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開篇講到「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歷史確實如此。然而真的要統計起來,可能動蕩的分裂時代一點兒也不少,比如400年春秋戰國,400年魏晉南北朝,除此之外,還有一段從907年到960年的五代十國時期。這是「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時代,武將掌握了國家的大部分的權利。
縱觀五代梁唐晉漢周,幾乎每一個朝代的發展軌跡都是:權臣篡位,自立為帝;國王老去,孤兒寡母當政;小皇帝打擊功臣;功臣篡位,自立為帝……也正是這樣一種環境,就出現了將軍與皇帝之間的爭鬥,一個小皇帝打算除掉將軍,將軍卻告知手下將士:皇帝讓我把你們全部除掉。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話說故事的主人公郭威其實並不是一個曹操一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只是時代和形勢把他逼成了一個篡權的將軍。郭威生於公元904年,出身貧寒,不過好在他有一個資本——長得健壯魁梧、臂力過人。這時候唐朝已經名存實亡,長得壯又窮的人,最好的選擇就是投軍。
郭威當然也走了這條路,18歲的時候,他投奔了節度使李繼韜,做了一個親兵,深得李繼韜的喜愛。後來李繼韜又被李存勖打敗,混口飯吃的郭威加入了李存勖的部隊,李存勖建立了後唐。不過這時候郭威也沒有什麼名聲,只能算是一群大頭兵當中稍微有威望一些的小頭目而已。
他的人生真正起家得益於兩個人,一個是他老婆柴皇后,一個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相傳柴皇后本來是後唐宮中的嬪妃,由於後唐很快就被後晉所攻滅,後唐很快就成為了歷史。而經歷了後唐滅亡的柴皇后——此時應該稱柴氏從宮中逃出,在路上遇到了衣衫襤褸的郭威,一見鍾情。《東都事略 張永德傳》當中這樣記載道:
「行至河上,父母迓之,會大風雨,止於逆旅數日。有一丈夫走過其門,衣弊不能自庇。後見之,驚曰:「此何人耶?」逆旅主人曰:「此馬步軍使郭雀兒者也。」後異其人,欲嫁之,請於父母。父母恚曰:「汝帝左右人,歸當嫁節度使,奈何欲嫁此人?」後曰:「此貴人也,不可失也。囊中裝分半與父母,我取其半。」父母知不可奪,遂成婚於逆旅中。所謂郭雀兒,即周太祖也。」
這事倒也是很奇異的,不過柴氏在宮中呆久了,見得英雄豪傑多了,自然也有一些眼光的。郭威雖然此時衣衫襤褸,但是卻長得高大魁梧,加上周圍的士兵對他很敬佩,這樣的男人在亂世當中當然會是一個潛力股。雖然她父母認為她應該嫁給節度使,可她畢竟是再嫁之人,節度使一定能夠看得上她嗎?
再者,她嫁給節度使,過去最多也就是生兒育女,甚至生兒育女的權利都不一定能得到——節度使沒必要對這樣一個再嫁的皇妃客氣什麼;而她找這個落魄的軍漢,軍漢卻會把她當神仙姐姐一般看待,事實也是如此,郭威雖然脾氣暴躁,後來卻唯獨聽取柴皇后的勸諫。興許柴皇后還看過推背圖第十三象:
讖曰:漢水竭,雀高飛。飛來飛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頌曰:百個雀兒水上飛,九十九個過山西。惟有一個踏破足,高獨自理毛衣。
這來來往往的幾個「雀兒」,跟眼前的郭威郭雀兒有沒有什麼關係呢?總而言之兩人走到了一起,柴皇后畢竟是在宮裡面生活過的人,就鼓勵郭威多看書,勸他不要喝酒賭博,使得郭威逐漸從其他大頭兵頭目當中脫穎而出。而這時候,他的伯樂劉知遠也出來了,他幫助劉知遠建立後漢,劉知遠則提拔他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
不過,郭威比較順風順水的日子就這樣結束了。公元948年,劉知遠逝世。雖然後漢隱帝劉承祐一開始也任用郭威打敗契丹,但是後來漸漸地就對郭威起了疑心。後漢隱帝用各種方法打壓和排擠郭威、王駿、王殷、等人。郭威的幾個親生兒子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後漢隱帝給害死了,但是後漢隱帝並沒有就此罷手。
950年,後漢隱帝密詔馬軍指揮使郭崇、鎮寧軍節度李弘義等將軍誅殺郭威、王殷等人。誰知年紀輕輕的後漢隱帝卻忽略了一件事情:這些將軍只見本身就有些過命的交情,他們怎麼可能因為後漢隱帝的一道密旨就互相殘殺呢?果然,鎮寧軍節度李弘義直接將後漢隱帝的密詔拿給了王殷來看。
王殷一看頓時心頭一涼,然後又拿來給郭威看——這密詔就這麼被這些大將軍們秘密地公開看了一遍。郭威本來也沒有反心,此時不反連命都保不住了,還管什麼?於是他靈機一動,自己偽造了一份密詔,內容是後漢隱帝密令郭威解決掉所有的將士們,然後郭威把這個偽詔拿給其他的將軍看,這下後漢隱帝直接把輿論引爆了。
大家群情激奮,紛紛表示要誅殺這個忘恩負義、殘暴不仁的無知小兒,由於郭威的名聲一直最大,能力也最大,他們就推舉郭威來做他們的頭領——郭威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起義計劃。這起事件本來就是郭威策劃的,他在部下對他黃袍加身後當然就很快進入了狀態,開始起兵反後漢。
郭威乃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又常年讀書,有文韜武略,自然不是後漢隱帝所能比的。而後漢隱帝本來是打算秘密誅殺郭威等人的,完全沒有想到事情最終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等到郭威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後漢隱帝才倉皇的誅殺了郭威留在京城的家屬,倉皇迎戰——本來有人質在手,隱帝還可以談一談,現在直接把郭威激怒了。
郭威於是在七裡坡與後漢軍大戰,後漢軍不能抵擋郭威的部隊而大敗,最終後漢隱帝被殺,而郭威則理所當然地控制了朝政,不久後發動了一場「黃袍加身」活動,順利坐上皇帝寶座,史稱後周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