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尚為什麼能娶妻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9 澎湃新聞
日本和尚為什麼能娶妻

康昊

2015-11-12 09:02 來源:澎湃新聞

最近,日本一部名為《朝五晚九》的電視劇不僅在國內,也在中國引起了熱議。山下智久扮演的僧侶與石原裡美扮演的英語教師之間的愛情故事,令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事實上,大多數日本僧侶是娶妻生子的。那麼,這個傳統究竟從何而來?

親鸞與「女犯偈」

提及日本僧侶娶妻的狀況,不少人會追溯到鎌倉時代的淨土真宗祖師親鸞身上。在淨土真宗的傳說中,這位祖師與一位叫惠信尼的女性結了婚,此後以半僧半俗的身份布教。而後淨土真宗歷代也經由親鸞子孫代代相傳至今。今天淨土真宗仍然認為親鸞是日本僧侶娶妻的鼻祖。據《親鸞夢記》裡記載說,親鸞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轉變是因為這麼一件事:

建仁元年(1201年)的一天,二十九歲的親鸞在京都六角堂做了個夢,這就是「女犯偈」。在夢裡,六角堂的救世觀音突然以僧侶的樣子示現,對親鸞說:「你因為前世宿報,不得不觸犯淫戒。那麼我自己化身為一個美麗的女子與你結合吧。我必莊嚴你身,臨終引你入西方極樂。」

京都六角堂

此事的真假,不是本文關注的話題。那麼親鸞真的是日本僧娶妻的鼻祖麼?並非如此。舉例來說,我們來看京都著名的旅遊勝地石清水八幡宮的社僧。從十世紀末開始,這所神社的祠官(其神宮寺的寺官)就由娶妻的僧侶世襲。在十二世紀的紀氏出身的別當光清以後,光清的子孫形成田中、善法寺兩家世襲檢校的職位。到了第六代善法寺通清時,他的女兒紀良子成為足利滿詮的妻子,兩人育有一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在地方寺社的系圖之中,反倒是沒有子嗣的僧侶會被作為特例註明出來(《若狹國鎮守一二宮社務代代系圖》)。神社、寺院之間的聯姻也並不鮮見。

石清水八幡宮並不是特例。佛教史家平雅行在《親鸞とその時代》一書中舉出,在比親鸞略早的平安時代後期,延曆寺有一位叫做澄憲的僧侶,活躍在當時的政治中樞之中,同時也是鼎鼎大名的學僧,為天台宗安居院流之祖。

澄憲一共有十子,其中有兩個孩子的母親赫赫有名,就是高松院,她是鳥羽院之女,二條天皇的中宮。換言之,澄憲與皇后育有兩子。這件事雖已發生在二條天皇死後,但在貴族社會人盡皆知。不過,澄憲從來沒有受過任何的處罰。在他之後,安居院流世代由「真弟」承續,所謂「真弟」,其實就是不同於單單師父弟子的關係,同時還是真實的父子關係。這類真弟相傳,在中世佛教界並不鮮見。

親鸞的妻子惠信尼

寺院不「出世」

為什麼會出現僧侶娶妻的狀況呢?如果我們把目光回溯到更早的奈良、平安時代的律令制國家之時,會發現日本有與中國類似的「僧尼令」制度。這個制度,一是私度的禁止,得度成為僧侶需經過國家的批准。二是國家對民間傳道的抑制。平雅行認為,至遲在十世紀中葉,這種國家管控的「僧尼令制度」已經被朝廷放棄。究其原因,得度管理制度原本是與戶籍、稅收掛鈎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納稅人口。隨著戶籍制度漸漸有名無實,以人身支配為基礎的稅收也被以土地為中心的稅收所代替,於是國家也就不再花大力氣去禁止私度僧了。到十世紀末,民間傳道的抑制措施也不再繼續。

當然,國家的得度許可制度並未消失,在國家許可的戒壇(東大寺、延曆寺)受戒仍然是要成為一個「官僧」的必經之途。但是隨著僧尼令體制的放棄,「官僧」以外大量的遁世僧、聖、沙彌乃至半僧半俗者的人數日趨擴大,這樣的轉變使得佛教與社會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寺院的世俗化,就是直接的結果。

事實上,中世寺院並不是一個「出世」的地方。寺院的階層急劇分化,大體上說,可以分為上層的學侶、下層的行人、更下層的下法師,不同的寺院還會有不同的階層劃分。這樣的劃分多半是由出身來決定的。世俗社會的關係,當然也繼續延續到寺院之中。上層僧侶如「大納言法印」、「民部卿律師」這種稱呼,就是由父祖官職的稱呼而來。僧侶佔有大量私產、私房、諸職、莊園,師父與弟子之間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傳法關係,同時也伴隨著財產授予的關係。師父與弟子的關係,比之世俗社會的父子、主從並無二致。因而「真弟相傳」,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產生。

延曆寺戒壇院

由於寺院的階層分化,處於寺院下層和周圍的僧侶娶妻的狀況更為普遍。譬如延曆寺山上是禁慾的「結界」空間,但山下的坂本眾徒以及掌握延曆寺經濟命脈的山徒,乃至在京都以財力和武力聞名的日吉神人、祇園神人就是娶妻生子的。處在寺院下層或周圍的為寺院經濟經營而出力的,主要就是這些「入世」的半僧半俗者。

有趣的是,在延曆寺下屬的青蓮院門跡之中,恰好就有「出世」與「世間者」兩個階層。學者井原今朝男對日光山輪王寺(現在以世界遺產日光山東照宮聞名)的僧侶階層做了分析。除了常年住在鎌倉的座主之外,寺僧可分為似乎並不娶妻的上層「清僧」、剃髮僧形但娶妻的下層先達、山伏、聖,以及最下層俗體並娶妻者,後二者被稱為「下山之輩」。但是「山上」的又怎樣呢?他們在山下建了住房,平時在山下與妻子一同生活。

顯然,娶妻生子並不是下層僧侶才有的現象,即便是位於上層的貴種僧,諸如前面提到的澄憲,就是娶妻的。又如四度擔任奈良最大寺院興福寺別當的雅緣,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後來也做了僧正,女兒則進了宮侍奉後鳥羽上皇。東大寺的一位學僧,死後妻子與四個兒子、弟子爭奪財產,也算不得什麼新聞。

自平安時代以後,上層「學侶」的主流有著輕視戒律的傾向,重視慧學,而輕視禪定、戒律,這也是破戒娶妻狀況的原因之一。《沙石集》裡說,對於僧侶娶妻的問題,後白河法皇有句名言,叫做「藏起來的就是聖人,不娶妻就是佛」。《沙石集》作者無住道曉更是感嘆,當時的世代,「藏起來」的都已經很少了。比起持守戒律的「清僧」,娶妻的在家僧佔據壓倒性多數。

日光山輪王寺

為數眾多的「在家僧侶」

前面提到「沙彌」這個詞。原本在印度佛教中,受沙彌十戒者為沙彌、沙彌尼,而後成年受具足戒方為比丘、比丘尼。但至少在日本這個地方,沙彌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在中世的文書之中,落款者大多是各式各樣的「沙彌」,可以說分布在各行各業。中世的日本,沙彌十戒、在家信者所受的五戒、八齋戒的區分十分模糊,沙彌與在家人的區分也很模糊。以僧形示人卻並未受具足戒者,多以沙彌自稱。這些「官僧」以外的沙彌、聖們,娶妻與否,原本就不在國家的宗教體制管理之下。

足利義滿

於是我們再來看另一種並不屬於寺院的「僧侶」。室町時代有位叫宋希璟的朝鮮使節出使日本,寫了本《老松堂日本行錄》。這位使節發現日本男女大半為僧,感到十分驚奇。當然出家並不意味著入寺修行,平雅行將之稱為「在俗出家」。這類出家者雖剃髮剃鬚為僧形,但依然不離家中生活,甚至仍然掌握著家中權力。顯然,這種與寺院無瓜葛的「在俗出家」者其實是「在家僧侶」,本來就是俗人,當然是娶妻的。

在佛教信仰濃厚的中世,不受國家管控的「在俗出家」是一種普及的習俗。執掌國家權力的如藤原道長、九條道家、後白河法皇、北條時賴、足利義滿等等,全都是這種「在家僧侶」。無論是「在寺」的僧侶,還是「在家」的僧侶,大多都是娶妻生子的。

最後,我們再看看宋希璟所見的奇特景象。一天他訪問赤間關(今山口縣)的全念寺,發現在佛殿和僧舍中,僧眾坐在東側,尼眾坐在西側念佛,僧尼甚至同宿。宋希璟不解,就去問附近居住的一個朝鮮人,那人大笑著對他說,尼僧懷孕之後,會返回娘家待產,生下孩子之後再回到寺院修行。他所描寫的尚是「在寺」的僧侶的狀況,當然,這與「在家」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分別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淨土真宗,親鸞,藤原道長,九條道家,後白河法皇,北條時賴,足利義滿,澄憲,沙彌

相關推薦

評論(668)

相關焦點

  • 日本和尚娶妻生子很奇怪?其實中國和尚不僅能娶妻,還能吃肉喝酒
    尊重對方的民俗風俗,並且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內體驗一下。民俗也是當地的特殊文化,但是我們也知道隨著時間的變遷,每個地方的文化都會不斷地向前發展發生變化。中國古代的很多習俗也跟我們今天大有不同。我們今天的中國人雖然不能時空穿越到那個時代去,但是卻能夠通過一些史料、記錄,去研究古人們的生活風俗。
  • 日本鄉村小調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據他說,在明治以及更早一些時代,這曾是千葉縣的主幹道,至今仍能在路的兩邊見到一些建於彼時的鄉村大宅,門楣上裝飾有唐破風,門前庭院十分整潔,依傍在窗邊松樹被修剪得極為漂亮。Brown’s Field位於一片稻田與杉樹林之間,幾間有上百年歷史的農舍和一間樹屋散落。工具和生活用品,還有幾雙沾了泥的鞋子放在走廊下。
  • 同是佛門弟子,為什麼日本和尚不禁喝酒吃肉,甚至可以娶妻生子?
    (為什麼日本的和尚可以娶妻談戀愛?說好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好嘛,說好的暮鼓晨鐘、青燈古佛呢?唱歌選美這種也就算了,最近大熱的日本電視劇《朝九晚五》還大談帥氣和尚和英語老師談戀愛的故事,這不是對佛陀的侮辱麼!您別說,還真好看!
  • 蘇枕書:懷念武上真理子先生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而《支那現勢地圖》令她注意到日本這一媒介對孫中山習得、實踐地理學所起到的作用。這篇論文,可以說是石川老師強調的京大歷史學實證研究非常典型的一例:回歸歷史現場,分析史料編纂經過,探討某一社會主流見解的形成過程。
  • 中國的和尚需要嚴守戒律,日本的和尚為何可以娶妻生子?
    但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情況出現了,中國的和尚需要青燈古佛的過日子,而日本的和尚能夠娶妻生子呢?佛教原本在印度,在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其實剛剛傳入華夏時,佛教的很多教義是與華夏文明完全衝突的,受到了很大的排斥。隨後,中原的佛教加入了很多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最終自成一派。現在在原產地印度,信仰佛教的人非常少,大部分人都信任印度教和錫克教。
  • 日本女人為啥「偏愛」和尚,天皇下令和尚娶妻,兩點讓他們很搶手
    色戒更是中國和尚必須要遵守的,所以和尚除非還俗,一般來說是不能娶妻生子的,但在中國的鄰國日本,卻不是如此,日本的和尚不僅可以喝酒吃肉,也可以娶妻生子,甚至和尚在日本非常受女孩子的喜歡,許多日本女人偏愛嫁給和尚。
  • 往年今日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往年今日 2020-04-05 0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偉然:歷史地理中的「區域」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早在一九九〇年五月我投考譚其驤先生的博士生時,在考場上譚先生就指示,如果我能考上,就以兩湖的歷史文化地理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選題。譚先生認為,做歷史文化地理,綜合性的區域研究才是第一等的題目。在我之前,他已指導盧雲完成以《漢晉文化地理》為題的博士學位論文。
  • 山本又來了…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山本又來了… 2020-11-18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京質感雜貨店5選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6-08-31 20:34 來源: 澎湃新聞 徐穎 雜貨店是生活在快節奏都市人的心靈歇息處。日本人對於雜貨店的愛好,滋養了街頭大批個性獨居的雜貨店。和看見喜歡的咖啡店就進店喝一杯一樣,每逛一家雜貨店就選幾樣心儀小物,把包裝得仔仔細細的物品丟進手提包,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 蒙古襲來︱對馬島之「魂」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遊戲背景設定在1274年,也就是第一次「蒙古襲來」(弘安之役)之時,玩家扮演境井仁這麼一位日本武士與蒙元帝國的軍隊作戰。以「蒙古襲來」為背景題材的遊戲可以說十分罕見,能夠火到中國的恐怕僅此一部。但與遊戲中對馬島武士的英勇奮戰相比,真實歷史上的對馬島一役並沒有這麼精彩。
  • 巫鴻:漢代墓地中的「門」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圖4在這種學術觀念中,文字材料和圖像之間的聯繫是一種閉合的關聯,不被放進能動的歷史過程中去理解。換句話說,對金石學家而言,水神天吳的形象到底是誰創造的並不重要,他們更關心是否能在經史文獻中找到其根據和出處。這種編撰方法經南宋洪适提出、馮氏傳承並發展轉變,至今仍被許多現代學者所採用。
  • 為什麼日本和尚可以肉食妻帶?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和尚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苦行者,平生常伴青燈古佛;要是浪漫一些的話,會天馬行空幻想和尚是隱逸佛宇的武林高手......無論怎樣,和尚大抵是遠離塵世的人。然而在日本,和尚娶妻、食肉、喝酒樣樣皆可,混入萬丈紅塵,「大隱隱於市」。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05-28 0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17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在歲末暖冬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寫在歲末暖冬 2020-12-0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幸福的和尚在日本,能吃肉娶妻,還受女性追捧
    這話沒錯,但有多少人深思過這種願望和需求背後的真正意義呢,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到另一個地方去看、去玩呢?在我看來,世界那麼大,大大小小的國家那麼多,每個地區因為歷史、氣候、風俗等各種原因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形成了今天不同的世界,而因為每個地方的不同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呆久了難免會導致身心疲勞,此時,潛意識裡會有一種 嚮往自由的聲音在召喚你,催促你行動起來去旅行,旅行可以體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可以感受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可以拓寬心靈的視野去飛翔,
  • 聖拉扎爾火車站後面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聖拉扎爾火車站後面 2020-04-19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葉酸知多少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葉酸知多少 2020-07-11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9 12:2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