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谷幽蘭
孩子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去教育孩子。
沐沐三歲的時候,媽媽就為了他的教育之路做好了安排,學英語是第一步,她媽媽覺得從小就把英語底子打好了,以後步入初中、高中學起來就不那麼吃力了,如果條件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出國留學。
因此,沐沐媽媽為孩子選擇了雙語幼兒園,沐沐媽媽一直認為,英語只要說的越多,就會熟能生巧,就能夠像說中文一樣適應英文環境。
沐沐剛去雙語幼兒園的時候,我還擔心他跟不上老師的上課進度,阻礙到學英語的步伐,不過沐沐的表現和老師的話讓媽媽有了新的認識:中英文這兩種語言並不是相互排斥的,反而在兩種語境下可以彼此促進。
老師說,沐沐是個聰明的孩子,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很多時候,他可以中文、英文交替的說,比如:Hello,朋友,我們一起play,My name is 沐沐等等,老師誇沐沐的英文發音很正。
而這些,並不是完全在雙語幼兒園學習到的,老師說這是因為沐沐有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喜歡模仿別人說話,上課的時候老師念一句,他就念一句,慢慢的說英語也就越來越純正了。
通過沐沐學英語這件事,沐沐媽媽也總結了一個結論:無論孩子上的是普通幼兒園還是雙語幼兒園,孩子的中文表達能力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英語之前中文的閱讀量應該提高,多給孩子選擇適齡的中文書籍閱讀,這也是為英語學習做的鋪墊。
外教不是「神」,孩子無法「愛上」學英語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有了房子、車子,有了事業,接下來品的就是孩子的教育」,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孩子都是從小就接觸英語的,大部分家長認為只要讓孩子早早的接觸,英語水平即便是達不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但正常和外國人交流是不成問題的。
所以,就出現了「英語輔導班」、「英語早教班」、「雙語學校」等等,認為只要把孩子交給它們就成功了一半。
那麼,我們中國家長,為什麼家長願意為外教買單?
首先,活潑開朗的外教更會「討好」孩子。玲玲的媽媽觀察過幾次外教Jeck上課,課堂上Jeck會裝扮成「美國蜘蛛俠」、「哆啦A夢」、「米老鼠」等卡通人物,這些都是孩子們感興趣的。
當一個成年人和孩子有了共同的興趣愛好,兩者之間的情感聯絡就會更加密切,孩子們自然願意親近外教老師。
其次,外教更能營造英語母語環境。中式英語教育方法更像是教語文一樣,看到一個單詞或一句話,首先思考的是什麼意思。
而外教老師授課英語更注重「沉浸式」,比如「Stand up」,外教會一邊教一邊加入動作,孩子們身臨其境融入英語環境中,更有利於理解。
儘管外教的作用多,好處多,但也不要寄於不切實際的期望,外教不是「神」,我們不要把外教老師「神化」。
學習英語,家長還是得走好這「五部曲」:
1、培養興趣,杜絕灌輸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固的入迷;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可以見得,培養一個人的興趣是有多麼的重要!
不可否認,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但仍然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你為孩子所做的,只是「灌輸式學習」,所謂「灌輸式學習」,簡而言之就是「死記硬背」,但是孩子真的學會了麼?
網上有這樣一篇文章,標題是:孩子可能從來沒有真正學會!其中一個例子是孩子因為興趣學習了很多,隨著年齡長大,雖然對之前學的不是那麼熟練了,但是依然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相反,學校花了很大功夫要求孩子記憶知識點,卻效果甚微,甚至考完試很多知識就已經忘記了,最後家長抱怨一句「這麼多年來,學費白交了」。
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就曾經說過:知識是可以學來的,但是只會是一種體驗。
聰明的家長更懂得培養孩子的興趣,並且和孩子一起體驗學習中的趣味。當孩子本身就牴觸「學英語」這件事時,家長應該停下腳步觀察孩子的變化,並且不要一味地強迫他繼續學習,不妨先培養他對英語的興趣。
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先給孩子買點中英文交替的動畫片素材,一句話裡可能就有兩三個英語單詞,讓英語的「影子」悄悄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就像插入軟廣告一樣,避免反感,逐漸吸引。
2、拋開書本,寓教於樂
有家長總疑惑:為什麼孩子不喜歡看書?
別說是幾歲的孩子,就是一個成年人,讓他看書就真的能看的進去麼?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讓他安安靜靜、踏踏實實的坐在一個地方看英語書真的有困難。
對於孩子而言,再精彩的書籍,都比不上他喜歡的動畫片、遊戲、和小夥伴一塊玩,家長何不用從孩子喜歡的事物入手呢?
小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玩具,也會給玩具取一個名字,這時家長可以提出「不妨給你喜歡的玩具取一個特別的名字吧」,孩子馬上會發動大腦開始想像了。
家長把幾個英文名字寫在紙上,「Anne、Rose、Lily、Jackson......」一一讀出幾個英文名字,讓孩子挑選一個他喜歡的,他會主動記住並且拼寫玩具的名字。
採用寓教於樂的方法讓孩子主動學習英語,要遠比把書本捧在孩子面前死記硬背快樂、容易的多。
3、融入故事,詞彙減半
背英語單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怎麼樣把記憶英語單詞簡單化、樂趣化?孩子比較天真,想法比較簡單,他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故事裡的人物,想辦法把英語單詞增加到故事中,不要刻意記憶。
我同事就是這樣做的,她的女兒洋洋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幾乎每天晚上都是由爸爸媽媽講一兩個故事才睡覺。四歲的時候,媽媽就下意思的通過故事讓孩子記憶單詞,剛開始洋洋對媽媽偶爾「蹦出來」的一兩個聽不懂的單詞還很好奇,然後她的媽媽就告訴她。
比如,講到「小猴子最喜歡吃的就是香蕉」,刻意改成「小猴子最喜歡吃的就是banana,banana就是香蕉,b-a-n-a-n-a」。在同一篇故事中,下意識的重複幾遍單詞,等到洋洋再次聽到這個單詞的時候,她不一定能把單詞拼出來,但是至少讀出來是沒有問題的。
媽媽會主動幫助洋洋拼單詞,「香蕉是怎麼拼寫來著?b-a-什麼來著?」媽媽會主動裝作忘記怎麼拼寫,幫助洋洋回憶。這樣記單詞,不僅不會讓洋洋覺得枯燥無味,而且記憶效果會更好。
4、交流為主,語法為輔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交流,作為一門交流的工具,就應該多多應用起來。學習英語過程中,語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些語法對於幾歲的孩子而言意義並不大。
6歲的小雨開始學英語時,家長會在一邊聽著,假如發現某個單詞音不正,或者是某個短語、句子的語法不正確,家長就會讓他停下來,並且糾正小雨的錯處。
一個小時的學習中,因為語法原因要被家長打斷很多次,不僅家長累的不行,小雨也無法專心學習,最重要的是在一次次被家長糾錯過程中,自信心被打擊。小雨心裡總有一個聲音「我真的不行麼」,下次學習時會產生牴觸、膽怯的心理。
學英語講語法,孩子未必能夠聽得懂這其中的邏輯思維。但是把學到的英語口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吃飯時「What do you want to eat」、睡覺時「it's time for bed」,生活中有意無意的引導孩子說英語,更容易讓他接受。
5、多多鼓勵,適當獎勵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同樣也不存在完美的人,成年人皆是如此,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子呢?
孩子在剛接觸英語時,有好奇、有迷茫,這時候家長要正確的引導,給與鼓勵。「你是最棒的」、「你已經做的很不錯了,別著急,慢慢來」、「你的進步很大,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等等,看似都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卻能給孩子巨大的力量。
學生時代,考試難免有失敗的時候,有些家長看到成績「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這只能毀掉孩子的自信心,更加牴觸學習。而鼓勵所帶來的效果卻不同,孩子得到鼓勵,這是幫助他塑造自信。
雖然我們不提倡「鋪張浪費」的獎勵,更不希望讓孩子變得那麼物質,但是我們適當的獎勵也有必要。所謂「適當的獎勵」,不一定選最貴的,而是要讓孩子知道:他所得到的獎品,是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這種獎勵才更具有「正能量」、「積極向上」的意義。
關於學英語,家長們拼著一股勁把孩子往貴族學校、雙語學校、高級補習班裡送,這種對孩子寄予厚望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也要顧及孩子的感受,你了解你的孩子麼?他的興趣是什麼,他願意學什麼?
找到他的興趣愛好,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這才是有效的教育。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並且真的可以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