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顯明在包裝藍莓。(孫吉晶 楊宵傑 攝)
寧海縣委報導組 蔣攀
「這15籃藍莓剛剛從山上採摘下來,是一個老客戶訂的。」日前,筆者來到寧海縣橋頭胡街道金港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葉顯明喜滋滋地說:「客戶都說我種的藍莓口感好,回頭客也特別多。」
走進金港藍莓種植基地,低矮的藍莓樹枝上綴滿了藍紫色的果子,鋪滿整個山坡。在晨光的掩映下,顆粒飽滿的果子藍得透明,似一顆顆藍寶石,讓人看了垂涎欲滴。「好甜,爽口,贊。」熙熙攘攘的遊客拎著小小的提籃在藍莓樹間穿梭,體驗採摘樂趣。
「在朋友圈裡經常看到說金港的藍莓香甜可口,有股奶香味,今天特意跑過來品嘗,剛才邊摘邊吃了幾顆,確實不錯。」遊客潘女士說。
葉顯明做過木工,搞過海水養殖。2009年,他參加橋頭胡街道舉辦的農戶幫扶農技推廣活動,得知藍莓深受消費者青睞,於是在街道幫扶小組的支持下,投資20餘萬元承包了240畝土地,帶頭種植藍莓等水果。經過11年的發展,葉顯明的150畝藍莓基地已經成為寧海藍莓種植的一張名片,長達4個月的持續採摘期和自製的藍莓醬、藍莓酒等產品,每年為他帶來10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才是富!」葉顯明說,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村民尤其是殘疾人一起致富,是他最為自豪的一件事。
「藍莓採摘、裝盒技術難度不大,勞動強度又小,適合殘疾人工作。」2015年,葉顯明看到附近村裡的身體殘疾村民為就業而煩惱,他主動聯繫他們來合作社幹活,並免費送藍莓苗木,給予技術指導,幫助殘疾人走上創業路。
什麼時候除草、什麼時候施肥……為了方便藍莓管理和技術指導,葉顯明積極聯繫,幫助附近幾個村的10多名殘疾人合租了3畝多土地,統一種植藍莓。「這樣方便了很多,不用來回跑,他們也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指導。」葉顯明說。
「如果藍莓賣不出去,葉顯明還全部回收,以減少我們的損失,真的非常感謝他。」腿部患有殘疾的橋頭胡街道店前王村村民王宏娟難抑感激之情,因為腿腳不方便,她一直在家沒工作也沒收入,去年藍莓樹第一年結果,賣了6000多元,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
隨著種植技術的成熟和效益的向好,葉顯明從單一的種植藍莓向蜜橘、枇杷、楊梅等水果拓展。今年初,葉顯明看到柑橘「紅美人」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便帶領村民丁志乎和其他3戶困難戶以分股合作的形式,對基地內的40餘畝老柑橘樹嫁接新品種「紅美人」。他對村民說,「現在政府的幫扶力度大,我們要抓住好政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目前,新嫁接的柑橘長勢良好,預計明年就可以為村民和困難戶帶來收益。
金港果蔬專業合作社近幾年的成長發展,橋頭胡街道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葛宏陽看在眼裡、樂在心裡。「金港合作社帶動村民一起致富,正是政府想要的發展路徑。我們將繼續為村民多辦實事,提供更多的幫助。」葛宏陽信心滿滿地說。
據了解,11年間,葉顯明幫助了不少村民,為他們提供了就業,增加了收入。僅去年一年,金港果蔬專業合作社支付村民勞務工資20多萬元。目前,橋頭胡街道藍莓種植面積有300餘畝,年銷售額近400萬元。
葉顯明告訴筆者,只要村民願意,他都會無償傳授藍莓種植技術,實現共同致富。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