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佛家的「十二因緣法」,學佛人都應該牢記的內容,你做到了嗎

2020-12-22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一講

佛陀的因緣觀,緣起的基本原理。包括我執、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時間觀、空間觀,佛陀說法的基本原理和人間佛教的一些基本內容。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講十二因緣,因緣法是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的最主要的緣由。佛陀一輩子說法的內容,不出因緣二字。因緣的屬性是無常,表現在眾生身上是無我,在聖者身上感知,聖者為因緣的證果觀察,叫涅槃寂靜。

因緣法的切入是禪定,其功能和功效是智慧等等。十二因緣的基本概念,就是以胎生學為軸線的解釋。傳統意義上講十二因緣,是把十二因緣的每一支放置在從投胎到死亡,生命的發生、成長路徑上來給予詮釋。十二因緣的內容: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乃至有緣苦惱純大苦聚集。

放生儀軌上就有十二因緣的回向。這十二個生命現象,頭尾相連形成一個鏈條,導致生命在輪迴中輪轉不息。佛陀在十二因緣中,把無明認為是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佛法的修行核心,就是要認知到無明的存在。大乘佛法裡講: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只有到了無明的破除階段,才觸摸到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否則的話,所有的修行,都如隔靴搔癢。

某經典的動畫中有個片段,佛問阿難:「阿難,你看癩皮狗,他在樹上撓痒痒時,它爽不爽?」阿難說:「那個狗在樹上撓痒痒的時候,它爽死了!」 佛陀跟阿難說:「阿難,你是愚痴人也。對狗來講撓痒痒是不得已的事情,因為它有癩皮瘡,叫癩皮狗。對它來說最自在、最爽的事情應該是治好它的皮膚病,撓痒痒並不能治病,所以叫越撓越癢。」

疥瘡是一種真菌感染,渾身會癢。那年普陀山佛學院放假,坐的船上沾染了疥瘡,得病之後每天癢的不得了。到醫院去看病,要求把所有的衣服、被子全換掉,每天身上擦硫磺,才能好。可是每當癢起來時候,撓一撓很舒服,再使勁撓,能撓出血來。什麼叫痛不欲生、癢不欲生。而放眼望去,現在很多人修行,都是在撓痒痒階段。

學佛的修行人身上沒有充分的表達出佛法的自利性,導致後來的修行人在向現在的人學佛,越學越糾結。這就是無明的意思。有些人在解釋無明的時候說無明是等於黑暗,沒有光明。這從字面上來講是對的。但實際上,對沒有光明的人,他可以去尋找光明。而無明人們卻常常意識不到。《心經》裡說「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就是無明的屬性。把對的當錯的,錯的當對的。

相關焦點

  • 每一個學佛人都要懂的十二因緣,你懂了嗎?師父告訴你真相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五講十二因緣是佛陀的根本教義,無論是早期的苦、無常,還是中期的空,乃至到強調一切眾生可以成佛的如來藏,都是從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當中開解出來。所以,可以說,不了解十二因緣就不能夠了解佛陀的基本教義。十二因緣的方法論在於四諦,找到苦的原因,然後找到滅苦的方法,就能滅苦。而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盤寂靜的三法印,也是基於十二因緣的基本原則。乃至現在人學佛,都要從因果開始入門。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沒有第八識,萬法都無從緣起。聲聞緣覺修完十二因緣法,就會證得緣起性空,知道五陰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賴如來藏這個因以及無明業種等等為緣,就有一切法的生起。
  • 修這個「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叫「緣覺」(宣化上人)
    」而悟道的02:28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叫「緣覺」;無佛出世的時候,悟這種道的叫「獨覺」。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以上是順生門,也就是流轉門。第一是「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也就是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生了迷惑,迷了。可是雖然迷,你還要去做,這就有了「行」為。有了行為,就有了「識」,有一種分別的識。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小時候因為父母比較忙,沒人帶我,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跟隨我的祖母一起生活,我的祖母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去我們當地的寺廟,去燒香,拜佛。我也跟著一起跪拜。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信佛、學佛、念佛、修佛,你在哪一層?
    信佛無論你信不信佛,佛都在那裡;無論你修不修,總有人能脫凡成聖。佛不是讓人來信的,讓人來信,搞個人崇拜那就是迷信。佛言:人有二十難。縱有緣見面聞法,不明所說之義,也無益處。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因貧窮的雖欲布施,有心無力,勉強布施,就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為難,並且心有不舍。豪貴人家,有力布施,也不能放下身心去學道,也是為難。因此很多人難以生信,在兩可之間,不能學佛修行,勉為其難。
  • 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學佛後,身上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了路
    佛法不離世間法,在家學佛的人,應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包含著佛法的存在。我們在這世間只要覺悟,事事都是佛法,所以要想求佛法,不用離開世間,不用離開眼前人、事、物所有的環境,就能求到佛法,就能開悟,能證果。「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之法就叫佛法。
  • 佛教智慧,如何做到自淨其意?
    很多學佛人,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是很懂佛教文化的人會問:學佛學什麼?你會怎麼回答?這是一個不可逃避,且又現實的問題。在民間很多人認為,從善積德,會有福報。但也有許多人不解,追根究底,特別是一些人們認為有一定知識背景,但又對佛教文化不解的人,我們應該如何用簡短回答呢?
  • 佛家所謂的「緣起性空」,是怎麼回事?
    佛家的根本教義,簡單說就是四個字:【緣起性空】。【緣起】,就是業力的因緣而起。【性空】,就是般若的空無自性。【般若】與【業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統一體。佛因著【業力】的緣起,而說的法,就是小乘。佛因著【般若】的性空,而說的法,就是大乘。
  • 學佛修行的最高境界就這8個字,看看你能做到嗎
    但人在塵世間行走,工作和家庭的壓力,讓人心一刻不得清閒,終日奔波忙碌。在這樣一個物慾縱橫的浮躁社會中,人們往往把事情看得複雜,所以很辛苦,很累,幸福和快樂好像很遙遠,觸不可及。許多人學佛為的什麼?就是因為想要放下,讓自己飄搖了半輩子的心能夠歇息下來,回歸曾經「無一物」的自在。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人滅,六人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優悲苦惱滅。感悟:十二因緣法闡明了生命的真相,發明了生命循環流轉的原因。
  • 因果有報,學佛能做到這3點,感應自來,尤其第三點
    人的一生,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歷經滄桑,人來人往,你就會明白,好像所有的經歷都是安排好的。對於學佛人來講,其實和所有事情一樣,也是註定的,用佛家的話語來講,就是有善根,因緣和合,學佛的機緣成熟了。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學佛的目的在於使人靜心。
  • 末法時代,學佛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我們有緣接觸到佛法的人,能夠在佛法的引導下,解脫因生活、內心產生的痛苦,並且依靠這一因緣,最終在生死苦海中有了出頭之日。在無量劫以來的輪迴之中,停止了這種無盡的悲苦,因此學佛是唯一解脫的津梁。佛教以慈悲為懷的理念,以幫助天下眾生為己任的教義,有了它廣大的群眾基礎。
  • 佛說:十二因緣法,能度無邊生死大海
    苦:人一出生就是苦,整個世界都是苦。集:人為什麼會苦?滅:怎樣消除苦?道:最終涅槃成佛的狀態。「四聖諦」理論是佛教教義的基礎理論,今天筆者與諸位讀者分享「集」這個道理——十二因緣法。四聖諦傳說釋迦牟尼佛在出家之前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一天,王子出王都東、南、西、北四門,分別見到了出生的人、老人、病人、死去的人,感受到了世界上生老病死四種苦,於是下定決心要出家尋求解脫生死的大道,終於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
  • 法華經心得|「應四諦法」與「應十二因緣法」
    為什麼選擇「應四諦法」呢?因為這類型的眾生欲求解脫。但「離苦」,得先了解「苦因」。有了「為何」而苦的基本概念,眾生才有粗淺概念,知道從何下手「了苦」。因為是針對聲聞者所說的法,所以這個層次的引渡,亦名為「聲聞乘」。在《法華經》中,有對聲聞乘下的定義,節錄如下:「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
  • 阿難學佛因緣:羨慕佛祖法相莊嚴,佛法能夠使相貌變得美麗嗎?
    佛法能夠使相貌變得美麗嗎?根據《楞嚴經》,我們可以得知,阿難學佛的因緣是因為羨慕佛祖法相莊嚴,其實相由心生確實是如此。我現將各種改變相貌的法門整理帖出,並附上經文出處,與各位師兄分享。懇請各位師兄依法修行之餘,不要加重對色身的執著。《金剛經》有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理論之一。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參悟的時候,悟到了十二因緣法,才悟到佛果的。十二因緣法注重有因必有果,因果相隨生死輪迴,使得人們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
  • 從因果和承負來看為什麼學佛人也要修道
    像這次全球性的瘟疫,多地的重大疫情都是因為海鮮引起的。如果說這是吃海鮮而引起的報應,那麼,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吃過海鮮,勤懇善良,他也照樣成為了受害者。收入、行程都受到了影響,甚至有的人因此喪命。你能說這是他吃海鮮的報應嗎?如果只用大自然的因果報應來形容的話,未免不全面,其實這就是大自然的承負。這些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不是一個意思嗎?
  • 學佛開悟很難嗎?只要做到這幾點就容易多了
    大家都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所有學佛人都喜歡探討的話題,也是大家所追求的學佛的終極目標。所以說到這個目標,我們就要談到開悟的問題。所以經常就有人說,如何修行才容易開悟?那這個問題呢?因為談的人多了。所以,大家都各有各的理,各說各的法。那有些法呢?
  • 相信因果的人,牢記一句話,你會越活福報越多!
    佛家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如果你相信世上有因果報應,就請牢記一句話,你會越活福報越多。這句話就是:「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時刻都要保持清醒,要認清這個世界的真真假假,不要等到夢醒以後再去後悔莫及。人生如夢,世事無常,我們一定要早點知道這個道理,佛家認為,你此時正擁有的,並不是你的,你儲存的財富,也不是你的,你正在享用的一切,都不是你的,包括你的身體也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