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學佛人都要懂的十二因緣,你懂了嗎?師父告訴你真相

2020-12-09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五講

十二因緣是佛陀的根本教義,無論是早期的苦、無常,還是中期的空,乃至到強調一切眾生可以成佛的如來藏,都是從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當中開解出來。所以,可以說,不了解十二因緣就不能夠了解佛陀的基本教義。十二因緣的方法論在於四諦,找到苦的原因,然後找到滅苦的方法,就能滅苦。而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盤寂靜的三法印,也是基於十二因緣的基本原則。

乃至現在人學佛,都要從因果開始入門。十二因緣的基本原理,不是佛陀發明的教義,而是基於生命存在的基本事實,在甚深禪定的基礎之上發現宇宙人生的真相。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第一,是基於生命的事實發現的,不是佛陀的自創,是每個人都可以覺悟的最根本點。每個人都跟佛陀一樣,佛是覺悟了的眾生,而我們是沒有覺悟的佛。

這一點,我們與佛陀的生命具有同一特質,這是學佛與學其他神教不一樣的地方。其他教派一直在解決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與神不是同一特質,神是神聖的,我們是世俗的。神是這個世界的本體,我們是神的衍生。而佛教不是在解決我們與佛之間的關係,我們與佛之間的關係很簡單,他是先覺者,我們是後覺者,他是老師,我們是學生。

因為他的覺悟跟我們所需要的人生訴求是一致的。修行與世俗的人生方向是不相違背的,不是說等老了才來修行,不是說等你不願意過你的人生了才來修行,而是修行是為了過好你的一生,甚至是為了你人生的圓滿。越早修行越好。所以佛教裡面有一個俗語叫「莫到老來再修道,孤墳儘是少年人」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佛陀看到解脫的世界或者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看不到的原因是我們被情緒、愛欲、欲望裹挾,在煩躁的心境中看待這個世界。而離開佛陀的獨特視角,是看不到這個世界的真相的,看到的都是顛倒妄想。這個角度就是禪定,讓我們的心靜下來,靜下來以至於不被欲望裹挾,不被我執束縛。因為每個眾生在看待這個世界時,評判身邊的人,都是用好人、壞人來評判,可是好壞是從你的價值、偏執出發的,而佛陀看待眾生的視角是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

因妄想、執著而掩蓋了我們真實的心性,凡夫是認賊作父而已。我們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視角,把這個世界分成好壞、美醜等等對立的概念。佛陀的視角不是站在以我執為中心的視角,而是站在清淨平等覺,一切眾生平等的視角,才照見了五蘊皆空,看到了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本質一切皆是苦的,這個苦是從凡夫的角度出發的。

因為凡夫是從我執,即我愛、我慢、我痴、我見的四大根本煩惱來看世界的,這個世界好的一切都要據為己有,壞的都要遠離,從而得出的結論。從我執的角度,看到的起因以及付出的行動,最終得到的結果都是苦的。只有站在佛陀清淨平等覺的角度來看待生命,這個世界才是一切皆淨土。

相關焦點

  • 細說佛家的「十二因緣法」,學佛人都應該牢記的內容,你做到了嗎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講十二因緣,因緣法是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的最主要的緣由。佛陀一輩子說法的內容,不出因緣二字。因緣的屬性是無常,表現在眾生身上是無我,在聖者身上感知,聖者為因緣的證果觀察,叫涅槃寂靜。因緣法的切入是禪定,其功能和功效是智慧等等。十二因緣的基本概念,就是以胎生學為軸線的解釋。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作者:生如師父1. 佛講的十二因緣法,其實質是各個分支是依第八識而有,離第八識無因緣法。世間人講的緣起只是知道表面現象,好像是此有故彼有,此法產生彼法。實際是,因為有此法,第八識就產生了彼法,此法也是第八識中的法。任何法只要離開第八識,都是不存在的。任何法的生也是第八識生,只不過還有很多的條件要具足,第八識才能生彼法。
  • 學佛的四大因緣,不可不知!
    從此副對聯上面,我們就可以知曉,「並不是每一個眾生,都能與佛結緣。」它就如「天上下來的雨一樣,雖然覆蓋面很廣,但也不能潤澤無根之草。」而佛法在何處?它就體現在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但就算如此,對於沒有佛緣的人來說,也並不能得到佛法的普度。所以古德常常告誡我們,需要與佛結緣。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小時候因為父母比較忙,沒人帶我,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跟隨我的祖母一起生活,我的祖母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去我們當地的寺廟,去燒香,拜佛。我也跟著一起跪拜。
  • 「懂你的人,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何必解釋」,對嗎?
    鬱悶一段時期以來,坊間流傳這麼一句話,「懂你的人,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何必解釋。」或是,「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你的人,沒必要解釋。」不管是哪一句,意思都相同,感覺已經或可能被誤解時,不管那人是不是懂你,都不用解釋。自然,認同並倡導此言的朋友,有一番自己的解讀。
  • 修這個「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叫「緣覺」(宣化上人)
    」而悟道的02:28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叫「緣覺」;無佛出世的時候,悟這種道的叫「獨覺」。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以上是順生門,也就是流轉門。第一是「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也就是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生了迷惑,迷了。可是雖然迷,你還要去做,這就有了「行」為。有了行為,就有了「識」,有一種分別的識。
  • 學佛人可以算命嗎?
    我們學佛人,我們相信自己的命運。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命自我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如果行善,那我們將來就會有好的果報。我們如果作惡,等待我們的就是不好的果報。但是從佛法的角度來說,禍福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不能完全改變的。
  • 「懂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餘生」
    沙僧遠遠看去,這一行人中恰好有一位取經人,沙僧大喜,他在心中揣摩:「那是觀音菩薩要自己等待的取經人嗎?那是救自己脫離流沙河的師父嗎?」孫悟空拜別師父唐僧,轉頭對沙僧說:「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
  • 佛陀的十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弗他們出家的因緣是什麼?看看吧
    我們應該講,就是當你看到一種人的時候,他那種彬彬有禮的那種感覺,你就會覺得他讓你非常心安。何況修行的人,他的威儀是內心當中非常篤定,意守丹田的樣子非常端莊,有灑脫的感覺。舍利弗就上去問說:請問這位師父你是修什麼法門的?我為什麼看你這麼自在?馬勝比丘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是我師父說的。
  • 懂得無常的人,凡事都懂這般想,透視了無常,就透視了生命的真諦
    因為順境逆境隨時都在變化之中,這是顛撲不破的自然規律,正如佛說:懂得無常的人,凡事都懂這般想,透視了無常,就透視了生命的真諦。02守得雲開見月明很久以前,無心大師和他的徒弟一心小和尚走在路上,那一日烈日炎炎,到了正午時分時,無心大師饑渴難忍,便對一心說:「剛才我們不是經過一條小河嗎?你現在去打點水來喝吧。」
  • 佛教:學佛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初學佛的師兄都應該看一看
    可是,當有媽有叔叔有嬸嬸有六親眷屬所有的家族裡面,打小就這麼依賴性的第一念就告訴你,叫爸爸,等你牙牙學語學會以後,每天都叫父親,不假思索,渾然天成,隨口就說,一點代溝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你信。大家看看,信是什麼,人言,中國人造字多有智慧。就比如我們走入一個電視劇,編個情節。
  • 開書店除了懂書,你懂市場嗎?
    「無」是一種狀態,是每一個獨立靈魂的居所。無料團隊渴求讓每一個獨立而又豐滿的靈魂,都有處可棲。他們有書、有酒、有茶、有人、有手工、有故事,並且舉辦好沙龍、好展覽、好演出、好課程。眾所周知,書酒茶,手工和故事,都是可以成為物化的商品。為了更好地運營空間,團隊也尋找到有能力、有趣味的人對線上線下空間進行運營管理。
  • 「懂的都懂!」「我不懂!」
    你能拿到更大的折扣嗎?」悠悠媽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是給全網最低價,而且還有學習資料免費送。沒有想到甜甜媽接著說:「你不會是代理商吧?不然這麼賣力圖什麼?」這句話讓悠悠媽坐不住了,氣得發了一句:「我懶得說了,懂的都懂!」群裡原本熱火朝天的氣氛,立馬降到冰點,像我這樣不懂的人更是一頭霧水,難道是悠悠媽真的拿提成了?
  • 學佛多年,很多人走進了誤區,你分清「佛法」和「佛學」了嗎?
    很多人,學佛多年,也很難弄明白的就是:佛教、佛法、佛學,這三者的關係,基本都是混為一談。其實這三者,並不完全相同。有些詞語,看似無傷大雅,卻會讓人誤解佛教,走進了學佛的誤區,本文我們就來整理這3個問題,幫你走出學佛的誤區,看看你犯過類似的錯誤嗎?
  • 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學佛後,身上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了路
    佛法不離世間法,在家學佛的人,應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包含著佛法的存在。我們在這世間只要覺悟,事事都是佛法,所以要想求佛法,不用離開世間,不用離開眼前人、事、物所有的環境,就能求到佛法,就能開悟,能證果。「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之法就叫佛法。
  • 學佛修行的最高境界就這8個字,看看你能做到嗎
    但人在塵世間行走,工作和家庭的壓力,讓人心一刻不得清閒,終日奔波忙碌。在這樣一個物慾縱橫的浮躁社會中,人們往往把事情看得複雜,所以很辛苦,很累,幸福和快樂好像很遙遠,觸不可及。許多人學佛為的什麼?就是因為想要放下,讓自己飄搖了半輩子的心能夠歇息下來,回歸曾經「無一物」的自在。
  • 餘生和懂你的人在一起:萬人寵,不如一人懂
    文/愛讀不在你眼中什麼樣的人才能配得上你的一生呢?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待,都想要滿足自己的那份渴望。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和一個懂你的人一起生活,那種幸福感是無可替代的。她對兒子說:我希望,你求婚那時候給她浪漫了,以後還可以再給她一點浪漫好嗎?你媳婦就是屬於給點浪漫就燦爛的主。即便是作為婆婆,也懂得兒媳婦的喜好,及時給兒子提出建議,這樣的家庭怎麼可能不幸福呢?愛一個人就是能夠用心地去感受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 讀懂十二時辰,你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 有人懂你,才是真正的幸福
    其實人生而孤獨,可若是有一個人,能懂你所有的孤獨,並陪你一起孤獨,那麼兩個人,便都不必孤獨。人潮人海中,是否有那麼一個人,不管你做什麼樣的決定,都能理解你的苦衷,體會你的難處,支持你從始至終,一個眼神告訴你,你不會是一個人。愛你的人,未必能懂你。
  • 看師父用十二因緣給你解釋人生!看完受用無比
    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第26講十二因緣裡邊一二三四五六,第六是觸,有了感觸。這個時候,人還是比較清淨無染的,慢慢隨著你所謂的青春期,男女性的特徵慢慢發展,異性就開始相續了,這就是開始往外走了。那麼觸完了以後,你一定會有領納苦和樂的感受,就是生出來的那一剎那,受。第七個就是受,受完了就是愛。由於我們有無明的煩惱,所以我們會造業,有種種的業力,所以說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