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第一關 匾額作者成謎 錯別字鑄就佳話

2020-12-19 小旅兔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裡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大概是從小學語文課上學習《長城》這篇課文開始,心底就埋下了一顆種子——長大後我一定要去遊覽八達嶺長城。後來,我遊覽的第一段長城卻並非八達嶺,而是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

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作為我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山海關有太多值得一去的理由。不管是北依燕山、南臨渤海的磅礴氣勢,還是「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的獨特建置,不管是600餘年的厚重歷史,還是長城特有的文化凝聚力,都深深吸引著我,以至於我一到北戴河就直接奔赴山海關。

我是從靖邊樓進入天下第一關景區的。靖邊樓坐落在山海關城東南,是明代徐達建關時所建的一座角樓,山海關督師曾在這個「指揮部」坐鎮山海、督師遼東、調度兵馬。重修過也重建過,後來毀於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中。我們如今所看到的雙層磚木結構、九脊歇山重簷頂還帶有56個箭窗的建築,是仿照明代原貌復建的。我抬頭仰望,藍天白雲下,靖邊樓那仿明式彩繪格外莊嚴絢麗。

從靖邊樓出來,沿著長城一路向前。遠方是連綿起伏的山巒,眼前是隨風飄揚的旗幟,身旁觀光遊覽的遊客來來往往,我行走其間,思緒萬千。看到長城上的炮臺和士兵銅像,我不禁遙想,當年山海關的將士是否像辛棄疾詞裡寫的那樣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他們站在城牆上遙望時是否也曾思念自己的故鄉?

前方遊客多了起來,熱鬧非凡,我知道,天下第一關城樓到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箭樓,高13.7米,上下兩層,比靖邊樓多了幾分威武雄壯。站在鎮東樓俯瞰或遠眺,均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的鎮東樓,儘管歷經過數十次修繕,「天下第一關」的雄姿依舊不減當年。

鎮東樓正中央門楣上方有一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蒼勁有力。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這五個字居然有兩個錯別字!其中,「天」字上橫長下橫短,而「第」字被寫成了草字頭。這塊匾額沒有落款,關於它的作者眾說紛紜,而關於匾額上那兩個錯別字卻流傳著一段佳話。

傳說這塊匾額是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寫,他把「天」字的上橫加長,寓意此「天」再大也沒有「天子」大,將「第」字寫成草字頭寓意為自己只是一介草民,無力與天子爭第一。故事的真實性倒是不必太在意,單是瞻仰一下這塊匾額、欣賞一下匾額上的書法就已經足夠了。

城樓下有身著官兵服裝的人在售賣通關文牒,「奉天朝牒行制,有過關客旅系××人氏,姓×名×,於己亥之年……」他一本正經地讀通關文牒的樣子,霎時間讓人有種穿越時空之感。穿過城樓可到達甕城哦。甕城雖小,它的作用卻是不容小覷的。

之後我遊覽了山海關古城,本想去參觀下山海關長城博物館,無奈剛好趕上博物館閉館,只得帶著遺憾離開了。離開的時候,透過古老的城牆,我仿佛看到了山海關那些斑駁而又閃閃發光的歲月……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威武雄壯
    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的山海關,因其枕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其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是明長城東北地區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匯聚了明長城之精華,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長城軍事防禦體系,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邊郡之咽喉、京師之屏障」「天下第一關」之譽。
  • 萬裡長城十三關—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你去過嗎?
    眾所周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對我們萬裡長城的最大讚譽,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共有十三關,分別位於北京、河北、山西、甘肅等十五個省、直轄市,十三關各有各的特點與風貌,今天夢夢想向大家介紹的正是萬裡長城十三關之一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 天下第一關的5A景區,牌匾中藏著千古之謎,不得不說值得一看
    這個景區就是位於河北秦皇島的山海關,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關,與鎮北臺、嘉峪關並稱長城三大奇觀,依山襟海,威武雄壯,非常值得一看。在2015年,山海關因管理失範、價格欺詐、景區混亂等多重因素,成為全國第一家被摘牌的5A景點。此後,山海關痛定思痛,並以此為契機,推進體制改革,理順經營權、所有權和管理權,最終盤活了這一旅遊金字招牌,在2018年低調的重回5A級行列。
  • 萬裡長城雁門關曾發生1400場戰鬥,現在什麼樣?「原創」
    國家AAAAA級景區 2018/10/26山西代縣萬裡長城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深秋,我們的車500多公裡奔向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雁門關。鄉間土路上就我們一輛車在奔馳,飛揚起的塵土在天地間消散。本文作者拍攝我們的車在代縣縣城出發繼續向北,在莊稼地裡的公路上行駛20多公裡,突然大山聳立,如同天地屏障,這就是雁門關所處的大山了。
  • 《小王子的幻想謎境》第一關怎麼過 第一關通關攻略
    導 讀 小王子的幻想謎境是一款柔和治癒系的遊戲,童話的幻境和輕柔的音樂給你最溫柔的陪伴。
  • 登高望遠天下第一關,飽覽獨有的海上長城雄姿
    作為萬裡長城第一關的山海關,將中華大地分為關內關外兩大區域,為後世留下不可磨滅的歷史痕跡。進天下第一關,濃厚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山海關作為國家5A級景區,闖關東的第一道關卡,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改寫」明清歷史的地方。如今,在旅遊業的推動下,曾經一度落寞的山海關再次煥發生命的活力。
  • 萬裡長城|中國人的驕傲The Great Wall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中國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總長度21196.18千米,也被稱作「萬裡長城」。入選理由:中國萬裡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是國家當時最主要的軍事性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 弘揚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新華網山東頻道
    匾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的一種優秀文化,匾額文化的發展豐富了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和歷史底蘊。    匾額文化孕育於先秦,萌發於漢魏,成長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最早出現匾額的時間是漢高祖六年,蕭何題寫「蒼龍」「白虎」兩關之匾額。
  • 「萬裡長城第一臺」實現沙海「逆襲」
    「萬裡長城第一臺」實現沙海「逆襲」 2020-12-25 17:01: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2020年12月25日 17:01 來源:新華網
  • 「走近收藏」鮮為人知的武威匾額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李學輝匾額是集文字、書法、鐫刻、雕塑、篆印、工藝、美術為一體的一種綜合性文化體現。因內容的不同,稱謂也有區別。掛在朝堂、府衙稱官匾;掛在民間院戶門頭,稱門額。凡有古建築處,就有匾額。匾額式樣多變,具有裝飾性,與所處的建築相互輝映,表現了古代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 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作者/張仲亭 匾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的一種優秀文化,匾額文化的發展豐富了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和歷史底蘊。然而,匾額應用和發展的長期停滯導致優秀文化日漸流失,匾額文化的無序恢復也可能有損其時代生命力。
  • 張仲亭|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匾額文化孕育於先秦,萌發於漢魏,成長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最早出現匾額的時間是漢高祖六年,蕭何題寫「蒼龍」「白虎」兩關之匾額。自是以後,匾額經歷漫長的歷史發展,從官方到民間,從政治、地理到經濟、文化,題匾掛匾形成了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民國文獻中就留有城鄉「無處不匾、無室不匾」的描述。
  • 關帝廟匾額經典賞析
    匾額是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史料研究價值。匾額集古代思想、信仰、書法、文學、雕刻、篆印、美術、建築裝潢等於一身,成為雅俗共賞,施行教化的典範。遍布神州各處的關帝廟,既懸掛有歷代帝王封賜的匾額,也有歷任官員、士農工商、各個階層信眾敬贈、祈福或還願的匾額,這些匾額跨越時空,被很好地傳承和保留下來,成為關帝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帝廟匾額歷史悠久,寓意深遠,雖歷盡歲月滄桑,至今仍從題匾中感受到關帝正氣浩然、威靈顯赫的英武神韻,充分體現了關帝信仰習俗影響的深遠。
  • 秦時明月:萬裡長城中有十大未解之謎,這些謎團都是什麼呢?
    秦時明月:萬裡長城中有十大未解之謎,這些謎團都是什麼呢?下面小編來跟大家分享一下。TOP10、蜀山和雲中君是什麼關係?歷史上徐福(雲中君,歷史上第一任鬼谷子王詡的徒弟)駕駛著一艘巨船東渡一去不返,傳說是到了日本。《秦漢英雄傳》中,徐福裝神弄鬼,怕被秦始皇看穿(結果被趙高的女婿閻樂看穿了),不得已駕船東渡駕船東渡。秦時裡會這麼坑麼?TOP4、黃石天書黃石天書的出現到底意味著什麼?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武威文廟匾額書寫的內容,縱觀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是向掌管點化狀元的文昌帝君進行讚頌,奉其為文教祖師,如萬世文宗、司命文章、斯文主宰、文昌帝君贊等;第二是集中讚譽古涼州篤實好學,文風昌盛,如書城不夜、孝友文章、天下文明、光聯奎璧、輝增西垣等;第三是記事型匾額,如道光四年文昌宮所存家具什物明細匾、道光四年信眾捐獻財物公示匾是研究文昌宮沿革的重要文物。
  • 寫在一塊匾額上的故事
    寫在一塊匾額上的故事文/田啟禮來到河南省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平臺辦事處田老家村,走進有著330多年歷史的歸德田氏先祠,在古香古色、莊重典雅的大殿門頭上方,懸掛著一塊黑色木製匾額,上面陰刻「荊槐堂」三個歐楷大字,下方落款「田英章題」,端莊大方,筆刀有力,塗以黃色金漆,熠熠生輝,格外耀眼。
  • 旅行攻略丨天下第九關——山西陽泉娘子關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旅行攻略丨天下第九關——山西陽泉娘子關娘子關現存關城築建於明代時期,娘子關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匾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臺、點將臺、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唐代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 鮮為人知或業已消失的武威匾額
    有清一代,名人輩出,所留匾額頗多。較能反映武威較深的人文積澱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因各種原因,武威匾額存世量已不多,但因文化工作者朱子云、馮天民、黎大祥、宋振林等先生的搜集、整理,部分匾額雖原匾不再,但內容卻保存了下來。按匾尋跡,匾額背後浮現出的是幾多興衰,讓我們可以從中覓出一點歷史的印跡和與之相關的淵源關係。
  • 山西有個萬裡長城第九關,因唐朝公主而得名,古代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於中國的萬裡長城,我總有種莫名的情愫,長城不僅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在浩瀚如煙的中國歷史長卷中,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這幾年我陸續的走過了全國很多地方的長城,當我來到山西的娘子關,依然為眼前的畫面所打動,這個因唐朝公主而得名的長城,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