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二因緣法」

2021-01-08 然好

話說悉達多在菩提樹下,在甚深禪定中度過了七七四十九天。

就在第四十九天夜裡,忽然覺得苦苦思索的許多問題終於理出了頭緒,困惑多年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迎刃而解;其時他心中感到清明朗然,物我達到了高度的融匯與統一,他甚至不知道有「我」,感覺肉體的屬性已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

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

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這十二因緣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共十二個環節組成,一環扣一環,構成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可以用來解釋一切人生事象。

用「十二因緣法」來解釋人生事象,就很容易知道眾生流轉六道輪迴之苦皆由「無明」而起;也就是眾生糊塗、愚昧、不通曉真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等等,一點也不是正知正見,卻有無數顛倒夢想,種種顛倒夢想就像夢、幻、泡、影、露、電一樣,不真實,易破滅,易粉碎,易變易,快且短暫,不可能恆常不變。

佛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感到不可思議,他自言自語地說:「我所證得的是甚深妙法,唯有諸佛能夠理解,一般人不好理解和信受,恐怕會反過來誹謗正法,造成諸業會導致下地獄受苦,我寧可默默地進入涅槃。」

正在此時,忽聞天鼓發出妙音,香風徐起,祥雲五色,灑淋甘露,空中飄下各種奇異的花朵,天龍八部充滿在虛空之中,大梵天王遙向釋迦牟尼佛致禮,親率諸天護法等,旋即來到菩提樹下,紛紛勸請廣為說法。

後來,世尊終於答應了諸天的勸請,決定為已證得聖果的大菩薩們演說自己證得的華嚴大法,講述菩薩修行的過程以及次弟,教導他們如何從一位菩薩修行成佛。這次弘法一共講了「九會」之多,一切修行成佛的次弟法理盡在其中。

華嚴大會後,世尊深感眾生仍在苦難之中,於是決心作一件人間大事---度化凡夫。

有一天,在鹿野苑,世尊遇到了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一番言語之後,決定度化他們。於是演說起「十二因緣法」:「老死緣生,生緣有,有緣取,取緣愛,愛緣受,受緣觸,觸緣六入,六入緣名色,名色緣識,識緣行,行緣無明,這就是十二因緣法。六道眾生,都是由於貪、嗔、痴而總是處於十二因緣的惡性循環中,『無明』其實就是諸惡業的根源,只要斷掉『無明』這一環,就能從六道中解脫出來了。」

阿若憍陳如聽了世親的教導後,當即於諸法中遠離塵垢,摒棄「有我」的念頭,斷掉一切「無明」,斷絕一切諸苦因,以直覺入聖乘,通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空相境地,充分理解了「十二因緣法」,證得法眼淨。其餘四人也紛紛效仿,最終都皈依了佛陀,成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一批弟子,後來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相關焦點

  • 佛說:十二因緣法,能度無邊生死大海
    「四聖諦」理論是佛教教義的基礎理論,今天筆者與諸位讀者分享「集」這個道理——十二因緣法。據說王子在菩提樹下整整待了七天七夜,所參悟的就是十二因緣法。菩提樹下成道(影視作品)據《長阿含經》《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大智度論》等佛教經典記載,十二因緣分別為: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取、有、生、老、死。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佛講的十二因緣法,其實質是各個分支是依第八識而有,離第八識無因緣法。世間人講的緣起只是知道表面現象,好像是此有故彼有,此法產生彼法。實際是,因為有此法,第八識就產生了彼法,此法也是第八識中的法。任何法只要離開第八識,都是不存在的。任何法的生也是第八識生,只不過還有很多的條件要具足,第八識才能生彼法。如果離開第八識,說緣起法,此法能夠產生彼法,那就根本不成立。
  •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理論之一。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參悟的時候,悟到了十二因緣法,才悟到佛果的。十二因緣法注重有因必有果,因果相隨生死輪迴,使得人們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
  • 法華經心得|「應四諦法」與「應十二因緣法」
    所以,對於「初善」的聲聞者,佛為他們解說「應四諦法」(與苦、集、滅、道相應的佛法),度其離生老,直到究境涅槃。為什麼選擇「應四諦法」呢?因為這類型的眾生欲求解脫。但「離苦」,得先了解「苦因」。有了「為何」而苦的基本概念,眾生才有粗淺概念,知道從何下手「了苦」。因為是針對聲聞者所說的法,所以這個層次的引渡,亦名為「聲聞乘」。
  • 修這個「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叫「緣覺」(宣化上人)
    修這個「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02:28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叫「緣覺」;無佛出世的時候,悟這種道的叫「獨覺」。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以上是順生門,也就是流轉門。第一是「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也就是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生了迷惑,迷了。可是雖然迷,你還要去做,這就有了「行」為。有了行為,就有了「識」,有一種分別的識。
  • 細說佛家的「十二因緣法」,學佛人都應該牢記的內容,你做到了嗎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一講佛陀的因緣觀,緣起的基本原理。包括我執、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時間觀、空間觀,佛陀說法的基本原理和人間佛教的一些基本內容。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講十二因緣,因緣法是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的最主要的緣由。佛陀一輩子說法的內容,不出因緣二字。因緣的屬性是無常,表現在眾生身上是無我,在聖者身上感知,聖者為因緣的證果觀察,叫涅槃寂靜。因緣法的切入是禪定,其功能和功效是智慧等等。十二因緣的基本概念,就是以胎生學為軸線的解釋。
  • 聽菩薩說|了知十二緣起,即見佛見法
    釋義龍樹菩薩講了十二緣起的功德與重要性,誰能了知十二緣起,見到這種真相,就相當於見佛見法。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浩瀚無際。在所有的佛法裡,十二緣起最為珍貴,最為稀有,非常深奧,猶如如意寶一般。誰能了知、親見這樣的真相,就能獲得解脫,精進學修十二緣起,就能成佛。關於十二緣起,並不是我們這樣簡單地講一下,大家隨便聽了一下,就能講清楚、聽明白的,其中的意義是很深奧的。
  • 每一個學佛人都要懂的十二因緣,你懂了嗎?師父告訴你真相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五講十二因緣是佛陀的根本教義,無論是早期的苦、無常,還是中期的空,乃至到強調一切眾生可以成佛的如來藏,都是從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當中開解出來。所以,可以說,不了解十二因緣就不能夠了解佛陀的基本教義。十二因緣的方法論在於四諦,找到苦的原因,然後找到滅苦的方法,就能滅苦。而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盤寂靜的三法印,也是基於十二因緣的基本原則。乃至現在人學佛,都要從因果開始入門。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01開篇語在佛教的文化之中,人們往往只關注諸佛菩薩的神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觸緣受:受指五六歲後至十二三歲能因好惡刺激而有苦樂的感受。受緣愛:愛指從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貪著聲色六塵而起愛心。愛緣取:取指從二十歲後,貪慾轉盛,固貪愛而生執著心,馳求不息。取緣有:三界叫做三有,既有善惡境界,來世必因善惡業力牽引而報應,再輪迴生死。
  • 佛說:婚姻是了斷一場因緣
    佛說:大千世界皆是因緣而生,一個緣字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今生能有緣相聚相守餘生就是莫大的緣分,婚姻是前世的延續,今生的了結!夫妻是緣無緣不聚,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前世相欠今生才會相聚,前世不欠今生難以相遇!
  • 坐在地上想成仙,躺在床上想成富婆,觀十二因緣能成道
    坐在地上想成仙,躺在床上想成富婆,很多人不一定能實現,但是總有人會馬到成功,並沒有人想像的那麼複雜,因緣成熟,似乎一切都自然而然。創造奇蹟的人,都可以夢想成真,觀十二因緣成道,釋迦佛如此,很多聲聞阿羅漢、獨覺闢支佛都可以這樣成就。人念力的招感不可思議,一念到極樂國。極樂國實在是太遙遠了,如果乘坐我們現在最快的神舟飛船,到極樂國也得千百年。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那麼「法性空」是由什麼概念導出來的?這就是「集諦」裡的第二大部分——十二因緣說。十二因緣說又叫:緣起論,是佛教的一套獨創理論。佛教立宗以來,每五百年,所有的概念會為之一變,基本上會把前期所有的立論推倒,包括「人生是苦」這麼基礎的概念,在大乘裡都有含混的否定。但,有一個事情從來沒有被推倒過,就是「因緣說」。
  • 楞嚴經賞析:佛說楞嚴經的因緣
    佛說法凡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為眾生說法,教化眾生,這是指佛所說法,一代時教的大概而言。若以本經來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部經的因緣有六種,這裡只介紹一種,剩下的可以去網絡上搜索:第一因緣是『恃多聞,忽定力』,恃乃仗恃之意,仗恃什麼呢?仗恃多聞。多聞是多所見聞,如讀經聽法多,知識也多,好像阿難便具有多聞的機緣與能力,佛所說的法因他常隨侍數十年,每一法會所說的他都記得住,真是過耳不忘,這叫多聞,也稱博聞強記。
  • 六度四諦與十二因緣
    在佛學裡,經常聽到六度、四諦、十二因緣,那到底什麼是這些呢?六度:第一是布施。一種是法施,一種是財施。第二是持戒,就是守住佛的禁戒,不造各種惡業。第三是忍辱,就是忍耐一切苦難,受了旁人的欺,不去與他爭鬧。
  •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其實各種病毒或瘟疫或火災等等災難都與殺生有關。  《佛說灌頂經》中佛陀借維耶離國發生的瘟疫解說了殺生的惡報及種種病苦和災難的因緣。
  • 佛法:如何認知佛法所說的因緣法來認知因果關係
    (一)因果不能同時生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這是每個學佛之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真正了知緣起法的內涵,卻很難的。萬法生 有這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緣生,一種是非因緣生,合起來就是緣起生。因為因沒有自體性,就是因不會自己顯現為因,所以果也是沒有自體性,因緣法都是因滅以後,果才生起。比如蘋果的種子滅了,蘋果才生,種子沒滅,果不生,如果沒滅 就會變成因果同時,就不符合現實,就無法知道哪個為因 ,哪個為果,這樣的方式說因果是沒有意義的。
  • 佛說: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且緣起性空
    「因緣」是佛教裡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產生、發展和消滅的理論,佛說:「緣起性空」。意思就是世間萬物都是因緣而起、因緣而滅,世間一切在這緣起緣滅的變化之間都沒有定性,就是所謂「緣起性空」。佛陀說:「有生必有滅。」世間一切事物的狀態都不是永恆的。
  • 何謂「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其內容以十二個條件說明緣生緣滅的道理。「因緣」二字,換為現代語是:關係和條件。就一件事物說:它與其他事物都有關係,也可與其他事物互為因果。就個人來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都有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的關係。
  • 五蘊,六根,四聖諦,十二因緣——聊聊小乘佛法的那些基礎概念
    不過這兩派之間頗多紛爭,許多學大乘佛法的都覺得小乘不究竟,不徹底,似是而非,屬於半吊子二五眼,比如《西遊記》裡面吳承恩老爺子就借觀音菩薩之口開示唐玄奘法師,說他的小乘佛法有諸多缺點,讓他去靈山如來佛的大雷音寺求大乘佛經——這也是唐僧西天取經的由來。
  • 想好好了解佛教十二因緣,可閱讀玄奘大師翻譯的《緣起經》
    十二因緣也叫十二緣起或者十二有支,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玄奘大師翻譯的《緣起經》就是專門講十二緣起的,總共一卷,才一千字左右,非常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