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文風養成與其生平的關聯探析(二)
——母慈妻賢,卻命運多舛,成婉約之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在亡妻王弗去世10年的忌日所作,寄託哀思。
蘇軾一生有四個重要的女人。首先當然是母親程氏。程夫人出生名門,知書識理,通達賢惠,蘇軾待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富有赤心為民都與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由於父親在蘇軾出生後開始發奮圖強,閉門苦讀,後又進京趕考,落第後又一直在外遊歷,教育兩個孩子的重任都落在母親程夫人身上。可以說母親才是蘇軾兄弟第一個啟蒙老師。程夫人教育孩子頗有方法,在很多關於蘇軾的文章中都講到一則故事。
程夫人親自教孩子們讀《後漢書》,並將書中大義一點一滴地講給兒子們聽。每當談到古今成敗之事,蘇軾都能領悟其中的要義。有一天,程夫人正在給蘇軾講解《範滂傳》。蘇軾聽母親講完這個故事後,頗有感觸。他感慨地對母親說:「母親,如果我要做一個範滂這樣的人,您會同意嗎?」程夫人立刻嚴肅地回答說:「你可以做範滂,難道我就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母子兩人心靈相通,教學相長。
此外,蘇軾的母親程夫人篤信佛教,心地善良,對世間萬物皆存愛心。可以說蘇軾以後許多作品中所表現的仁愛之心,詩詞中包含的禪學思想和其人生觀的形成,無不與母親的諄諄教誨有關。
母親的啟發和教育影響了蘇軾的一生。可惜的是,在蘇軾21歲考中進士,剛剛在仕途初露頭角,人生一片美好之時,母親卻在家鄉逝世,蘇氏兄弟不得不返鄉守孝。母親的逝世,可以說是蘇軾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打擊。「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裡照平沙」(《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與其說「夢到故園」,不如說夢到了「慈母」,可惜的是「酒醒南望隔天涯」,對母親的思念,只能化作明月下深深的嘆息。
對於蘇軾而言,第二個重要的女人則是他的髮妻王弗。王弗是中巖書院教習王方的女兒,王家一百年來「孝著閭裡」,王弗從小便在「少相弟長,老相慈誨,肅雍無間」的環境中長大,是個知書達理、嫻熟端方的女孩。
16歲的王弗作為新嫁娘來到蘇家,其實只能算是個孩子,但她溫柔嫻淑,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為人處事極為周到,不久便贏得了蘇家上上下下的稱讚。作為進士之女的王弗擅長詩書,她性格沉靜,不事張揚。在婚後的生活裡,每當蘇軾讀書的時候,她常常站在旁邊,終日陪伴,有時候,蘇軾與來訪的客人交談的時候,王弗還常常站在屏風之後傾聽談話,客人告辭後,她便會告訴蘇軾她對某人性情為人的總結和看法。
蘇軾與妻子興趣相投,互敬互愛,舉案齊眉。坊間一直流傳關於蘇軾與王弗的「喚魚池」的傳說,是一個自由戀愛的美好故事。後經考證這是後人杜撰的。我想有人如此杜撰的原因,是不相信在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況下會有如此美好的愛情故事吧?
為母親守孝兩年後,蘇軾第二次出川。第一次只有父子三人,這次卻帶上了女眷,一家人躊躇滿志。這段時間的蘇軾是幸福的,妻子的柔情很大程度上撫平了喪母之痛。在進京的途中,蘇軾的文思如井噴式爆發,寫了40多首詩文和散文,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好景不長,宋英宗治平2年(1065年),或是上蒼也妒忌這一對神仙眷侶,蘇軾的愛妻王弗突然身患重病而亡,年僅27歲,她的身後僅留下一個年僅七歲的兒子蘇邁。英年喪妻,突如其來,蘇軾悲痛不已,與妻子美滿度過的十年歲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妻子的一顰一笑像流水般從眼前淌過,也深深刻在了蘇軾的心裡。於是有了十年後可稱傳世最悲情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此時蘇軾已經續弦,第二任妻子正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沒有堂姐的文採和能幹,但她溫柔隨和,心地善良。王閏之陪伴蘇軾生活了25年也因病撒手人寰,享年46歲,而這25年裡正是蘇軾仕途幾起幾落的階段,王閏之不離不棄,跟著蘇軾吃盡人間苦,擔驚受怕,但從無怨言,默默照顧著蘇軾的生活。這個溫柔善良的女子已經成為蘇軾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番撒手離去,怎能不讓蘇軾心如刀割?
林語堂說,蘇東坡在惠州的故事總是與朝雲有關的。王朝雲,字子霞,杭州人,因家貧自幼淪落歌舞班中,天生麗質,能歌善舞。蘇軾在杭州做通判時結識王朝雲,為其清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所折服。在徵得夫人王閏之的同意後,王朝雲嫁給蘇軾為妾,並一直對她寵愛備至。在蘇軾的眼中,王朝雲就是從天而降的仙女,他常常用「天女維摩」來比喻她。蘇軾的夫人王閏之去世後,蘇軾遣散了所有的侍兒姬妾,身邊只有王朝雲生死相隨。她不辭辛苦,追隨蘇軾長途跋涉來到惠州,在這蠻荒之地和蘇軾過著艱苦而親密的日子。此時,蘇軾已經年近花甲,王朝雲只有31歲。而此後不久,在王朝雲34歲時也帶著對蘇軾的牽掛和不舍離開了人世。
蘇軾一生的詩詞作品,婉約派詩詞佔了多數。蘇軾詩詞的婉約之風有對前代詩詞的繼承,更有在繼承中的發展和創新,突破了晚唐以來「詞為豔科」的庸俗品位,「詩餘」的附庸地位,將詞推到了正宗的文學藝術高雅的殿堂。而其中的言情詩詞更是顛覆了豔情詞的俗套,給人以悽美、委婉的高雅享受,引人潸然淚下。而其最富特徵的是對基於深刻憂患感的生命意識的表現,一方面是人生如寄、命運無常的悲苦,另一方面是超脫這種悲苦的曠達,二者相互糾結構成了貫穿其詩文始終的意識之流,而且表現出明顯的超越感性形象的哲理,即便只是敘寫平凡瑣碎日常生活的詩作,也不膚淺地止於生活表象的複述,常常體悟和引發一種富於哲理的靈性之思。而這些藝術成就,怎麼會與蘇軾多次經歷至親之人離去的切膚之痛無關?只是蘇軾面對如此多的人生疾苦多舛的命運的態度,正是他比起其他詩人偉大之處。
教育啟迪:
母親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和品質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哪怕是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母親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仍然起著主導的作用,孩子受母親的影響更大。所以說母親決定著孩子今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著孩子的高度 一點都不為過。
中國有一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女人」。一個家庭中,女主人除了對孩子的影響外,還能影響到丈夫,進而能進一步影響到孩子。同時一個賢惠善良的女性持家,家庭也會更加和睦,家風會更正,能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歷史上蘇軾的三個兒子也都很有成就,只是由於父親的光芒太耀眼。所以說蘇軾的幾個妻子既影響和成就了蘇軾一生的偉績,同時也為蘇軾培養了優秀的下一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輕風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