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的發起因緣

2021-01-08 念佛居士

淨土法門乃是阿彌陀佛以同體大慈悲心所興起的圓頓妙法。無量因緣,曠劫難遇。這一近緣由《佛說無量壽經》而發起。

在靈鷲山上,釋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豫悅,頭頂上放出光明,光中有色,光色中顯出十方剎土的景像。

當時侍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恭問世尊:「今日世尊現出如是殊妙的瑞相,是我自侍佛以來從未見過的。是不是今日世尊住在最奇特的法裡面?是否世尊要為一切眾生做智慧的眼睛,導引眾生到殊勝的地方?如果不是這樣,何以現出這樣的威神光明?」

釋尊慈悲而又帶獎勵性地問阿難:「你剛才問佛的話,是很有智慧見地的。這是出於你自己,還是有天人教你的呢?」

阿難稟白:「是我自己眼有所見,心有所感,所以便如此向佛請問,並不是諸天教我的。」

佛讚嘆阿難:「善哉!善哉!你這一問,功德甚深!你這一問把無上圓頓的淨土妙法問出來!這一問的功德勝過供養一四天下的阿羅漢、所有的天人的功德百千萬倍,能夠救度末法無量無邊的眾生。汝今諦聽,今為汝說。」

阿難恭敬地說:「唯然,願樂欲聞。」然後釋尊追溯阿彌陀佛的因地。

在過去久遠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這個時間就非常之遙遠了,超出我們的思惟,即便地球所有電腦聯網也難以計算出這時間的長度。

在這悠長時間之前,有一尊古佛叫 錠 光 佛, 在 這 個 娑婆世界示現成佛(錠光佛又叫燃燈佛,就是《金剛經》裡提到的釋迦牟尼佛的授記師)。向前推次第有五十三尊古佛示現世間,教化眾生。

直到最後一尊佛就是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佛就是阿彌陀佛的親教師。這五十三尊古佛的示現昭示:諸佛如來慈愍不舍眾生,數數出興,施以教化,無非欲令一切有情出離生死,共證真常。

同時也使我們對宇宙與生命的起源、文明的遞進發展等,獲得一個新的思維參照系。

須知我們這個世間出現過多次高級的文明形態,有過種種的生命在這塊土地上生息、修道與成就。

考古學家面對遠古文物,常會覺得不可思議。有些文物表證其所代表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現在人類的文明水準。

那些古老的文字與符號,比如「卍」字吉祥符號,在釋尊出世前的往古文物中也都發現這個符號。史前文明中任一城邑聚落都有神廟,可見宗教作為文明的原動力,至深且廣。

五十三尊佛所表證的以先覺覺後覺的形態,就不是一般進化論所能解釋的。同時也表明釋尊五眼圓明,照見久遠之事。

在五十三尊古佛出世的時劫內,唯法藏一人能發超世大願,莊嚴淨土,普攝眾生。——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

相關焦點

  • 蓮光:從《無量壽經大意》看「光中極尊阿彌陀佛」(五)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言:「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鹹共嘆譽亦復如是」。《大阿彌陀經》也說,阿彌陀佛光明是「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1講(上)
    所以,《無量壽經》就是這樣一部經典,怎麼讚嘆都不為過。這次學習,有兩本書可以參考:一是慧淨上人的《無量壽經大意》,他不是逐字逐句講的,而是挑重要的章節來講解;二是《無量壽經譯註》,它是對《無量壽經》裡面的特殊詞彙、名相作注釋,以及對經文作白話直譯。這兩本書合在一起,我就照本宣科,沒有個人的創見,只是帶大家學習、熟悉,也是對師父(淨宗法師,下同)以後講《無量壽經》作預習,提前了解、熟悉一下。
  • 書法家楊永法將向五臺山佛教寺院捐贈《楊永法楷書無量壽經》手稿
    日前,從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宣傳部獲悉,書法名家楊永法團隊將於8月18、19日赴山西五臺山佛教寺院捐贈《楊永法楷書無量壽經》手稿。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宣傳部告訴記者,《楊永法楷書無量壽經》手稿,共為6冊,一萬七千多字,是楊永法去年4月到8月,
  • 宏圓法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指一切的宇宙的物質現相沒有本體、沒有自性,都是因緣所組合、因緣而和合,所以說它沒有自性的空。在般若共利言譯的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五蘊性空」。唐朝的法月法師的譯本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這裡說的都非常明白,五蘊沒有此性,都是因緣和合法,自性皆空。都是緣起性空的空。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外道的因緣觀,裡面的因,不是指如來藏,其因緣兩字和起來,都是指條件。所以佛在楞嚴經裡就否定了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而說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的直接出生者,就是如來藏,都來自於如來藏,是如來藏輸送的四大種子或者是七大種子直接產生出來的一切法。就像十二因緣法,是十二個鏈條,實際上不是前一個法出生了後一個法,而是所有的法都是如來藏出生,沒有別的法能出生一切法。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一百四十六集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說觀無量壽經》第一百四十六集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 緣生法主宰人生因緣
    人是因緣前定,還是有權選擇,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在古代歷史條件下難以做到,所以,在因果鏈條的必然方向上,出現了愛取有這個選擇自由的問題,如果認定人的行為受精神主宰,就會衝擊十二因緣理論目標之一的人無我說。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41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佛說觀無量壽經》第一百四十一集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何謂「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其內容以十二個條件說明緣生緣滅的道理。「因緣」二字,換為現代語是:關係和條件。就一件事物說:它與其他事物都有關係,也可與其他事物互為因果。就個人來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都有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的關係。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00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我們繼續用《太上感應篇》探討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又有三臺北鬥神君。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66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28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說觀無量壽經》第一百二十八集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十日
  • 佛說:婚姻是了斷一場因緣
    佛說:大千世界皆是因緣而生,一個緣字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今生能有緣相聚相守餘生就是莫大的緣分,婚姻是前世的延續,今生的了結!夫妻是緣無緣不聚,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前世相欠今生才會相聚,前世不欠今生難以相遇!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覺悟」因緣-王井寬
    因緣是宇宙人生最奇妙的真理,世間萬事,成也因緣,壞也因緣。「緣」之一字,說來簡單,釋迦牟尼佛多年的修行,最後覺悟的,只是「緣」之一字。從知識上看,緣是很好懂的一個道理;從人間成敗上面,大至宇宙,小至微塵,都在一個「緣」字之中,那就不是一般人容易明白的道理了。人都希望成就事業,但要知道先決的條件「緣」在哪裡?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67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說觀無量壽經》第一百六十七集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九日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40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說觀無量壽經》第一百四十集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住世的三個階段,了解一下!
    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能夠出現在世間,也是有著諸多因緣,而距離佛法離開我們,其實也並沒有太遠。就當下而言,在佛教種子亦稱之為「末法時期」。所以佛法離開我們這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因此在當下能夠有緣聞其佛法,就應精進刻苦地去修行,不要白白浪費了這善根佛緣。「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住世的三個階段,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