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劉伯承:德國醫生稱其為「鋼板」,刮骨療傷的關羽也甘拜下風

2021-01-19 歷史滄瀾

前言

很多人都聽過三國時期,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會為關羽的英雄氣概折服,但在我軍中,有個能讓關羽都甘拜下風的英雄人物,他就是軍神——劉伯承。

劉伯承將軍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四川省開縣人(現重慶市開州區)。辛亥革命時期就從軍,立志報國,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發生在1916年。現在看劉元帥的照片,能明顯看出,右眼是假的,但在1916年之前,劉元帥的雙眼都是完好的。

眼睛受傷,命懸一線

1916年初,袁世凱竊國稱帝,雲南都督蔡鍔將軍,在小鳳仙的幫助下,從北京脫身,返回雲南後就率先發起反袁護國運動,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川軍才俊劉伯承也立即成立了「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舉行討袁護國的武裝起義,討伐四川的北洋軍,並屢屢獲勝。氣得袁世凱懸賞十萬大洋買劉伯承的人頭。

每次戰鬥劉伯承都奮勇當先,親臨第一線指揮。一次,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劉伯承為保護一個戰士,不幸連中兩彈,一顆擦過顱頂,另一顆擊中右側太陽穴,從右眼眶飛出,劉伯承當即昏倒在地。為了指揮戰鬥,劉伯承又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眼傷開始腐爛。

眼睛這塊的傷不必別處,如果治不好,別說眼睛沒了,連命也要沒了,必須儘快動手術剔除眼眶內的腐肉,否則後果難以想像。而這樣嚴重的創傷,中醫是不可能醫治的,西醫診所在當時的四川又屈指可數。

幸運的是,經過多方打聽,劉伯承在重慶臨江門找到一家私人診所。當時診所裡的沃克大夫是一位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醫,經驗豐富,尤其擅長外科手術,但脾氣倔強、暴躁。

當時,劉伯承正在遭受袁世凱的北洋軍10萬大洋的懸賞通緝,所以部屬既為他的傷情發愁,又為他的安危擔憂,生怕遭遇見財眼開的貪婪之徒。他們小心翼翼地來到醫院門口,正好聽見裡面一段對話。一個護士說:「沃克大夫,那名要做手術的先生嚇昏過去了!」

只聽一個外國人用粗魯的大嗓門,用蹩腳的中國話嚷嚷:「快讓他滾蛋吧,我最厭惡懦夫!」

戰友們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見此人如此粗暴。不免遲疑,想打退堂鼓。劉伯承聽了,卻很對他的脾氣。微微一笑:「不用走,就找他了!」

擔心頭部麻醉會影響大腦,拒絕打麻藥

經過仔細檢查,沃克大夫發現劉伯承的傷勢十分嚴重。而眼眶這個位置,由於內部的血管、神經都非常複雜,手術中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意外。沃克大夫認真、慎重地提出了手術方案:先去除腐肉,施行全身麻醉,做好輸血、輸氧等急救準備;等眼部傷口癒合後,再安裝假眼。沃克大夫來到劉伯承面前,對他進行手術前的最後檢查。檢查完畢後,劉伯承突然問道:「打了麻醉藥,以後對大腦神經功能是否會帶來不好的影響?」聽到這個問題,沃克大夫愣了一下,還是如實回答,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劉伯承接下來的請求讓大夫吃驚了,他居然請求不用麻藥,沃克大夫粗魯拒絕,因為不用麻藥,沒人能承受那樣的痛苦,他是不會做那種沒把握的手術的。但劉伯承也是個脾氣倔強的,他寧可不做手術,也不接受對腦袋打麻藥。

最後,面對這個固執的病人,沃克大夫妥協了,他苦笑著說:「我從歐洲到亞洲,為白種人、黃種人做過成百上千例手術,像這樣的手術不用麻醉的,我還從來沒遇到過。」聽到沃克大夫的話,劉伯承也誠懇又坦然地說:「沃克大夫,那就請你在我這個中國人身上做一次試驗吧。」

劉伯承躺上了手術臺,護士給了他一塊毛巾塞在嘴裡,以防太疼時咬傷自己。開始手術。手術的第一步是清除腐肉。沃克大夫在他眼部劃了一刀,劉伯承猛然震動了一下,不由得狠狠地咬住了毛巾,捏著床單的手上暴起了青筋。「可以嗎?」沃克大夫擔心地問。面對沃克大夫的關心,劉伯承微笑了一下,鎮定地說:「可以,你繼續吧!」

聽到劉伯承的回答,沃克大夫繼續投入到手術之中。沃克大夫先割去劉伯承傷口的腐肉,然後挖出破碎的右眼,最後用針線縫合傷口……

整個手術鮮血淋漓,護士助手和劉伯承戰友們看得毛骨悚然,甚至掩面不忍目睹。

隨著手術的進行,沃克醫生的額頭沁出了又細又密的汗珠,劉伯承則緊緊地咬著毛巾,捏緊床單,一聲不吭,豆大的汗珠摻和著血水流淌,渾身都被汗水和血水浸透了。

手術結束後,沃克這個手法精湛的外科軍醫,被劉伯承的毅力驚到了,他不無崇敬地嘆道:「先生,你竟然沒有昏迷過去,我太驚訝了!你怎麼做到的?」

劉伯承蒼白的臉上慘澹一笑:「沒什麼,我只是用心數你下刀的刀數!」

沃克更加驚詫:「我割了多少刀?」

劉伯承:「72刀!您的確是個好軍醫,手法很乾脆果斷。」

聽完劉伯承的話,沃克大夫失聲叫道:「上帝啊!您哪裡是人,分明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當時在手術現場陪伴的王爾常先生後來寫下關於劉伯承元帥的回憶文章,對劉帥的英雄氣概嘆服不已:

「昔華佗之療關羽也,服以全身麻醉之麻沸散,僅施刀於臂耳。將軍兩次療傷,餘皆親侍左右,目睹其沉雄堅毅,令西醫瞠目,非超關羽千百倍乎?」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劉伯承的眼傷痊癒了。已經和沃克大夫成為了朋友,也相信這名耿直脾氣的德國軍醫的人品,劉伯承在離開前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知了沃克大夫。他驚訝又佩服地說:「我猜到您一定是個軍官,卻沒想到,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承,是袁世凱懸賞十萬大洋抓捕的人,現在我知道為什麼您的部隊能勝利了,也理解您為什麼堅持不打麻藥了。」

從此,沃克大夫一有機會,便會向人提起這次難忘的經歷,他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這個劉伯承,不僅是個標準的軍人,簡直可以說是個『軍神』!」

滄瀾說: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多少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奮不顧身。想劉伯承元帥這樣,表面看來一幅文人模樣的人,卻擁有讓關羽都汗顏的鋼鐵意志,是什麼支撐他的呢?私以為,就是捨身為國,毫不為己的偉大信念。正是千千萬萬的像劉伯承將軍一樣的偉人,用這偉大的信念,終於讓中國衝出黑暗,迎來光明。

相關焦點

  • 今天,緬懷「軍神」劉伯承元帥
    59歲,年近花甲的他出任剛創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出大量將才。……劉伯承是我軍傑出的領導人,一生戎馬、戰功卓著,享有「軍神」美譽。劉伯承的《殘廢證》《殘廢證》 刮骨療傷拒絕麻藥《殘廢證》的內頁上不僅寫有劉伯承的名字,還標註了「殘廢等級」「殘廢情形」等。
  • 《軍神》教學指導——第一課時
    從文中找出描寫沃克醫生和劉伯承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抓住沃克醫生對劉伯承前後不同的表現,理解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的原因。3.語言運用通過課後的第四題,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再進行以課文中人物的口吻講一講故事的語言實踐,幫助學生完成從積累到運用的有效遷移。
  • 給關羽刮骨療傷的主治醫生原來...
    給關羽刮骨療傷的主治醫生原來根本不是華佗!可在史書的記載中,華佗卻未曾為關羽刮骨療傷。根據《三國志·魏書》記載:建安十三年,曹操的愛子曹衝病重夭折,年僅十三歲,曹操仰天長呼:「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從此可以看出,曹操殺死華佗的時間,最晚也不會超過建安十三年,但關羽「刮骨療毒」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此時的華醫生已經長眠地下十年左右了,又怎麼可能親切地看望關二爺並給他做手術呢?
  • 護國戰爭打響,軍神劉伯承救人失去右眼,卻也因此名聲大噪
    在面對金沙江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部隊過不了江,只有毛主席非常淡定,並幽默的說:「朱德同志說,四川人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江水怎麼會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劉伯承果然不負眾望,使部隊安然渡江。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出生在四川省開縣,現為重慶市開州區。5歲讀私塾,12歲開始接受新式教育。15歲時因父病故、家庭困難,被迫輟學務農,飽嘗生活艱辛,立志「拯民於水火」。
  • 圍棋史上最豪邁的故事:關羽刮骨療傷
    要是說到圍棋中最圍邁的故事,那就是關羽刮骨療傷了。《三國演義》中記載了這一段故事。關羽拿下三國軍事要地荊州後,乘勢北上進攻樊城。當時樊城的守城將領是曹仁。關羽提兵前來,披著掩心鎧甲應戰,右臂中了曹仁弓弩手一箭,翻身落馬。所幸關平引兵衝出過來,一路斬殺救回了父親。
  • 《軍神》教學指導——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緊扣細節描寫,抓住對劉伯承在手術中的動作、神態的描寫,以及沃克醫生做手術時的緊張,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板塊二 分析人物,講述故事1.教師引導:難熬的手術終於結束了,當脫去手術服的沃克醫生從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七十二刀時,他驚呆了,劉伯承哪是一個普通的軍人啊!他分明是軍神!
  • 歷史上關羽,刮骨療毒的典故,有沒有科學依據
    導讀:歷史上關羽,刮骨療毒的典故,有沒有科學依據歷史上有個典故怕是家喻戶曉,發生在著名武將關羽關二爺身上的,刮骨療毒,那麼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說刻意神話,為了樹立關羽形象的?
  • 手術72刀不打麻藥,他被外國人尊稱為「中國軍神」!
    1916年3月中旬,為支持雲南護國軍在川南戰鬥,24歲的劉伯承在戰鬥中連中兩彈,一彈擦傷顱頂,一彈從右太陽穴射入,透右眼而出。當時,各地都在懸賞捉拿護國軍將士,劉伯承隱蔽了一段時間後,才秘密來到重慶,找到了重慶臨江門外德國醫生沃克開的診所。
  • 革命文物講述劉伯承元帥戎馬生涯
    59歲,年近花甲的他出任剛創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出大量將才。 …… 他的一生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軍事理論造詣精深,被譽為「軍神」。他就是從重慶開州走出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劉伯承(1892.12.4-1986.10.7)。
  • 手術72刀不用麻藥,他被稱為「軍神」
    今天 我們一起重溫 元帥的傳奇故事 感受他的風採 手術72刀不用麻藥, 德國醫生稱讚他為「軍神」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1課《軍神》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
    01教材解讀一、課文解析課文共26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劉伯承因眼睛受了重傷後,到德國醫生沃克開設的診所就醫,拒絕使用麻醉藥,強忍巨大疼痛接受手術,深受沃克醫生敬佩與稱讚。表現了劉伯承意志如鋼的英雄氣概。
  • 為關羽「刮骨療毒」的到底是誰?都說是華佗,但這是不可能的
    像「桃園三結義」、「白馬斬顏良」、「千裡走單騎」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更是將關羽身上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了。 說到這裡,那麼問題來了,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是不是真的?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人是不是華佗?若不是的話,那到底是誰?
  • 軍神劉伯承:34歲入黨,53歲痛失愛女,臨終前對愛女念念不忘
    從自己第一次加入戰鬥後開始,他永遠是在前線,在戰爭年代,劉伯承完成了從士兵到軍神的蛻變。時間轉眼來到,1916年,此時的劉伯承已經是四川督軍署衛團團長,同年8月,在孫中山的委託之下,劉伯承率領護國軍發起了對袁軍的進攻,當時主要進攻地區是豐都城,此地戰略地位極其關鍵,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1課《軍神》圖文預習
    這篇課文中的「軍神」指的是劉伯承。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16年,在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中,劉伯承身先士卒,帶頭衝鋒,不幸被子彈打傷了右眼,身受重傷,後來在重慶一家教會醫院接受秘密治療。本文寫得就是劉伯承接受治療時的事情。
  • 三國歷史: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其實根本不存在的,你信嗎
    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肯定都知道《刮骨療毒》的故事,講述的是關羽在攻打樊城之時被龐德的毒箭射中了左臂,疼痛難忍,找到了當時的名醫華佗為其刮骨療毒,治癒手臂!你知道嗎?其實這個《刮骨療毒》故事是《三國演義》中杜撰的,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根本沒有刮骨療毒這回事,你信嗎?為什麼這麼說呢?
  • 抗戰中八路軍129師最能打,軍神劉伯承麾下10位猛將有多牛!
    抗戰中最勇猛的八路軍部隊:129師猛將如雲,軍神劉伯承指揮有方!推薦語: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替這些英雄烈士們領略了,這個美好的國度,我們也替他們一一感受到了。中國的近代史發展可以說是那麼的多災多難,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開始了中國現代史的發展。
  •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1課《軍神》課文筆記課後習題答案考點複習備考
    課本裡也有這麼一位神,它是「軍神」。統編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1課《軍神》為我們講述了一位軍人受傷去治傷,被醫生稱讚是位軍神。這位「軍神」是誰呢?他為什麼會被稱為「軍神」呢?我們一起來解開這些謎團吧。學習要求:1.掌握生字詞語(本頁最後有知識點整理)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這位「軍神」是誰呢?
  • 部編5年級下冊 語文教材解析 第11課《軍神》
    本文主要講述了劉伯承到一家外國診所做眼部手術,拒絕使用麻醉劑,為他做手術的外國醫生沃克稱他為「軍神」的故事,讚揚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嚴酷的革命鬥爭中表現出來的鋼鐵般的意志。本文以「手術前——手術時——手術後」為序組織材料,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推動故事向前發展,並通過對人物語言和沃克醫生神態、情緒變化的描寫來表現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
  • 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誰?麻沸散為何失傳?
    「夫華佗之為歷史上真實人物,自不容不信。然斷腸破腹,數日即差(通瘥,意為病癒),揆以學術進化之史跡,當時恐難臻此。其有神話色彩,似無可疑。」1930年,陳寅恪先生在《三國志曹衝華佗傳與佛教故事》中,首次對名醫華佗提出質疑。
  •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的意思而這句俗語出自《酒色財氣歌》,其完整的句子是:「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看來四字有害,不如一筆勾銷,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世路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