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11月9日訊(冷勇峰) 廈門銀行,這家2020年首家實現在A股上市的銀行,上市第二天,該行福州分行就因違反規定被罰款,而在資本市場廈門銀行也吃了一記跌停。
2020年10月28日,首發上市第二個交易日,廈門銀行(601187.SH)開盤後低開低走,該股以跌停收盤,報收8.47元/股。此後該股連跌3日,10月29日報收7.79元跌8.03%,10月30日報收7.61元跌2.31%,11月2日報收7.46元跌1.97%。
這4天,廈門銀行股價下滑20.72%,市值蒸發51.46億元。
兩大被執行股東質押股權
企查查顯示,廈門銀行第三大股東北京盛達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第七大股東c,執行標的分別為19.0萬元、5.7萬元,執行時間分別為2020年10月、2019年3月。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盛達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註冊資本2.29億元。廈門銀行招股書顯示,截至 2019年12月31日,盛達興業總資產 50.58 億元,淨資產 29.86 億元,2019 年營業收入為 3200.14 萬元,淨利潤 1620.37 萬元。
大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成立於1997年,註冊資本11.8億元。
不僅如此,廈門銀行招股書顯示,兩家成為被執行人的股東,在該行上市前已大量質押所持有的廈門銀行股份,兩者質押股份數量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二位,質押股份數量佔廈門銀行全部股東質押股份超過一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北京盛達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大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質押數量分別為1.05億股、0.49億股,質押股份佔廈門銀行總股本分別為4.42%、2.0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4月的三年間,廈門銀行有17位股東退出了股份。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廈門銀行有17位歷史股東,且這17位股東均是集中在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這個區間退出股份。
大量股東抽身而退,股權分散的廈門銀行或面臨著控制權之爭。據該行招股書披露,廈門銀行第一大股東廈門市財政局,持股比例20.21%;第二大股東為臺灣富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9.95%;第三大股東北京盛達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65%;第四大股東為福建七匹狼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90%;其它股東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
廈門銀行招股書也明確披露,廈門銀行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股東持股比例的相近,是否會引發潛在的股東之爭?是否會對廈門銀行穩定經營產生影響?對此,中國科技新聞網致函廈門銀行,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與25家網貸平臺終止合作
2018年以來,網貸行業迎來了寒冬,監管部門管理趨嚴。
據媒體公開報導顯示,廈門銀行的網貸合作單位銀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東莞團貸網網際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先後暴雷。
網貸平臺遭到暴雷後,中國科技新聞網發現,廈門銀行在網貸業務方面按下暫停鍵。據廈門銀行官網顯示,2019年以來,廈門銀行已經與25家網貸平臺終止或停止了合作。
如此大規模退出網貸業務,客戶與收益必定相應會減少,廈門銀行的公司存款和利息淨收入出現雙雙下滑。
數據顯示,廈門銀行的2017-2019年公司存款分別為913.02億元、816.53億元、793.45億元,利息淨收入分別為42.25億元、41.57億元、33.83億元,總資產增速分別為12.61% 、9.21% 、6.22%,廈門銀行的公司存款金額、利息淨收入、總資產增速持續2年下滑。
從收入結構看,廈門銀行公司銀行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持續下降,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其公司銀行業務收入在營收中的比重分別為78.24%、71.64%、61.32%和51.45%,即在報告期內,佔比從近8成一直退到約5成,下降明顯。
從產品結構來看,廈門銀行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利息收入在營收中的比重分別為43.71%、61.14%、35.76%、28.89%.
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廈門銀行三項指標較2019年末均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10%、10.35%、10.33%,較2019年末分別下降了1.11%、0.81%、0.82%。
信用減值損失方面,2020年第三季度的信用減值損失為13.87億元,同比增長47.76%,而2020年前三季度的信用減值損失甚至比2019年一整年的13.81億元都要多。
兩次向老賴發放貸款
2019年7月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2017)閩05民初1214號文件,2016年12月,福建金邁王鞋服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邁王」)與廈門銀行泉州分行籤訂了授信額度為810萬元的《授信額度協議》。
而早在與廈門銀行籤訂借款協議半年前,金邁王曾因拒不支付貨款而成為失信被執行人。據(2016)浙0324執1135號文件,2016年6月,金邁王被判決支付原告浙江路遙鞋業有限公司貨款27.59萬元並賠償逾期付款利息損失,因金邁王全部未履行而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事實上,這並不是首次廈門銀行向失信被執行人發放貸款。
據(2018)閩05民初205號顯示,2015年12月23日,廈門銀行泉州分行與龍誠公司籤訂《廈門銀行授信額度協議》等相關協議,廈門銀行泉州分行依龍誠公司的申請向其發放貸款3750萬元,2016年12月23日借款期限屆滿後,龍誠公司未依約還款。因龍誠公司無法按期還款,廈門銀行泉州分行與龍城公司重新籤了一份協議,把還款時間拖到了2017年12月23日,但到期後依舊沒有還款。
中國科技新聞網發現,早在與廈門銀行籤訂借款協議20天前,龍城公司因拒不履行支付義務而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據(2015)東執字第00171號裁判文書顯示,2015年8月4日,龍誠公司因全部未履行而被立案,並於2015年12月4日公布其成為失信人的信息 。
通過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廈門銀行在其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公司之後,仍然向其發放貸款,無疑暴露了該行在貸前審查上的漏洞。
中國科技新聞網還發現,廈門銀行向老賴發放貸款問題,只是廈門銀行貸款問題的冰山一角。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廈門銀行有178條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由起訴他人或公司,有153條因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執行案由起訴他人或公司,有37條因財產保全案由起訴他人或公司,有28條因借款合同糾紛案由起訴他人或公司等等。
中國科技新聞網梳理發現,上面借款糾紛合同原告幾乎都是廈門銀行,被告幾乎都是貸款方,並且這些貸款方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執行人,失信人及註銷公司的。
上市四天市值蒸發51億元,兩次向老賴發放貸款,對於上市不足一個月的廈門銀行來講,未來仍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