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年,4月4日,後天是中華民族的清明節。
這將是一個不平常的清明——新型冠狀病毒依然橫行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上,只不過中華大地暫時得到了一些安靜。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是當下我們國家面臨的局面,而稍前還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太多人因為這場疫情失去生命,這種局面目前也沒有很樂觀地改善,今天午間新聞裡,美國確診人數已經突破12萬,義大利死亡人數突破13000例,西班牙也接近1000例。
近日看到一則新聞,鍾南山院士說,全球疫情拐點可能在4月底。
好在,我們的清明可以出門,也可以祭掃。

江南的清明與我家鄉大不同,這裡有『清明糰子』或『清明餜子』,而我的家鄉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在清明節專用,哪怕是與清明節相關。
所以,我買了一些『清明糰子』帶回去。
雖然在江南生活了近二十年,清明糰子(餜子)的做法我依然不甚了解,但是,我喜歡這種食物,青翠的綠色小糰子,裡面包著豆沙或者芝麻,又甜又糯,還有艾草的清香,最最重要的是,那一小團的『翠綠』和這個節氣,這個季節多麼相襯啊。

清明餜子,市面上沒看到賣的,形狀應該更類似水餃。以前有同事從家裡帶給我們吃,偶爾也會有病人拿給我們吃。如果說,清明糰子精緻富有情調,那麼清明餜子則更純樸,更有田園氣息,這兩種食物的外層我都極愛吃,說到裡面包的餡兒,就都有些不喜了。
清明糰子的餡兒偏甜了些,而清明餜子的餡兒有些簡單和粗燥,大多是鹹菜香乾,切的也不夠細。
其實,清明糰子和餜子的外皮兒也不太一樣,前者細軟,後者略粗俗。
倒是高祖生煎店裡,這個時候會自製清明餜子,我吃過一次,恰好符合我的味蕾,但願有機會再品嘗。

清明節,最著名的古人詩句應該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然後,我在網上大致找了一下,關於『清明節』的詩句絕大部分都是悲傷或者低落的——這樣一個祭祖的日子,尤其在古代,前面還有個『寒食節』,好像除了『悲傷低落』,其他的情緒都不合適。
然而,2020的清明,真的需要一些明媚的語句給我們一些安慰,一些來自文字的喜悅的暗示——唯有好好活著,才是對逝者最好的懷念!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晏殊給我們留下的這闕『破陣子 春景』可以給我們一些明媚的春光,也可以給我們一些來自心底的微笑。
願華夏安康!地球安康!願你我擁有每一個明天都可以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