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線上存款將被監管的預期,一邊是年末銀行攬儲的壓力!目前主要網際網路平臺的銀行存款,呈現出了明顯的分化:大多數銀行開始低調,也有銀行則再加碼。
比如此前文章提到,有銀行推出1年期的線上存款產品,年利率達4.7%!而這兩天又有另一家的線上存款,年利率同樣是4.7%,但是按半年付息,相當於最低只要存半年。
銀行存款再加碼:年利率4.7%,每半年付息
可以簡單從三方面對比下,這兩款年利率都是4.7%的線上銀行存款。
第一,都是東北的小銀行推出的,直接做成1年期的是民營銀行,而滿半年付息的是遼陽的一家城商行。
第二,其實兩款都是5年期定存,不過民營銀行那個直接宣傳成1000元起存的「1年期」產品;城商行的則有標示5年期,需要1萬元起存。
第三,由於提前支取都是按活期利率計息,因此這兩款產品各有優勢:滿半年付息的流動性相對好些,比如同樣存6個月零1天,按期付息的是6個月按4.7%計息,剩餘1天按活期算,1年期的則全部按活期計算;但1年期的產品穩定性好一些,相當於鎖定1年的收益。
當然,這三個對比只是表面上的!對於用戶來說,不能只看到年利率怎麼樣,也要清楚明白這些產品背後的風險在哪裡。
高息存款產品,都有哪些風險?
那麼,對於這些高息存款產品,都有哪些具體的風險呢?兩分鐘金融也簡單歸納了兩點:
一方面,雖然這些產品都參加了存款保險,50萬元以內是包賠的!但是小銀行一旦出現問題,流程走多久存在不確定性。也就是說,萬一銀行破產,50萬元以內本息安全,但拿到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另一方面自然是監管的風險!事實上,很多網際網路存款都是「游離」在監管的邊緣,而產品條款往往有一句:若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不可抗議因素,產品是可以隨時終止的,而且銀行免責。就像此前的靠檔計息產品,前幾天六大行就同時宣布,明年開始提前支取全部按活期計息。
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存入可以按照4.7%的年利率計息,但是具體能享受多久是不確定的!一旦真的出現產品終止,「厚道」的銀行可能還會按照4.7%結息,萬一讓你存滿5年或直接轉為活期存款,那還是得不償失的。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