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醒世恆言》
我們中國人形容一個人面對誘惑能夠把持住自己,能夠看淡。就會說這個人「視金錢如糞土」。中國歷史上能夠做到如此的寥寥無幾。
但是,在現代的社會,真的有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幾乎人人都是「億萬富翁」,面對金錢毫無感覺。
不是他們真的富裕到那種程度,而是惡性通貨膨脹帶來的鈔票貶值。坐一次公交就需要3萬億,一顆雞蛋幾十億,這個價格讓人瞠目結舌,那麼為什麼這個國家窮的只剩下錢呢?
一、由富裕到貧窮,辛巴威的衰敗是為何?
辛巴威曾經是是英國的殖民地,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國家,曾被譽為「非洲麵包籃」。
還有許多適合旅遊的自然景觀,有維多利亞大瀑布,能看到非洲的大象,野狗,豹子。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還是菸草出口第三大的國家。在1980年獨立建國的時候,經濟年平均增速百分之四。是非洲其他國家的三倍還多,加上它的旅遊業的發展,辛巴威可以算得上非洲的發展的最好的國家。
但是因為不合適的土改,全國上下糧食緊缺,發生初步的通貨膨脹。再加上政府不斷的用印錢來解決通貨膨脹,結果致使通脹變成惡性通脹,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銀行只能加大面額,出現了迄今為止世界最大面額的貨幣,一百萬億的超大面額貨幣。最後甚至出現了,坐一次公交3萬億,一顆雞蛋幾十億的情況。
全國上下幾乎人人是「億萬富翁」,但是卻窮的叮噹響,老百姓已經不信任政府,出現了「以物換物」的原始商品交換的情況。
最後政府沒有辦法只能用其它國家的貨幣來作為交換介質的使用,用了九個其它國家的貨幣,人民幣也成為辛巴威的法定貨幣。國家的金融經濟陷入了崩潰的狀態,只能依靠別國的貨幣來支撐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國家的恥辱。
二、由民族發起的失敗的改革
由於辛巴威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少量的白人佔據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擁有著很多的農場。而黑人人口很多,但是土地非常稀少、貧瘠。社會發展非常不均衡,造成了貧富差距過大的現象。
當辛巴威在1980年獨立之後,穆加貝上臺,決心要改變這種情況。於是與英國協商,由英國每年拿出資金,從富人手裡買到一些農場與土地,逐步的把土地分發到窮人的手裡。逐步實現貧富均衡化的發展。
在這種改革進行了10年之後,英國政府發現英國給予辛巴威政府的錢去向「不明」,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貪腐現象,英國政府於是中斷了對幫助辛巴威改革的資金支持。
沒有了英國的支持,在民生壓力之下,改革還必須要繼續,辛巴威政府進行了激進的的改革政策。直接沒收白人的土地與農場,分發給窮人。
造成了辛巴威大量富裕白人「攜款逃跑」,國內流失大量財富。英國在看到辛巴威政府這樣對待白人,在外部環境上也在對辛巴威進行經濟制裁。
農業基礎設施大量毀壞,分發下去的農田,窮人不會耕種,對農產的管理缺少經驗,產量大量流失。
造成國內物資極具緊張,由原來的農業出口大國一下子變成了物資緊缺的國家,再加上英國的經濟制裁,物資緊缺馬上又造成了通貨膨脹。農產品價格飛漲,國內民生得不到保障,又發生了非洲大旱災,造成了饑荒,大量人口因為飢餓致死。
辛巴威政府又出「昏招」,為了對抗通貨膨脹。加大市場的流動性,穆加貝開動了「印鈔機」,不斷印錢,造成了物價的進一步飛漲,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最後如同廢紙一般。
對抗通貨膨脹正確的方式應該加大商品的供應,只是多印錢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由於不斷印鈔票,通貨膨脹速度不斷擴大,發行面值不斷加大。從原來的幾萬,幾百萬面值到幾億到一百億,最後到了驚人的100萬億面值貨幣。由於不斷地印錢,荒誕的現象出現了,印到最後印錢的紙的價值都比100萬億面值貨幣貴。
多印鈔票的惡果逐漸顯現,比如一個公務員的薪資在六萬元左右一個月,在辛巴威一個裝土豆的口袋都需要200多萬辛巴威元。
一推車辛巴威元,只能購買半推車麵粉。100萬億辛巴威元,只夠買兩個圓麵包。人人都是「億萬富翁」,但是人人都很窮。
由於物價飛漲,辛巴威政府開始強制市場控制價格,這是辛巴威政府的又一「昏招」。本來市場上價值幾十億的冰箱強制定價1000萬辛巴威元。
結果一千萬辛巴威在貨幣市場上只值一美分,造成商品價格跳水太大,根本無法售賣。到最後只能市場以物易物。
政府強制控制價格的後果是商品的流通率大大降低,辛巴威元完全失去信用。市場不斷出現以物易物的原始商業狀態,沒辦法政府只能用別國貨幣來充當金融交換。
三、經濟改革的經驗與教訓
在進行了一系列「折騰」之後,在本國金融經濟改革完全失敗的情況下,用國外的貨幣反而使國內的經濟得到了初步的緩解。因為都是使用國外的貨幣,使得本國政府無法再進行大量的超發貨幣來不斷地刺激經濟。經濟反而得到了恢復。
辛巴威進行了激烈的經濟改革,造成了一系列的經濟與金融體制的崩潰。這種情況的出現應該值得人們對經濟的深思,政府不斷伸出有形的手去操控市場,對於市場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要尊重市場的客觀規律,循序漸進的改革才可能有成效。
比如在非洲國家中,南非也遇到了與辛巴威類似的情況,但是前南非的總統曼德拉就比穆加貝更具有政治智慧,進行緩慢的改革。
不斷通過加大對白人的收稅,發展經濟,平衡財富分配方式,不斷地緩慢縮小財富差距,南非的經濟在這種改革政策之下變得逐步穩定,財富分配也在逐漸走向公平。
結語
對於經濟的改革,辛巴威是給全世界一個警醒,經濟的調節是需要緩慢的漸進的調節。暴力的財富調控只能影響到市場秩序的有序發展。
對於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平衡,政府需要做的是在此進行更緩和更智慧的處理方式。所謂革了富人的命,也就奪了窮人的錢。
社會上財富的增多需要富人和窮人共同努力,把富人打倒,窮人只會更加貧困。社會上富裕的人往往代表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創造更多的財富。
政府一方面要幫助富人掙取更多的財富,還要加大財富的分配公平,把富人的財富合理的分配給底層的窮人。
中國也在進行經濟的改革,不斷地在進行經濟去槓桿,加大金融的管控力度。減緩對印錢的依賴。經濟的改革與分配方式也逐步改革。市場的歸市場,尊重市場的發展規律,中國的經濟改革方式正在逐步完善。
經濟的改革考驗著每一個國家的政治政策的智慧,如何調控經濟穩定發展。調節貧富差距,讓更多數的人更加富裕,也保護少數人合理利益,考驗的是一個國家政治上的經濟上的平衡的智慧與經驗。不斷吸取他國教訓才能讓我們更加進步。
參考資料:《土地與政治》、《辛巴威史》、《飢餓之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