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萬裡跨龍頭,縱目憑欄更上樓,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在每一個國人心中是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它以蜿蜒萬裡和氣魄雄偉而享譽世界,多種耀眼的光環纏繞使她成為中國的象徵和驕傲。而說到長城,河北省是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堪稱歷代長城的「博物館」。然而秦皇島山海關更是河北旅遊的一張名片,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匯聚了中國古長城的精華,有著「天下第一關」的稱謂。跟隨腳步一同帶你走入山海關古城,感受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冬日美景。
2014年,中國長城旅遊市場推廣聯盟正式成立,近年來,從河北省旅遊局改為河北省旅遊委,再到組建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始終努力做好聯盟的組織、聯絡,協調工作,在文化和旅遊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推動了長城旅遊聯盟營銷不斷邁上了新的臺階。
2020年12月10日,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的2020中國長城旅遊市場推廣聯盟活動在秦皇島市舉行。中國長城旅遊市場推廣聯盟成員增加到15個省區市,並一致通過新修訂的《中國長城旅遊市場推廣聯盟章程》,籤署《中國長城旅遊市場推廣聯盟倡議書》。隨著越來越多的身份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長城的保護修繕、文化發掘、文化傳承、環境提升和文旅融合發展進入了全新階段。這就意味著長城文化旅遊將開啟嶄新的篇章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任憑紛飛的繁華年歲匆匆而過,滄海桑田之間,到頭來只剩下冰冷斑駁的軀殼,駐足凝視的後人只能掩面嘆息。作為萬裡長城第一關的山海關,將中華大地分為關內關外兩大區域,為後世留下不可磨滅的歷史痕跡。
進天下第一關,濃厚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山海關作為國家5A級景區,闖關東的第一道關卡,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改寫」明清歷史的地方。如今,在旅遊業的推動下,曾經一度落寞的山海關再次煥發生命的活力。
多年未曾謀面的山海關景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曾有過短暫的低潮期,也有過混亂的迷茫期,執拗的山海關努力地汲取經驗、總結教訓,不僅讓白天的景區活力如初,還擦亮了古城的繁華一夜。城樓上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歲月長河中無盡的往事。望著眼前這壯麗的景色,輕輕撫摸著這古老的城牆,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古代勞動人民修建長城的情景。
看俊秀美景-角山長城
到山海關看長城,角山是必去的一個景點。蜿蜒的山巒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其龍頭伸於渤海之中掀浪戲水,人們俗稱此地為「老龍頭」。登上老龍頭,面對波濤洶湧、雲水蒼茫的大海,可以飽覽這獨有的海上長城雄姿;縱目澄海樓,又能欣賞山海之間的壯麗景象。角山長城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城北2.5公裡。集山、城、寺為一體,被譽為中國萬裡長城的龍角,也稱為萬裡長城第一山、
角山是萬裡長城從老龍頭起翻越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及山海關北部山巒屏障的最高峰,海拔519米,峰為大平頂,巨石嵯峨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
角山長城建於明洪武初年,全長1960米,城牆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築,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隨山就勢,城牆外側十分險峻、難於進攻,內側十分低矮、便於登牆作戰。角山長城是明朝遼東鎮和薊鎮兩座軍事重鎮的界線,建有敵臺戰臺5座、關隘1座。
角山山如其名,巨石嵯峨,好似龍首戴角。這裡是萬裡長城的龍頭,是越過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萬裡長城第一山」。角山景區主要景點有山門雲海、棲賢佛光、山寺雨晴、瑞蓮捧日、長城倒掛、松林細雨、神女浴日、曲徑通幽、凌空飛渡,有旱門關、鎮虜臺、蓮臺、魁星閣、甘露亭、望海觀音、肖顯讀書處、關帝殿、龍神祠等。
天開海嶽,萬裡雄襟-老龍頭景區
「沿著江山起起伏伏溫柔的曲線,放馬愛的中原愛的北國和江南」。不到華北以北,不知何謂祖國遼闊壯美。人人皆知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關」,它在明末的歷史地位讓其聲名大噪,它是長城的終點,萬裡長城在此延伸入海,成為一道完整的防禦屏障。
老龍頭長城的修築始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當時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禦元朝殘餘勢力的侵擾,由大將軍徐達在此修建的山海關前衛哨城。明代中、後期,明代防務的重點由蒙古轉向女真,由陸路轉向海路。老龍頭作為海上防禦的前沿,經抗倭名將戚繼光、兵部尚書孫承宗、巡撫楊嗣昌等數位重臣名將的督師經略和增修加固,成為拱衛京師的海防要塞。
寧海城是老龍頭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明代軍營之一。城內有兵營區——龍武營;武官府邸——守備署、把總署;有祭祀先驅將領的顯功祠,也有請神仙護佑的龍王廟和關帝廟。
有「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之稱的澄海樓是老龍頭的制高點,也是觀海的勝地。樓上匾額「雄襟萬裡」是明代大學士孫承宗所題。另外一塊匾額「元氣混茫」和一副楹聯「日光用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都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筆親題。
燈火璀璨的夜晚,本就矚目耀眼的「天下第一關」五字更顯雄渾,這塊牌匾是由明代大書法家蕭顯所題,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山海關滄桑歲月的有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