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漫遊——一段書店與文學的尋訪之旅》:全世界的書店都在這裡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書店漫遊——一段書店與文學的尋訪之旅》

  [西班牙]豪爾赫·卡裡翁 著

  侯健 張瓊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書店永遠處於危機之中,總會面對新書和內涵的矛盾,書店總是處於文化批評的漩渦中心。書店是流動性的、暫時的,當經營不佳時,它就可能從世界上消失。

  當你走進一家街邊小書店時,可能被突如其來的安靜包裹,可能發現令人驚喜的圖書,可能被典雅的裝潢吸引,但更加可能的是——發現書的擺放有些令人費解。大文豪本雅明在《巴黎拱廊街》中寫道:一家書店會把愛情故事和彩色插畫集擺在一起,把描寫拿破崙的書放在某位少女回憶錄上方,在夢的解析中夾雜著一本菜譜,描寫英倫風土人情的書會挨著福音書……

  如今不少書店已經淪為旅遊景點,也不少成了咖啡廳的配件,一家書店是不是真正專業,真正服務於閱讀,愛書人一眼便能看透。「每一家書店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縮小體,書店是屬於我自己的世界地圖。」《書店漫遊——一段書店與文學的尋訪之旅》(下文簡稱《書店漫遊》)中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想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座城市,先去它的書店吧。

  幾天前,我見到了《書店漫遊》的作者、巴塞隆納龐培法布拉大學教授豪爾赫·卡裡翁。卡裡翁年過五十,在學校除了開設文學創作等課程外,還教授了一門並不熟悉卻聽來有趣的「旅行理論」。熱愛旅行的卡裡翁利用他豐厚的假期與出國訪學機會幾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便來到北京,沿大運河一路南下遊至江南。幾十年間中國的變化天翻地覆,再次來京的他不免震驚,眼前一切與他記憶中的城市已截然不同。

  在每個城市遊覽時,卡裡翁都會去當地有名的特色書店或周末書攤逛逛,帶回幾本當地經典書目作為紀念。《書店漫遊》中他將幾十年去過的書店盡數寫入書中,倫敦的敦特書店、巴黎的書友之家、莫斯科的作家書店、柏林的查特文書店、舊金山的青蘋果書店、巴塞隆納的阿泰爾書店、雅典的波德裡亞書店、劍橋的三一書店、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阿維拉書店、都靈的盧森堡書店、熱那亞的博齊書店、墨西哥城的鐘擺書店、伊斯坦堡的魯賓遜書店、開普敦的朗知書屋、聖地牙哥的重金屬書店……那些或新或舊的書店目睹著歷史的推進記錄著各種各樣的動人故事。

  歷史的當事人

  瓜地馬拉的思考者書店是卡裡翁去的第一家有影響力的書店。書店誕生於戰亂之中,它引進了大量引領思想的書籍,舉辦文化派對和展覽,很快就成了抵抗和開放的中心,一度影響了這個國家的發展。在思考者書店,卡裡翁買了許多「正常書店」不會賣的書,比如《夠了,瓜地馬拉》和《暴力的手段》。不過,這家書店只存在了短短十二年,在2006年就關門了。

  「沒有人知道,我曾在這家書店中度過了一段很快樂的時光。」卡裡翁說,如今書店來來去去,似乎消逝地很快,「對於書店的探索也是我自己人生發展軌跡的探尋:哪些書店已經關門歇業了,哪些換了地址,哪些開了分店,甚至把分店開到了國外,哪些改變了經營策略,哪些開了網店。」正如他這些年所見,當下很多書店正處在衰敗或消失的過程中,它們迫切地需要被記錄下來,書店的生存狀態需要人們的關注。在許多國家,思考者這樣的書店都在消亡,或是只有網上書店,但許多書店都與思考者書店一樣,曾在文學和歷史中站在舞臺中央:鸚鵡書店在十七世紀的經營者曾是莎士比亞的編輯;「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店」福伊爾書店輝煌時期,其舉辦的「文學午餐」遠近聞名,從1930年至今,有超過1000名作家在書店用過午餐,包括蕭伯納、邱吉爾、艾略特和約翰·列儂。南丁格爾常光顧的斯坦福書店也有著與名人的不解之緣——小說中,福爾摩斯正是利用了斯坦福書店繪製的地圖成功破解了「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一案。

  最有名的關於書店與文豪之間的故事莫過於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所寫到的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筆者記得其中有一章就叫《莎士比亞圖書公司》。那時海明威任美國駐歐洲記者,戰亂中生活十分困窘,還未成名的他囊中羞澀時路過這家書店,女老闆親切與他交談。他借了幾本書,但窘迫地是身上並沒有帶足夠的錢。女老闆笑著告訴他,以後有時間再來付錢。這種無條件的信任讓懷揣著幾本珍貴書籍的海明威激動又感動。日後他經常光顧這家書店,與龐德、菲茲傑拉德、喬伊斯等大作家在書店中暢聊,書店成了文豪們的派對之所。這對海明威的影響巨大,他寫下的「假如你年輕時有幸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巴黎都與你同在」這句話在今天成了巴黎的文化名片。

  三百歲的書店

  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店是哪個?光看開張時間可不夠。一家書店存活至今,要有完整連續的經營記錄。中途沒有關張過,意味著要躲過近幾百年了大大小小的戰火紛爭、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多次國籍變動而屹立不倒。

  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上寫:「貝特朗書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店。」這座位於裡斯本的書店如今已成一家「網紅」書店,無數遊人爭相對著書店紅色牌子拍照,牌子正中大大的字母B是「貝特朗」的首寫字母,下面驕傲地寫著書店的成立年份「1732」。貝特朗書店自成立至今近三百年不但經營不斷,留下了翔實的資料佐證。相比之下,巴黎的德拉曼書店就不那麼幸運了,雖然建立於1700年,但中間遭遇過一次火災,令書店歷史記錄被焚毀。

  早期的書店是什麼樣子呢?《書店漫遊》中寫道,那時的書店「充滿了古舊和莊嚴的氣息」。舊書店真正流行起來是在十八世紀,那時的書店大多是出版社旗下所有,出版社兼具出版與賣書的功能,書店相當於出版社的展示櫃與門市部。一些流動的書販也會背著裝滿書的大包挨家挨戶推銷圖書。那時的書店裡不僅有印刷圖書,還有許多珍貴的手抄圖書,甚至可以根據客人的要求定製圖書,當然私人訂製的圖書價格不菲,對普通人來說類似奢侈品。相比之下,那時人們更偏愛手抄圖書,直到二十世紀,印刷圖書才完全取代手抄圖書。

  當時有兩種存放圖書的方式,一是用書架,二是用抽屜或箱子。圖書是不帶封皮的,顧客可以親自為選中的圖書挑選封皮,也就是說同樣一本書,光看書封面可能各式各樣、五顏六色。在歐洲,圖書被統一裝訂的習慣始於1823年,那時裝訂器開始普及,「書店與圖書館越來越像」。卡裡翁作為一個愛書人,家中有五千多本圖書,他會定期補充新書,將看過的舊書捐出,保持著數量的穩定,這相當於一座私人圖書館。

  網絡時代的消費主義

  大約從十二世紀末開始,圖書成為了一種商品,因為圖書的稀有,其價值甚至可以用來做財產抵押。據《書店漫遊》考證,圖書典當行業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中期,直到複印機的出現才消失。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圖書逐漸成為了可入尋常百姓家的日常物品,書店也因此成了城市中受人喜愛的地點。但如今不可否認的是,幾乎所有的書店都在轉型中尋求生存,一方面網絡書店的零成本讓實體書店的經營每況愈下,另一方面電子閱讀的發展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令整個出版業風雨飄搖。

  卡裡翁告訴筆者,在他的國家西班牙,圖書定價是由政府機構統一評定的,出版社不能隨意定價,這就意味著大部分的圖書不能隨意漲價;同時網絡書店不能以很高的折扣促銷,圖書不能隨意打折。卡裡翁聽說中國的網上書店許多圖書的定價在四到七折時相當震驚,連連感嘆,如果這樣打折,那麼實體書店就會受到更大的衝擊,所以與中國的書店相比,歐洲的書店還是相當幸運的。

  「世界上的許多書店都在觸覺上營造更好的閱讀環境,例如英國的託平書店就僱傭木匠製作木質書架。」卡裡翁說。不過更多的書店會在裝潢設計上下功夫,打造「最美書店」。從眾多書店的生存之道可以看出,一個書店想要長久立足,吸引年輕人是一大法寶,書店的經營者必須具備足夠敏銳的文化嗅覺,如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書店就曾是「垮掉的一代」的潮流聚集地。

  如今,書店將全世界的人們聯繫在一起。梵·高用過的筆記本在米蘭設計出來,可以在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書店買到,筆記本的生產地來自中國。

  連鎖書店同樣成為了現代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環。許多連鎖書店就像星巴克那樣,以飛快地速度攻城略地,引領著書籍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市場。在美國,大型連鎖書店的競爭對手是亞馬遜。

  卡裡翁採訪了連鎖書店水石書店的成功秘方,這家書店的老闆清楚地意識到,要與網上書店競爭,就要發揮實體書店的獨特價值,用人文關懷和與讀者的獨特互動彌補價格上的差異,這些是讀者在亞馬遜無法體會到的。書店一方面給店員很大的權力,他們可以決定選擇什麼樣的書,而不允許出版社在書店買展臺做廣告,另一方面書店在為愛好文藝的人提供服務時,也不能把其他顧客拒之門外,任何人都會在書店感到自由自在。

  書店的未來是什麼?誰也說不清,但至少卡裡翁的記錄能夠提供一些線索。以後你去旅行,請留意那些不起眼的書店,買上幾本書。如城市之光書店牆上的標語:歡迎你,請坐,開始閱讀吧!(蘇白)

相關焦點

  • 北京書店漫遊之旅:從南鑼鼓巷到琉璃廠
    北京書店行手繪地圖小眾書坊page one北京坊店一角北京有多少家書店?數不清。作家、書評人綠茶,可謂書店的重度愛好者。在他眼中,這些新老不一的書店,不僅內裡各色圖書讓人著迷,而且和周邊環境一起,構成了北京的文化肌理。沿他提供的線路尋訪書店,不僅能看書、看書店,還可以看到北京的歷史脈絡和風情。且讓我們隨他,做一次逛店訪書之旅。
  • 北京書店漫遊之旅(之三)
    老闆李蘇皖媒體人出身,熱衷於做各種詩歌、戲劇和觀影活動,在書店導演了好幾場浸入式話劇。  開張沒多久我就聞著味去了。果然,店堂的格局、色彩和選書都很對味,而且每次去都有變化,空間利用率特別完美。我忍不住畫了一張碼字人,沒想到蘇皖小姐看著喜歡,給做了張藏書票,這是我的書店小畫第一張藏書票。  碼字人離東直門不遠,騎單車先到當代MOMA,這裡有一家庫布裡克書店。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開書店前期準備之——如何確定書店的定位
    你好,歡迎來到做書學院,這裡是孫謙的《從0到1做一家書店》課程。做書店,不簡單,我將和你一路同行。 這節課我們來講:如何確定書店的定位。 在開始講課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第一節課中我們講了幾種不同類型的書店。
  • 南京與蘇州,先鋒書店與誠品書店,誰更勝一籌?
    如果你在南京,先鋒書店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在蘇州,或許誠品書店也是個絕佳的去處。小編的五一假期已經畫上了句號,這次去南京感受了一趟文藝之旅。先鋒書店——這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讓我聯想起之前去過的蘇州誠品書店。兩家書店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文藝青年打卡聖地。
  • 是書店也是「酒店」
    之前分享過可以睡的書店,其實我要說的都是書店自營的酒店或民宿。總共找了七家,接下來慢慢分享。  大理雜字文學森林是雜字創辦的。什麼是雜字?後來,看著雜字做獨立出版、獨立書店,還有開民宿、賣文創產品,與其說看著她長大,不如說我們彼此見證了對方的成長。雜字文學森林依然具備書卷氣,在房間的很多角落都有呈現。比如你在房間的門上,可以讀到夏宇的詩;再比如,衛生間裡有書,位置剛好是坐在馬桶上,伸手可以夠到的地方,我記得我曾坐在馬桶上看過雜字自己出版的《我們這兒盛產蛇精病》。  雜字文學森林的一層大廳也有書區。
  • 北京寶藏書店地圖,帶你一鍵開啟漫遊之旅!
    也是每一個浮躁人兒的「精神充電站」文化氣息相當濃厚的北京當然從來不缺少獨具一格的各種書店不如挑選上一家,獨享一段愜意的時光·鍾 書 閣· 海澱區融科資訊中心B座B2十分魔幻的北京「ZUI美書店」,每一處細節都體現出獨特的設計感和空間感。
  • 以書店之名
    這是PageOne書店的Slogan。一本書,或者一段新的人生,皆由「1」開始。2021的書店日曆,也由此揭開新的序章。:2021書店日曆》naive 理想國03翰林書店在新疆市民中已經有口皆碑,它的第一家店設在石河子市,獨特休閒環境設計與閱讀空間、文化活動的結合讓它很快就在網上走紅,成為許多文藝青年的「打卡」之地。
  • 在書店的角落裡,發現更廣袤的世界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汪天艾/文六月初,西班牙作家豪爾赫·卡裡翁受塞萬提斯學院之邀攜自己的中文新書《書店漫遊》與中國讀者相見。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的活動中,作者尤其談到書店、圖書館和個人書房三者之間的關聯。
  • 紐約Strand書店為何是世界上最棒的書店?
    視覺商品部的阿曼達則透露,最喜歡非虛構文學的部分。「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因此能在一個地方同時讀到作者的人物傳記、回憶錄、書信、文章和批判理論真是太棒了!」書店的市場經理布裡安娜表示,「在我們書店的主層為禁書設立了一個適宜的地方。每當有學校組織參觀書店,我總會停下來試圖解釋它。我很高興書店鼓勵讀者了解全球範圍內爭取言論自由的事情。」
  • 好久不見,我的最美書店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通訊員:方所方所,心靈棲息之所這處由林立書牆構成的流動空間,是奪目的廣州文化地標,也正是這片底蘊深厚的熱土,讓它得以恣肆生長,它與廣州,與廣州人,共榮共生。毛繼鴻告訴記者,「我的第一個小孩跟我的書店都是2011年11月降生的,我把書店看成是自己的小孩。我跟女兒說這是她的弟弟。
  • 全球最美書店:阿根廷雅典人書店
    看書是一件很講究氛圍的事,如果你能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雅典人書店看書,那一定是今生都很難忘的一種體驗。雅典人書店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鬧市區雷科萊塔區的聖菲大街1860號,在1919年完工的這家「壕無人性」的書店,其實是改建自一家老劇院,共5層樓,其中書店佔3層,總營業面積達到了2000多平方米,是全球第二大書店,這家書店也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全球最美書店。
  • 咪咕雲上VR書店,開啟360°「書」適生活!
    在數字閱讀大會,小編驚喜地發現了一個「便攜避難所」——雲上VR書店,在這裡你可以足不出戶就能「雲端逛書店」,360°實景還原線下實體書店場景,體驗VR黑科技打破文字次元壁的視覺衝擊,讓書中的人物和場景躍然眼前。
  • 書店店員體驗回顧丨書店版「變形記」,記憶一輩子
    書店」的「書店店員體驗」活動。每當我們翻看書店和體驗者反饋回來的照片,內心仍舊興奮而感動。2020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對於不少書店來說也很艱難,感謝所有的書店店員體驗者親身參與,努力工作用實際的行動助力書店揚帆再起在這裡,我們仍要道一句:「謝謝!」
  • 犀牛書店
    我一直是邊翻書邊聽他們閒聊的,不一會兒聽著聲音突然沒了,抬頭一看女孩們已經空著手走了,店家方面也只剩下了一個,我樂得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瞧書。這家書店的定位是文史哲舊書,書的品種倒是不俗。首先在一進門靠東牆的架子上就發現一排上海書店八十年代影印的民國文學老書。
  • 社區書店萌萌噠
    所以,昨日,當看到家門口的「新華·愛書客」正式開業時,她說自己的幸福感噗噗往上升,將之稱為「家門口的小確幸」。  「新華·愛書客」由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打造,位於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1號門,被定義為「商圈中的社區書店」,這既是這家國營老字號書店首次嘗試入駐商業購物中心,也是濟南的首家社區書店。
  • 星辰文藝|黃亮斌:寫過《圭塘河岸》,我在書店巧遇過生命的高光
    十年前從城市中心搬遷到南城後,我到書店購書就越來越罕見了。但是這個周末,我還是趁著休息日進城,去了趟長沙市定王臺省新華書店圖書城,在這裡看到自己的新書《圭塘河岸》岸然地擺在入門顯眼處,內心還是抑制不住激動,甚至浮現出所謂登堂入室的幻象。
  • 革命性的一幕:全新的在線書店與獨立書店聯合對標亞馬遜
    亨特說,「但是,這非常令人欣慰,因為我們一直都有收到來自書店的消息。比如『感謝上帝的到來,讓我們有能力支付房租和今年的健康保險。』『如果您要在糟糕的環境中工作並且承受巨大的壓力,最好能讓自己從事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工作。』」作為一家B型企業(共益企業),Bookshop 的使命是「通過支持獨立文學社區的發展來造福公共利益」。
  • 逝去的傳統書店
    特色書屋奮起守護實體書店  近幾年來,全世界的實體書店經營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網絡書店似乎成了人們的首選,鮮豔的界面、快捷的送貨流程、實惠的價格等等,這些無一不成為它們替代實體書店的理由。  Page One:東西風交融就在這裡  Page One是一家由新加坡人創立的特色書店,在新加坡、香港、中國臺灣、泰國等地都有分店。書店剛剛開業時在各國非常時髦,在北京也不例外。而此次尋訪的地點正是在北京的國貿三期的地下二層。
  • 蘇州誠品書店,不僅僅是書店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陪你出去走走。身體和心靈總得有一個在路上,如果你也喜歡旅行,那麼就一起去看看這美麗的世界吧。每到一座城市,都應該去當地的書店看一看,尤其是有一些十分有設計感的地方,比如蘇州的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是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分店,位於金雞湖畔,一進門就是標誌性的高18米、寬6米的72級大臺階,是一個拍照聖地,很多遊客都會選擇在樓梯拍下誠品的第一張照片,不過這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有一大批的驚喜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