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2021-01-12 網易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其實各種病毒或瘟疫或火災等等災難都與殺生有關。

  《佛說灌頂經》中佛陀借維耶離國發生的瘟疫解說了殺生的惡報及種種病苦和災難的因緣。並且告誡佛弟子應當教化一切眾生生起慈心,切勿殺害一切有情眾生與眾生結下惡緣。

  佛弟子可以念佛、持咒、誦經回向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成就佛道。


  以下節錄佛經

  《佛說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上品經?卷第九》

  東晉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羅譯

  附白話(僅供參考)


  節錄一

  佛經原文:

  一時佛遊王舍大城竹林精舍。與四部弟子眷屬圍繞。天龍八部悉來集會。佛為說法垂欲竟時。於是阿難從坐而起。齊整衣服稽首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維耶離國癘氣疾疫。猛盛赫赫猶如熾火。中毒病者頭痛寒熱百節慾解。蘇者甚少死者無數。世尊大慈愍加群生。願為救護使得蘇息。不遭苦患病癒熱除。復為說法使得至道。

  白話翻譯:

  當佛陀一邊遊行於各個國家一邊隨緣教化眾生來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時,四眾佛弟子等眷屬圍繞左右,天龍八部也全部都來集會,聽聞佛陀說法。

  在佛陀說法即將要結束之時,阿難從座位站起來整理衣服恭敬頂禮佛足,長跪合掌對佛陀說,維耶離國出現引發瘟疫的「疫氣」,這「疫氣」來勢兇猛就像熊熊燃燒中的熾熱火焰不斷蔓延,中毒而生病的人會感到頭痛、或冷或熱、身體關節疼痛好像要脫節一樣,在這次瘟疫中能夠救活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死掉了。

  世尊大慈愍念一切眾生,願救度護持這些眾生使他們能夠遠離疾疫的苦惱,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並且為他們這些災難中的人民說法令他們能夠持戒斷惡修善、命終轉生善道或往生淨土,解脫一切煩惱和生死輪迴、成就道果。


  節錄二

  佛經原文:

  「佛告阿難維耶離國中。所以遭此疫毒病者。是其國人多殺群生。無有慈心以殺獵為業。」

  白話翻譯:

  佛陀告訴阿難,在維耶離國中之所以會遭逢「疫氣」而引發瘟疫,都是因為國中人民殺業很重,殺害很多眾生,以殺生和獵捕維持生計,對於有情眾生絲毫沒有慈心。


  節錄三

  佛經原文:

  「是諸麋鹿麋塵禽獸熊羆之屬。有智慧者作是誓願。願我來世墮鬼神中。願為鬼殃銜火燒人。有犯觸我者若殺若縛。強取我者我當放火。燒其山野及所居村舍。於我有怨悉令被害。令諸眾生不得藏匿。」

  白話翻譯:

  被獵殺的獐鹿麋(四不像)塵熊羆等等禽獸,有智慧的(這裡是指有第八識的有情眾生)就會發願,願我來世墮入鬼神道中,願成為禍害人的鬼,口中銜火可以燒人,曾經冒犯或者傷害過我的人或者殺掉或者束縛令其不得自在,對於強取我命的眾生(人或動物)我就放火燒光他所居住的村舍及山野,一切與我結怨或曾經惱害我的眾生都要讓他們嘗嘗被害的滋味,令這些眾生無處可以居住和躲藏。

  若是曾經以火燒眾生就會被火燒,曾經把眾生關起來令眾生失去自由那麼自己就會被囚禁而失去自由,如果曾經殺害眾生就會被眾生殺害,如果令眾生失去家園那麼自己也會失去家園,總之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在《佛說罪福報應經》中講生獐鹿麋塵中喜驚怖人故,之所以會受生為獐鹿麋塵就是因為這些眾生喜歡驚嚇人、令人感到恐怖,若是獵殺這些有情眾生並且與他們結怨,這些有情眾生很容易隨順累世的習氣而強烈報復,所以就會引發種種不幸和災難。


  節錄四

  佛經原文:

  「是故阿難當化導一切令其慈仁。勿殺群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於十善。若能如此可得至道。」

  白話翻譯:

  所以啊,阿難,應該勸導和教化一切眾生,生起仁慈之心,千萬不要殺害眾生,應當對於一切有情眾生都生起慈心。應當受持禁戒,行於十善,這樣才能避免與眾生結下惡緣而業障現前,承受種種病苦或災難,而且持戒行善可以不斷積累善根,善根不斷增長、成熟就能成就佛道。


  節錄五

  佛經原文:

  「佛又告阿難其世間人遭諸火殃。或燒一家乃至五三十家。或燒一裡乃至五三十裡。或燒百裡乃至五三百裡。或燒千裡乃至五千萬裡。如此因緣不可稱數。與此眾生有業緣者。必為火殃之所燒害。是故不得避藏得脫。以是因緣勿行殺獵。化行十善可得至道。」

  白話翻譯:

  佛陀又再告訴阿難,若世間人殺害這些有情眾生並與他們結怨,就會遭遇火災,或者燒一家乃至三五十家,或者燒一裡乃至三五十裡,或者燒百裡乃至三五百裡,或者燒千裡乃至五千裡一萬裡。如此因緣數不勝數。若與這樣的眾生結下惡緣必然會被火災所燒、所害,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躲避或者藏身、根本沒有辦法脫離。所以要教化一切眾生,千萬不要殺生捕獵,要教化一切眾生行於十善,這樣才能避免與眾生結下惡緣而業障現前,承受種種病苦或災難,而且持戒行善可以不斷積累善根,善根不斷增長、成熟就能成就佛道。


  節錄六

  佛經原文:

  「佛又告阿難此國中人。又網水中黿鼉魚鱉。雜類眾生不可稱數。而噉食之以為美膳。諸眾生等有智慧者。各各懷忿。願我後世墮大海中。作毒蛟龍吐種種毒氣猶如雲霧。以害維耶離國中人民。食我肉者使病不死。萎黃困篤從死得生。殺我命者毒著便死。」

  白話翻譯:

  佛陀又再告訴阿難,維耶離國中的人民,不僅獵殺禽獸,而且網捕水中的魚鱉鱷魚等等數不勝數的各種有情眾生,而且將他們當作美味佳饌來食用。

  這些有智慧(這裡是指有第八識)的有情眾生就會心懷忿恨並且發願,願我來世墮為龍身,成為大海中的蛟龍,吐出種種像雲霧一樣的毒氣,以此來禍害維耶離國中的人民。若是只吃我肉的人,那麼就只會病但是不會死,這些人沾染毒氣之後面色枯黃、萎靡不振,雖然病危但是能夠死裡逃生;若是害我失去生命的人只要沾染毒氣就會死去。

  分享此文的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楞嚴經賞析:佛說楞嚴經的因緣
    佛說法凡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為眾生說法,教化眾生,這是指佛所說法,一代時教的大概而言。若以本經來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部經的因緣有六種,這裡只介紹一種,剩下的可以去網絡上搜索:第一因緣是『恃多聞,忽定力』,恃乃仗恃之意,仗恃什麼呢?仗恃多聞。多聞是多所見聞,如讀經聽法多,知識也多,好像阿難便具有多聞的機緣與能力,佛所說的法因他常隨侍數十年,每一法會所說的他都記得住,真是過耳不忘,這叫多聞,也稱博聞強記。
  • 佛說:婚姻是了斷一場因緣
    佛說:大千世界皆是因緣而生,一個緣字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今生能有緣相聚相守餘生就是莫大的緣分,婚姻是前世的延續,今生的了結!夫妻是緣無緣不聚,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前世相欠今生才會相聚,前世不欠今生難以相遇!
  • 佛說: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且緣起性空
    「因緣」是佛教裡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產生、發展和消滅的理論,佛說:「緣起性空」。意思就是世間萬物都是因緣而起、因緣而滅,世間一切在這緣起緣滅的變化之間都沒有定性,就是所謂「緣起性空」。佛陀說:「有生必有滅。」世間一切事物的狀態都不是永恆的。
  • 佛說:十二因緣法,能度無邊生死大海
    「四聖諦」理論是佛教教義的基礎理論,今天筆者與諸位讀者分享「集」這個道理——十二因緣法。據說王子在菩提樹下整整待了七天七夜,所參悟的就是十二因緣法。那麼今生的人身由什麼組成呢?就是識——意識、名色——肉身、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觸——六根感受的外界的體驗、受——因外界體驗而生起苦樂二種感覺。這六者構成了今生的人身,有了人的身體,也就有了執著的「愛」、追求的「取」,因追求的貪慾而帶來的「有」。愛、取、有這三者種下了今生的因,由此又帶來下一輩子的「生、老、死」。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世尊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外道的因緣觀,裡面的因,不是指如來藏,其因緣兩字和起來,都是指條件。所以佛在楞嚴經裡就否定了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而說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的直接出生者,就是如來藏,都來自於如來藏,是如來藏輸送的四大種子或者是七大種子直接產生出來的一切法。
  • 學佛人面對現前瘟疫應有的態度
    在佛法裡面講的三毒煩惱,貪慾所感的水災,瞋恚所感的火災,愚痴所感的風災,眾生有貪瞋痴,所以外面有水火風三災。如果一切眾生把貪瞋痴三毒煩惱息掉,不但沒有三惡道的果報,這個三災也沒有了,三災是花報,三途是果報。如果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這一生過去不算,過去沒學佛,迷惑顛倒,不知道。
  • 佛說:情人、夫妻、兒女的因緣,都逃不過這四種關係
    難怪佛說:愛情、夫妻、兒女的緣分的真相,都逃不過這四種關係:報恩、報恩、討債、還債。其實,不光親密關係如此,所有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皆如此。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前世種下的因緣,才造成了今生的業果。故而,來報恩的夫妻,都對自己的另一半很好,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不要說夫妻矛盾,拌嘴都很少,旁人看了都豔羨不已。
  •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理論之一。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參悟的時候,悟到了十二因緣法,才悟到佛果的。十二因緣法注重有因必有果,因果相隨生死輪迴,使得人們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
  • 因果報應:與佛結緣的方式有哪些?學佛的四大因緣,不可不知!
    但今天而言,若說起與佛結緣四個字,往往都會被大眾認為「需要多高的文憑、需要看破紅塵、需要剃度出家等等」如此才算與佛結緣。但真正與佛結緣的方法是這些嗎?並不是!學佛的四大因緣,看看你屬於哪一種,一種比一種殊勝!
  • 迷人漸修,悟人頓契,各種因緣頓契佛性,再看禪宗公案庭前柏樹子
    正跟邪是相對的,正教實際上是什麼?就是真如之教、真心之教,就是本來自性清淨心、涅槃妙心之教。所以本來正教既可以指釋迦牟尼佛傳到達摩祖師,傳到六祖大師的一脈正傳的佛之心印,甚或是諸佛之心印,也可以指我們眾生的自性清淨心,因為諸佛傳下來的正教存在於每個人、每個眾生的自性清淨心、涅槃妙心之中,當然也是所有千經萬論的本體。佛用什麼來講法,佛在什麼樣的境界,什麼樣的智慧下講法呢?
  • 佛說:每個人的因果,誰也逃不了
    佛說: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果無處不在。一個不經意的善舉就會種下善因,一個細小的惡念也會種下惡因,結善果還是惡果,都在人們的一念之間。 世間萬事萬物也都是由因緣而生,緣盡而滅。
  •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沒有緣分是不會見面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凡有出現,皆有使命。世間萬千,皆因緣和合,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 佛說:生命不終,因果不空,緣分不盡!
    佛說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果。你做了什麼,會得到什麼。你得到什麼,就是因為你做過什麼。不僅如此,人的一生,遇見什麼人,都是為了來給你的人生,上一堂課。佛說你的一生,在出生的一剎那,就已決定了你的未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人在世間打轉,都是在償還前世的因果。只因人有了貪慾,有了放不下,就有了今生的因;因為人無法逃脫愛恨的纏縛,就有了來世的果。佛說假使千百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要想解決因緣果報,唯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佛說:隨眾生的因緣,想怎麼修就怎麼修!其含義很多人理解錯了
    在經典裡面就講過說:「壽命甚難得,佛世亦難值。」佛出世的時候,你碰不到這個點上。「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你聽到了經,佛法,能不能生起信心,這是一種智慧。你看這裡講到的說,都能夠沾到這個未聞之益。這個未聞之益,大家每個人的心路歷程都不一樣的。未聞之益。
  • 佛說,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是來自欲心
    佛說,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是來自欲心【經文】佛言:何者欲愛?欲名放逸,放逸因緣則生貪觸,以觸因緣則生樂想,如是等法眾生樂著,欲心發動如火所燒。欲因緣故樂造十惡舍離十善,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生貧窮、夜叉中。
  • 海濤法師:多供水果,當願眾生遠離瘟疫,不受災害
    特別供水果,希望大家最近多買新鮮有香味的水果供養,因為這上面有寫到當月眾生遠離瘟疫不受災害,這個世界現在是泰國水災火災,地震呢,在這個世界現在有這些傳染病,包括禽流感啊,但是這些水果的香味啊,確實可以對峙,因為活力的加持,我們相信所以大家多做供養,所以會觀察各種各種最新鮮細微的水果供養諸佛
  • 佛說:今生傷害我們的人,其實是來渡我們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人這一生,我們都會遇到誰,其實都是有因緣的,不過是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罷了。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了緣的過程,彼此欠的多了,陪伴的時間就會久一點;欠的少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
  • 宏圓法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我們這裡所說的色不異空這個空,是緣起性空的空,是因緣所生法,本身沒有自性的空。指一切的宇宙的物質現相沒有本體、沒有自性,都是因緣所組合、因緣而和合,所以說它沒有自性的空。在般若共利言譯的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五蘊性空」。唐朝的法月法師的譯本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
  •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人間是苦海,煩惱無窮,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間傳法,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能以此修得福報。福報能使人遠離煩惱苦厄,家世風光,財源廣進,子孫孝順,因此人人都以為得福就是好事,福報來得越快越好,因為福報來得越快,受的苦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