投資對此起到了拉動作用。
  • 標普全球擬440億美元收購埃信華邁
    原標題:標普全球擬440億美元 收購埃信華邁   據路透社報導,近日,金融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