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畫電影《再生之日》,談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2020-12-22 豹一愛動漫

前言

如果說愛能孕育希望的話,那麼我想恨則能滋生暴力。即便是放到文化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人們依然無法徹底拔除身上的劣根性,杜絕泛濫於世的不端行為,而這之中對他人作出傷害的暴力舉止尤為更甚。有些人,會自以為是的將自己設想為所謂的「強者」,以這樣的錯覺對弱勢群體予以傷害,而這些受害者居然也包含與自己尤為親密之人,這便是家庭暴力的表象之一。其中,父母對尚不知世事的孩子作出的暴力舉動,更是對其成長及人格的塑造造成深刻的影響。本篇文章,我便想圍繞一部動畫來談論下有關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再生之日》這部作品在豆瓣平臺上有著高達8.8的評分,這對於一部畫面稍顯粗糙、製作水準並不高的動畫來說如此評分確實有些令人出乎預料。但是,其卻通過完整動情地敘事了一篇溫情樸素的故事打動了觀眾的心。在這篇故事裡,講述了遭受家庭暴力與校園欺凌的女孩明日香一步步成長的過程,她以自己的努力與勇敢化解了阻礙在前方的困難與矛盾,並學習明白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重獲新生。該作不僅細膩地表達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同時也控訴著成人對孩子的暴力行為傷害有多深。

母親簡短的一句話,卻致使她失聲並失去存在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家庭暴力不僅片面局限地歸於肉體上的傷害,同時像是語言上進行的人格羞辱亦或是其他方面的精神傷害同樣也歸屬於暴力行為的一種,而動畫的主人公女孩明日香則是受到了來自母親施加的精神暴力。

精神暴力是加害人以侮辱、謾罵、或者不予理睬、不給治病、不肯離婚等手段對受害人進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產生屈辱、恐懼、無價值感等作為或不作為行為。

相較於聰明平日表現乖巧的哥哥,成績不算優異的明日香並不受母親的待見。母親早就將所有的期望寄托在兄長的身上並對其疼愛有加,與之相反的是對明日香冷淡的態度,不時對她作出謾罵和打壓的舉止。即使感到委屈,明日香依然深愛著生育自己的母親。

但是這樣一直維持的現狀,卻輕易地為母親一句簡短的話語所打破。

在明日香生日的那一天,她滿身歡喜地一直期待下班後歸來的母親會贈予其禮物。不過卻怎未料想到,等待母親深夜歸來的明日香不僅沒有得到想要的禮物,反而無意間聽見母親說出的心裡話。母親在誇讚哥哥的同時,也將明日香與之作出比較奚落她是個「不成器」的孩子,隨後還毫無顧忌地說道「早知道當初不要生下明日香就好啦」這樣的刺痛人心的話語。聽罷母親狠毒的咒罵,明日香也深感震驚即刻轉頭跑樓梯回到自己的房間哭泣。

然而明日香在痛哭一陣過後,卻意外地發現自己發不出聲音,說不出話了。不過即使這樣,母親對她的謾罵和莫名的怨恨依然沒有停止,甚至還認為明日香這樣的病情讓她無法在鄰居面前抬不起頭而扇了她一巴掌。這一下也讓明日香徹底認為自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開始心生「自己當初沒被生下來就好了」這樣順著母親意思的自暴自棄的想法。

從動畫故事的開篇裡,我們便能見到一個長期遭受母親虐待以及同學欺凌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迷失自我並放棄繼續活下去的念頭,這樣的傷害對於一個還在上小學、心智並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是很殘酷的。一方面,儘管明日香還是個尚不知世事的孩子,但是她肯定是能感受到母親對於自己厭惡的情緒以及極力否定自己存在的想法。在這樣日積月累的壓力之下,孩子的精神上肯定會出現傷害。像明日香便是如此,因為母親的迫害致使她出現了短暫性失聲的現狀,並且還在其處於心理上還依賴父母、獨立人格尚未完整塑成的時期母親的這番話對於年幼的明日香無疑是致命的傷害,在母親的否定下她也逐漸產生了無法認清自我並否定自身價值的想法。

長期對孩子施暴,會容易致使孩子產生恐懼、焦慮和厭世的心理想法,並影響孩子人格塑造導致其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影響到學業和生活;嚴重者,會導致孩子荒廢學業或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些情況下,還會致使子女智商低下。

後來,明日香在哥哥的幫助下決定前往遠住鄉下的外公家休養。在那裡,明日香從外公和外婆身上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家庭溫暖和關心疼愛,並在鄉村生活裡盡享田野間所帶來的美妙與生機,她的病情也因此在這生活後過段時間便不治而愈了。由此可見,明日香失聲的最主要原因是來自心理壓力,在祖父母的關愛和愜意的生活之下,曾經困擾她的煩惱便在頃刻間煙消雲散了。

同時,明日香也在外公家意外發現母親兒時的筆記,上面記載了母親曾經那些不愉快的日子。原來,其實母親還有一位因病早逝的姐姐。而姐姐自小身體羸弱,外公和外婆便整日悉心照料躺在病榻上的姐姐而忽視了明日香的母親。這致使母親從小也是在一個缺愛的環境下成長,不由對病榻上的姐姐與外祖父母心生怨恨,認為他們獨愛姐姐而忽略自己的存在。這樣的情景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不正是與明日香當下相同的感受嗎?父母都將愛給予了另一位孩子,使自己覺得存在世間沒有任何的價值。另一方面,明日香與母親過世的姐姐長得極為相似,因此母親便將兒時對姐姐的怨恨全部撒在了自己女兒的身上。

似乎看到這,有關為何明日香不受母親待見的緣由都因此遊刃而解了。但是,理應感同身受的母親為何不多關愛明日香?反而將自己曾經受過的苦痛再一次並加倍施壓到明日香身上?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明日香的母親自小在缺愛的環境下成長,並且缺失了一部分來自父母的教育,導致她性情逐漸走向極端。而當成年成立自己的家庭之後,便將自己這種怨恨的情緒及不平衡的心理狀態轉移施壓到了自己的女兒身上。因為從明日香母親的施暴者角度來看,她認為自己兒時所接受的教育便是要學會忍受現狀,即父母不關愛自己的態度。那麼,這種思想教育便會潛移默化,當自己在養育下一代的時候便會以同樣的方式並且更甚的表現來對待自己的孩子。這種現象的起因主要來自當事者欠缺思考,受自身負面情緒控制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極端的可能性便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成立家庭生子後會格外溺愛孩子,無論是哪種實際都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還是應該自身學會認清自我,多加思考,並明白學會如何以禮待人、以愛育人。

在家裡飽受母親虐待,在學校裡他卻是霸凌同學的「孩子王」

《再生之日》在敘事方面較為鬆散,更多像是由幾個小故事串聯而成,是以主人公明日香的視角來觀察自己及身旁的同學與友人的生活及心理狀態。其中,有關明日香同學大輔的故事尤為吸引我。在學校裡,大輔是無人敢反抗的「孩子王」,以欺凌他人為樂。觀看影片時一度我都認為這孩子已經沒救了,將來鐵定是個禍害。但是,後來才知原來即使是孩子們眼中的「壞同學」其實背後也有著自己無法訴說的心酸與苦楚。

動畫開篇的鏡頭便是明日香的書包被扔到了河流之中,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班級裡的「孩子王」大輔所為。因為大輔見到了明日香與另一位被他們欺凌的女孩子放學一起回家,於是便給明日香使壞以示警告,命令她不能再接近這個「病菌」(給同學起的綽號)。而在動畫故事前期裡,大輔可謂我行我素,全然不理會他人的感受無故地施加惡意到別人的身上,這樣的情緒也影響了整個班級的氛圍。面對大輔不正當的行為,班上的同學都已經見怪不怪,沒有人對備受欺凌的同學予以援手,大家都選擇冷眼旁觀。這也致使被大輔謾罵為「病菌」的同學順子產生了厭學甚至是厭世的念頭。但即使是這樣,大輔卻依然沒有一絲悔改和決定收手的跡象。可以說,大輔對於同學的傷害決不僅是孩子的嬉鬧這般簡單。

然而隨著明日香與大輔的交流加深,並在一次偶然的意外間一同救下了明日香的殘障朋友惠美,兩人才逐漸敞開心扉。後來從大輔口中得知,原來他也是自小受到母親的肉體虐待,母親總是無端的打罵還有一次將他關在衣櫥裡餓上三天三夜,一度令他徘徊在死亡的邊緣。因此大輔十分羨慕自小便備受父母疼愛與悉心照料的惠美。明日香對此也表示身同感受,不過實際上大輔所受到的傷害其實要大上許多,他不僅是肉體受到傷害,精神上也受到了殘酷的暴力行徑。

不過看到這裡,故事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值得我們的思考,為何深受暴力苦害的大輔卻會從受虐者完成向施暴者的身份轉變?

很多人要求他人學會感同身受。但是,對於一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髮育都尚未完全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要求未免有些過於苛刻了吧?像大輔從小長期生活在處於暴力的家庭環境之下,這也會使得他逐漸變得自卑、缺乏安全感,同時積累焦慮與壓力。處於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往往會尋求排解自身壓力與精神安慰的方式。而對尚未成熟的他們來說,暴力便是最為直接的解決爭端與挫折的唯一方式。對大輔來說,自己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洩憤,尋求精神上的慰藉。而以暴力的形式欺凌同學是最為便捷的方式,能令他以最短的時間內獲尋最大的快感,化解長期在暴力打壓下的自卑感,獲得虛偽的「自信」。因此,感同身受的想法又顯得多麼縹緲、無力。

在我看來,其實暴力等負面的情緒實際是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存在一定的模仿行為,在無法辨別對錯的情況之下便會進行學習他人的舉動,這同樣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而孩子們模仿的對象往往就是來源於父母。大輔深受媽媽的暴力傷害,雖說他明白這是錯誤的行為,但是在潛意識裡會不自覺地模仿這一種行為,同時母親身上所釋放的負面情緒同樣也會感染自身的情緒,致使母親等憤怒仇恨等負面情緒同時也轉移到自己的身上,自己便會在無意間做出與母親同樣的暴力行為。因此,我一直認為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著尤為關鍵的影響,在怎樣的教育之下便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這也並不奇怪,為何大輔明知暴力的苦痛卻依然能如此快速地完成由受虐者到施暴者的身份轉變。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可謂至關重要。

不過好在大輔最後及時醒悟,意識到了自身的錯誤,學會了換位思考和理解對方的心情。真誠地向受害者同學順子誠懇道歉,也算是浪子回頭了。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更自信地向前邁步,勇敢地向暴力說「不」

影片的最後,明日香在經歷各種事情過後成長了許多。而當哥哥向她說道「明日香你能被生下來真得太好了」,一直淤積在明日香的心結也隨之化解而開。明日香在雪地裡盡情地飛舞,不斷地吶喊道自己能被生下來真的是太好了來以表生之喜悅。她如今所有的幸福和他人對自己的尊重都是依靠自己勇敢努力換來的果實。

起初,明日香是在外祖父母家生活時重獲了自信。在盡享鄉野無憂的生活以及飽覽廣闊無際的景色之後,她也逐漸意識到了世界是有如此之大,自己的煩惱在此映襯下又顯得如何渺小。而外祖父母又對自己耐心開導和細心照料,令她同時也明白自己是有人疼愛的,她毋須再妄自菲薄。可以說,在外祖父母家度過的日子裡明日香獲得了洗鍊,以新的感悟學會認清了自我。這也是其成長最為關鍵的一步,如果明日香沒有清晰地認清自我,那麼她便會一直身陷母親所釋放的威亞泥潭之下。

另一方面,明日香再認清自我之後同時也能更加勇敢地去向錯誤的行為予以阻止。當同學順子遭受欺凌之時,班上的同學都冷眼旁觀,只有明日香勇敢地向大輔暴力的行為說出了「不」,遏止了他進一步對順子的傷害。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相較同學沉默冷眼旁觀助紂為虐的行為,明日香勇敢地站了出來,明明感覺很害怕但她還是選擇了保護自己的同學免受傷害,這同樣是難能可貴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像明日香這樣互幫互助,暴力的行徑那不就無機可乘了嗎?學會勇敢地團結在一起,大聲地向暴力說「不」,學會相互之間理解和尊重,才能改變這樣不堪的現實。

當然,除此之外身殘志堅的朋友惠美對於明日香的影響同樣很深刻。雖說惠美因為先天缺陷終日只能躺在病榻上,但她卻始終沒有放棄求生的希望,每天都開心努力地活下去。這何不令那些健全的人卻一心求死感到自慚形穢?正是從堅強的惠美身上,明日香感受到了她對生命的尊重以及生命的分量,才重新燃起了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如何在閃亮中現出絢爛,如何在平凡中活出真實,理解生命的真諦都是我們每人的人生必修課之一。

而當明日香將所有一切都如實做到、懂得這些道理之時,她便重新獲得了家人以及夥伴的尊重,同時也再次獲尋自己的存在價值,為能誕生在這個美好的世上而心生喜悅。故事的最後,明日香與自己的小夥伴們其樂融融相擁在雪地上盡情玩耍,享受屬於他們這個年紀最為純粹的樂趣。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應該不斷地學會自省,時刻認真了解自己是想做個怎樣的人、度過怎樣的人生。不負絢爛年華,讓暴力的行徑煙消雲散。

寫在最後

前文也根據影片的內容寫了很多有關家庭暴力會對孩子影響以及如何處理應變的方式,最後也便不再過多敘述。還是想談回這部作品《再生之日》,說實話這部影片在畫面上算是比較粗糙的,製作水準也不高。但是其中所講述的故事卻是飽含溫情,似乎能感受到創作者在這之間的真情流露將孩子們所獨有的煩惱與痛苦通過動畫的方式傳遞給每一位觀看的觀眾。期間動人的情節無不令人感到潸然淚下,而最後當看到明日香獲得新生之時我們也不由感到喜悅。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十分出色的作品,值得觀眾給出的高口碑及評價。最後,也推薦讀者們去了解下這部作品,相信能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觸。

相關焦點

  • 《少年的你》:從校園暴力,探究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啟示
    這是一場校園暴力,施暴者行為失當,但他其實也是受害者。相比對方身體受到的傷害,他心靈遭受的創傷更痛苦。所以,從校園暴力的成因來看,跟原生家庭和從小生長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麼,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孩子校園暴力到底有什麼影響?
  • 豆瓣評分8.8,動畫電影《再生之日》以孩子的視角讚頌生之喜悅
    而有這麼一部動畫電影,其洞悉兒童心理世界並知悉孩童的生命狀態,圍繞著兒童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心理問題展開一段溫情樸素的故事,以孩子的視角讚頌生之喜悅,該作便是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8分的《再生之日》。明日香的心裡有那麼點苦楚。在學校裡她遭受同學的欺凌,而回到家中同樣不受家人的待見。
  • 「恨鐵不成鋼」的愛難掩家庭暴力之傷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江蘇省常州市的一位家長因孩子未及時完成作業、偷玩手機,對其進行暴力教育,並把暴打孩子的視頻發送到了家長群。(11月27日《人民日報》)對於此番暴力教育,家長表示是「恨鐵不成鋼」的衝動之舉。不少網友也站在了家長這一邊,認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採取一定的武力措施才能對孩子起到威懾作用,幫助孩子改掉惡習。諸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的傳統教育觀念成為「虎爸」式嚴苛教育的理論底氣,但歷史悠久並不意味著能夠永遠正確和適用,使用暴力不該被奉為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
  • 《以家人之名》大哥沉默小哥害怕,破碎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中,該劇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高中畢業後,兩個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邊是彼此認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邊是無法選擇但關係淡漠的親生父母,他們在兩個家庭中迷茫徘徊。
  • 「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
    導讀: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案例,旗幟鮮明向社會表明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自人類組成家庭以來,就伴隨家庭暴力的發生。在家庭暴力中,中國家庭暴力發生率為29.7%—35.7%,受害者多半為婦女。
  • 《以家人之名》熱播:對孩子來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以家人之名》是今年的熱播劇。電視劇主要將的是:遭遇了原生家庭悲痛的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與兩位父親,陰差陽錯的成為了一家人的故事。電視劇除了告訴我們,血緣是不能定義親情的感人故事之外,還向我們揭露了如果孩子在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長大,對孩子的傷害會有多大。
  • 家庭暴力何時了?法院:許多家庭暴力行為難以界定
    一、家庭暴力定義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根據反家暴法規定、監護、寄養、同居、離異等關係的人員之間發生的暴力,也被納入到家暴中,受到法律約束,例如:父母對子女或者對自己的親兄弟姐妹施暴。
  • 怎樣才算家庭暴力
    一、家庭暴力的基本定義:家庭暴力通常稱其為家暴,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其法律定義為家庭成員之間因為存在矛盾,或者精神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其中的兩方或多方之間發生毆打、殘害、緊閉等其他傷害性行為,從而導致家庭成員中的一方或者多方受到來自身體、心靈及性等方面的等發麵傷害的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 你的婚姻或許會影響下一代,破碎家庭對孩子的這些危害你知道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阿濤,今天來聊聊破碎的家庭對下一代情感和性格都有哪些影響。第一點,扭曲的愛情價值觀。破碎的家庭會對孩子以後愛情觀可能產生扭曲,變的不再相信愛情,不敢接受感情,應為父母的所做所為,在他幼小的心裡埋下了不可泯滅的影響。有很多父母在離婚以後,都會對孩子說一些是應為對方怎麼怎麼樣,所以才離婚的,這也就間接導致孩子過早的體會到愛情裡的黑暗面,對以後得擇偶造成嚴重的錯誤判斷。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中國人自古以來形成了很多「中國特色教育觀」,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子不養父之過」等。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童年生活中孩子經歷的一些事情對孩子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所以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至關重要,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
  • 什麼是法律規制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認定標準是什麼?
    隨著公眾權利意識的增強和維權途徑的完善,曾經的「家醜不可外揚」已越來越被「勇於向家庭暴力說不」代替。然而一般觀念上的「家庭暴力」和法律規制的「家庭暴力」卻並不完全相同。什麼是法律上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認定標準是什麼?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濟有哪些?
  • 經典的童年動畫被投訴只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1、虹貓藍兔七俠傳虹貓藍兔系列是郭曼早期的武俠動畫,這個動畫片講述了以虹貓和藍兔為首的七個俠客在江湖上為正義而戰的故事。這部動畫片在當時非常火爆,榮獲獲得了許多年度動畫行業的獎項。不過,有家長舉報是因為一些打架的照片太血腥了,虹貓藍兔還伴有一定的愛情元素,孩子們看到了影響,對孩子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不好。結果,這部火爆兒童動畫被禁,沒有看到這一系列的相關作品。2、喜羊羊和灰太狼3、中華小子中華小子也是當時火爆的動畫,據說是合資產品。他講述了三個少林世俗弟子一起歷盡艱難困苦,最終戰勝黑狐王的故事。
  • 《哪吒之魔童降世》: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角色效應」對孩子的影響
    說起近年來的國漫,很多人會想起許多優秀的崛起之作,《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當然還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實在是中國神話體系中的熱門人物,流量大王,很多人都願意為此奉獻電影票,不過這一版的哪吒卻和平時有些許不同。
  • 【反家暴法宣傳】家庭暴力零容忍,反對家暴有辦法!
    【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暴力侵害婦女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全世界每三個女性中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遭受過毆打、被迫進行性行為,或遭到其他方式的虐待,而施虐者往往是其所熟悉的人。聯合國設立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旨在提高公眾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 家庭暴力的發生原因
    分析家庭暴力的發生原因,有:1、因第三者插足導致家庭暴力不少男性因「婚外情」、「包二奶」「第三者」等感情原因,疏離原配,疏離現有的合法家庭、偏離了道德規範,對合法的家庭成員不理不睬、甚至嗔怒以對,妻子、兒女等稍有反抗,便會招致家庭暴力。
  • 助力鋼鐵行業綠色健康發展——業內人士談《再生鋼鐵原料》國家...
    助力鋼鐵行業綠色健康發展——業內人士談《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發布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助力鋼鐵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 虎爸狼媽不應再有,粗暴式育兒的危害,對孩子的影響不是一星半點
    身體攻擊是對兒童身體上的傷害,比如扇耳光、打屁股、或者使用一些工具對孩子進行毆打等暴力行為,都成為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是對兒童進行辱罵或者吼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心理攻擊是指對於孩子情感上的忽視。上一代人的影響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逃不開的地方。
  • 從《奇蹟男孩》出發,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父母想要知道這種作用的影響可以通過電影《奇蹟男孩》的例子中可以得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從小因為缺陷做過多的手術,導致面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傷痕,孩子從小就是戴著太空帽,沒有用真實的面目去生活。而父母為了他能夠更好地成長,就是叫他在下面去融入大家的生活當中,跟正常孩子一樣上學。
  • 不做沉默的大多數,向家庭暴力說不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載錄的2017年-2019年家庭暴力刑事案件中,案由為家暴受害人防衛過當的案件比例分別為1.8%、5.8%、6.6%,呈逐年上升趨勢。家庭暴力如果不及時防控,不僅可能演化為刑事案件,甚至會發生家暴受害者「反殺」的悲劇,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11月25日是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 環境對孩子的智商影響不可忽視!這三種家庭長大的娃,比他人聰明
    孩子的智商固然有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也離不開後天的培養和激發。尤其是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智商影響極為重要,需要家長給予足夠的重視。王女士的兒子今年4歲了,小傢伙平時聰明伶俐,見過的人總是會誇他聰明,反應快。但是在學習上卻平平無奇,很少取得優秀的成績,在班級裡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