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黃永砯、陳彧君:乘風破浪的藝術家們太酷了

2020-12-22 瀟湘晨報

這段時間,最火的話題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了。

參加節目的姐姐們,個個有著無所畏懼的氣場。

她們個性鮮明,敢於打破主流偏見,表達自我。

張雨綺又酷又颯,絲毫不怕唱功不佳會影響形象,一邊順拐一邊唱起《粉紅色的回憶》。

她甚至放出豪言:自己來是要站c位的。

藍盈瑩帶來了個人初舞臺《別找我麻煩》,彈唱加跳舞,在全開麥的情況下,拿下全場最高分91分。

有人說,她雖然不是顏值最高,不是唱跳最佳,性格也不是最有爆點,但她熱愛生活,勇敢果斷地追求更優秀的自己,真真切切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和這些姐姐們一樣,在藝術圈,也有不少「乘風破浪」的叔叔們。

他們赤誠而坦率,勇於擺脫世俗,突破常規,乘風破浪,活出自我。

敢作敢為,突破世俗

90多歲了還「老不正經」

說到「乘風破浪」的藝術家,黃永玉絕對算一個代表人物。

黃永玉是難得一遇的鬼才,今年96歲。

90多歲了,他還抽雪茄、玩跑車,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大笑起來,隔幾百米都能聽見。

有人奉承他,叫他「書畫大師」。

但他卻說:「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他只要出場,就語驚四座,犀利搞怪。「你們都太正經,我只好老不正經。」

黃永玉90歲時,國家博物館準備為他舉辦《黃永玉90畫展》。

記者問他:「參加宴會的人是否需要打領結?女士是否要穿晚禮服?」

黃永玉叼著菸斗哈哈大笑:「都不必了,最好裸體。」

他永遠活得像個十二三歲的小少年。貪玩、天真、坦蕩,敢作敢為,玩世不恭。

黃永玉曾給自己畫了這樣一幅自畫像。

一張大方臉,兩個招風耳。

眼睛咪成縫,掉了一顆牙的嘴巴開心地張著。

這種手舞足蹈的高興勁兒,簡直就是個三歲小孩子。

不難看出,在黃永玉粗獷的線條間流動的,正是童稚、喜悅和奔放。

而這一點,其實是很多藝術大師畢生追求的境界。

畢卡索曾說:「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孩子的筆觸雖然粗獷笨拙,但貴在真摯生動,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

只有真正懂畫的人才明白,真摯比技法更重要。

這是黃永玉的作品中最打動人的地方,也是他本人最有魅力的地方。

直擊本質,打破規則

不斷挑戰美術價值體系

在中國當代藝術圈,還有一位已故的很酷很坦率的藝術家,叫黃永砯。

知名當代藝術評論家和策劃人費大為這樣評價,「他厲害的地方就是,一上來就狠狠地抓到最本質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

比如,黃永砯雖然身在「八五新潮」中,但他當年就反對一些濫情的、自我擴張的、洋洋得意的繪畫,並且反對當年派系林立,山頭和山頭PK的情況。

1988年,黃山舉行「85新潮」運動中第二場全國代表大會。

各地英雄都拿出自己最厲害的「武器」,但黃永砯拿出的,卻是四張西方古代藝術史的幻燈片。大家都愣住了,讓我們看這個幹什麼?

結果黃永砯說,我出門前拿錯幻燈片了,不過好在拿錯了也沒有關係,因為是不是前衛並不重要,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也並不重要,是不是中國藝術家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放幾張幻燈片而已。

胡大為說:「他完全拒絕和任何人競爭,他對於這種派系競爭完全是抱著一種不屑的嘲笑態度。」

和在中國藝術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比起來,黃永砯接受的採訪實在很少。

但他幾乎每次都要被提問裡「和徐冰、蔡國強、谷文達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四大金剛』」這樣的定義惹急一回,也會不厭其煩地較真一次:「這是媒體說的,不是我說的。所有的定義都是很無聊的,很無聊的,我建議你們以後不要隨便使用這個定義。」

他永遠只為自己而活,只忠於自己的內心。

他的作品,一直都以最坦率和最深刻著稱,總是切中社會議題,有針對性,不乏尖銳,也時常引起爭議。

他總是無以復加甚至一直在挑戰美術價值體系,挑戰美術館權力體制,反物質......

儘管這會讓他受傷,或者受排擠。但黃永砯似乎並不在意。

收藏家管藝也說,黃永砯是個認真人,是可以用一生去相交的朋友。

拋棄套路,率性妄為

擁抱新技術打破人文秩序

在藝術圈,和黃永玉、黃永砯那樣的人多嗎?答案是肯定的。

陳彧君就是一位敢於「率性妄為」,拒絕被世俗定義的藝術家。

他曾放棄穩定的中國美院教學工作,「裸辭」到上海,做一個自由藝術家。

而為了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他曾主動拋棄當年賣得很火的《臨時家庭》系列,轉而創作新風格,即便那會讓他遭受市場質疑。

2019年,陳彧君在個展「亞非拉的雨水」中,首次嘗試運用先進的3D雕刻技術創作而成的系列雕塑「每一個我們」。

2020年5月,疫情期間,陳彧君又突破常規,做了一件「前無古人」的藝術事件:在老家莆田園頭村,打造了一場5G線上線下全息全沉浸式藝術事件——「重返木蘭溪」,引發行業震動。

在這場藝術活動中,陳彧君放棄了所有熟悉的套路。

一方面,他打破傳統的場景限制,將藝術場景從畫廊搬到鄉村,把所有與藝術相關的人也請到現場,共同深入體驗這場藝術活動。

同時,他突破了以往藝術直播只聚焦一個場景或舞臺的限制,通過5G最新技術全場景、全感官的直播,讓創作的每個環節、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袒露在鏡頭之下,任由觀眾圍觀、思考、隨意解讀。

不僅如此,相比以往的藝術活動相對單一和傳統,他還綜合了當地生活的更多信息,如村民、莆仙戲、莆田滷麵、民間流水席等,與高雅藝術碰撞出新的火花,產生了一場「魔幻融合又接地氣」的藝術事件。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直播鏡頭裡,一位當地的老阿嬤說,她在村裡生活了幾十年,這讓她第一次覺得,原來,藝術離自己的生活這麼近!

通過這場藝術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陳彧君的創作理念:

他試圖以一個全新的、更具國際視野和包容性的身份,與本土身份之間產生對話,並讓當地人得以體驗和獲得來自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認同。

這是他的全新嘗試,於藝術行業而言,也是難能可貴的一次探索。

突破常規,活出自我

在變化中學會「叛逆生長」

無論是黃永玉、黃永砯還是陳彧君,他們在藝術道路上的屢次突破常規的「不安分」舉動,都給了我們啟示:不管你是藝術家或是普通人,突破常規思維,坦率活出自己,勇於突破創新有多重要。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常規壁壘」。它是你和身邊多數人普遍認同、自覺遵循的觀念、思維、準則等。

它看似天經地義、無可置疑。它也給我們一種虛幻的、短暫的安全感,但卻是我們獲得成功的最大障礙。

而成功者,總是那些能夠突破常規思維的人。他們蔑視權威、不盲目從眾,因而沒有湮沒在大眾之中,並且成為主宰人生的勝利者。

黃永玉說過,他的一生,從來沒有空閒過。無論在任何情形下,他都會找一個突破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陳彧君的經歷也告訴我們:你的思想、觀念、手藝,一定要跟上時代的變化,要不止步於傳統,勇於挑戰習以為常的感知模式,突破程式和慣例的限制,在變化中學會「叛逆」生長。

所以,邁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吧,你才能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來源:環球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廈門記憶:畫家黃永砯
    去年10月20日,這天是我的生日,我打開微信群,期待收到朋友的祝福,無意中卻收到一條噩耗,世界當代藝術家黃永砯在法國家中猝死。我難於接受這個事實,整個生日都在鬱鬱寡歡中度過,黃永砯是從廈門走出世界的大藝術家。上周,廈門社科聯召集幾個作者開會,布置今年採訪主題是「廈門同文中學」。並給大家分配了幾個採寫對象。
  • 藝術家黃永砯:用10年忘掉學校知識,帶400公斤煮熟大米展覽
    在其作品中,通過獨特的創作方式,為觀眾展現出了深刻的藝術反思,但是也由於其藝術表述方式太過獨特而不被眾人理解,只有他自己清楚,這是一種直擊生活的吶喊。比如中國當代重要藝術家之一黃永砯,有一件作品——《不可消化之物》,由於其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極其創作者對於藝術的獨到見解,有幸成為義大利美術館的陳列品之一。這件名叫《不可消化之物》的藝術作品,是黃將足足煮了一個星期之久的400公斤熟大米,放在了美術館中。
  • 懷念藝術大師黃永砯先生
    他與幾位被批准在福建省美術館展出作品藝術家,在開展前把美術館外的各種廢棄物搬進美術館內,並貼上「藝術品」的標籤,展覽被迫在開展後一個半小時被關閉。黃永砯再次以這種方式打破了美術館的既有模式,事件的本身意義已超過展覽的存在。這種膽大妄為、敢於反抗藝術體制的「黃永砯式」做法,成為了他在國內的早期符號。
  • 為什麼藝術家們如此痴迷動物?
    藝術家餘極把自己和1000隻雛雞放在一起為什麼藝術家們如此痴迷動物?也許藉由同是有機生命的動物們,是重新感受世界和生命的最好切入點。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基因技術發展以來,藝術家們也開始關注技術可能會帶來的倫理問題。《OOZ》是藝術家Natalie Jeremijenk的公共藝術作品,她也是一位對技術感興趣的創作者。她用動物裝置重塑動物園的可能,這裡的動物與人類進行互動,就像真實世界的動物園一樣。湖面遊動的鴨子、天空飛行的鳥……這個場景讓人想起菲利普·迪克的小說名《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 黃永玉——一個老頭兒的行為藝術
    「快追,那孩子能值300大洋」,土匪們叫嚷著往下遊追去。驚魂甫定之餘,夫妻倆趕緊將孩子從洞中掏出。孩子安然無恙,他並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只自顧自地啃著手指,繼而對飽受驚嚇的父母甜甜一笑。這個在土匪眼裡值300大洋的孩子就是黃永玉。幼年這段經歷仿佛是一個預示,預示著漂泊、動蕩、坎坷、刺激、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將會交替著在黃永玉的生活中出現。
  • 當代兩位畫壇大師黃永玉和範曾誰的畫作藝術高?
    黃永玉和範曾都是當代著名德高望重的繪畫大家,黃永玉藝術修養非常全面,在版畫、漫畫、國畫、設計、文學、書法等領域都有所涉獵,其中,在漫畫和版畫上的成就最高,許多成就到現在都沒有人超越,完全可以說,黃永玉是當代第一漫畫大師。範曾同樣很全面,在國畫、書法、國學等領域,都有較高成就。
  • 92歲黃永玉新版著作傾訴「他與義大利不解之緣」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專電(記者周瑋)92歲的中國藝術家黃永玉日前現身《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義大利文版出版推介會。「中國和義大利相隔千山萬水,奇怪的是,老百姓的家庭觀念、脾氣、優點和毛病有那麼多相似之處。」他說。    「我真想在義大利狠狠地住幾年,寫寫這些快樂的義大利人,可惜來不及了,老了,還有好多事情在做。」
  • 畫家黃永玉夫人張梅溪去世,很多人都看過她寫的《林中小屋》
    如今網上搜索兩人的名字,這個故事時不時就跳將出來——著名畫家黃永玉第一次和夫人張梅溪見面時,緊張得半天才蹦出來一句話,「我有一百斤糧票,你要嗎?」 為了追到張梅溪,黃永玉成天在張梅溪樓下吹小號。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了,黃永玉傻乎乎跑去問張梅溪:「如果有一個人愛你,你怎麼辦?」
  • 黃永玉用繪畫作品支持武漢:簡單的8個字,表達了必勝的決心
    黃永玉是畫家之中最隨性的那一位,但不要以為老人家的繪畫作品就沒有格局沒有腔調了,如今在市場之中,他老人家的作品,一平尺至少20萬起價,這也足以證明他的作品非常了得,而且繪畫水平十分的牛。可讓大家奇怪的就是,細看黃永玉的作品,似乎總是給大家在開一個玩笑,而且繪畫就如亂塗鴉一樣,總是給大家一種玩笑的感覺。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老爺子也表現出了自己對於此事件的關注。
  • 大師間的江湖恩怨:82歲範曾VS96歲黃永玉,誰贏了?
    那這時我們再來看看黃永玉大師當時的情況。範曾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的一名普通學生的時候,其實黃永玉在他的領域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當時已經是中央美術學院的一名教師,而且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如果按這樣的關係來捋的話,黃永玉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範曾的一名老師,作為師徒關係後來又是怎樣惡化的呢?就非常令人好奇。
  • 三請董卿三請黃永玉:你太認真了,我必須認真
    他對自己的地址是:鄉下人黃永玉,湘西老刁民,還有一個在河邊流浪的人。參加油畫《中國=MC2》榮獲奧林匹克藝術獎,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唯一的中國藝術家。叔叔沈從文說這個名字就像一個布店老闆,所以他建議改成黃永玉,「永裕」只是小康富裕,「永玉」總是很亮。他如履薄冰地聽從勸告,改變了主意。沈從文和黃永玉湖南,湘西,是沈從文的「邊城」,也是黃永玉的藝術根源。
  • 看到黃永玉中國畫一幅,梅花圖800萬,並且交代了創作背景
    看到黃永玉中國畫一幅,梅花圖800萬,並且交代了創作背景。黃永玉是一位真正的書畫藝術大師,特別是英雄不問出處,黃永玉先生對於繪畫才華的琢磨並不是法有師授的這個路徑,而是經過了太多的人生磨練所得到的藝術真諦,所以他的繪畫技法就是脫去了匠工製作的拘束和範式,而走向了自由創作的丰神浩蕩,所以觀賞他的書畫作品,有一種取法自然天地任我行的豪邁與灑脫。
  • 黃永玉與醴陵釉下五彩瓷
    我想,老爺子架子也太大了。後來從他們的交談中,我才發現,他們的交情至深,親如兄弟。得知老朋友退休後喜居嶽陽縣自己的一處老房子,黃永玉便鋪開宣紙,用寫意的手法,畫了三間茅屋,一個老頭躺在睡椅上,對面站著老太太,手拿畚箕用穀子餵雞,共畫了七隻雞,條桌上擺了些盆景。我多了一句嘴,說畫九隻不更好嗎?於是,黃老又畫了兩隻雞跳到條桌上,旁邊還有搓衣板、木腳盆和一些罈罈罐罐。
  • 12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訪談,訴說他們的藝術歷程
    )Hi~值友們,小小值好久沒整理中國當代藝術的相關視頻了,在這期裡,我們將呈現12位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訪談,話不多說,大家收藏起來,空閒時慢慢看吧~註:排名不分先後的呀~都很有代表性1楊詰蒼楊詰蒼 (1956- )生於中國佛山市
  • 《乘風破浪的姐姐》爆火!但它的英文名更酷!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爆火!但它的英文名更酷!01「乘風破浪」英語怎麼說?我們先說說「乘風破浪」的英文表達吧。在英語中可以說成Brave Winds and Waves。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個表達有點奇怪,因為很多人可能只知道brave可以作為形容詞表示勇敢的。
  • 失去電影的178天裡,坂本龍一們的勇氣為什麼更顯珍貴
    疫情一來,全部撤檔,上映時間一拖再拖遙遙無期,電影愛好者們縱有不舍,但也無可奈何。其實不僅是觀眾,院線背後的整個行業都都因停擺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前段時間,各大影院甚至開始了一場賣品清庫存互助行動,希望藉助賣烤腸、爆米花、飲料的方式苦苦支撐。近幾年的電影行業一直不好過,今年的停滯給整個行業蒙了一層灰色。
  • 美國藝術家自製,蝙蝠俠和小丑概念圖,DC粉絲:太酷了!
    DC的粉絲亞歷克斯·科瓦連科(Alex Kovalenko),他是美國一位非常出色藝術家,在他看到了羅伯特·帕丁森的蝙蝠衣之後,他的想像力開始變得豐富起來。在他自己的社交網站上,他分享了一張電影的概念圖,圖中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蝙蝠俠站在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身後,一隻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看下圖)。
  • 五位藝術家不同方式詮釋「中國色」
    、梁紹基的蠶絲作品、劉建華的白色瓷器、秦一峰的高級灰攝影以及陳彧君的水墨拼貼,他們選擇讓自然成為禮物,接續了中國傳統的精神價值:讓自然來為,讓天道自成,讓時間來為,讓讓予來為。作為熟知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的深度參與者,堅持從整體藝術生態的角度參與學術展覽、藝術家全鏈建構、藝術收藏規劃等專業細分事務的推動。
  • 吊威亞、鋼管舞、徒手斷箭,《乘風破浪的姐姐》五公太好哭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微博李斯丹妮組全員晉級!酷帥的李斯丹妮哭了!一直被嘲「假哭」的黃聖依被淘汰了!這次真哭了!《乘風破浪的姐姐》五公真的是最好哭的一次!復活團爭奪決賽名額,三大團戰舞臺升級。本來想看「撕頭花」的我,也跟著熱淚盈眶,真是太不容易了。姐姐們都是超人。
  • 漫畫家丁聰形容張光宇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作者:萬葉堂主 店鋪:萬葉堂來源:孔網app動態這幾天一直在和同行聊張光宇,又把他的全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每次看他的作品,我的感受都是一樣的,用黃永玉先生的那句評語來形容最恰當一一「他媽狗雜種真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