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七
談到香港的商界領袖,李嘉誠可以說是一位眾人皆知的傳奇人物。雖然李嘉誠去年就退休了,但他的事跡依舊被值得大家學習。從早年的貧困生活到今天的身家百億,李嘉誠憑藉他的商業天賦和勤奮,讓自己蟬聯多年的華人首富。
從李嘉誠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他在起跑線上輸了,但他通過長時間的磨練和彌補,最終使自己成為人生的贏家。正因為如此,李嘉誠也被大多數人稱為「超人」。他不僅是財富上的「超人」,而且生活習慣上也讓不少人難以超越。超人李嘉誠,超人到底「超」在哪裡?除了超級能賺錢,這五點也令人佩服。在了解了李嘉誠的五個習慣後,才明白他為什麼被稱為「超人」。
1. 勤奮自律
現年91歲的李嘉誠從1950年22歲創業到90歲退休,一直保持著兩種習慣:一個是每天晚上睡覺前讀一段時間的書,他一定會讀完與企業運作相關的專業書籍。對於非專業的綜合性書籍,他會抽重點讀。另一種是堅持每天晚飯後至少看二十分鐘的英語電視,不僅如此,在有些地方他還會跟著大聲朗讀。此外,李嘉誠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習慣;不管他每天晚上睡得多晚,他都會在早上5點59分鬧鐘響後起床,隨後看新聞,打一個半小時的高爾夫球,然後開始工作。
我們欽佩那些早上5點起床,可以處理很多任務的人,但對於一個自律的人來說,這只是正常的生活。李嘉誠的習慣似乎很常見,但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沒有改變,其中所體現的自律是非常可怕的。管窺知豹,李嘉誠在小習慣上都這麼自律,自然他在大事情上也不會模稜兩可。因此,李嘉誠的勤奮和自律遠遠超出了普通人,這也是他被稱為「超人」的關鍵因素。
2. 危機意識
給自己製造危機感無疑是給自己帶來壓力。畢竟,很多人在事業上已經夠忙的了。如果再擠出時間來製造危機感,應該會讓很多人抓狂吧,然而李嘉誠就是這樣。幾乎所有與李嘉誠接觸過的人都一致認為,他的危機感太強了。李嘉誠80%以上的工作時間都在考慮未來。他總是想像著企業可能遇到的逆境和危機。他不斷地問自己問題,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想出解決辦法。
正是由於這些想法的積累,當長江集團遇到瓶頸時,李嘉誠會立刻想出一個解決危機的辦法。就像一位朋友所說:「當危機來臨時,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許多知名企業陷入困境。由於此前李嘉誠做了準確的預測和各種準備,面對經濟危機的衝擊,長江集團不僅安全,而且有機會進一步擴大。
3.對數字和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
李嘉誠對數字非常敏感。這並不是說他在數字方面多麼有天賦。而是自從22歲開始創業以來,他養成了與數字打交道的習慣。他特別喜歡閱讀各個大公司的年報。除了找到好的投資機會,他還可以學習大公司的財務優勢和資源分配。巴菲特就是這樣,兩個大佬在這一點上是非常相似的。李嘉誠自稱,他能準確地說出長江集團旗下各大企業近期發展數據,90%以上他都可以準確的說出來。李嘉誠曾表示,他看一看就能記住,是因為看的專注。
保持對信息的高度敏感是李嘉誠反覆強調的。儘管已經91歲高齡,但多年來,李嘉誠對高科技和新技術的知識絕對超過了大多數普通年輕人。每天早晨,李嘉誠的辦公桌上都會收到一份當天世界要聞的清單,這些清單都是頭條新聞,主要來自《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世界知名大媒體。李嘉誠會根據標題選擇他想讀的文章,然後讓人仔細翻譯,最後細讀。
4. 永遠在最前沿
李嘉誠喜歡在報紙上閱讀新聞,但他不排除電子版。iPad和iPhone都可以熟練的使用,一些高科技產品也不在話下。這使他能夠站在時代和資訊的最前沿,並幫助他成功投資了許多高科技公司。李嘉誠的一位多年老下屬表示,如果李先生是個停滯的人,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外人把他看作超人,而他自己總是把自己看作是在他變成超人之前的那個人。
5. 學會與自己相處
在公眾印象中,李嘉誠似乎從不生氣。他總是保持微笑和友好的表情。其實,這並不是李嘉誠故意表現讓公眾看到的,但他的確是這樣一個善於情緒管理的人,那些熟悉李嘉誠的朋友也表示,幾乎從未見過他生氣。儘管李嘉誠年事已高,但他的樂觀的心態讓他看起來像一個30多歲的中年人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李嘉誠並不總是一個「超人」的姿態,其簡單的快樂,就像街上一個普通的老人。在生活中,李嘉誠是念舊的,也是頑皮的。他很擅長和自己相處。例如,他非常喜歡看電影。此外,當他看電影時,他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每次他都會把自己替換成這個角色,隨著劇情的起伏「過著他們的生活」。所以,李嘉誠的情感也是非常豐富的,但他之所以被稱為「超人」的一個關鍵原因是他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在這方面,李嘉誠認為所有的功勞都在於他的閱讀習慣。「我喜歡讀書,什麼書都看,這對我都有用,無論是今天還是明天。所以,當很多大事發生時,我也能解決它們。」
李嘉誠可以擁有這五種習慣中的一種,都無愧於「超人」這樣的稱號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習慣,李嘉誠才能在逆境中及時尋求補救措施,讓長江集團成長起來,最終讓自己因多次成為世界首富而被別人知曉。如果我們能向李嘉誠學習,是否也有可能成就一番不凡的事業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