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由北京市文聯、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繁星戲劇村承辦,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支持的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在繁星戲劇村拉開帷幕。16部梨園精品劇目在繁星戲劇村上演。本屆戲曲藝術節主題詞為「渡」,一為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二為彰顯在2020年疫情特殊形勢下,戲劇人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堅守戲劇的信心。
經過兩個月的展演,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期間於12月20日正式落下帷幕。
跨南北東西劇種,享戲曲之魅力
第七屆戲曲藝術節雲集了北方崑曲劇院、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南京京劇團、雲南省玉溪市滇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凌空評劇團、繁星戲劇村等參演院團,匯集了京劇,崑曲,評劇、滇劇、川劇、粵劇、京劇兒童劇、京劇元素話劇等跨越南北東西的代表性劇種,十六部好戲精彩呈獻。
第七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的展演劇目中特別策劃了京劇展演單元。開幕大戲《一蓑煙雨》開創獨特視角,把以蘇東坡為題材的京劇作品搬上舞臺;新編京劇《西子在望》保留傳統京劇的表演與唱腔、打破當代小劇場審美觀的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光影語彙和導演手法;在京劇《荊軻》的表演中加入了全新嘗試、部分唱段加入崑曲元素...人與物,人與人的微妙關係,將荊軻之死描繪的壯烈璀璨;《老人與海》作為一個演員的獨角戲,用京劇語言講述西方經典名著;作為李卓群工作室成立後的首部作品,《鑑證》由北京、南京兩地當紅京劇偶像、梅花獎實力派戲骨聯袂出演....
《一蓑煙雨》劇照
《西子在望》劇照
《荊軻》劇照
《老人與海》劇照
《鑑證》劇照
被譽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寶貴結晶」「中國古典戲曲中稀有珍品」滇劇《馬克白夫人》,在莎士比亞名著基礎上加以中國化、戲曲化、滇劇化的改編,讓觀眾獲得對歷史、文化和人性的某種「鉤沉」式的評價;本屆戲曲藝術節唯一一部粵劇,由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獲得者蔣文端演繹的《金蓮》,讓觀眾在觀看後大呼過癮;作為著名編劇徐棻根據川劇傳統戲改編的青春版小劇場戲劇《桂英與王魁》,為觀眾獻上了一臺別具一番風味的演出。
《馬克白夫人》劇照
《金蓮》劇照
《桂英與王魁》劇照
《染》作為中國評劇院第一部原創戲曲小劇場劇目,為評劇藝術增添一抹新的色彩;崑曲《憐香伴》觀其復版造型參照清朝昇平署戲曲人物扮相圖復原再現;評劇《楚雲》講述2020開年的疫情把耄耋老人楚雲的90大壽化為泡影,春寒中的家事國事,揪心暖心。一頂軍帽,一顆五星,一朵梅花,一首《龍船調》,讓這位九旬老人再度成為整個家庭的脊梁,她以退休教師的底蘊和共產黨員的初心,激勵著天南地北的一家人患難與共,共度時艱。作為一臺具有實驗氣質的評劇獨角戲,讓觀眾在觀演過程中潸然淚下。
《染》劇照
崑曲《憐香伴》觀其復版劇照
《楚雲》劇照
除主展演單元外,本屆藝術節還加入了培源劇目孵化單元。舞錦繡慶盛世歡歌,本屆精彩展演劇目也是北京市文聯文學藝術創作扶持專項資金項目,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場戲曲文化的饕餮盛宴。
培源單元京劇《狄公案之中秋宴》劇照
培源單元評劇《月下斬貂》劇照
倡導爭鳴 推動戲曲文化年輕化
本屆戲曲藝術節特別設置了精彩的京劇公益活動,包括對戲·京韻新傳當代藝術展、京劇少兒工作坊、京劇論壇、京劇沙龍等活動,讓觀眾們以多元的方式走近戲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中,開展了三場針對第七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劇目以及當代小劇場戲曲發展現狀與前景的學術研討會,從更專業的角度就小劇場戲曲藝術的發展給予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開展了《金蓮》、《鑑證》、《月下斬貂》等三場戲曲沙龍活動;開展了三場分別以「聊聊京昆那些事」、實驗評劇《楚雲》、「戲裡戲外畫人生」為主題的論壇活動,受邀嘉賓向青年群體傾斜,更多地收集和聆聽了青年人的聲音,倡導爭鳴互動,彰顯青春力量。
第七屆戲曲藝術節丨學術研討會
《金蓮》戲曲沙龍活動
《楚雲》戲曲論壇活動
繁星戲劇村兒童工作坊以畫臉譜、道具髯口、道具馬鞭、猴戲為主題的四場活動順利舉辦,讓孩子們在玩樂的同時,潛移默化接受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戲說臉譜」活動
「道具馬鞭」活動
「道具髯口」活動
「猴戲」活動
踐行惠民理念 呈藝術之新風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繼續積極踐行文化惠民理念,在文化惠民上下大力氣,本屆藝術節作為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系列重點活動之一,共同為北京市民提供高品質文化活動和產品,提振文化消費市場,推出了「雲享文化 京彩生活」京彩活動。本屆展演劇目惠民價100元起,用老百姓能承受的實惠票價,讓觀眾進劇場,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氣韻。
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以繁星戲劇村多年積澱的品牌優勢、中小劇場集群的空間、多年的觀眾儲備、豐富的戲劇團隊資源為平臺,自201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七屆。同時通過舉辦藝術節來擴大和堅守戲曲陣地,體現了對戲曲藝術的敬畏,擔負了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與使命。
未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也將繼續致力於傳統戲曲的當代傳播與傳承,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遵藝術之本真,守藝術之正道,呈藝術之新風」,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明年再見!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