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失利後,小米電視再遭華為猛攻

2020-12-14 全天候科技

過去幾年,小米高舉性價比標籤,在國內智能電視市場幾無對手。如今,這一局面正在被華為打破。

作者| 張吉龍 編輯|羅麗娟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激烈對戰後,小米與華為的戰火已經蔓延到了智能電視。

「友商賣多少錢,我們就賣一樣的價錢,配置全面高於友商。」5月26日下午,Redmi10X發布會上,在公布Redmi智能電視X系列價格時,小米集團副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火藥味十足。

而所謂的友商,不是別人,就是華為旗下的榮耀品牌。一周之前,在榮耀智慧生活新品發布會上,榮耀總裁趙明發布了榮耀智慧屏X1系列。

兩個系列的智能電視產品定價確實完全一致:65寸均定價3299元,首銷優惠價均為2999元;而55寸定價2299元,首銷優惠價均為1699元。

在產品命名和配置上,雙方也出現了多項「撞車」:榮耀是智慧屏X1系列,Redmi是Redmi智能電視X系列;雙方均擁有65英寸、55英寸、50英寸三個版本;都搭載四核高端電視晶片,採用A73*2+A53*2架構高性能CPU;二者均支持MEMC視頻運動補償技術。

但對於產品層面的「撞車」,盧偉冰稱,"這一切真的是很湊巧,沒有任何故意為之的成分在裡面。"

只是,在市場定價和50寸電視的發售時間上,小米已直接放話:「友商什麼時候發售,我們什麼時候發售,友商什麼價錢,我們什麼價錢」。

雙方的價格戰瞬間激發了用戶的熱情,尤其是55寸的價格讓很多用戶都覺得「真香」。對於一臺售價僅1699元的55寸智能電視來說,榮耀智慧屏X1和Redmi智能電視X的很多配置都是過去不敢想像的,這正是用戶感到興奮的原因。

比如MEMC運動補償技術,它是通過對運動軌跡的預估,對畫面進行插幀增強,消除低幀率資源在高幀率屏幕播放時的畫面拖尾與虛影,可以讓顯示畫面更加流暢。對於電影、體育賽事來說,是提升觀看體驗的利器。

過去這項技術通常只在中高端電視上出現。盧偉冰認為,MEMC運動補償技術作為中高端電視的分水嶺,是最直觀辨別高、中端電視的標誌技術之一。

在網絡上,榮耀智慧屏X1和Redmi智能電視X的熱度都在快速提升,越來越多比較「哪個產品更好」的提問開始迅速出現。

這是國內智能電視霸主小米遭遇的最激烈的挑戰,畢竟在過去幾年,小米打著性價比的標籤,在國內智能電視領域幾乎沒有敵手。

隨著華為的入局和主動出擊,形勢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小米電視漸失性價比

為了應對來勢洶洶的榮耀新品,Redmi這次看起來拼了全力。

在新品發布會上,盧偉冰重點介紹了Redmi智能電視X系列對比榮耀智慧屏X1系列的優勢——邊框更高端,Redmi是金屬邊框而榮耀是塑料邊框;音響更好,Redmi是4x12.5W揚聲器而榮耀是4x10w揚聲器;內存更大,Redmi是32GB而榮耀是16GB;Redmi還有遠場語音+aiot而榮耀只有遠場語音。

在發布會上,盧偉冰沒有再提「性價比」,他創造了一個新詞彙,「同價高配」,他稱這個詞的意思是「產品比你好,價錢跟你一樣。」

對於這個新表述,小米集團公關部門給出了進一步的解讀,認為「同價高配」是比「極致性價比」、「性價比之王」更好的表述,「避免部分人對『性價比』的誤解,又把性價比的本質說得更清楚了。」

但是,對於Redmi智能電視X是不是真的「同價高配」,外界卻存在爭議。

有一些觀點認為,Redmi智能電視X系列並沒有體現出「同價高配」的特性,比如網絡上流傳的一張榮耀和Redmi的對比圖中,總結了很多兩款系列的差異。按照這份表格的說法,Redmi在晶片、色域、畫質增強技術以及一碰投屏、熄屏音箱等軟體交互方面都要弱於榮耀。更重要的是,相對於榮耀重點提到的「無廣告」,Redmi無法做到。

網絡上流傳的榮耀智慧屏X1和Redmi智能

儘管Redmi和榮耀的產品價格一樣,但是在一些社交網站和第三方導購社區中,榮耀似乎更受歡迎。

以知乎為例,榮耀智慧屏X1系列受到了82%的用戶推薦,這一比例高於Redmi智能電視X65的59%。在「什麼值得買」app中,同樣是1699的價格,認為「榮耀智慧屏值得」的用戶高達95%,而認為Redmi值得的用戶只有46%。

在實際的銷售表現上,榮耀智慧屏X1迎來了不錯的開頭。按照榮耀方面發布的數據,5月25日,65英寸新品首銷,僅2小時銷量就破萬臺,最終取得了京東、天貓電視品類單品銷量&銷售額雙第一的成績。不過小米的65寸以及這次外界最為矚目的雙方55寸智能電視,目前京東、天貓平臺都沒有顯示榮耀和Redmi的預定數據。

在榮耀的猛攻面前,小米電視引以為傲的性價比開始受到了衝擊。

在一個業內人士看來,1699元是讓小米很難受的價格。Redmi智能電視X比不少此前小米其它的55寸電視配置更高,但價格卻更低,從而讓小米電視產品陷入了兩難——不降價影響銷量,降價損失很大。

對於小米電視來說,性價比一直是其主打的王牌,也是其崛起的法寶。2013年9月,小米公司推出智能電視產品,經過六年的發展,電視已經是小米除手機之外最重要的一塊業務。

小米財報所示,2019年小米電視全球出貨量達到1280萬臺,其中國內出貨量達到1046萬臺,成為首個年出貨量突破1000萬臺的電視品牌。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隨著小米電視的國內市場份額的穩固,小米電視懈怠、失去性價比的聲音也偶有出現。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最近兩年小米電視在產品更新上有所減慢。從時間間隔來看,從小米電視4到小米電視5是小米電視間隔時間最長的一代,2017年3月21日在2017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小米公司發布小米電視4,而直到兩年後的2019年11月5日,小米電視5才發布。而之前從小米電視一代到二代間隔7個月,二代到三代間隔一年五個月,三代到四代也是間隔了一年五個月。

在產品質量上,小米電視近年來也受到了同行的挑戰和用戶的質疑。

2019年6月,酷開電視舉行了一場酷開65C60與小米E65A兩款售價相近的電視進行拆機比較,通過工藝材質、配置與安全性能三個方面展示了酷開電視和小米電視的質量,結果按照酷開電視的說法,小米電視在組裝工藝、安裝配件、內部構造方面都不如自家的產品。

在榮耀電視發布後,微博數碼博主@搞機鴨、@笪屹超人、@釗哥科普、@李沛超等人將小米電視不同機型和榮耀智慧屏做過五次直播拆機對比,但拆機的結果都不利於小米電視。

從銷量來看,小米電視已經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近日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一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數據(預估),其中顯示,在全球前五大電視品牌出貨排名中,小米出貨量環比降幅最大,超過50%,降幅不僅大於三星、海信、TCL等,也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華為攻,小米守

多年以來,在多個行業,小米都扮演著「鯰魚」的角色——入局則攪和及激活整個行業。

2013年9月,小米公司推出智能電視產品。按照雷軍的說法,小米之所以做電視是希望對電視的定位進行調整,將電視視為放大版的手機,手機則是電視的遙控器,「終有一天會把電視屏幕變成手機顯示屏,電視屏是無所不在的,我們到辦公室、會議室,把手機放到桌子上,我們的手機就跟屏幕聯繫上了,你可以無所不在的使用大屏。」

多年以後,當小米逐漸成長為國內電視行業龍頭的時候,華為成為了新的「鯰魚」。2019年,經過長時間的謀劃,華為以及旗下榮耀品牌分別推出了「智慧屏」。

和當年小米一樣,華為也提出了新的理念,他們沒有單純的把智慧屏看成是電視。按照榮耀總裁趙明的說法,智慧屏是電視的下一代,一個新的產業發展方向。

華為之所以要進軍電視行業,看中的是AIoT的入口價值。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MWC大會上更新了5G時代華為"1+8+N"全場景戰略,電視首次成為8個品類中的一環。

華為將智慧屏和手機放到了同樣的高度:兩者將形成用戶智慧生活的雙中心,手機是用戶個人中心,智慧屏則會成為家庭智慧中心,不僅是家庭的影音娛樂中心,還是信息共享中心、控制管理中心和多設備交互中心。

為了拿下足夠的市場份額,早在2019年3月,智慧屏還未發布時,就有來自供應鏈行業的消息指出,華為電視的目標是一年銷售1000萬臺,衝擊電視行業第一名。

這意味著華為要向佔領第一位置多年的小米發動猛攻。

但是從過程來看,華為的進展並不順利。2019年,華為和榮耀分別發布了智慧屏產品,產品定位於中高端,價格最低的產品是榮耀智慧屏標準版,售價3799 元,而華為的65寸智慧屏價格高達6999元。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認為,華為和榮耀較高的價格並沒有直接對市場老大小米造成多少衝擊,「自上市以來,榮耀智慧屏遲遲打不開銷售局面。」

近來,榮耀智慧屏開始放下身段開打價格戰,尤其在55寸的電視產品上。這被外界看作是華為的破局之戰。

值得注意的是,榮耀選擇55寸作為突破口非常巧妙,這是目前市場上銷量最高的尺寸。

按照奧維雲網的數據,2020年2月中國彩電市場產品尺寸結構中,第一尺寸為55英寸,佔比高達29.3%;中怡康數據也顯示,2020年五一促銷期間,55英寸成為線上電視零售量佔比最高的尺寸,零售量份額達28.2%。

「目前看,榮耀智慧屏調整了打法,通過降價獲取市場,當市場份額穩定下來之後,再通過推新產品的方式把價格逐步拉上去。」劉步塵認為。

作為進攻者,華為除了主動開打價格戰,在技術方面也有一些優勢,比如晶片,而這恰恰是小米所缺乏的。

趙明曾經表示,早在2014年海思就推出了首顆4K電視晶片,從2016年開始,眾多電視廠商均採用了華為海思晶片。相關數據顯示,海思在國內電視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0%,為康佳、海信、夏普等品牌供貨。

相比之下,小米使用的還是晶晨半導體的晶片。按照業內的一些看法,搭載晶片不同也導致了小米電視在開機速度、視頻加載速度、應用加載速度等方面都落後於榮耀智慧屏。

不過對於已經連續五個季度獲國內銷量第一的小米電視來說,作為防守方,小米電視也並非無牌可打。

相較華為,小米電視擁有從32寸到98寸的龐大產品線,覆蓋了各種用戶的需求,而華為目前只有50寸、55寸、65寸、75寸四種尺寸的產品。

龐大的產品線加上長期奠定的市場基礎給小米贏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按照劉步塵的說法,2021年底之前,華為智慧屏+榮耀智慧屏,銷量不可能超越小米+Redmi電視,「但是,三年之後會不會超越?不好講。」

長遠來看,小米電視會不會重蹈之前小米手機從中國市場第一到被華為超越的覆轍,這是外界頗為關注的話題。

近期,小米也開始對電視部門進行人事調整。5月9日,小米發布新的人事任命,原暴風TV CEO劉耀平出任小米電視部總經理,而原小米電視部總經理李肖爽「讓位」,出任大家電部總經理。

劉耀平執掌小米電視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劉耀平最引人矚目的履歷不是其掌舵暴風TV,而是劉耀平在傳統電視企業任職多年的經歷。

在掌舵暴風TV前,劉耀平曾在創維工作13年,歷任創維集團市場總監、營銷總經理、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副總裁。百度百科顯示,劉耀平在2007年打造「酷開」品牌,被譽為「網際網路電視第一人」。

除了線上的經歷,劉耀平在線下也有著多年的磨練。據業內人士的說法,創維銷售渠道管理非常的嚴苛,而且敢打敢拼。

因此,劉耀平的加盟,在外界看來意味著小米也將拓展線下的銷售渠道。據奧維雲網調研統計,2019年中國電視零售分布情況為:線上佔比53.9%,線下佔比46.1%,幾乎是1比1的關係。

早在2018年,時任小米電視負責人的王川就表示,要將重點放在線下渠道,但進展一直不樂觀。

時任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

數據顯示,小米電視的主要銷售渠道來自線上,線上、線下零售佔比為8:2,線下常年進不了市場前十。渠道分布失衡,對於小米電視而言意味著難以下沉,在傳統品牌能夠輻射到的低線城市和農村,小米電視或許還有很大的空間。

傳統電視的兩難:價格戰還是出海?

在華為和小米在電視領域展開激烈爭奪的時候,其它電視廠家甚至處於失聲的尷尬狀態。

「比較尷尬的是傳統電視企業,榮耀和Redmi在那兒『唱二人轉』,有意無意間把傳統大佬們放在了可有可無的旁觀者位置上。」劉步塵稱。

為了應對市場衝擊,一些傳統電視品牌加入了價格戰,比如酷開。在榮耀和Redmi打出1699元的低價後,酷開電視官方微博發文宣布旗下兩款55英寸的產品也將降價出售。

但是價格戰意味著對利潤的侵蝕。劉步塵透露,目前電視行業平均毛利率大約在20%,淨利率好的在2.5%,差的大約在-1%。

對於小米而言,硬體利潤的下降還可以用廣告來彌補,雖然面臨榮耀的挑戰,但小米不太可能放棄廣告方面的收入。

小米電視部前總經理李肖爽曾表過的一種觀點是,消費者討厭的其實不是廣告本身,而是劣質的廣告,「廣告跟用戶沒關係的就是純廣告,跟用戶有關係時,廣告可能就是及時雨。」

不過對於其它家電廠商來說,由於生態體系和黏著力不及小米,廣告變現能力也較弱。華星光電副總裁廖騫曾透露,小米電視的 ARPU值( 每用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基本能做到 70 — 80 元人民幣,而TCL、創維、海信等大約僅有 25— 35元 。

面對激烈的競爭,傳統電商廠商還有一路條就是選擇出海。事實上,隨著網際網路電視在國內的興起,過去幾年,創維、TCL、海信等電視廠商摸索出的避開低價競爭的路子,就是開拓海外市場。

海外收入已經成為TCL、海信等廠商主要的收入來源。TCL電子公布2019年全年財報顯示,其全球電視機銷售量達3200萬臺,居全球第二;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曾表示,TCL海外收入佔比已超過一半,增長速度超過國內市場。

而海信在2019年全球電視銷量超過2000萬臺,其中美國海信品牌業務增長超過50%,另外,隨著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電視95%股權的逐步完成,海外市場的銷售比例或將會更大。

電視廠商熱衷於出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相對國內市場,海外市場普遍競爭不太激烈,是利潤相對豐厚的市場。

以美國為例,電視價格普遍要高於國內。以TCL 在美國銷售的一款55英寸5系列電視為例,售價為529.99美元(約合人民幣3781元),幾乎是國內普通55寸電視價格的兩倍。

除美國外,印度也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近期智慧型手機新品牌Realme在印度發布了32英寸和42英寸兩款全新智能電視,32英寸的售價為12999盧比(約合人民幣1200元),42英寸售價為21999盧比(約合人民幣2000元),均遠高於高內。

有意思的是,不僅傳統的電視廠商在出海,近年來小米也開始探索海外市場。2018年2月,小米電視登陸印度市場,並在該年成為印度第一大智能電視品牌。

按照IDC監測數據,小米電視連續6個季度蟬聯印度第一大智能電視品牌,市場份額相當於三星、LG、索尼的總和。

除了印度市場,小米電視也陸續開拓了印度尼西亞、俄羅斯、以色列等海外市場。

無論是為了開拓更大的市場,還是其中有「避戰」的原因,對於這些品牌來說,前方有路,但身後仍有追兵——對於出海經驗豐富的華為來說,出海同樣駕輕就熟。

智能電視行業更激烈的決戰還沒到來。

相關焦點

  • 華為手機怎麼投屏小米電視?手機投屏電視的步驟分解
    相較於電視機,現在的年輕人更愛用手機,因為手機的學習、工作以及娛樂功能更豐富一點。不過,從視覺效果上來看,電視的大屏幕秒殺了手機的小屏幕。平時,我就常把自己的華為手機投屏到家裡的小米電視上,在電視上看手機視頻、音樂mv等。
  • 華為與小米的交鋒進入新回合,紅米再度出戰,小米保衛電視
    在華為陣營入局電視9個月後,曾與小米在手機市場「貼身肉搏」的榮耀在電視市場挑起價格戰,這次應戰的換成了同樣是子品牌的紅米。榮耀價格下探,華為需要份額電視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不亞於智慧型手機市場。榮耀、華為去年8月、9月先後發布智慧屏產品,正式進入電視市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個品牌智慧屏產品SKU數量少,整體定位偏中高端,在市場銷量上並未對小米產生威脅。今年以來,榮耀與華為的電視產品策略發生變化,華為延續中高端市場定位,發布了售價24999元的OLED電視X65,榮耀則開始下探。
  • 三星停供晶片、面板,華為手機再遭重挫!OV小米蠢蠢欲動
    近日,華為又遭遇一則壞消息。受美方禁令的影響,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實際上已停止向華為供應存儲晶片。此外,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也將從15日起停止向華為供應高端智慧型手機面板。
  • 你知道華為手機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去嗎?原來華為手機這麼厲害
    手機投屏成為日常生活、辦公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能,而華為手機作為國人的主力機型,投屏到電視上就成為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你的手機是華為手機,那麼該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呢?
  • OPPO智能電視來了!OPPO電視S1能和華為智慧屏,小米電視比嗎?
    現在流行跨界,做手機的很多都在做電視,做電視的也有不少做手機的。不過三餘觀察做手機的做電視好像還不錯,做電視的做手機銷量就不是特別好了。小米電視,華為電視銷量都比較的高,海信手機,長虹手機,還有格力手機等等就不出名了。
  • 都是4K量子屏,買華為智慧屏好還是小米電視5Pro更好?
    我覺得吧,判斷標準應該是從你和你家人的設備為第一方面的選擇的標準,如果你是小米的用戶,你和你的家人用小米手機比較多一點,而且家裡也有很多設備都是小米的,那麼建議你買小米電視5ro設備,而如果你用的是華為手機,而且你家裡人在路由器等設備方面也用的是華為的設備,那麼建議你買華為智慧屏更加合適一點!
  • 國產小米OV再抱團,這次真要挑戰谷歌的霸權嗎?華為怎麼辦?
    而將「GDSA」全球開發者聯盟給忽略了,所以,說小米OV抱團,其實都是2019年8月發生的,只是現在GDSA被外媒關注報導後,又在國內火了起了:那這次真要挑戰谷歌的霸權嗎?據高德納(Gartner)公司的分析數據曾顯示,全球銷售的智慧型手機中,有99.9%都是基於Android或iOS平臺的,其它系統佔比僅有0.1%,再參考IDC發布的數據,其中iphone的IOS系統數據僅佔13%,也即全球智慧型手機超過85%都是搭載安卓系統,可見在手機智能作業系統上,安卓是絕對的霸主,並也因此
  • 遭封殺後華為歐洲市場份額喟然長嘆,小米喜出望外
    川普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目前已進入第二個年頭),企圖阻止技術領先的中國科技企業。但現在看來將會有一個令人遺憾的轉折。這些制裁針對的是華為的5G設備,但該公司的智慧型手機業務受到的打擊最大。這也導致谷歌在中國以外的銷售大幅下滑。
  • 小米11pro和華為nova8pro手機的詳細對比分析
    小米11pro和華為nova8pro都是性能非常強悍的新機,不少小夥伴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小米11pro和華為nova8pro有什麼區別?就由小編為大家分析一下關於小米11pro和華為nova8pro手機的詳細對比,歡迎前來參考一下。
  • 小米電視大師系列3大預見,和小米壁畫電視一樣?完敗華為智慧屏
    ,外觀設計採用和65寸小米壁畫電視一樣,分體設計,採用OLED面板、120Hz刷新率、GAMING、杜比音效,還有網上知名數碼達人、博主公布消息是小米電視大師系列65寸畫面,這個和小米壁畫電視一樣。在其它配置方面預計存儲不會太高,而會繼續使用傳統老式PatchWall界面,支持遠場語音小米電視大師系列推出明顯是對標友商華為智慧屏X65,同樣使用OLED面板,120Hz刷新率,自研的鴻蒙作業系統,而在其它功能方面相信還是遠不及華為智慧屏X65的,小米電視大師系列為了性價比,價格預計在15000元左右,而從華為智慧屏X65看出上萬的價格,銷量一般,可以看出市場用戶對於價格敏感度
  • 如果華為手機業務被打倒,下一個會是小米嗎?
    如果華為手機業務被打倒,下一個會是小米嗎?不好說,這樣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華為目前的手機業務我覺得不是被打倒,只是暫時遇到了困難,我相信很快也能迎刃而解的,所以這句話先糾正下,第二方面如果說華為的再次成長是漫長的,最大的受益者無疑就是小米和oppo;而對於小米會不會也會遭遇華為這樣的被列入實體的可能性,我覺得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也不大!
  • 從小米手機到紅米電視,雷軍拋棄屌絲了嗎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公開放話:幹掉華為建議收藏後閱讀,感謝關注與分享!借著網際網路搞起來的營銷,無法獨吞供應鏈公版技術,畢竟自身並沒有底蘊可言,碰瓷實力眾所周知的華為,魚目混珠蹭上技術派的梗,除了繼續帶給極端粉歡呼,還能再忽悠一批小白用戶,雙贏~不難發現的是,大概從網友嘲諷的「Dog騰」加入粗糧開始,潛心搞技術自主研發的華為沒能消停過。
  • 華為屏下前攝專利曝光|小米澄清MIX Alpha規劃|三星旋屏電視開賣
    華為屏下攝像頭手機專利曝光2. 小米官方澄清MIX Alpha規劃3.三星 Sero 電視開賣 屏幕可旋轉華為屏下攝像頭手機專利曝光今天,國外媒體LetsgoDigital報導了華為一款手機中包含了兩項新專利,一項是全新的無邊框手機設計,而另一項則為屏下攝像頭。
  • 華為手機怎樣實現電視投屏?當貝市場這樣解決
    很多使用華為手機的朋友不知道怎樣投屏到電視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款手機投屏的具體方法。  首先,用U盤提前下載一個當貝市場APK文件,APK文件下載完成後,將u盤插到電視上,進行安裝。  個別電視設置了第三方安裝權限,如小米電視,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在安裝前,先進入小米電視主頁,「小米電視設置」,找到」帳號與安全「選項,將「安裝未知來源應用」設置為允許;
  • 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對比,你覺得哪個更好呢?
    華為手機首先來說下華為手機,大家都知道,華為手機有5大系列,不同的系列對應不同的消費群體,在這五大系列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手機用戶群體,無論是低端、中端、高端市場都是比較全面,但是真正被大家所認可的其實只有Mate系列、P系列以及少數的nove系列,但是華為與國內其它手機廠家不同的是它在走自主研發的道路,無論是晶片、功能開發
  • 手機:5G搭臺 華為蘋果導演大戲
    自2013年推出榮耀品牌後,華為在消費者業務上一直採用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榮耀對標小米,華為則發力高端市場。2、晶片被斷供 華為手機突圍5月15日,美國在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從9月15日起,臺積電等晶片生產商將不能再向華為供應晶片。
  • TCL攜手小米,實現微軟手機電腦的「指間互動」?
    而取關的問題是「同樣是國產手機,為什麼華為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小米為何不是民族驕傲」。雖說雷軍在發布會上否認了這一消息,但其在知乎上的帳號確已通過了知乎認證,仿號的情況不大可能。1月10日,在紅米獨立後的首次新品發布會上,雷軍一直在拿榮耀與自家手機作對比。可以說,雷軍這次真的是「急了」。
  • 華為小米和OV手機品牌2020年應該得多少分
    華為品牌影響力和技術仍然有優勢,但外部環境給華為帶來的壓力不言而喻。我們還看到了小米的進取,oppo的躊躇以及 vivo的奮發。   華為小米和OV,這四家手機品牌2020年應該得多少分?   華為:面對全球壓制仍然表現不俗   華為的遭遇不是個例,而是大環境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壓制。
  • 小米再懟華為:以換殼為本,過完年就得降價?other廠商就會碰瓷?
    作為手機市場的一對老冤家,最近小米和華為,似乎又槓上了。今天,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再懟華為,吐槽華為的40W快充垃圾,充電速度不如容量大300毫安,30W快充的紅米。盧總還嘲諷,友商同樣產品,換殼換名字就變為兩個品牌的旗艦,還要多賣幾百塊。大哥賣得還好些,小弟就慘了,要抱著大量庫存過年,過了年就要被迫降價。
  • 華為手機怎樣投屏到智能電視上?當貝市場輕鬆投屏
    很多使用華為手機的朋友不知道怎樣投屏到電視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款手機投屏的具體方法。首先,用U盤提前下載一個當貝市場APK文件,APK文件下載完成後,將u盤插到電視上,進行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