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2020-12-09 雲南網

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成績顯著

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自創建以來,承擔著為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才和民族幹部的重任。多年來,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始終奉行「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以「發展職業教育,振興民族經濟」為宗旨,秉承「崇德尚能,至善至美」的校訓,堅持「辦民族特色學校,育專業技術人才,為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理念,打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和諧平安校園環境。近年來,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在長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民族職業教育工作新經驗、新做法,在民族文化繁榮、民族教育振興、民族幹部培養、民族關係的和諧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是唯一一所省屬民族類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結合在校民族生比例達70%以上的實際,把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做好組織保障、制定工作規劃、形成教育氛圍、做好民族傳承和彰顯教育特色等工作,社會反響較好,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中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為推動區域文化發展和邊疆繁榮穩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中,努力突破長期存在的「三道關」現象。

突破語言關。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職業學校教育扶貧政策的持續向好,邊疆民族地區受教育面不斷擴大,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邊疆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源源不斷湧向城市就讀。但受民族貧困地區傳統意識和民風民俗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只會講本民族語言,在溝通上存在普通話語言障礙,學校的普通話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全面開展普通話教學、考證活動,以及各民族教師與學生拉家常活動。通過用本民族語言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顧慮和因語言不通帶來的問題。

突破衝突關。學校的有部分學生是步入社會後又重返校園,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學校管理模式。學生們來自不同區域,存在民族風俗、生活習慣不同,對新環境適應緩慢、難以融入班集體等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舞臺,讓學生了解各民族的民風民俗,達到相互融合,創建美美與共的和諧平安校園的目的。

突破磨合關。隨著社會對日益增長的優質、多元、個性化的需求明顯增大,部分學生心理狀態尚未成熟,欠缺人際交往能力,初來學校難以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低,互相磨合時間長,這給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帶來了一系列難題。為了解決各民族學生之間因語言不合、生活習俗、理解能力不均衡等原因產生的矛盾,學校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社團活動,帶領學生參觀風景名勝區和各類社會活動,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促進溝通交流,大大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學校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措施,圍繞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團結教育方針,深入發掘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涵。入學第一課就開展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教育,宣講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認真開展「56個民族是一家」主題宣傳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學生管理以及校園生活中,以突出重點,多元聯動為宗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精準發力解開矛盾癥結;培養師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加強素質教育,編寫雙語教學課本、開展雙語教學並做到四個「定期」。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裁判培訓、民族舞蹈、民族服裝服飾、民族音樂等教學培訓;定期參加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說課比賽,多次取得一、二、三等獎的好成績;定期開展少數民族教師教研活動;定期開展民族教育教研活動,為師生提供展現自我、提升自我的渠道。投入資金,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實訓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文化長廊,開展各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活動和優秀文化傳承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德、智、體、美、勞教育教學全過程,得到了廣泛認可,獲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示範基地」「雲南民族優秀文化教育示範學校」,2020年,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命名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為「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學校」。

安璟/供稿

(責任編輯 蘇宇簫)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農融: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自治區每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大力培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典型。「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有34個單位和39名個人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00個單位和299名個人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三是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
  • 全國人大代表農融: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廣西經驗」
    自治區每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大力培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典型。「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有34個單位和39名個人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00個單位和299名個人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三是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
  • 廣西欽州監獄與東興市京族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共建活動
    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動監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新發展,12月11日,欽州監獄副政委岑海洋帶隊一行10餘人赴東興市京族學校、東興市江平鎮司法所開展「山海相連心手相牽
  • 欽州監獄與東興市京族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共建活動
    廣西新聞網欽州12月22日訊(通訊員 王斌 楊雪華 梁華劍)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動監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新發展,在自治區監獄管理局的指導下,近日,欽州監獄副政委岑海洋帶隊一行10餘人赴東興市京族學校、東興市江平鎮司法所開展
  • 彭清華在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去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全面分析當前我國民族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重點,對於引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條例》網絡知識競賽題庫
    、民族節慶活動中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A)A.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 B.愛國主義教育基地C.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D.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3.自然資源、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規劃建設新型城鎮應當體現
  • 努力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
    要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一體化建設,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貫穿落實到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各族師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切實增強各族師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
  • 「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邱洲才:架起心連心的「民族橋」
    「民族橋」,成績突出,今年9月,他被授予「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邱洲才。工作中,他走到哪裡就把民族團結宣傳到哪裡,學習宣傳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2012年以來主動到區直單位、鎮(街)、社區開展宣傳教育150餘次,在全區營造了良好的民族團結工作氛圍,推動武江民族工作取得進步、走在前列。
  • 你應該了解的民族團結100個小知識(二)
    答: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Q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大意義是什麼?答:適應新時代發展歷史方位,以各族群眾為主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途徑,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Q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 民族團結之花盡情綻放——都蘭縣香日德鎮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1.村幹部引導村民增強民族團結意識都蘭縣香日德鎮沙珠玉村黨支部書記曲加太是一名藏族幹部,擔任村幹部以來,他用自身一點一滴的言行詮釋著一名村幹部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的宗旨,憑著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民族團結的熱情,將全部身心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和各級組織的認可
  • 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南明區開展專題培訓
    12月11日,南明區召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專題培訓會,貫徹落實貴陽市關於「九進」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著力提升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能力水平。培訓上,宋慶松圍繞如何正確認識、理解、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進行詳細闡述。培訓指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要載體和重要抓手,「九進」工作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體現形式,對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只有不斷提高「九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提升全區各行業創建工作的覆蓋面,才能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
  • 民族團結一家親|快點看過來!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學習民族團結進步相關的小知識吧~~1、黨的十九大提出民族團結進步方向是什麼?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2、《憲法》對我國多民族基本國情是怎麼概括的?
  • 麗江美泉村:民族團結進步 鄉村旅遊紅火
    近年來,這個由納西族、白族、漢族組成的小村莊,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振興民族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民族和諧大力發展民族經濟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基石,也是維護少數民族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前提條件。麗江市拉市鎮美泉村始終注重發展民族經濟,培植優勢產業。
  • 麻陽縣檢察院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知識測試
    為進一步推進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高全院幹警對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知識的知曉率,近日,麻陽縣檢察院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知識測試活動,本次考試共有30名幹警(含書記員)參與。據悉,本次測試採用閉卷、筆試答題的形式,以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國家法律法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團結進步等知識為內容進行了測試。旨在通過以考促學的方式,增強全院幹警民族團結進步意識,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宣傳教育力度,營造濃厚的創建工作氛圍。
  • 【民族大團結】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
    對民族團結了解多少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些民族團結進步相關的小知識吧!1、黨的十九大提出民族團結進步方向是什麼?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 教育部通知:鼓勵貧困地區普通話教學,五大原因促教育經濟發展
    文/婕拉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普通話」作為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通用語言,起到了人與人有效溝通的作用。但在教育界,有很多偏遠地區的學校,受經濟發展的影響,無法將普通話普及到校園之中,讓孩子們難以走出小鄉村,影響孩子與社會的融入。
  • 教育現代化2035背景下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民族教育事業現代化的歷史經驗。民族教育事業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吳明海從理論層面對歷史經驗進行了抽象與提煉。他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歷史經驗是不斷深化民族教育「理論、政策與實踐」的三維互動體系,並指出該體系由基本理論建設、興學、教育扶持、課程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等五大有機統一的子系統構成。
  • 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培養:從教育起點公平到教育過程公平
    筆者認為,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分層教學、建立學習小組、本科學生參加科研、讓多民族文化成為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對少數民族文化給予回應等途徑,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提高學業成就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成為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少數民族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同心共鑄生命線——甘肅省肅北縣建縣70周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巡禮
    如果說「祁連聖地」「夢柯冰川」「黨河溼地」......這些讓肅北引以為傲的名片,大多是源於自然的饋贈,那麼「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這些榮譽,則是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歷屆肅北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同心協力團結奮鬥的成果,它更是一張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新名片。
  • 「開學第一課」的紙飛機背後的團隊,「新工廠創客教育」獲 HAX...
    「開學第一課」的紙飛機背後的團隊,「新工廠創客教育」獲 HAX 百萬級融資 作者:36氪 發布時間: 2018-11-07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