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一直被大家認為是高薪職業,但是又比較特殊,裡面都是年輕的肉體和腦袋,基本上職業生涯短則只有10年,長則20年,想幹到60歲,是小概率事件。
很多朋友都把進入名牌企業當程式設計師,當作一件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可殊不知,程式設計師確實是青春飯,社會上一直流傳著華為清退34歲以上年齡員工的說法,真偽性暫不討論,就去年確實裁員了一波大齡程式設計師。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覺得他心酸的經歷,讓我看到了光鮮高薪背後的無奈和感傷。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這位朋友是怎麼說的。
01 我,35歲,程式設計師,工作11年,昨天公司通知不再續約
馬天(化名)是我的小學兼初中同學,從小就是個學霸,酷愛數理化,而且對計算機非常熱愛,不出所料,後面也順利考上了省內某211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以後,光榮的成為了一名程式設計師。
剛畢業那會,他幾乎每隔1年都要跳槽一次,而且每次跳槽工資都有所增加,在畢業5年的時候,他跳槽到了一個福利待遇都更好的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公司,還拿到了我們羨慕的年薪30萬。這工資待遇是同行業裡面比較高的,而且還離他家比較近。
在程式設計師的崗位上,馬天工作很拼,經常加班和忘記吃飯不說,甚至有時候感冒生病及胃痛的情況下,他也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漸漸地,馬天成了公司裡面有名的「拼命三郎」,而且上級也把他提升成了項目組組長,管了10個人的團隊,從此他幹的更起勁了。
可是,今年年初,由於疫情的影響,整個市場的環境不好,尤其是他們公司所負責的外包項目縮水近60%,公司的整體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沒過兩個月,馬天所在的公司就傳出了裁員的消息,裁員消息剛出來的時候,馬天和另外幾個人根本不在乎,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是公司為了提升員工士氣所採取的一種激勵手段而已,公司只是想嚇唬一下那些偷懶的人。
像他這樣幹得又久,資歷又老的人,是絕對不會進入裁員名單的,但是,這次他們都估計錯了,公司關於裁員的具體通知下來時,所有人都傻了眼。因為公司這次要裁員30%,而且給出了具體的裁員標準。
馬天所在部門,35歲以下的程式設計師全部調整到其它部門的相關崗位上,而35歲以上的,不論在公司的資歷、貢獻、能力如何,一律採取到期不再續約的政策。馬天的合同剛好還有兩天到期,而兩天後他就要被裁員了,巧的是,馬天是公司第一個被辭退的人。
馬天說,他之前也投過一些簡歷,很多公司都和現在公司差不多,只要年齡超過35歲的,就算少給錢公司也不要!這是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的年齡底線。或許這也是我們程式設計師的宿命吧,不管你能力再強、再多有資歷,只要超過了年齡紅線,最終都是被淘汰的那一類。
02 為什麼會有35歲的年齡門檻話題?
雖然說中年危機這個詞是始創於網際網路公司,但實際上現在各行各業很多公司的HR,對於年齡超過35歲的求職者都一律不要!為啥?歸根結底,就是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你的性價比不高!
從身體上來說,年紀大了,身體機能下降,經不起加班。25歲之前熬個通宵,睡一覺後依舊生龍活虎,35歲你再熬個通宵試試,連睡三天都緩不過來,身體已經告別996式的工作了。
不能加班,但是要價又不能低,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背負一身責任,你的開支只會越來越大,比如老人生病了,孩子感冒了,孩子要上培訓班了,這些都是一大筆開支,而你的工作能力、效率卻沒呈相應增長,同樣的工資,也許可能請來兩三個應屆畢業生,還能幹更多活。
簡單說就是,你拿著遠超三個應屆畢業生的工資,但是能力最多頂一個,老油條,幹活一般般,但是油油的;只會寫代碼,職業素養和情商一般般,總性價比低、不可替代性弱。
其實很多HR基本上不會推送35歲以上程式設計師的簡歷,很多大公司對35歲以上程式設計師已經關閉進入通道。
你可能會說,那只是對普通員工才這樣,對於管理人員就不會了?不可不認,也有人超過35歲後應聘管理層還遊刃有餘的,但這是少數,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他的貢獻如同再造了一個騰訊,在騰訊他的年薪是2億,阿里也想挖他得很,這種人是不可能有年齡危機的。
對於其它管理層來說,有些公司把年齡可以放寬到35歲,但也基本就是35—40之間了,45歲以上連門都沒有。管理層畢竟是少數,還有空缺的位置並不都是社招的,很大部分是內部晉升,特別在大公司,除了因為能力提上來的,還有因為派系提上來的,外面招的其實不多。
03 35歲危機,如何破局?
一切年紀危機,實則是經濟危機,你害怕失業、下崗、生病,無法應對高額的房價、高額房貸、生活開銷等才是35歲危機之根本。所以,對於35歲危機,你得從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隨意辭職
由於35歲之後身體機能急劇下降,高強度的工作(例如996)對健康的傷害是巨大的。在這種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即使公司不裁你,大概率的自己也得離開。
因此,未雨綢繆,35歲之前就要考慮儘快到一些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健康的企業,例如外企,國企,事業單位等。然後開始穩定於一項工作,發現適當的晉升通道,確立自己將來的保障。
當然,通過簡歷找到滿意的下家很難,所以需要極大的耐心,如果沒有明確的下家企業接手,那現在的同事矛盾、領導責罵、工作再難也得忍,不年輕了,收起壞脾氣,該妥協得妥協。而35歲後,相比隨意海投簡歷,更好的方式是通過公司直接挖獵、獵頭挖獵、朋友引薦。
第二,內部轉崗
因為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是有年齡限制的,所以程序開發始終不可能做很久,其它崗位也類似,如果說老程式設計師大部分人能幹到35,那其他崗位撐死到45也就頂天了。
但時間長,總是有機會,而且還是技術出身,對技術實現系列更了解,指不定還能實現事業第二春。程式設計師能去的方向有,開發測試、產品、運營、項目經理、培訓。
不太推薦轉技術類的崗位,那樣並不能起到風險轉移的作用,從目前市場行情來看,程式設計師轉崗比較多的是產品經理和培訓講師,這兩者佔到至少60%以上。
首先,對於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我們開發時本來就都是跟產品打交道的,對他們做什麼相對了解,其次,我們懂技術,能了解產品的表現形式,缺乏的只是產品思維而已,所以,轉崗產品,相對容易,而且,產品線職業壽命長,經驗能夠積累,你就是幹到50、60歲,也沒啥問題。
而對於培訓講師,看看遍地開花的it培訓機構就知道當前的培訓市場有多火,it培訓師的需求自然也就水漲船高。而且和程序開發不一樣,軟體開發基本上好的就業崗位都在一線城市,但it培訓機構即使在二三線城市也是遍地開花,因為你可以藉助自媒體平臺和知識付費的渠道把你的個人價值放大。
對於很多人到中年想退守老家的人來說,培訓講師也不失為一個理想的選擇。而且很多培訓機構本身就很青睞那些有名企背景,有豐富一線開發經驗的資深軟體工程師。
最後,你需要不斷發展你的斜槓能力,這幾年知識付費很流行,很多上班族都參與到這波潮流來,賺了不少錢,有些人成功換了行業。比如開寫作專欄、寫作培訓、演講培訓等。
但是程式設計師最好不要去創業,或者說要謹慎創業,因為程式設計師常年跟代碼打交道,對於外部的很多東西其實都不了解,創業失敗率過高,一個很明顯的數據,能挺過一年的初創公司,只有10%,能挺過三年的創業公司,只有1%。
當下唯一的重要的就是把身體鍛鍊好,業餘時間都花在健身上,只要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生活觀,這個世界就餓不死人。
當你躺在病床上,你嚮往的可不是什麼程式設計師,什麼總監,一個月多少萬,你只要覺得自己能夠活蹦亂跳的走在大街上曬曬太陽就心滿意足了,你說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