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2020-12-24 騰訊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近年來,明山區委、區政府提出加快發展農村種植業轉型工作,部分鄉村由傳統的種植方式嘗試向新型農業轉變,在種植應季作物的同時,引入葡萄、藍莓和草莓等種植業,農民冬閒時期不僅忙了起來,一年四季都有錢賺,腰包也鼓了起來,不少村民還實現了致富夢。

小小草莓讓村民日子甜如蜜

近幾年,隨著草莓市場逐年火爆,購銷兩旺,農民積極性高漲,紛紛加入草莓種植業分一杯羹,據專業人員介紹,由於氣候等原因,在我市種植的多為大棚草莓,每年8、9月份進行定植,12月中下旬部分果實開始成熟,結果期可持續到來年的5、6月份。春節期間是採摘和品嘗的最佳時期,不少草莓大棚對外開放,吸引廣大市民親近自然,體驗田園採摘的樂趣。大棚外冰天雪地,大棚內草莓掛果滿棚,鮮豔欲滴,採摘些鮮果送給親朋好友,讓種植戶在家門口就能獲得豐厚的收益。與此同時,各種形式的採摘遊和周邊的旅遊產業相互帶動,實現了雙贏。高臺子街道塔峪村村民王國柱告訴記者,今年家裡的2個大棚主要種植九九草莓,全部採用的是富硒肥,從栽苗開始就噴富硒肥,這樣草莓富含有機硒元素,既提高了草莓的品質,又增加了營養價值。靠著本地回頭客們口口相傳,預約採摘和訂購的客戶應接不暇,12月初就有顧客預訂,小小的草莓讓自己過上了甜蜜的日子。

近日,記者在臥龍街道歡喜嶺村村民韓寶石家的草莓採摘大棚看到,棚裡已經結出大大小小的草莓果實,正在棚裡幹活的韓寶石告訴記者,以前2個暖棚1個種草莓1個種柿子,種草莓前期的活兒少、柿子活兒多,待成果後相反草莓的打理比柿子勞動量大些,這樣正好能打個生長期的差,幹活賣果都能穿插開。眼下,草莓已經結果,到月末就可以上市,守著本桓公路很多市內外來旅遊的遊客都直接找上門購買,客流量一直很穩定。韓寶石的愛人鄭喜萍說:「今年想著輕鬆點只種了草莓,準備秋天利用另一個閒棚種點蔬菜,增加點收入。」

特色種植讓村民生活更滋潤

在臥龍街道歡喜嶺村,村民以往種玉米、白菜等基礎作物收入低微,後來村裡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西紅柿、藍莓、草莓等產業,將歡喜嶺的特色果蔬打造成為一張張響亮的名片遠銷各地,特色農業種植讓村民們擺脫了往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紛紛過上了滋潤體面的小日子,也加快了走向小康生活的腳步。

在張慶柏家的鐵皮柿子大棚裡,老兩口正在除草,張慶柏說:「我家種鐵皮柿子20多年了,守著本桓公路銷路一直不錯,現在柿子處於生長期,過了元旦開始上市,能賣4到5茬,果實都是自然紅,紅一顆摘一顆,我們老兩口精心培育,不求多,多了忙不過來,只求品質和口感。一年收入十多萬,生活的很滋潤。」

在歡喜嶺村柿子種植成型時,有人大膽引進新產業種植藍莓,鄭鉑譯就是這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8年鄭鉑譯回到家鄉同父親鄭喜坤籌建了3座藍莓大棚。近年來,隨著藍莓豐富的營養和保健作用,給藍莓產業帶來廣闊的前景。因為緊鄰本桓公路水洞等景區的沿線,客流量很大,藍莓很快打開了銷路。鄭鉑譯說:「我種的屬於小眾的純天然無公害藍莓,不施農藥,一棵樹的產量控制在7、8斤左右,果實自然成熟後還要觀察它的外形,等待甜度達標再採摘,價格稍高,但必須保證每顆果實都是精品。」小鄭家藍莓打開銷路的法寶的確是依靠品質和口碑,記者看到他的手機裡有幾個寶媽群,都是起初給家裡的寶寶嘗過了藍莓,覺得品質不錯的寶媽們相互推薦的,所以小鄭家的藍莓有一批忠實的「寶兒粉」。現在處於藍莓的休眠期,待到來年五一,市民就能吃到新鮮的本地藍莓。

葡萄種植帶頭人帶領村民奔小康

進入冬閒季節,農民們幾乎都在貓冬,而牛心臺街道下牛村村民周洪雲卻閒不著,他在忙著育苗的同時還在找資料學習研究明年的葡萄新品種。

周洪雲告訴記者,早在2013年,村主任帶領大家去鳳城大梨樹學習考察「鬱金香」葡萄品種,回來後他覺得種菜的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相比之下種葡萄收入更高。2014年周洪雲便籌錢投資6萬元建了4個冷棚,從鞍山臺安縣引進的「茉莉香」葡萄品種。周洪雲告訴記者,選擇這個品種是因為該品種上市早,與本地葡萄上市打出時間差,更主要的是葡萄的品質好、口感好,深受百姓喜愛。周洪雲自豪地說:「我家的葡萄拿到平山早市10塊錢一斤都不愁賣,讓顧客吃好了他們自然主動願意買。」不到兩年時間,周洪雲不僅還清了外債,還有了積蓄,給兒子買了婚房和轎車,過上了「不差錢」的日子。2019年,由於同品種市場競爭激烈,葡萄賣不上價錢,周洪雲主動去瀋陽學習新品種種植,引進了「遼峰」「玫瑰香」「藤稔」等新品種,種植面積也擴大到8個大棚。2019年開始繁育小苗,今年已經盈利了,回頭客特別多。隨著產量的擴大,周洪雲家的葡萄給華聯多個超市和市內幾家個體超市供貨,每年葡萄上市的前幾天,訂貨電話就響個不停,年收入達到近20萬元。看到周洪雲的日子紅火起來,周邊的5、6戶村民也開始種植葡萄,大家經常向他請教技術問題,有時候周洪雲也「上門服務」,幫助種植戶解決難題,希望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本報記者 於佳鈺 /文 字

李龍江 /攝 影

相關焦點

  • 【開安鎮山後村駐村工作隊:出實招 見成效 引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開安鎮山後村駐村工作隊:出實招 見成效 引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0-11-09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光正好興產業 村民致富路更寬
    黃龍:村民變「藥農」 新產業帶來新希望黃龍縣圪臺鄉村民抓住春耕春種最佳時節,種植中藥材,拓寬致富路,打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在圪臺鄉長村的核桃園裡,機器轟鳴,村民們正在翻地、施肥、插苗。村裡還與藥材收購公司籤訂種植協議,解決銷售問題,走出了一條「公司帶動+支部牽線+扶貧項目入股」的產業發展新路,壯大了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
  • 小西紅柿引領致富路 青島平度明村躋身十億元特色產業「俱樂部」
    青島平度市明村鎮尹家樓村村民李成亮正在自家大棚裡給西紅柿人工授粉,僱來的兩名工人則忙著採摘。   剛進冬至月,明村鎮2000多個櫻桃西紅柿大棚裡已處處一派繁忙景象,平均每斤十三四元的地頭收購價,讓種植戶每畝年收入十萬元的常規收益進一步鞏固。「瘋狂」造富的櫻桃西紅柿,讓明村鎮演繹著鄉村振興的新故事。
  • 走上致富路 開出文明花
    原標題:走上致富路 開出文明花   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小洋房、一個個種滿花草的小庭院、一條條潔淨的鄉村道路,隨處可見的文明
  • 信陽市固始縣祖師廟鎮劉樓村:黨建引領新發展 產業開闢致富路
    劉樓村依偎在西九華山腳下,全村有茶葉種植加工傳統,早在2004年,該村黨員鄢廣龍就投資興建了花羊山野生茶廠,影響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茶葉種植,成了村裡的致富典型。在擔任村支部書記後,鄢廣龍又於2018年購置了茶葉加工機器,群眾可以將自家採摘的茶葉拿到他這裡進行加工,把茶青生產成幹茶,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實現了增收。
  • 綠色鋪就發展路——來鳳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
    藤茶是來鳳鼓勵發展的特色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一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藤茶第一縣」。但是,藤茶加工產品開發普遍以初級加工為主,產業鏈條短、產品增值少。2018年,在農業農村部的幫扶下,來鳳確定了藤茶發展新思路:走差異化路線,提升產品質量,充分挖掘藤茶健康功效。
  • 村民事 村民定 村民辦 綏陽縣寬闊鎮寬闊社區:村民自治轉觀念興產業
    初夏時節,走進大山深處的綏陽縣寬闊鎮寬闊社區,一排排青瓦白牆的黔北民居錯落有致,乾淨整潔的柏油路、水泥路通村達寨,五倍子、花椒樹吐露新綠,歡聲笑語在村寨中迴蕩,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畫卷展現開來。    其實,半年前的寬闊社區並不是這番景象。
  •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2020-12-23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平:歹墨村走出白芨產業致富好路子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好路子。近日,沿著彎曲的公路,一路驅車來到歹墨村白芨種植示範基地,一群村民正在林下進行白芨移栽,翻土、擺苗、蓋土……大家來來往往,各司其職,呈現出一派忙碌勞作的景象。 歹墨村,位於羅平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海拔在1800米左右,屬於山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和林地林蔭率都特別適宜白芨生長。
  • 福州長樂:幹部捐助20頭牛 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靠養牛走上致富路。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在長樂區航城街道五竹山中,70歲的村民陳依燦依靠航城街道和村幹部捐助的20頭牛,逐步走上致富路。陳依燦家位於航城街道五竹村蟛蜞自然村,距離山外大路7公裡,位置偏僻。多年前,陳依燦一家六口擠在一間破舊的石頭房內,靠種地為生,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山裡空氣清新,擁有大片天然草場。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為發展養牛業創造了條件。
  • 廣西山區農民種植麻竹,帶動千家萬戶發家致富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交通不方便,導致不少農村經濟發展不起來,這樣一來不少山區的家庭收入非常低下,這幾乎成為山區的一個難題,也是偏遠山區的一個通病。但話也說回來,靠山吃山,也是人類自古以來的一種生存之道。博白縣一些山區農民在窮山僻壤之上大規模種植麻竹,這麻竹產業使得當地千家萬戶發家致富。
  • 江村鎮:特色農業產業鏈奏響致富交響曲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盧好亮 李一 通訊員 徐建新 於少華「今年又是豐收年,我種的甜瓜品種好、產量高,一畝地可收入近兩萬元。」6月18日,扶溝縣江村鎮江南村民李建設,看著從自己的種植園裡又拉走的一大貨車甜瓜,內心掩飾不住的喜悅掛滿眉梢。近來年,江村鎮堅持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找準黨建引領農業產業發展的切入點,構建「縣有多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全鎮特色農業蓬勃發展,擦亮了農業品牌,拓寬了農民致富路。建好班子,夯實基層組織築堡壘。
  •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2020-12-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狩獵者變護鳥人 「直過民族」走上生態致富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直過民族」走上生態致富路  石梯村位於享有「中國犀鳥谷」之稱的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被譽為「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享有「活著的鳥類博物館
  • 高原特色產業 | 產值達8.4億元!永善這項致富產業已獲得產地認證
    高原特色產業 | 產值達8.4億元!昭通市永善縣是全國優質青花椒種植生產大縣。近年來,永善縣大力發展花椒產業,鼓起了群眾致富的「錢袋子」。永善青花椒已獲得產地認證和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目前,全縣有花椒總面積34萬畝,掛果面積25萬畝,產值已達8.4億元。
  • 大臍橙大產業 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徐錦博報導:近年來,蘆溪縣源南鄉石塘村大力發展特色臍橙產業,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帶動貧困戶生產積極性,以貧困戶自主種植,家門口就業的方式,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路。
  • 信陽市平橋區:果蔬產業種植致富路 貧困村蛻變明星村
    「預計今年春節芹菜蘿蔔價格最高的時候,我們大棚種植的芹菜蘿蔔將迎來大豐收。」楊莊村第一書記李東亞熱情地介紹起了本村的一「葉」致富成果。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楊莊村著力抓好集體經發展、「多彩田園」示範工程建設及科技扶貧項目的落實。
  • 河南省西峽縣:種植香菇 引領群眾致富
    河南省西峽縣:種植香菇 引領群眾致富發布時間:2020-12-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如今,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河西村,香菇種植是許多貧困戶發展產業、奔走小康的第一選擇,香菇大棚成為河西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產業興則鄉村活,產業發展是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
  • 兵團第七師一二九團:特色種植種出好「錢景」
    近年來,第七師一二九團按照「團有主導產業、連有特色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發展思路,結合當地種植環境及產業特色,優化產業布局,通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示範帶動作用,重點發展特色瓜菜等高效種植業,助農增收,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農產品種植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