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之鞠育 其善且遠:從蘇軾的成長中感悟母親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2020-12-04 輕風侃教育

蘇軾的文風養成與其生平的關聯探析(二)

——母慈妻賢,卻命運多舛,成婉約之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在亡妻王弗去世10年的忌日所作,寄託哀思。

蘇軾一生有四個重要的女人。首先當然是母親程氏。程夫人出生名門,知書識理,通達賢惠,蘇軾待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富有赤心為民都與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由於父親在蘇軾出生後開始發奮圖強,閉門苦讀,後又進京趕考,落第後又一直在外遊歷,教育兩個孩子的重任都落在母親程夫人身上。可以說母親才是蘇軾兄弟第一個啟蒙老師。程夫人教育孩子頗有方法,在很多關於蘇軾的文章中都講到一則故事。

程夫人親自教孩子們讀《後漢書》,並將書中大義一點一滴地講給兒子們聽。每當談到古今成敗之事,蘇軾都能領悟其中的要義。有一天,程夫人正在給蘇軾講解《範滂傳》。蘇軾聽母親講完這個故事後,頗有感觸。他感慨地對母親說:「母親,如果我要做一個範滂這樣的人,您會同意嗎?」程夫人立刻嚴肅地回答說:「你可以做範滂,難道我就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母子兩人心靈相通,教學相長。

此外,蘇軾的母親程夫人篤信佛教,心地善良,對世間萬物皆存愛心。可以說蘇軾以後許多作品中所表現的仁愛之心,詩詞中包含的禪學思想和其人生觀的形成,無不與母親的諄諄教誨有關。

母親的啟發和教育影響了蘇軾的一生。可惜的是,在蘇軾21歲考中進士,剛剛在仕途初露頭角,人生一片美好之時,母親卻在家鄉逝世,蘇氏兄弟不得不返鄉守孝。母親的逝世,可以說是蘇軾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打擊。「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裡照平沙」(《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與其說「夢到故園」,不如說夢到了「慈母」,可惜的是「酒醒南望隔天涯」,對母親的思念,只能化作明月下深深的嘆息。

對於蘇軾而言,第二個重要的女人則是他的髮妻王弗。王弗是中巖書院教習王方的女兒,王家一百年來「孝著閭裡」,王弗從小便在「少相弟長,老相慈誨,肅雍無間」的環境中長大,是個知書達理、嫻熟端方的女孩。

16歲的王弗作為新嫁娘來到蘇家,其實只能算是個孩子,但她溫柔嫻淑,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為人處事極為周到,不久便贏得了蘇家上上下下的稱讚。作為進士之女的王弗擅長詩書,她性格沉靜,不事張揚。在婚後的生活裡,每當蘇軾讀書的時候,她常常站在旁邊,終日陪伴,有時候,蘇軾與來訪的客人交談的時候,王弗還常常站在屏風之後傾聽談話,客人告辭後,她便會告訴蘇軾她對某人性情為人的總結和看法。

蘇軾與妻子興趣相投,互敬互愛,舉案齊眉。坊間一直流傳關於蘇軾與王弗的「喚魚池」的傳說,是一個自由戀愛的美好故事。後經考證這是後人杜撰的。我想有人如此杜撰的原因,是不相信在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況下會有如此美好的愛情故事吧?

為母親守孝兩年後,蘇軾第二次出川。第一次只有父子三人,這次卻帶上了女眷,一家人躊躇滿志。這段時間的蘇軾是幸福的,妻子的柔情很大程度上撫平了喪母之痛。在進京的途中,蘇軾的文思如井噴式爆發,寫了40多首詩文和散文,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好景不長,宋英宗治平2年(1065年),或是上蒼也妒忌這一對神仙眷侶,蘇軾的愛妻王弗突然身患重病而亡,年僅27歲,她的身後僅留下一個年僅七歲的兒子蘇邁。英年喪妻,突如其來,蘇軾悲痛不已,與妻子美滿度過的十年歲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妻子的一顰一笑像流水般從眼前淌過,也深深刻在了蘇軾的心裡。於是有了十年後可稱傳世最悲情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此時蘇軾已經續弦,第二任妻子正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沒有堂姐的文採和能幹,但她溫柔隨和,心地善良。王閏之陪伴蘇軾生活了25年也因病撒手人寰,享年46歲,而這25年裡正是蘇軾仕途幾起幾落的階段,王閏之不離不棄,跟著蘇軾吃盡人間苦,擔驚受怕,但從無怨言,默默照顧著蘇軾的生活。這個溫柔善良的女子已經成為蘇軾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番撒手離去,怎能不讓蘇軾心如刀割?

林語堂說,蘇東坡在惠州的故事總是與朝雲有關的。王朝雲,字子霞,杭州人,因家貧自幼淪落歌舞班中,天生麗質,能歌善舞。蘇軾在杭州做通判時結識王朝雲,為其清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所折服。在徵得夫人王閏之的同意後,王朝雲嫁給蘇軾為妾,並一直對她寵愛備至。在蘇軾的眼中,王朝雲就是從天而降的仙女,他常常用「天女維摩」來比喻她。蘇軾的夫人王閏之去世後,蘇軾遣散了所有的侍兒姬妾,身邊只有王朝雲生死相隨。她不辭辛苦,追隨蘇軾長途跋涉來到惠州,在這蠻荒之地和蘇軾過著艱苦而親密的日子。此時,蘇軾已經年近花甲,王朝雲只有31歲。而此後不久,在王朝雲34歲時也帶著對蘇軾的牽掛和不舍離開了人世。

蘇軾一生的詩詞作品,婉約派詩詞佔了多數。蘇軾詩詞的婉約之風有對前代詩詞的繼承,更有在繼承中的發展和創新,突破了晚唐以來「詞為豔科」的庸俗品位,「詩餘」的附庸地位,將詞推到了正宗的文學藝術高雅的殿堂。而其中的言情詩詞更是顛覆了豔情詞的俗套,給人以悽美、委婉的高雅享受,引人潸然淚下。而其最富特徵的是對基於深刻憂患感的生命意識的表現,一方面是人生如寄、命運無常的悲苦,另一方面是超脫這種悲苦的曠達,二者相互糾結構成了貫穿其詩文始終的意識之流,而且表現出明顯的超越感性形象的哲理,即便只是敘寫平凡瑣碎日常生活的詩作,也不膚淺地止於生活表象的複述,常常體悟和引發一種富於哲理的靈性之思。而這些藝術成就,怎麼會與蘇軾多次經歷至親之人離去的切膚之痛無關?只是蘇軾面對如此多的人生疾苦多舛的命運的態度,正是他比起其他詩人偉大之處。

教育啟迪:

母親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和品質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哪怕是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母親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仍然起著主導的作用,孩子受母親的影響更大。所以說母親決定著孩子今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著孩子的高度 一點都不為過。

中國有一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女人」。一個家庭中,女主人除了對孩子的影響外,還能影響到丈夫,進而能進一步影響到孩子。同時一個賢惠善良的女性持家,家庭也會更加和睦,家風會更正,能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歷史上蘇軾的三個兒子也都很有成就,只是由於父親的光芒太耀眼。所以說蘇軾的幾個妻子既影響和成就了蘇軾一生的偉績,同時也為蘇軾培養了優秀的下一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輕風侃教育

相關焦點

  • 嚴母慈父VS嚴父慈母,哪個對孩子成長更有利?關鍵在於這一點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一直是「嚴父慈母」的模式,可是如今隨著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開始出現「嚴母慈父」的組合,那麼兩者對孩子的影響有何不同呢、哪一個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呢?「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對娃的影響1、孩子的性格差異嚴父慈母對於男孩成長更有利,父親給了兒子一個底線,母親給了一個高度,父親作為男性榜樣,可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男兒的陽剛之氣,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再加上有一個溫柔的媽媽陪伴在左右,孩子做事更有擔當
  • 「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哪種配合對孩子更好?不妨看一看
    在現如今這個普及化教育的年代,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格外上心,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各種教育方式層出不窮。在這之中,相信絕大部分父母都曾採用黑白臉的教育模式,即"慈父嚴母"或"慈母嚴父",那麼,究竟哪一種形式更加適合孩子呢?我們不妨看看兩個典型家庭的反饋。
  • 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嚴母慈父還是嚴父慈母,對孩子成長更好,別選錯
    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半路出家為人父母,沒接受過專業的家庭教育學習,只是道聽途說「嚴父慈母」或「嚴母慈父」,然後父母接受那種觀念就自己對號入座扮演不同角色,只是得其形而失其神,完全清楚教育的真正意義!不管父母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模式,主要都是希望能夠培養好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小孟子」帶給教育的「大啟示」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人稱「亞聖」。在孟子去世200多年後,西漢楚國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詳細描述了孟子幼年的教育經歷: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
  • 從《無限》中:解讀親情的重要性以及對孩子的成長意義
    ,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電影的美代儘管受到自己家庭的影響變得很叛逆,但是她依舊非常樂觀地面對生活,她把自己內心的脆弱刻意地隱藏了起來,並勇敢地向自己喜歡的男孩日之出去示愛。但為了逃避生活,直接帶上貓面具離家出走,以此來報復自己的父母。這種現象也揭示了完整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更利於孩子成長?答案耐人尋味
    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對性格的養成和個人素養的形成有很大關係,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其作用不可小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居於主要地位,因此父母的言行和性格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在家庭教育中,夫妻雙方分飾不同的角色,多數家庭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然而在一個家庭裡誰扮演嚴厲的角色很重要。
  • 「為母則剛」有弊端,對教育孩子來說,當勤快母親不如做「懶」媽
    看到這位媽媽,讓我對「為母則剛」這四個字,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自古以來我們都對「母親」,賦予了太多的能力,「超人媽媽」、「全能媽媽」、「二十四孝媽媽」等等的名號,這些都是用來形容媽媽的。實際上這樣的教育態度,不僅對媽媽還是對孩子的教育來講,都是有很多弊端的。媽媽在家裡做的太多,就容易讓孩子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 慈母和嚴母養育的孩子有何差別?媽媽來測試下,你是慈母還是嚴母
    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曾在自己的一本書中向世人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母親對孩子的影響要高於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所以母親的形象也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如何判斷慈母與嚴母?兩種媽媽養育出的孩子,這些差別很大:1、母親教育的重要性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在自己的一本著作——《愛的藝術》中,向世人表達了自己對於母親教育的一些看法,他認為:在家庭教育中沒有人能夠比母親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大。
  • 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為什麼大多數父親都不怎麼參與對孩子教育雖然現在社會上已經開始廣泛關注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度,提倡父親要積極的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之中,但是據調查顯示,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度還是遠遠低於母親的。究其根本還是父親認識不到自己的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覺得自己是否參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影響,男人就應該把重心放到事業上。還有就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深深的刻在父親的腦子裡,覺得打理家長裡短就是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應盡的責任義務,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 騰訊教育專訪EarlyBird愛彼寶辛靜女士:從家庭需求出發,踐行託育使命
    新生代家長不再滿足於僅僅保證孩子的溫飽與安全,而是寄希望於專業的託育機構,提供專業照護、看顧及養育等多方面服務,幫助家庭更好地開展孩子的早期教育與潛能開發。EarlyBird愛彼寶作為託育行業先驅者從社會需求出發,不斷優化產品、打磨服務,為更多家庭提供託育服務。"在建立規則意識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才是對孩子成長真正有幫助的。"
  • 善美教育氤氳師生共成長
    秉承「善美」理念,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置「善美少年」學校全面發展獎,「三好學生」班級全面發展獎,「優秀少先隊員」「優秀班隊幹部」等專項榜樣獎,「學習之星、文明之星、環保之星、體育之星、文藝之星、書法之星、勞動之星、誠信之星」等養成教育示範生獎項。2019年9月25日,龍華區小學「教育質量提升」系列論壇之「德育論壇」在庫坑小學隆重召開。
  •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裡?為什麼要重視家庭教育?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將會給孩子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小編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這也是為什麼要重視家庭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人格養成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對於孩子身心健康尤為重要,和睦的家庭、心平氣和的交流環境等,有利於確保孩子身心健康。3.教會孩子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孩子的教育不僅要靠良好的學校教育,還需要優秀的家庭教育。
  • 教育為解答孩子成長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而生
    育鄰夢教育為解答孩子成長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而生。教育是什麼?教育解答成長難題教育應解答成長難題而生《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 當街毆打親媽、掐母脖子、活埋母親……中國式教育問題出在哪裡?
    前段時間一段視頻在網上瘋狂流傳,那是一個母親在街上被孩子毆打。視頻中,媽媽用雙腿支撐著電動車,十幾歲的男孩,拳腳相加打向媽媽。甚至有一拳重重地打在了媽媽的太陽穴上,媽媽被打得一個趔趄,差點摔倒。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但是你所以為的愛孩子、對孩子好的做法、對孩子妥協就是真的對孩子好嗎?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的「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之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 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哪個組合對孩子更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而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更為高大,孩子心中對父親總是懷有一種敬畏的感覺,所以說對孩子的性格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說,一個人無法教育孩子,孩子成長路上,父親和母親都是同等重要的,那麼這兩者之間哪種組合方式會更好?對孩子會有哪些影響呢?
  • 從動畫電影《再生之日》,談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有些人,會自以為是的將自己設想為所謂的「強者」,以這樣的錯覺對弱勢群體予以傷害,而這些受害者居然也包含與自己尤為親密之人,這便是家庭暴力的表象之一。其中,父母對尚不知世事的孩子作出的暴力舉動,更是對其成長及人格的塑造造成深刻的影響。本篇文章,我便想圍繞一部動畫來談論下有關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 父嚴母慈還是母嚴慈父,你選哪個?
    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是有著決定性作用的,甚至對孩子以後的家庭教育觀都會有影響。這並不是誇張之言。在一個家庭中,有很多家庭都是父親表現得比較威嚴具有震懾力的形象,而母親大多表現為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勸說著父親的形象。
  • 《獅子王》:中國缺失的「生命教育」,都在從辛巴對孩子的教育裡
    但是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生命教育對於孩子的的重要性。1、 生命是需要得到尊重的在影片中,父親從小就告訴孩子身為國王要學會尊重生命,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3、 必要的生命教育能夠讓孩子更加愛護生命知道生命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愛護自己,保護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是對愛你的人負責。父親死之前,告訴辛巴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成為草原的王,做到為草原上其他的動物負責。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我們來品鑑一番:早已是春天了,但是蘇軾在城中,並沒發現春季之美,「可能是東風不肯吹入東城門吧」,蘇軾如此想著。自然,蘇軾如此的想法肯定是不切實際的,春天既來,則無處不是春天,他如此寫,是其性格善諧,喜開玩笑,其心如赤子,故愛作純真之語。第二句點出自己故地重遊,去年他亦曾來女王城遊玩,所以說尋「去歲春」,「走馬」就是現在的自駕遊了,騎馬去的,非常愜意。
  • 蘇軾清明節寫的詩詞絕唱,逆境中的人生感悟,留下兩句經典名句!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寒食在清明前一(或二)天,清明節源自寒食節。清明雖不是「佳節」,但同樣會令遊子們「倍思親」。唐代詩人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就寫道:「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