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技多不壓身」,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越來越提倡素質教育,尤其是現在二胎政策的開放,新生兒數量不斷增加,要想將來孩子能夠在社會上站得住腳,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有個一技之長就成為了很必要的事情。
家長們熱衷於給孩子在學習之外報名各種的興趣班,有家長讓孩子學書法,學舞蹈,學繪畫,而要說其中最熱門的一個興趣班還是非鋼琴莫屬。家長們普遍認為,鋼琴作為高雅藝術,不像藝術,可以通過短期的培養越過初學者的水準,而是十分地考驗童子功的功底。孩子要能把鋼琴彈好,不僅多了門興趣愛好,將來也多了個謀生手段。
的確,從小學鋼琴能給孩子的氣質加成,讓孩子散發出同齡人所沒有的懂事成熟。同時,練鋼琴的過程中非常考驗人的耐力,要想能談好鋼琴,每天至少要坐在琴凳上1~2小時,專業的鋼琴家們每天練琴六小時以上那更是不在話下。但對於孩子這樣好動的年紀,如果一開始沒有興趣作為引導,只是在家長的強壓之下而不得不學琴,等一開始的新鮮勁過去,孩子也就很難再繼續堅持下去。
家長們也許都有了解過,彈奏優美的鋼琴曲看上去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但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能將鋼琴曲彈的流暢,需要不斷地重複練習同一首曲子,這實際上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彈琴者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對於初學者而言,一隻手要盯著琴譜,一隻手還要注意在琴鍵上的移動。
而更考驗人的是,有些時候就算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逼著孩子在鋼琴前面做了一整天,也未必能彈好一首曲子其中一個小篇章裡的內容,甚至有時候越簡單越容易出錯。家長著急,但孩子比家長更按耐不住。
年幼但孩子缺乏自制力,練琴的乏味過程很難以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反而更容易喪失興趣。並且彈鋼琴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的過程,孩子們會更傾向短期內能獲得明顯成就的事物,而練不好鋼琴,對孩子也是一個很大的挫傷。
不僅如此,彈琴的過程中,需要孩子通過不同的用力水平彈奏出不同的音高水準,初學鋼琴時,如果孩子受到錯誤的指導或長期使用錯誤的彈琴姿勢缺乏糾正,很容易就下力太重,造成手腕的扭傷,也會影響雙手的正常發育情況,造成手指粗以及其他缺陷。
家長想讓孩子學琴的初衷是好的,但也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年齡水平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指導練習,如果確定要培養孩子對鋼琴的愛好,那麼讓孩子過早或過晚地開始接觸都不合適。現在專家們一般認為孩子在5歲左右的時候可以開始練琴,這時候孩子的骨關節、韌帶以及骨節囊等發育比較完善,不會因為長期練琴而容易受到破壞。
同時,在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最好能請個專業的鋼琴老師對孩子進行面對面的指導,這樣既能讓孩子理解的快、學的快,也能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彈琴姿勢,不容易感到疲勞、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